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體,是康德提出的,劃分了可知與不可知論。人類能認知的部分為現象界,那些不能認知的,如靈魂、高維空間則屬於物自體,我們可以想像物自體,但物自體究竟是怎樣的不得而知。

實體的概念很難理解。一個物體,比如一個杯子,它有顏色、重量、軟硬、大小、容積等等一系列的屬性,這些屬性可以變來變去、甚至可有可無,我們稱之為「偶性」(偶然的屬性),在眾多的偶性中可以發現有一種屬性是萬變中的不變,那就是空間,可以想像任何一個物體沒有顏色、重量、軟硬、大小、容積等等一系列的屬性,但唯一不能想像一個物體不佔空間(沒有廣延),所以空間是那個在最後面支撐著一切屬性、使得所有屬性得以附著的那個現象後面的本質。當然這只是來自哲學家洛克的理解,還有這些對實體的不同理解,比如心靈實體。

在康德哲學中,空間(廣延)被定義為人類的先驗感性,也就可以看出物自體和實體截然不同。

簡而言之,物自體是用來劃分可知和不可知的;實體是用來承載偶性的。


謝邀。

康德的物自體和實體是發生在感性階段和知性階段的兩個不同的概念。

物自體或自在自物就是刺激認識主體外感官的外在對象,認識主體除了知道有物自體存在,就沒有關於物自體的任何知識。用康德的話:「我們對於任何作為物自體的對象都不可能有知識。」

實體概念是在關係範疇中出現的,是作為實體與偶性這對關係範疇出現的,在這個認識階段已經是認識的知性階段,用康德的話:「範疇作為純粹知性真正的基本概念」。從詞源來看,實體(die substanz)又和主詞、主體(die subjekt)同源。故此康德說:「實體是——在與直觀的關係中必須是一切別的規定的最終主詞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在判斷句中處於主語的概念就是實體,所以康德說:「例如實體,如果人們刪掉了持久性的感性規定,則它就只不過是意味著一個能夠被當作主詞(不是關於某種別的東西的謂詞)來思維的某物。」

當然要真正理解實體概念,還需要回到亞里斯多德和斯賓若莎。

供參考。


笛卡爾沉思道,「我」是一種沒有廣延但完全可知的實在的精神實體。

旁邊的康德卻說,實體範疇是我思的產物,怎麼能反過頭來規定我呢?

笛卡爾笑道:這恰恰說明我是一個實體!我們可以懷疑一切,但懷疑本身無可懷疑,對懷疑的懷疑仍是懷疑,這樣就跳出了無限追問,為認識論建立了一個確定的支點——我思。然後從我思出發可以證明一切存在。

康德吃一個甜甜圈。我思之我是邏輯前提,是在一切我思表象的背後起作用的,它並沒有進入我思,或者說它不會成為我思的內容,我們只能通過反思發現它,它先於我思存在。

啥?笛卡爾納悶了。我的自明性是通過單純的心靈觀照行為直覺地領悟到的,它是邏輯的根據,何需用邏輯來規定。你搞反了吧?

康德點了點頭。我有一種反思方法通過心靈到達個物、類物乃至全集,便可能將你所說的兩個實體統一起來。但就算這個統一體邏輯在先,我們也無法知道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思無法到達它,因此不如給它換一個名字,叫物自體。

什麼方法這麼厲害?

我的自身就是物自體,明白了嗎?這個方法,我稱之為先驗邏輯。先驗主體的自明性是在不斷的明見過程中不斷地獲得的,是運動的而非靜止的,這樣就有了產生新知識的可能而不必求諸於神。

一半我思,一半物自體?說具體點!

沒錯,一半歸給自然科學,一半歸給形而上學。離開主體談實體,屬於非批判的獨斷論,實體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東西,只是知性的一個範疇,是知性構成判斷的條件......

啥批判?爽快點,直接說答案!

凡是能保有自身不變的東西都叫實體,比如「我」,昨天今天的我、這裡那裡的我都是同一個我,所以我是實體。正因為有實體存在,才使得一切差別和變化顯現了出來。物自體屬於實體,只有能經受住我的批判的實體才能獲得物自體證書。由此我將實體分為兩種:經驗主體和先驗主體;後者即是物自體。有了物自體,自由才有可能。說完,康德又吃了一個甜甜圈。

你你你......笛卡爾心說狂妄。

正聊著,從門外走進來倆人,一瞅,敢情是黑格爾和海德格爾。笛卡爾連忙招手,快,來得正好,幫我教育一下這小子!


謝邀。

  • 康德的【物自體】實際上是指無法給於任何指稱的東西,包括他這個【物自體】指向也不是指向了【物自體】;或者這樣說吧:就是【不可說】,而且這個【不可說】也要消除;或者這麼說吧:康德說出了一個他不知道的東西。
  • 呵呵,顯然康德陷入了邏輯困境。
  • 【實體】一說在哲學上有很多分歧,但總之就是你所知道(包括想到、想像到)的某些東西、事情、情況等等。


與海德格爾的存在者與存在一樣,構成世界的自我話語體系罷了。你真認真就輸了。


借用面向對象的概念,是類似類和子類的關係


求你別調用我的介面了!!!

馬克思說,意識發現它雖然不能想像真實的東西確可以真實的相象某種東西。但是康德說,意識還發現即使它使勁的想也想像不出想不出來的東西。這個即使使勁的想也想不出來的東西就叫物自體。

為什麼有一些網友文化素養不高,在評論區的亂噴到底是什麼心態?

夠了,都閉嘴吧!


不知道理解對不對,物自體應該是先驗實體,是指知性思維的那個我無法走出自己達到客體,那個客體就是先驗實體,他稱之為物自體。平時說的實體,應該是我思故我在的那個實體吧。


「物自體」都是「實體」,但從人類的認識能力出發,只能到達實體的現象界,不能認識對象的本質,對象的本質世界就是「物自體」。


從他定義的角度和目的來說,區別不大。

因為你的問題不完整,所以很難去簡單回答。

還有就是,不要在網路上問這些問題了。


多番總結、查閱,自答一波

物自體是感謝論的設定,實體是知性論範疇,錯把不可認識的靈魂當做可以經驗到的實體進行理性思辨(用作為知性範疇的實體去套理性的超驗的靈魂),導致幻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