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我是否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調教是什麼?是利益關係呢?還是本性使然呢?還是什麼?希望朋友們幫忙回答


謝邀。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面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所謂「無以為」,就是沒有什麼「為了什麼」,甚至沒有什麼「因為什麼」,

本該如此而已。例如王陽明說的「惡惡臭」「好好色」。也可以說是「本性使然」

壇經:「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內心謙下,外行於禮。」不是為了回禮,為了回報,或者為了自以為有德


根據約翰穆勒功利主義:可以實現最大幸福,也就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多快樂的行為既被考慮為符合道德的行為,事實上目前國內外立法依據多少都是參照這個依據的。

自然官能道德學說認為真正的道德感來自於人的本性,只有在行為被自身意識認同為「符合道德」的時候,該行為既是符合道德的。

關於道德倫理的爭論從來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但涉及到個人時目前大部分人其實都認同,遵守「道德」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自身形象塑造 ,進而獲得更多收益,因為通常被大家認為「道德」的人通常會比「不道德」的人可以支配更多的社會人力資源。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似不利己的隱秘道德行為有時是為了滿足心理快感的追求,在其本質上與「自私」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道德觀能學說與之不同的是,心理認同在此是作為判定的準繩,而非目的。

在沒有找到道德真正的,自己認同的意義所在時,「遵守道德」其實是一種在社會環境下最大化利益的手段。人可以被認為高尚,但其實一點都不高尚。

你就是一個不道德的人,

你也不需要當一個有道德的人,你不配當一個有道德的人。

看完這幾句話,想罵人不,如果想,那就是你要做有道德的人的原因了。


謝邀。

道德約束是軟性的外在約束,當轉化為內在約束後就成為有道德的人,這種轉化是符合個人利益的,不過這種利益計算非常複雜,不容易說清楚。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如果不能建立一個規則約束自己的同時又約束他人,又如何讓人發展呢?

當然道德規範相對於法律規範來說要求更高一些,但恰恰如此,法律作為國家強制性規範成為最低防線,而道德也作為人們理想中的交流生存方式成為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目標。
從王陽明的角度說,你自己知道為什麼。
因為有一個永恆的自由世界等著自由的你。好的道徳可以讓你的自我今生自由,在永生中也自由。
因為你會愛人,會欣賞事物的美

為了生存,甚至更好的生存。

很多人以為道德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東西。

錯。

道德和法律一樣,就是遊戲規則。

適用於人際交往人類之間互動使用的遊戲規則。

人類交往本質是交換,利益,情感,等等。

怎讓這種交換順利,怎麼讓這種交換成本最小,利息最大,可持續性最強?

那就需要制定交往規則,道德也是其中之一。

《自私的基因》中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最後能夠在人類漫長迭代中生存下去的基因,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善良,一個就是寬容。

這裡的善良,不是傻,是針鋒相對,別人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待別人,但我不會首先作惡。

這種基因是千萬年來真正生存下來的基因,存在於每個人類這種載體中。

善良,寬容,你可以稱之為道德,但他只是基因的一種生存策略。

基因本質是自私的,恰如人類的本質是自私,但一味自私不懂得合作的基因是生存不下去的,一味自私不懂得合作的人類同理。

就如同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每個人為自己的利益爾虞我詐,但市場經濟的基石卻是誠信,因為只有誠信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成功率。那些堅持不誠信的人,即使只是一時得利,也難以長久,除非改變策略。

所以,看待道德必然要結合道德存在的那個群體的存在環境。

古代生產力落後,男性主導社會,女子裹小腳限制女性活動範圍,女性作為生育工具,而不是生產工具,裹小腳就是那時的道德。

工業社會,女性能夠成為生產工具,裹小腳降低社會生產力,阻礙社會發展,解放女性就是道德。

當今社會,女性經濟能力越來越強,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甚至成為家庭主導力量,男性分擔家務共通育兒就成為道德。

道德是不斷變化的,隨著社會發展,隨著人類發展。

但一切道德本質都是為了降低交往成本,促進生產力提高,如果某種道德違反這一原則,那麼早遲會消亡。

所以,遵守某種道德某種程度只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罷了。

不然,遵從人類自私的本性,人類早就滅亡了。


因為,一體同悲。


謝邀!道德的標準因時因人而變,道德是有心的裝逼者用來標榜自己、綁架別人的把戲或理論,沒有制度來的對症下藥。覺得自己是個或應該做個有道德的人,那是認知誤區。
有的答案已經簡單說明了這個問題。但我覺得這個問題也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即在社會普遍認同道德的環境下,我為什麼要成為一個不道德的人?成為不道德的人能帶給我什麼優勢嗎?這種優勢有數據理論支持嗎還是僅僅是自己的臆想?不道德帶來的利益能否彌補我違背社會風向的損失?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