張遼合肥之戰簡直太猛了,演義裏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感覺就是抄的張遼。為何後世談起三國都說關張?


因為孫權身材好唄。

逍遙津之戰後,有這麼一段記載:

《獻帝春秋》: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

《建康實錄》:張遼素不識權,權去後因得吳降人,問雲:「曏者紫髯將軍、長上短下者,是何人?」答曰:「孫將軍。」遼惋愕久之,舉軍嘆恨。

我猜想三國時的古華夏人大概以上短下長的七頭身八頭身居多,所以張遼、樂進雖然看到了孫權,但只當是一般的崑崙奴倭種騎將,沒當回事,光顧著搶身材更好的人頭了。

不用懷疑,如果張遼真能砍到孫權的腦袋,那他的勇名必然蓋過關羽。為啥呢?因為吳王孫權的價值和職稱都高過顏良、晏明之輩好多好多啊。孫權要是當時就死,雖然尚香妹子還有心氣抵抗,但架不住張昭、顧雍那夥人骨頭酥啊。

一戰定一國,張遼當時就能進武廟了。

另外還有個次要因素:孫權馬術還行。

《江表傳》:權乘駿馬上津橋,橋南已見徹,丈餘無版。谷利在馬後,使權持鞍緩控,利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權既得免,即拜利都亭侯。

當時逍遙津橋斷了,若非谷利及時教授手段,若非孫權敢這麼信念一躍,那麼赫赫有名的「十二度北攻合肥」就要少掉後面九回了,那可是多少功勛,多少經驗值啊!

所以說,建議安徽體委在申報全運會項目的時候,要考慮到歷史傳統,把「騎馬跳橋」這個項目及時列入,大肆推廣,主場就設在逍遙津,將來努力成為奧運項目,又有傳承,又體面,還挺刺激。

而且豆腐渣工程這種喜聞樂見的體育設施,全國都不缺才對,場地也好找。

噢對了,獎盃的樣式就做成孫權的頭好了,畢竟那是張遼、關羽、滿寵都沒能拿到的好東西。

相關文章:

如果合肥之戰沒有張遼的話魏軍還能贏嗎??

www.zhihu.com圖標宣漢:孫權之死?

zhuanlan.zhihu.com圖標史書《三國志》中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哪些??

www.zhihu.com圖標

日誌9.14

服了……當天贊就要破兩百,你們是有多喜歡阿權吶?


三國第一猛將就是這位,我們的好大哥——楚雲飛


先糾正樓主一點,三國時七進七出者確不是趙雲,但也非張遼,而是末期的猛將文鴦。

《資治通鑒》: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鴦率壯士先至鼓譟,軍中震擾。師驚駭。所病目突出,恐眾知之,嚙被皆破。欽失期不應,會明,鴦見兵盛,乃引還。師謂諸將曰:「賊走矣,可追之!」諸將曰:「欽父子驍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師曰:「夫一鼓作氣,再而衰。鴦鼓譟失應,其勢已屈,不走何待!」欽將引而東,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也。」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不過沒有七進七出的壯舉,也無損張遼的勇名。他在合肥同樣是以寡擊眾,斬將破賊,在部眾受困的情況下也有過「復還突圍,拔出餘眾」的壯舉。縱觀三國,這樣的勇武表現,也是第一流的矚目。

三國志·卷十七·張遼傳》: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樓主的問題,一分為二可解構為:1. 為什麼張遼不是三國第一猛將? 2. 後世談三國猛將之最,只談關張,不論張遼?

先說第一個。三國第一猛將是誰,我私心屬關羽,但花落誰家,史無明載,也難有公論。《三國演義》第一猛將是呂布,這倒是毋庸置疑。這是因為羅貫中利用寫作話語權,強行突破歷史的藩圍,把各大陣營的知名猛將攏在一起狗鬥,於是便有了三英戰呂布,許褚裸衣戰馬超,張飛鬥馬超等著名片段,而能夠連續狗鬥關張等猛將的呂布,藉此脫穎而出,成就三國演義第一猛將。

很遺憾,真實的三國歷史很少架設鬥獸場搏殺這樣的鏡像化場面,讓猛將的優劣對比顯得直觀分明。單騎對決的場面,除了《英雄記》裏呂布刺郭汜,極罕見,故難作衡量猛將水準的最優標準。一千個讀者眼中尚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三國迷眼中自然有一千個心中的第一猛將人選。季漢粉謂關張為翹首,曹魏粉則張遼,曹仁,一典一許,吳粉應是甘寧,孫策,太史慈之儔。故,第一猛將之爭,多說無益,可以休矣。

張遼之勇,與關張同儔。後世評論三國,張遼的事蹟也有一席之位,並非言必關張,如五代名將李存孝就被譽為似張遼,甘寧一般的出眾人物。所以嚴格來說,我覺得樓主應該如是問:張遼為何後世聲名不及關張?我想說的是,綜合因素決定後世的聲名。倒是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一下:勇武將略人物屬性

首先,貼兩段史籍中對於關羽張飛勇武表現的具體描述。

《三國志·關羽傳》: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三國志·張飛傳》:……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看關羽。關羽同張遼共率軍解白馬圍。首先,兩軍於白馬對壘,時間無交代,但可推知應在白天,因此諸如【平旦】,【夜入】等可資利用的突襲條件不為關羽所具備。雖然聞關張來援一度令【良大驚】,但顏良迅速整勒部伍來逆二人,軍勢頗盛,究有【萬眾】之謂。史書中也並無類似顏良軍【陳不整】,【輕而無備】,【諸將不備】這樣有利的可擊條件的描述。《三國演義》中關羽得赤兔馬,仗馬快,還利用顏良「欲問話」的時間差,一刀斬其首級,細讀之下總覺得注水太多。而正史中,關羽只是遠望見顏良的麾蓋,瞭解到其所在處,就決然陷陣,在我們尚不確定其是否有從騎相隨的情況下,不僅刺良於萬眾之中,而且還有餘裕抽取佩刀,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很屈辱地當了背景板。短短數十字的記載,現出一位頂級猛將應具備的各種優秀素質:1. 驍勇絕人,徑入敵陣。2. 武技精湛,賊強我更強,一騎討對方名將。3.以寡擊眾,睥睨萬軍如無物。最為可貴的是,關羽能完成這樣的壯舉,並無時間地利坐騎等有利條件的加持,含金量十足,說三國獨此一家也是應得。再看張飛。張飛受命殿後,相比二哥,也不過只有從騎二十許。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向敵喊名示威。對面是曹操王牌虎豹騎,數目無載,但肯定遠多於飛眾,且部伍中沒有夏侯傑這樣渾身是膽汁的羸將,之前沒有被趙雲七進七出傷損了士氣,也沒有被張飛從騎作揚塵迷惑了判斷。如此挾新勝之威的精銳部隊,在中原河北燕代戰事中曾屢斬首虜,卻在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的呼喝聲中,無敢近者。這說明什麼?我有這樣的推測:1. 虎豹騎早就聽聞張飛的勇武聲名,此次對決,懾於其威,不敢戰。2. 虎豹騎之前與張飛有接戰,被飛有斬將破敵的記錄,南征時再遇張飛,精神瘡痍還未平復,不敢戰。論,張飛的斷橋拒敵,反映出頂級猛將的一大特質:勇武之名在外,對敵有巨大精神懾服力,不戰而屈人之兵

陣斬顏良,斷橋退敵,是關羽張飛少數不多未曾為史海湮沒的記錄。縱如此,也道盡了頂級猛將的諸般卓越品質。從各方面比較,張遼在合肥之戰的表現毫不遜色,甚至在部分有過之(破而復返,將部下救出)。但是,在記錄稱述上有一點卻對張遼不利:張遼雖有斬將殺賊的上佳表現,但無類似於關羽斬顏良這樣的超一流猛將殺一流猛將的降維式打擊的內容載於史冊。從南朝陳名將吳明徹對於麾下猛將蕭摩訶的勸勉之詞可窺一斑。 「及將戰,(吳)明徹謂(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陳書·蕭摩訶傳》。降維式打擊,這也是關羽能夠異於(即便不優於)其他猛將的重要輿論優勢之一。我覺得如果將張遼破敵的內容編成如下所述,或許後世對張遼的評價會有大變: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權麾下大將甘寧,勇武冠三軍,每戰輒用為先鋒。遼乃獨與寧戰,寧不能當,遂殺之,並斬其首,權諸將悚懼,不知所出。遼又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噫,你勇冠三軍,聞名當世,我卻能1v1取你首級,後世將何以評價我?

所以關於勇武,關張(以關為例)與張遼當不分伯仲,但前者有鏡像對比的優勢,故小勝半籌。

再說將略。將略,為將之能也,決定了世人對於一位武將評價的上限。我們說關張之輩,如單論勇武,或者試圖強行拔高勇武之於關張的考量成分,而剝離二人的軍略才能,是不公允的。郭嘉,程昱等人對關張萬人之敵的稱譽,傳遞的信息不僅在於關張的勇武,還在於二人均有將略之才。假使關羽張飛只有陷陣之能,而無統御之才,那麼在歷史的稱謂中大概率會和顏良的「一夫之勇」類同。從關張的生平軌跡來看,頗有脫胎於鬥將,而出落為一方統帥的意思。關羽有攻略襄樊,威震華夏之功,張飛有巴西破敵,穩定蜀中之得,可謂專任一方,各有建樹。而張遼的軍事生涯則既受曹魏的國防人事體系安排的限制,不能成方任之將,但同時又得益於魏武「威信著於四海」和曹魏強大的軍政實力,攻守更為自如。所以,文遠能在白狼山破敵,本人固然驍勇有謀,善於窺得戰機,但如無曹操當機立斷授其先鋒指揮權的決策力,以及隨同作戰的虎豹騎強悍的戰鬥力(「及北征三郡,純部騎獲單於蹹頓」),戰事的結果或許未可知;合肥破敵,威震孫吳,既有個人才能的幹係,也離不開曹操的遠程微操委命人事,以及李典和樂進兩位大將的協同功勞。專任荊州,關羽在襄樊威震華夏,幾乎憑一己之力改變了當時的軍國形勢,讓漢朝復興有了實際上的可能性,而張遼的巔峯之戰只能是在局部層面改變了攻守態勢,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魏吳在淮揚地區的戰略對峙局面,反倒是他在生涯晚期的上司,手握揚州之地軍事大權的曹休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更適宜與關張作比。故,缺少在戰事中獨當一面,充分展現個人的領袖氣質和指揮才能,並藉此攪動乾坤,創業破局的機會,是張遼相比較關張(尤其關羽)在將略方面最大的劣勢。

人物屬性是一種比較泛化的指稱,包括個人形象,品性和風骨等。我認為在這方面,關張要明顯優於張遼。關張的硬實力強悍,軟實力也不遑多讓。其輩聲名顯赫,除了有勇猛善戰,有治戎之才的硬素質作為良好依託,另外還有重要的因素加成,即自身品格的助力。陳壽在關張傳記中的用筆吝嗇雖然為後人詬病,但是他對於情景化的構設描述卻自得其法,能夠鮮明體現人物特點的史實也有一定保留。以關羽「刮骨療毒」為例:「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好一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寥寥八字,季漢名將的豪邁氣概已然騰躍紙上。

另一方面,羽「剛而自矜」,飛「不恤小人」,並非親和易與之人。關羽尤其因為曾侍曹營,後又鎮荊州,與東吳勢力分隔交錯,所以在三方意識形態傾向分明的史籍筆錄中呈現出多面化的褒貶不一的人物形象特點。從文學評判的角度來說,關張屬於典型的非完美缺陷型主角,可是這種大開大合,具有不穩定氣質的形象特徵一方面對於二人的命運有所暗指導引,另一方面也讓二人的形象描述更富血肉,更具張力,為後期的文學化改編創造提供了素材和養分。而相形之下,關於張遼為人處事和性格特徵的史料文字卻乏善可陳,《三國志》《傅子》有描述張遼與關羽的惺惺相惜。再者,張遼與臣僚(李典,武周)不睦的記載讓人隱隱窺得張遼性格中的促狹一面,其他的描述均不脫張遼生平功績的窠臼,使得遼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趨扁平化。

與此同時,關張有突出的忠義秉性("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呂布在這方面是鮮明反例。若論陷陣突敵,布有常山破張燕之事;論武技,有 「身決勝負」刺郭汜,轅門射戟的壯舉;論勇武懾敵,有袁紹追兵「皆畏布,莫敢逼近者」的記載;論將略,曾讓曹操「數不利」,絕望到幾乎投奔袁紹。可以說,呂布的武勇將略,和關張比也在伯仲之間,但我們在魏晉南北朝乃至後世對於猛將名將的評價中鮮有提及呂布者,或者說先有正面評價。緣何?原因不言自喻:身為臣僚,好色,可;貪財,亦可,但忠義是底線要求,不可違。呂布反覆,輕於去就,很難想像一位君王會以呂布作比來誇讚自己將軍的勇武。更何況,關羽張飛寒微事劉備。危難不相離,困厄不相棄,從一而終,殊為難得,而劉備寬厚仁德的聲名和以弱抗強,欲挽狂瀾於既倒的不折氣節使得劉關張君臣之間的情感紐帶具有極強的歷史渲染度和感召力(張遼前事呂布,後事曹操,後世郝經曾諷其「然失身於操,終為勇而無義」,可窺見曹操在歷史上忽高忽低的聲名對於張遼個人聲譽的影響)。簡言之,個人能力上卓越突出,無可挑剔,在歷朝歷代尤為看中的事君之道上又堪稱道德楷模,是很容易在官方意識形態主導下的文字中佔得一席之地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對於關張的評點或者以關張為範的記載就已經不少。部分見下:

河東關羽雲長,同郡張飛益德,並以壯烈,公壯羽勇銳,拜偏將軍。飛勇冠三軍,與關羽俱稱萬人敵。羽善待小人而驕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以皆敗。——《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2、崔公,古之關張也。—— 《魏書·崔延伯傳》

3、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晉書·苻生傳》

4、(劉遐)率壯士陷堅摧鋒,冀方比之張飛、關羽。—— 《晉書·劉遐傳》

5、詠羣豪之高軌,嘉關張之飄傑,誓報曹而歸劉,何義勇之超出!據斷橋而橫矛,亦雄姿之壯發。——《晉書》

6、薛彤、進之並(檀)道濟腹心,有勇力,時以比張飛、關羽。——《宋書·檀道濟傳》

7、關羽滔天,作雲西土。帝曰將軍,整爾熊虎。——晉·陸雲《吳故丞相陸公誄》

8、徐元直西蜀之謀士,關雲長劉氏之驍將,須歸即遣,知叛弗追,今之與古,何其異趣?——北齊·尹義尚《與徐僕射書》

9、玄德威而有思,勇而有義,寬弘而大略乎,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玄德無強盛之勢,而令委質,張飛關羽,皆人傑也,服而使之,夫明暗不相為用,能否不相為使,武帝雖處安強,不為之用也,況在危急之間,勢弱之地乎,若令玄德據有中州,將與周室比隆,豈徒三傑而已哉。——西晉·張輔《名士優劣論》

10、史臣評曰:「長孫肥結髮內侍,雄烈知名,軍鋒所指,罔不奔散,關張萬人之敵,未足多也」。——《魏書·列傳第十四》

11、至蜀,趙廞深器之,與論兵法,無不稱善,每謂所親曰:「李玄序(李庠字玄序)蓋亦一時之關、張也。」(弓馬便捷,膂力過人,時論方之文鴦。)——《晉書·李庠傳》

12、及將戰,(吳)明徹謂(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陳書·蕭摩訶傳》

13、而武人略陽垣歷生、襄陽蔡道貴,拳勇秀出,當時以比關羽、張飛。——《南史·齊武帝諸子傳》

14、(楊)自為將帥,恆身先兵士,衝突堅陣,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 「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魏書·楊大眼傳》

15、虜主元宏遺虎書曰:「...卿進無陳平歸漢之智,退闕關羽殉節之忠,嬰閉窮城,憂頓長沔,機勇兩缺,何其嗟哉!——《南朝梁·南齊書列傳第十一》

16、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經一百六戰。通中陷刃,疾甚曹參;刮骨傅葯,事多關羽。而風神果勇,儀錶沉雄,事親無隱無犯。學不專經,略觀書籍;兵無師古,自得縱橫。——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幹弘神道碑》

17、昔者受律赤符,韓信當千里,治兵白帝。張飛擬萬人,皆比於今日,公之謂也。——北周·庾信《週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銘》

18、武帝伐廣固,仲德為前驅,戰輒破之,大小二十餘戰。論曰:王仲德受任二世,能以功名始終。入關之役,檀、王鹹出其下。元嘉北討,則受督於人,有藺生之志,而無關公之憤,長者哉。——《南史·列傳第十五》

19、鹹謂勇力絕倫者,則上將之器;洽聞治亂者,則三九之才也。然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而皆喪元辱主,授首非所;孔融邊讓文學邈俗,而並不達治務,所在敗績。鄧禹馬援田間諸生,而善於用兵;蕭何曹叄不涉經誥,而優於宰輔,爾則知人果未易也。欲試可乃已,則恐成折足覆食束;欲聽言察貌,則或似是而非,真偽混錯。然而世人甚以為易,經耳過目,謂可精盡。餘甚猜焉,未敢許也。——晉·葛洪《抱朴子》

20、劉淵別將劉翼,驍勇過人,能一手舉殿柱,跳過平陽門,時人擬之關張——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

以上評述涵蓋了關張的主要生平亮點,多為讚揚稱許二人的勇武善戰,忠義行事,但也不避諱其人性格短板。由於涉及到的人物橫跨數代,且不限南北朝亦或族裔出身,因此我們可以論定:對於關張個人能力,才識和品性的羣體性識別在三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然形成,而並非某一朝某一君王為謀基業復興而刻意營造推動的結果。相比較後世宋明以來的封神推崇和民間通俗文學的褒頌宣揚,這個時期由於毗鄰三國,相關的史籍文錄散佚有限,對於關張等三國人物的認識也更能立足於史實,更能還原人物的歷史原貌,不至於因為時光的漫長而相傳訛誤。這種帶有普世感的認可和稱揚為日後關張個人形象威望的進一步聲隆奠定了有效而堅實的基礎,若非如此,關張的神化和廣泛的民間認同形同空中建樓,無從談起。相形之下,張遼這方面的稱述要遜色不少,主要的集中點也只是評點其合肥之戰的表現和軍事才華。而一旦進入到民間傳說和通俗文學遠較前代昌盛的宋元明清時代,關張和張遼在聲名上的差距,由於民間認知基礎和官方意識形態推廣方面的嚴重不對等,只能被拉的更大更懸殊。後世多關張而少文遠,也在情理之中。


先表明立場:張遼三國前十我肯定認,前五我感覺也問題不大,但是第一真有點難,下面我說原因。

首先主要是關公斬顏良太牛X了。

先說一下,關公和張文遠都有臨陣戰將的記錄。但是為什麼斬踏頓不如斬顏良,第一當然是顏良身處中原,知名度肯定比踏頓這種知名度高,但是知名度不代表武力值。第一點並不能說明關公和張遼誰猛,但是關公有著更高的知名度和民間基礎,相當於提前拉票了,這是先天優勢。

最關鍵最有含金量的其實是第二點,踏頓是被陣斬沒錯,但是踏頓是被虎豹騎殺的,而虎豹騎的統帥是曹仁弟弟曹純,本不屬於張遼部下,只不過曹操把指揮權借給張遼,張遼才能帶著這幫曹軍的精銳中的精銳衝擊敵陣。就算踏頓是張遼親手斬殺,從陣型來看,踏頓是幾乎沒有準備倉促應戰,而且是被沖潰的,踏頓身邊更多的是慌亂無章的豬隊友,而不是護衛隊。在一個烏丸首領和咱們中原軍隊不太一樣,首領陣亡的記錄比咱們這邊高很多,不是說張遼這戰績不牛,但是我們看看關公斬顏良。

我這裡貼一段《三國志關羽傳》原文吧:紹遣大將顏良東郡太守劉延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翻譯一下:袁紹派大將顏良打在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曹操派張遼和關羽為先鋒,打顏良。關公望見顏良麾蓋,拍馬衝進顏良軍中,在重重包圍中幹掉顏良,並從容下馬,斬其首級,再衝出來,這期間顏良手下眾將眾軍無人能擋關公,顏良軍羣龍無首,白馬解圍。

第一點,關公是看見了對方所在,能有麾蓋說明級別很高,放今天就是前線一把手,敵前司令部。防守多嚴密這大家可想而知。前幾年流行的偷襲說,我相信有識之士都能看出來,就算關公偷襲,中間隔著那麼多兵將,等衝進去顏良早做好準備了,除非他反射弧以公里計。

第二,關公並不是一換一,而是斬顏良後全身而退,並且在刺死顏良後還能有取首級的時間。要知道那年頭其實沒有青龍刀,不可能斬首殺人一蹴而就,關公是殺人還要取首,當是多少人圍著關公不詳,不過關公能從容取首而還,這個你就說多猛吧。萬軍中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竊以為出自關公。

張遼的戰績雖然難度係數不低,但是斬踏頓肯定比斬顏良容易。人數上張遼和關公不管是單兵作戰還是帶人沖陣(後者可能性較高),關公和張遼的條件是對等的。而踏頓防守不如顏良,所以這點張遼輸了。並且,關公手刃顏良毋庸置疑,這是明文記載。張遼是不是手刃還有爭議(按三國志說的是虎豹騎斬的),這點張遼又輸了。再加上從容斬首而還,張文遠你輸給你關二哥不虧呀。

關公這一戰作為三國第一猛將可謂實至名歸。

張遼被人津津樂道的張八百,這個不可謂不猛,但是可能你沒想到,現在以防守聞名的曹仁曹子孝,也曾有過相關操作,而且也是打東吳……

再說說其他人,呂布打張燕馳騁如飛,三國第一這個未必,但是呂布猛是有記錄的,至少能把張燕打出噩夢。呂布轅門射戟也能佔到三國ADC前列甚至榜首,黃忠纔是演義吹出來的。呂布最尷尬的其實是單挑打傷郭汜,正常感覺郭汜肯定送人頭啊,但郭汜只不過遊戲啥的數據太低,讓我們感覺郭汜不猛。那年頭單挑可謂少之又少,能把對面打殘說明呂布還是很強的。只不過呂布貢獻的最驚艷的兩次戰績,和張遼的觀賞程度比還是差點,第一估計夠嗆了。

說到呂布,我又想到了小呂布馬超。馬超其實更像坦克,比較抗打。打郭援時腿受傷了,用步裹著繼續幹,最後把郭援打死了,不過郭援首先沒啥武名,而且人頭是龐德拿的。馬超雖然也有戰績,但感覺還不如呂布,也就是名聲大,也有記載,但實際戰績挺一般,還差點被韓遂未來女婿閻行打的去見閻王,可以說馬超被黑有一半是因為演義讀者見到歷史的破滅感吧。

再者就是黃忠陣斬夏侯淵了。這個吧只能說黃忠軍比較猛,畢竟夏侯淵是不是被黃忠手刃不清楚,而且夏侯淵人很少,死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浪,含金量肯定不如張遼斬踏頓。

最後說說張三爺吧。張三爺同時代就被人們並稱為「關、張」,但是從戰績看,明文記載太少。是不是戰績沒流傳下來不清楚,不過以劉備前期情況,關張很難有出色戰績,關公封神之戰也是在曹操手下打的。張飛真正飛起是打張郃,真正做到了狹路相逢勇者勝,而且張郃是被打的只剩光桿司令了,這個戰績確實好看,不過和張八百確實比不了。體現單兵實力的還是據水斷橋了,敢做出這種事的而且成功了的,肯定是狠人。但是不足以證明真實實力,只能說張飛可能有很多猛的記錄沒流傳下來。就記載來看,個人認為確實比不上張遼,不過二人也沒碰過,也不知道誰更猛(狗頭保命,求漢粉放過)。


孤曾對夏侯淵說過,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猛將多代表作戰風格勇猛無畏,一往無前戰鬥不息。我曹營的猛將前三位必是典韋,許褚,夏侯惇呀,文遠不及其三位勇猛,故此,三國第一猛將還真不能給文遠。

夫將材有九: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夏侯尚、夏侯霸)

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曹純、夏侯威)

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李典、徐晃)

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張郃、張遼)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于禁、滿寵、呂虔)

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樂進、李通)

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夏侯淵、曹性)

氣凌三軍,志輕疆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許褚、夏侯惇)

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曹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