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内心很消极,总想著离开,但表面并不会表现出来,旁边的孩子能感受到她的内在情绪吗?


能,而且还不能低估和小瞧了孩子对情绪、情感的认知和感触。

说一说我两岁零四个月的女儿吧。

女儿从出生至今,一直是姥姥帮忙带娃。我们一家三口跟著我爸妈住。白天,我和我老公、我爸爸上班不在家,家里就女儿和姥姥两人。半个月前的一天上午,老家的一位亲戚(我妈妈的堂哥)打来电话,告诉我妈妈,我的二姥姥(妈妈的二婶)没了。

妈妈听到消息后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女儿原本正在姥姥身边又唱又跳的,看到姥姥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瞬间站在原地静止不动了。

姥姥挂断电话后,女儿依偎在姥姥怀里,问:「姥姥,你怎么了?」

姥姥舒展一下情绪,面部温和的回答:「没什么 。稳稳,来,继续给姥姥跳舞。」

女儿眼睛盯著姥姥的脸,摇摇头,然后伸出小手擦拭姥姥的眼睛。又问:「姥姥,你眼睛红了,为什么呀?姥姥,刚才是谁的电话呀?」

姥姥回答:「是姥姥的一个亲戚的电话。没什么事,来,宝贝,我们继续唱歌吧。」

尽管姥姥表现的非常平静,而且面带微笑,语气温婉柔和,女儿还是感觉到了姥姥心绪的不平静。

因为,晚上我们下班回来,女儿的言语和表现就证明了女儿内心的感知。

晚上,我和老公下班回来刚踏进门槛,女儿就朝我和老公小声「嘘」了一下,把我和老公叫进卧室,小声对我们说:「爸爸妈妈,姥姥今天接了一个电话,然后我就发现,姥姥的眼睛红了。可是,姥姥不告诉稳稳,你们去问问姥姥好不好?姥姥难过,稳稳高兴不起来。」

都说小孩子不懂得什么,可是,从两岁零四个月的女儿身上我看到了孩子对亲情的感知和温暖。

姥姥独自开车几百公里回老家了三天。从老家回来的那天晚上,姥姥晚上八点到的家。到家后,姥姥先洗了澡,姥姥洗完澡从卫生间出来,女儿随之给姥姥递过去了一杯温水。然后对姥姥说:「姥姥,我想抱抱你,我可以抱抱你吗?」

我和老公,我爸爸,谁都没有这么教过她。当时,我们三都静静的看著这么一个小可人儿双手搂住姥姥的脖子,嘟起小嘴去亲姥姥的脸颊。

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硬是钻进了姥姥姥爷的卧室里,把我和老公丢在了一边,说是要陪陪姥姥,跟姥姥说说悄悄话。

这就是我的女儿,一个才两岁零四个月的小可人儿,此生有女,夫妇何求!足矣!


可以感受的到的,小孩子最聪明了


能!而且是在大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就已经感受到了。


肯定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甚至拥有让人们惊叹的能力。随著月龄的增长,孩子的大脑和认知能力开始逐渐发展提升,他们开始能够解释他人面部表情和声音高低缓急,传递著的某种情绪含义。比如,婴儿能够判断,照顾自己的妈妈/爸爸,是否喜欢看到他们,是否喜欢和他们互动,并且能够快速的从熟悉的看护者脸上,捕捉到悲伤或愤怒的情绪。婴儿大概从5个月起,开始能够区分看护者发出的声音是快乐还是悲伤。比如,当妈妈生气大声吼叫时,婴儿就会表现出忧虑不安,不停地哭闹。


孩子毕竟是孩子,认知能力低下,也没有大人经历的困难挫折多,感受不到人生的复杂和磨难。不要说孩子能不能看出,有的即使给他说了半天,孩子都不知所云。比如,孩子没有恋爱和婚姻的感受,没有为生活奔波的辛苦。最多就是大人情绪控制不好,忍不住发脾气,让孩子受到惊吓。惊吓也许也算感受到情绪发泄,但是在孩子心里,还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