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有些是寫給大眾看的,有些是寫給專業的人看的。這就像是汽車知識一樣,一般人只需要知道怎麼開車就行,專業的人得知道汽車構造原理等等,才能學會造車修車或改裝等專業技能。

愣嚴經講的大都是專業知識,《金剛經》更多講的是具有普遍價值的基礎知識。


金剛經以無住為宗,法義深邃但簡單平鋪,前後文非常統一,只立宗不破邪。且有文義重複的地方,好似須菩提和世尊的問答語錄。風格類似新聞記錄片。(比喻不當勿怪,個人感覺,下同。)

楞嚴經法義是層層遞進,道理繁複,有破有立,有教有行,出場人物眾多,且各顯神通,思辨濃厚,好似 看高手示範不同的招式,從頭到尾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全程只有張嘴驚嘆,拍案叫絕的份。楞嚴者健行義,全程剛猛到底,功夫過硬,一路直通,中間全無委曲相。風格類似劇情功夫片,普通人看完有點懵,需要消化的很多。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如果指的文字的話,那就是翻譯問題啊,其實大部分佛經的翻譯都是力求文字通俗易懂,然後才追求文字優美,而楞嚴經就是很多地方遣詞造句太講究,所以給不熟悉文言的人造成了閱讀困難。


我就說幾句實話,,也不扯有的沒的

  1. 楞嚴經,金剛經,法華經,包括圓覺經,華嚴經,等等,我說都是一本經書,都是一部無為法經,無字經,一部「如是我聞」,我敢這樣說,你敢這麼信嗎?
  2. 金剛經主要破相,講讓人心性破迷;楞嚴經主要講修行,讓人不受魔邪干擾,比較詳細的修行手冊。若是從」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的角度看,是楞嚴經比較難,但是提問者沒有具體的描述來證明自己這麼提問的立場,則難免讓人以為題主有偏見之機,這樣好嗎,這樣不好,年輕人要講武德,耗子尾汁(不好意思,忍不住皮了起來)
  3. 虛雲禪師是我比較尊重的前輩,雖說先生講過一輩子只讀一本楞嚴就可,但是禪師還是一生主要講了《金剛》《法華》《楞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金剛的言簡意駭,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最後祝一切有緣者皆得歡喜,早日成就。over


從兩方面來說吧。

一、經文行文

1、《金剛經》行文

《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讀過他的傳記後,你會知道,他是既通曉梵文,又深通漢文的,所以,他所翻譯的佛經是曉暢易懂的。

當然,相傳他是七佛譯師這一點,是佛教內公認的,但是教外人士不這麼認為的,這裡就不強調了。其實,這個說法也從側面反映了,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有多牛了。

這樣一位超牛的譯師翻譯出來的佛經,不僅你愛讀,而且從翻譯出來之後,幾乎接觸到金剛經的人士人人都愛讀,所以,羅什大師的譯本是最流行的。

2、《楞嚴經》行文

我們再來看看《楞嚴經》的譯師,般剌蜜帝大師。

其實《楞嚴經》能夠帶來中土還是相當之有波折的。

根據贊寧大師的《宋高僧傳》中記載:

唐廣州制止寺極量傳

釋極量。中印度人也。梵名般剌蜜帝。此言極量。懷道觀方隨緣濟物。展轉游化漸達支那(印度俗呼廣府為支那。名帝京為摩訶支那也)乃於廣州制止道場駐錫。眾知傳達祈請頗多。量以利樂為心。因敷秘賾。神龍元年乙巳五月二十三日。於灌頂部中誦出一品。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譯成一部十卷。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釋迦稍訛。正雲鑠佉。此曰云峰)譯語。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循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量翻傳事畢。會本國王怒其擅出經本遣人追攝。泛舶西歸。後因南使入京。經遂流布。有惟愨法師資中沇公。各著疏解之。

制止寺就是現在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光孝寺。

在翻譯《楞嚴經》的過程中,因為般剌蜜帝大師不通漢語,所以是由別人轉譯,然後由當時被流放到嶺南的房融筆受,再由南樓寺的懷迪法師作為證譯的。

《全唐詩》卷四:房融,河南人,武則天時為相。神龍元年,貶死高州。好浮屠法,嘗於嶺外筆受《楞嚴經》。

說白了,就是背誦出經文的人不懂漢語,而為他轉述的法師水平如何,咱們在千年以後又不得而知,然後由當時的文人下筆,聽受了這輾轉曲折的翻譯後,把經文翻譯為漢文,再由一位法師證譯的。

所以,這佛經翻譯的行文,咱們就不評論了,都是眾生的福報不足啊。

如果有人說讀不懂《楞嚴經》,咱們是一點也不意外的,這和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經》一比簡直就是hard模式的行文啊。

二、經文內容

1、《金剛經》內容

如果你覺得《金剛經》容易,那是因為《金剛經》每一個字,都不難,可以說只要粗通文墨的人,都可以通讀全文,但是要證得《金剛經》的奧義,那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

別的不說,光是「般若」二字都足夠你學一輩子,不,幾輩子的。

《金剛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濃縮而成的,讀懂了《金剛經》,那麼再讀《大般若經》,你就會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2、《楞嚴經》內容

《楞嚴經》因為是文人房融筆受的,所以文筆嘛,自然是生花的那種,不帶打折的。

《楞嚴經》的內容概括來說就是「七處征心以破妄」、「十番顯見以現真」。在經中作為老哥哥的佛陀,真是為自己的小堂弟阿難的功課操碎了心。

而《楞嚴經》征心的過程呢,是佛陀根據當時的人的理解程度來講的,那要他們懂的佛理,就要順應他們的邏輯去講,然後破斥他們錯誤的知見,但是往往很多人就迷失在了《楞嚴經》分析義理的過程之中,跟著繞暈了。

其實,只要跳出經文中所舉的例子,直接來思惟經中所說的義理的話,這部經的經義還是可以很快上手的,不過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就是了。

總而言之呢,佛經是拿來修證的,不是拿來當作文章賞析的,說到底,學習經文,思惟佛理,真修實證,就完了。

那些虛頭八腦的什麼玩味佛經的作法,別人或許很贊同,我個人是不太贊同的。

雜七雜八的說了一堆,大家就當圖個樂子。

就醬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