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愿承认,我们对于抑郁症的谈论似乎停在了一个奇怪的区间。

早些年间,中国是「没有」抑郁症的,有的只是「神经衰弱」和「胸闷气短」,再严重一点,就被认为是疯掉了。

如今,从「理解和关爱抑郁症」的呼吁,到「为郁抑症患者正名」的口号,年轻人早已脱离了认为抑郁症是无病呻吟的初级阶段,他们有太多自我的表达空间---在大名鼎鼎的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中有无数的成长申述,就好像「患抑郁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问题下每日都有更新的长文。

我们感到中国的抑郁症群体愈发庞大。或许并非患者数量激增,而是敢出声的患者越来越多。

而在诸多的自我描述与吐露中,年轻人给外界留下了林黛玉式的柔弱、安妮宝贝式的唯美以及董小姐式的「有故事」形象,其中极少有人强调遗传的影响,它似乎只是成为由过往的伤痛带来的崩塌。

《被诗化的抑郁症》

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却正在青年文化中超越和脱离疾病的范畴,成为一种固定的标签。

一份自测量表,一张抑郁症诊断书,一个疲惫的自拍,以及一段苦痛的故事,网路上从不缺少这样的倾述。

「抱抱」,「我爱你」。

「我会加油的。」

我们固然从不把抑郁症当做无病呻吟,于是在这样的鼓励之后,这段治疗往往便告一段落了。

「去看医生了吗?」

「还没有呢。」

她的手机里存了好几张自残的照片,她又打了一长篇的文字,她做了无数次网上的自测量表,她却还是没有去看医生。

抑郁症似乎成为了只是因痛苦而生,在倾述中缓解的绝症。在这样的隐喻传达下,他们一边在痛苦中反复自问,同时又沉溺在「没有人能救我」的既定思维中,不愿迈开自救的步伐。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何长得漂亮的女孩会得抑郁症?」

漂亮的女孩在悲伤的自述中获取安慰,而屏幕前更多普通的女孩却因此低下了头。

「看来我连抑郁都不配呢。」她们说。

在此般氛围下,抑郁症患者往往被诗化成为纤弱、惹人怜的形象。其实更多真实的情况是,那些患抑郁症或精神疾病的人非常普通,她们的眼神可能并不空灵,也不纤弱美丽,她们可能是因为外界或遗传而患病的贫穷肥胖女孩,——是的,甚至不会让你感到怜惜。

《被诗化的抑郁症》

什么时候,抑郁症与天才、柔美挂钩在一起了呢?

这决不是个先例。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曾大篇幅提到「病与美」的联系,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病态美,她所指的是一种普遍弥漫的社会风潮。现在听来可能有些匪夷所思,在19世纪中叶,与浪漫、唯美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是肺结核。

在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一文中,狄更斯把结核病称作:死亡与生命如此奇特地融合在一起的疾病,以致死亡获得了生命的光亮与色泽。在《鸽翼》里,女主角米莉的医生给她治疗肺结核时,所采取的方式是让她去恋爱。

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结核病是热情、天生的敏感的象征,对于另一些暴发户而言,结核病则是文雅与精致的代表。人们在把结核病在浪漫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所期许的形象高度。人类早已默认了嘻嘻哈哈使人看上去很无聊,而悲伤则使人有趣的套路。

《被诗化的抑郁症》

爱伦坡写道:如果要表达一种事物的美的极致,那么忧郁的情调不可或缺。

于是不难了解,为何抑郁症会成为当代的「肺结核」,相同的例子还有数十年前韩国偶像剧中的白血病女主。

把心理疾病诗化的表现,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自闭症孩子」等媒介信息的影响,而这样的认知却正在把一些更年轻的人拉下深渊---「怎么才能得抑郁症?」他们在网上问。

绝不会有人反对抑郁症患者的倾述与发声,如同没有人会去反对一种疾病本身,值得担忧的是疾病在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法在传播,它同时传播的还有「阶级观念」。

《被诗化的抑郁症》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还「没有」抑郁症时,美国就先行成为抑郁率居高的国度,定义、概念在广告与宣传中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抗抑郁药物成为了许多美国人的保健品。毕竟在步履匆匆的国际大都市,在高强度的工作之后,不抑郁怎么说得过去?

抑郁症成为精英专属的疾病。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在辽阔的非洲草原上,人们觉得,这里什么都能有,就是不会有抑郁症。我们绝没有种族歧视,却在暗暗认为这群围著各种颜色布料的人该得的是别的什么病。

然而,这张世界抑郁症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图片显示,部分非洲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位居世界第一。

抑郁症被我们默默的带上了阶级意识,在中国,抑郁症被称为富贵病。穷人、农村地区居民会得抑郁症吗?

在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和刘燕舞《农民自杀研究》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农村地区各年龄阶层的抑郁症自杀案例。

不同的是,他们只是说:「不得劲」、「不想过了」。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540万例,患者家庭贫困率达57.2%。

当我们把抑郁症想像成皮肤惨白、纤纤弱体、泪眼朦胧的或是才华横溢、敏感多情的人设时,更多更遥远的抑郁症患者或正在农田中劳作、在扛今天的第五百块砖头、在城中村的暗无天日的房间里吃盒饭。

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不仅是天才与普通、精英与穷人的固化思维,还有年龄区间。

《被诗化的抑郁症》

在刘燕舞所作的某地区田野调查中,每年每1000名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近12名老年人死于自杀。《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称,60岁及以上的中国人约有1.85亿,其中40%有程度较高的抑郁症状,约7400万人。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过任何药物治疗。

在年轻群体和城市居民已经把抑郁症科普烂了时,中国的许多农村病患还在把抑郁症视为「中邪」。

于是,这一边在矫枉过正,那一边却无人知晓。

抱抱式的关爱并不缺少,而抑郁症的真实形象却在诗化中越来越远了。

《被诗化的抑郁症》

人们猎奇著因抑郁症去世的明星,在键盘上声讨「每一片无意的雪花都是崩塌的原因」,过度的解读与美化让它在关注中偏离疾病的轨道,忘掉它与基因和遗传率的关系,忽略掉那些连刷牙也没力气、半个月没洗头、因吃药而胖了一圈的患者,再无意识的排挤开那些普通的、没有才华的、没有令人惊艳的过往的患者,更别提在农村地区同样遭受痛苦的人,他们不存在。

今年三月,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批准了医药巨头强生所递交的新型抑郁症药物上市——Esketamine鼻喷雾剂,与常规的抗抑药大约需要 5 周才能生效不同,Esketamine能迅速并且持久地改善患者症状。

当然,目前Esketamine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随著科技与医学的发展,抑郁症终将成为能精准治愈的疾病。那一天,它会如同历史上的肺结核,在「罗曼蒂克的疾病」名单上退场。

《被诗化的抑郁症》

如苏珊·桑塔格所说:「使词重新返回物,使现象重新返回本质。」

我们需要关爱抑郁症,且把它当做一种真正的疾病那样去讨论。

附抑郁症相关研究书籍列表:

电子书疾病的隐喻作者 苏珊·桑塔格¥ 7.99去查看?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京东¥ 45.70去购买?

电子书身份的焦虑作者 阿兰·德波顿¥ 12.99去查看?

电子书钟形罩(20 世纪经典)作者 西尔维娅?普拉斯会员专享¥ 7.99去查看?


不是风大,是刮偏了

虽然抑郁症越来越多人知道,可是未必正确的了解这个病。

我有个朋友(真不是我)高中认识,有点交情。高中有天她跟我说,自己有抑郁症,并且让我跟她妈妈说这个事,带她去检查。我想检查一下也不是坏事,就跟她妈妈讲了这个事。第二天我们马上去当地脑科医院,找的是我相熟的主任医师,并做了问卷,还有抽血检查脑电波脑涨落等。

这里不得不说一般做问卷检查,其实如果当时情绪不太好,很容易结果就是中度抑郁中度焦虑,因为有些问题,正常人都会有,而且有些问题很直白「是否持续xx天以上睡眠差」「是否听见奇怪的声音」

所以最后医生会结合所有检查结果,进行面诊,面诊之后才会下诊断书,一般会有诊断医生签字和医院盖章

接著说,这个姑娘的问卷检查结果显示,中度抑郁,但是面诊之后,医生委婉表示,只是情绪不好,没有开精神类药物,开了盒安神的中成药冲剂。

后来看见她在空间晒问卷检查最后的结果图,就是中度抑郁的那张,我想可能是想被关爱吧。

我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但是几个月之后我去她家里,发现了舍曲林,她告诉我是她一个网友给她的,吃的也是那个网友的剂量。

我当时心情非常难以描述,精神类药物,医生需要考虑身体精神条件,权衡正负作用,最开始也是很小的剂量,慢慢调上去,如果不适合,就要换药,再从最小剂量开始,直到找到最适合的药物,这个过程很长,对于我来说,是三年。

后来慢慢没有联系,偶尔会看见她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吃舍曲林胃痛头痛。

我曾患抑郁症三年,现在转双相,两年了,洗过两次胃,也在死亡线上挣扎过,住过开放病房,封闭病房,做过电疗。

它带给我的,是我五年时间全部浪费,是我条件不算好的家里为了治这个病,花费大概20万

药物带给我的,最开始是美妙的世界,后来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难受,还有增重40斤。

我现在记忆力很差,感知能力基本没有,我喜欢好多年的歌手,不喜欢了,一年了没有看过任何电影,电视剧,小说,以前让我快乐的事,都不存在了,当然我也不难受了,没有想哭的感觉,最近一次流泪是因为受委屈,我的眼泪一直流,但是奇怪,我没有表情,我不难过,也不快乐。

至今为止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去看心理医生,开始吃药,因为当时那个医生,现在想来,并不专业,匆匆给我开了药,打发走。

我当时15岁,最开始也是抱著一种,想通过得这个病,得到一些关注,我后来如愿以偿,学校给了我特殊照顾,我爱的人都很爱我,我也付出了代价。

真心给疑似抑郁症或者在青春期的中度以下抑郁症确诊患者,请再三考虑要不要吃药,更建议做专业的心理咨询,但是不要半途而废,心理医生会告诉你需要多久的咨询,时间可能很长,一年,两年,或者更长,但是请一定要坚持。

另外抑郁症时期没太注意,但是我确诊双相之后,会少很多选择,高考报专业受限,当地的政府?应该是,会定期派人来慰问。

补充一下,最开始得抑郁症,出于某种想法,我会想把这个事告诉别人,后来我渐渐难以启齿,因为我发现这个病,和我最开始想的不一样,我明白他们眼中的抑郁症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不是,我不是满身负能量的人。现在我知道,再相近的人悲伤也没办法共鸣。我有一个好友,也是挺严重的双相,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的玩笑,也会交流病症,会分享最近心得,但是绝不会把痛苦说出来,不想说,也说不出口。


有些朋友在看,觉得很害怕,我本意是希望当初和我一样的孩子,能勇敢的走下去,不是靠抑郁症来逃避,给自己一个沉浸在负能量的理由。

我另一个有关抑郁症的回答里面,说了我没有抑郁症却被当成抑郁症治疗了五年的痛苦。但是让我描述她的话,我说不出来。

现在我更加明白了它为什么是病,它是感知能力基本没有,让我快乐的不再快乐,难过的也不难过,思维迟缓,痛感微弱,我之前是这个状态,但是不太明白,疯狂自毁,想感觉到什么东西。现在我还是没变,但是我能感觉到爱了,虽然我无法回应,我觉得不寂寞了。

痛的时候是看不见别人痛的,古人云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是真的。

以上回答仅对于和我一样在青春期时确诊抑郁症的孩子,想告诉你们这条路不好受,我本可以不这样的,没有说药物治疗没有用的意思,该吃药还是得吃药,只想说,确诊初期多看几个医生,结合医生意见,谨慎吃药。

我一直在吃药,现在也是,也不后悔吃药,如果最开始不吃药的话,我可能会更好,也可能活不到今天。说一句胡言乱语,我觉得药物治疗也好,mect治疗也好,只是为了让我活下去,让我活下去还有想明白的机会。


更新

我应该是好起来了吧,和之前比起来,最明显的就是,我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了。

高铁安检,安检员发现一个包里有刀具,要求我和另一位乘客再过一次扫描,发现不是我之后我就走了,安检员转过来叫住我,感谢我的配合。

在外面吃饭,邻桌一群初中生小姑娘过生日,七八个人买了挺小一个蛋糕,她们把蛋糕分了我一份。

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如果是之前我会觉得,重新安检好烦浪费我的时间,小姑娘吵吵闹闹好烦,影响我吃东西,啊?还分给我蛋糕?我不喜欢吃。

但是我现在非常开心,能帮上别人,能分享到别人的快乐,能融入世界,能真正的感觉到快乐,记录每一件小事。

这跟治疗时候吃药带来的快乐不一样,吃药的时候,就感觉情绪被扭转,但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的方式没有变。

我知道我的情绪不会一直这样稳定,也会有喜怒哀乐,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我已经有了充足的勇气去面对了。

最近和我妈妈聊天,她觉得很不可思议,她说做梦也没想到我能好起来,我说:我总要好起来的。

以后我也不会忘记该如何前进。


1987-1990年,是中国的生育高峰。

这批人形成了中国的婴儿潮。

这群人开始进入36-45岁的时候,会因为中年危机进入抑郁症的高发期。

那时候才会是中国真正的抑郁症高峰。

换句话说,2023年开始,才是真的地狱考验期——预计自杀案例数会开始走向高峰。

其实,这可以说就是我在知乎写东西的主要原因之一 ——铺一条可能的活路。

悲观的人如何能变得乐观??

www.zhihu.com图标家族答集?

zhihu.com图标第一性?

zhihu.com图标社科答集?

zhihu.com图标科学答集?

zhihu.com图标

面对抑郁时,有太多「要如何」,「该如何」,「应如何」,却欠缺这些要,应,该背后,对根源问题真正的关心和关怀。

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要开心」,「该阳光」,「应健康」之类的话,恐怕大多数人对身边抑郁者的关心也就仅此而已了——我已经要你开心了,你为什么不开心?

这就如同是对著一个锁在黑屋子里的人大吼,你为什么不出来晒太阳?太阳明明这么大!

这些人眼中只看得见自己头顶的太阳,看不见屋子门上的锁。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只想看见自己头顶的太阳,并不关心屋子门上的锁。

原因无它,说晒太阳永远正确和道德,开锁却耗神耗力,而大部分人并不在乎屋子里的人的痛苦,他们在乎自己说这句话时,体现出的那毫不费力的正确性和道德感。

更进一步,他们认为喊出要如何,应如何和该如何后,就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不需要再去做任何额外的工作了。这就是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笑话的精神: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简单,打开冰箱,把大象装进冰箱。如何对待抑郁?简单,让抑郁者开心,阳光和健康。

开锁并不简单,是需要有一批人去长期投入和钻研的技术,而随著中国社会发展地不断推进,抑郁正在成为是一种新的社会危机,而且是一种长期存在,需要用极大人力物力去应对的社会危机。

但对于一些看客来说,面对越来越多锁住的屋子,他们发出的疑问是:「太阳明明这么大,这么多人凭什么不出来?——他们一定是装的!」


我有个兄弟,因为追求小众,为自己买了辆小众的车。

结果,他说自己的车一点也不小众,大街上常见。

我问他为什么买之前你不知道?他说买之前街上确实不太能看见这个车型。

我去年生病了,带状疱疹,非常难受的病。

去医院,结果发现好多人都在排队治疗这个病。

打点滴,整整一排的患者都是带状疱疹。

和周围人说了我的病,才知道原来很多人都得过,他们甚至能给出各种愈后缓解神经痛的偏方。

你看我得这个病之前,一点都不知道原来这个病这么广泛,广泛到他们提都没兴趣提起。

一旦我也得了病,我才进了这个俱乐部,才引起了共鸣,才了解互相之间的悲苦。

说到抑郁症,心理疾病最大的特点是,自己未必知道自己病了。

于是,有病的不知道,还在忍耐还在鼓励自己,还在觉得凡事都是自己的错;

于是,没病的很清楚,还在假装得病博取同情,还在为自己的矫情沾沾自喜。

综上,真的假的分不清楚了。但是,真正明白自己得病的,不会觉得风太大;没病的确实可能觉得风太大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