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的问题不在于人之性善还是性恶,而在于,这个话题的引出,是有什么诱因?换言之,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的疑问。


讨论人性是善是恶这个问题,可不是儒家特有的。

现代早期的两个西方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约翰·洛克(John Locke)也都分别描述过人本性「向善」还是「向恶」。

在霍普斯看来(利维坦),人在「自然状态」之下可以说是「恶」的。最开始人与人的交流仅仅有一种方式:战争。只有在全面战争之后,人类才会意识到合同和政权的重要性,然后上缴自己的一部分权力。

在洛克(第二政府论)看来,霍布斯的描述不完全,在全面战争之前的时代,人类因为理解「自然法」、拥有「理性」,所以其实是有过和平自治的时代的。所以在洛克看来,人类可以说是向「善」的。

对于这两位西方哲学家来说,讨论人性是「善」还是「恶」都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由人性能够推断出什么样的政府形式是最好的。

套用题主的语言,之所以会讨论人性是什么这个话题,诱因是为了解释政权、或者为了正当化某一种政治形态。逻辑是,如果人性如此,那政权就应该如此。

题外话:对于他们的后辈卢梭(Rousseau)而言,两个人都不过是在描写神话一般的假设著「自然状态」下的人类。对于卢梭来说,这种「自然状态」的描述是不可信的。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一书中问了描写类似神话的作者很多问题,其中包括:

人类的语言是怎么发展的?

没有语言、没有概念框架的人类要如何敌对或是于别的人类和平共处?

虽然他最后自己也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类,但是他是在假设自己的怀疑都被解决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自然状态」的。你也可以说,他对于自己的描述也怀疑多多。

对于人性的假设或许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或者正当化政权,但是我们可能没有理由相信人类真的有所谓「本性」。卢梭觉得,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是「perfectibility(完善性)」或者简单的说,不断变化不断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个「本性」是没有伦理价值的,它既不是善也不是恶。


有关「人性论」的善恶讨论,那是因为这是中国哲学的出发点,是必须要有一个「定论」的。如果是人本性是「善」,那么圣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发现或者说擦掉人心上的灰尘,让人的本性显露出来;如果人性是「恶」,那么圣人要做的就是教化,让人们可以避恶扬善;还有人性「有善有恶」,则是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


道德何以可能以及道德是什么。


如果在礼崩乐坏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时代,我还在坚持和推广礼乐教化,我还要强调礼义廉耻,强调有教无类,那么肯定有人要问我,为什么还需要教育,为什么还需要君子,君子是能够培养而成的吗,人人都能成为君子吗。

那我应该只能说 对 仁义是人的本质,人性本善,但本性的善不一定能够得到发掘或呈现,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人性的善和君子的人格,要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礼乐治国。

我是贵族,保住了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就保住了国家。

……………………

如果在礼崩乐坏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时代,还有人在坚持和推广礼乐教化,还要强调礼义廉耻,强调有教无类。

那么我肯定要去告诉他,哪里需要什么需要教育,哪里需要什么君子,难道你以为君子是能够培养而成的吗,难道人人都能成为君子吗? 不,人性是恶的,人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争斗。什么礼义廉耻什么修齐治平,只不过是人为了利益构想出来的,只不过是统治者的工具罢了,善于把握卑劣的人性,充分利用建构的规则,迎合人们的欲望,才能富国强兵,一统天下。

我是平民,我知道人性丑恶,也知道用什么可以满足他们驱使他们。


婴幼儿和成年人人性的不一致,导致思考这个问题

有的人年幼时很善良,但是成人后可能做出恶的事

有的人年幼时表现出动物性的一面,但是成人后却很有教养

我认为本质原因是每个人先天性格的不同,原生家庭教育的不同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人性格的变化


性善论者: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恶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

性恶论者:每个人生下来就是恶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训获得善良,去约束恶。


谢邀。因为都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老孔就不提这个。


豆花吃咸的还是甜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