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想法,康德认为存在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结论,即先天综合命题。比如关于时空的命题。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康德的时空观是错误的,那么即可导出「存在先天综合命题但不一定是正确的」,那所谓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石就不存在了。


本来不是很敢答这个问题,想等著看大佬表演,但等了一会,大佬没有来,来了的两个回答感觉都有点问题。一个直接开始批判相对论(我物理不好,也不知道他是对是错),另一个则是疯狂高估康德的哲学地位。确实,爱因斯坦小时候是康德迷弟,但他决对没有一生用于研究理解康德。(毕竟后来移情spinoza了)康德也不是唯一一个认为人类对终极问题理解能力有限的人,最起码休谟就能算一个。

再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康德的空间观绝对是过时的。而且让康德过时的不是相对论,相对论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已,真正让康德过时的是非欧几何。但这不意味著康德的整个系统都会崩塌,我们还是能从中拯救不少有趣的观点的。

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都属于我们的直觉的形式(forms of intuition),简单的说是由我们的大脑贡献的。时空不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不属于物自体,不是一个容器,也不是事物之间真实存在的关系。时空只不过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直觉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我们是到了火星还是进了黑洞,时空都是一样的。无论经验怎么变,时空是我大脑获取经验的方式,所以时空是不会变的,也就是说时空是先验的。而康德之所以这样想最大的原因在于,康德认为数学来源于时空。空间给了我们几何,时间给了算数。我们之所以可以通过几条简单的公理和推导就可以解出几何问题就是因为空间是不会变的、是先验的。而且康德认为这些公理也必然是正确的。总结来说,因为数学的知识是先验的必然的而且是形而上学上必然的,所以数学的来源,时空,也一定是先验的必然的而且是形而上学上必然的。

然而,后来,数学家发现了非欧几何:几何学上的公理并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让两条平行线相交最起码在逻辑上数学上并没有问题。而且,不少人甚至可以想像出(visualize)非欧几何。这也让不少哲学家开始质疑康德,他们认为数学知识也许是先验的,但不是综合的。一个几何判断正确与否,要看我们选择哪一套公理。而所有几何判断都已经包含在了我们选择的公理中。而不同形式的非欧几何,给了我们几套不同的公理选择。到底哪一套是对的、是描述我们这个世界的,要由物理学家决定。然后爱因斯坦决定了,我们的世界是非欧的。我们之所以以为世界是欧式的,只是因为我们的时空弯曲的太小了,人眼看不出来。如果弯的再厉害一点,欧几里得当年的公理就不会是平行线不可香蕉了。

所以康德的时空观错就错在,康德以为我们的几何公理是必然的是先验的所以空间也是必然的先验的。然而,我们的几何公理有好几种不同的可能,而要知道到底哪一种是描述我们的空间的,我们需要用经验判断。也就是说空间不是先验的。如果引力不存在(这在形而上学上是有可能的),那么我们的空间会与现在不同。所以,原则上说,空间也不是必然的。再加上哲学家开始认为数学只是逻辑的一部分、是分析的(analytic)而不是综合的(synthetic),得出得结论就是:时空不是先验的、数学不是综合的、并且synthetic a priori很可能压根就不存在。而如果先验综合不存在的话,一切知识就都来源于经验了...那...Hume destroyed Kant with FACTS AND LOGIC!!

但这不代表康德一定错了。首先,任何非欧的几何都可以用高一个维度的欧式几何分析。(这里似乎有问题,详情见评论)不过我个人感觉,这样搞就没意思了,没有必要为了康德给世界增加维度。第二,直觉的形式并不是康德唯一的synthetic a priori。就算康德的时空观错了、不知道非欧几何的存在,康德还有范畴。感性(sensibility)没有了synthetic a priori,不代表知性(understanding)就不能有。然而,康德推出范畴的那一章,可能是哲学历史上最玄妙的一章之一了。个人感觉可能站不住脚,但实话实说,我也没有看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算synthetic a priori不存在,也不妨碍康德成为亚里士多德以后最nb最有魅力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形而上学上,个人认为,康德可能是对indirect realism(世界的存在是真实的,但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和世界本身有很大区别)最好的诠释。这个概念的诞生很大程度也来源于康德的物自体和经验。伦理学上,康德是现代道德之父,道义论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道德理论。政治哲学里,康德有全球政府。美学里,康德的崇高...帅的一匹。数学哲学里,依然有人改一改康德的理论然后继续潇洒,改名叫做intuitionism。而且康德的二律背反依旧是当今哲学届的面貌,你一句我一句争不出对错……

虽说康德的哲学是一个系统,但后人对康德的解读和重塑能够让我们把康德从体系里拿出来看,不然难道我们都要开始歧视黑人吗……


斗胆就说两点。

第一,

总体上我不认为相对论时空观能证明康德的「哲学体系」是错误的,但是我反对一切区分所谓「物理学」的时间和「现象学/哲学/主观/等等等等」的时间的尝试。并不是说这些尝试一定错误,而是因为这种尝试恰恰和康德在纯批中想要做的背道而驰。

对康德来说,先天性的知识是科学知识的前提,并不仅仅是感官的特质。因为他认为感官的主观形式同时也是知识的客观形式,因为物体的概念中永远包含主观的部分。

第二,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康德的时空观是错误的」这句话我首先认为是debatable的。退一万步讲,就算证明了康德所于时空的区分是错的了,我们也可以替康德说:「这是一个小错误,实际上时空一体,我们是spatial-temporally perceive这世界的,both in inner and outer intuitions。」 space-time也可以作为一个a priori synthetic嘛。

但是相对论对于康德时空观最大的挑战是:速度是有最大上限的,这个上限是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的。所以,既然时间的概念和空间是interdependent的,那么时间的概念也是依赖于观察的,是一个empirically defined concept,而不是a priori synthetic。

综上,我等著大神们的答案


不请自来。。。。。

其实都不用扯到相对论的时空观了,其实康德在《纯批》的最最开头所做出的「算术是先天综合判断」的论述,在当代数理逻辑关于「分析/综合」的严格界定下就已经是错的了。「7+5=12」就只是一个分析判断而已。

下面是国内逻辑学顶尖学者徐明老师编撰的《符号逻辑讲义》中对「7+5=12」的一个基于皮亚诺算术模型下的证明:

整个证明过程,包括徐老师在脚注底下的吐槽都说明了,将「数学公理认定为先天综合判断」的康德式的结论不仅仅只是欠考虑了,它整个就是错的。就更不用提康德将时空看作是人类先天认识形式的这一点同现代物理学的悖逆了。当一个哲学家的理论同我们现今最先进的科学体系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基于一种证据主义式的立场,也应该要支持后者吧?

但是,这是否就说明整个康德的哲学体系就是错误的或过时的了呢?其实也不一定。因为这其实涉及到学界里关于「康德哲学体系的哪部分内容其实更加重要」的问题了。如果我们说是他的形而上学和纯批里的内容的话,那无疑它们除了哲学史的价值之外并没有在当今的该领域造成多少实质上的影响。因为现如今的在作为「第一哲学」的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领域,要么大家走的是纯分析的路子,要么大家搞同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协同合作。康德的影响力甚微。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实践哲学领域,转向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话,说一句「康德还活著」丝毫不过分。因为在关于「是否存在普遍的道德法则」或者「是否存在普遍的正义原则」之类的问题上,无论是正方反方都或多或少地会直接同康德主义的思维相联系。比如说在伦理学领域,虽然康德所主张的」绝对命令「基于其关于实践理性的先验性的假设之上的,但如今也有诸多学者试图用一种」去先验化「(detranscendentalize)的方法来为康德的实践理性以及道德哲学进行一种自然主义的辩护,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而至于政治哲学领域,且不说罗尔斯的《正义论》中,作者本人亲口承认了其论证路径完全就是康德式的。在自难民危机问题爆发以来,」全球正义「和」永久和平「的议题再次火爆,而任何一种关于全球正义问题的理论创作几乎都有来自于康德实践哲学的影响。虽然本人并不认同实践哲学中的康德主义路径,但也必须承认其影响力仍然十分强大,代表了这套理论仍然具有相当的活力。

综上,相对论时空观或许能证明康德在《纯批》中的大部分结论可能都是基于错误的」先天综合判断存在「以及」时空是人的先天认识形式「的判断之上的。但不能因此就直接说康德的哲学体系整个是错误的,无意义的。因为至少在实践哲学领域,康德式路径的影响力仍然强大。


谢邀。康德的时空观对应的是」先验感性论「、要解决的问题是」纯粹数学何以可能「。

康德时空观按现代科学的的说法,cf @飞奔的马达马达神已经写了, 已经证明是错的。但这不代表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就错了。

大家要搞清楚一点,康德之所以拿数学来举例子,是要探讨「数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也就是说,不管他对于数学的看法如何被推翻,他探讨的是「数学的可能性」。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学性范畴「。

其实康德在《纯批》的最最开头所做出的「算术是先天综合判断」的论述,在当代数理逻辑关于「分析/综合」的严格界定下就已经是错的了。「

「算术是先天综合判断」,只是用来举例说明,直观在我们知识构成中的作用,就是康德非常」拙劣「的阐释方法,即我们必须要借助外在形象(比如用五根铅笔+七根铅笔=十二根铅笔,抽象出12这个数字)。

他说5+7=12不是分析命题,是因为我们感受到的」5「,都是5个xx东西。

这个xx东西,比如5跟铅笔5个苹果,都已经先天要和某个物的形象绑定在一起了。

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我再选取一段康德书信集的内容,来详细表达为什么「数学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在书信集里区分了定量和纯粹的量两个概念。

「算术本来不是以定量(Quantum),也就是说,不是以直观的对象即数量为客体的,而是以纯粹的量(die Quantit?t),也就是说,以通过数量的规定而就一件事物本身形成的概念为客体的。」数学的对象是并不 是直观的对象,而是直观对象的数量规定,而与直观对象本身性质没有关系。所以一场戏、一棵树都是数量上的「一」,这就是我们思维构造的结果。「作为数学对象的纯直观在一切经验或者个别知觉之前就与概念先天结合在一起了

从直观和概念先天结合的这个角度来讲,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先天综合的知识。纯粹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与其他一切先天知识的区别之处,

在于它绝对不是从概念产生的,而是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惟有提供概念的构想产生( B741)

因此,既然它在其命题中必须超出概念达到与该概念相应的直观所包含的东西,所以它的命题也永远不能和不应当通过概念的分析亦即以分析的方式产生,因而全部都是综合的。数学知识的先天性就体现在它们本身是无可争议的先天综合知识。

这个算术的先天综合判断即使在当代数学里不成立,但在康德体系里,比如他告诉数学知识一定是要先天包含直观,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

康德那个时代是」理性「的时代,人由于有了理性才与其他物种不同。也就是说,康德坚持人与其他自然物种有本质上的区别,理性是人的本质,能够运用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在这个意义上,人有超越的一面(不是杨超越妹妹哦)。

有超越性,才会在经验世界之外设立一个作为基础或终极因的理性了。

不管是讨论数学、还是自然科学,归根到底康德还是要按照前两者的模式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专门来讨论这个理性。

对知识基础的分析,是对理性的研究,已经超出了经验领域。

因为《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审查」纯粹理性「这种认识能力,这种能力就包括直观、概念和理念。

归根到底《纯批》就不是一个所谓」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个建立在」主体性「上的」形而上学「。所以即使认识论再发展,把康德所有」拙劣「的认识观点推翻,」形而上学「领域是岿然不动的。

所以即使推翻了康德对于数学的看法,康德的体系也没有崩溃。

因为他并不是在做数学,他是告诉你数学需要直观和直观形式,然后进一步审查人的认识能力。这个认识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康德要通过数学作为一个通路、通向新型的形而上学。

更重要的是康德要试图通过他所认为的数学,对先天范畴进行分类,即数学性范畴(quality/quantity)和力学性范畴(relation/modality)。

既然数学是不包含知觉、只包含知觉形式的纯粹科学,那么对时空的整理, 对直观形式的构造,恰恰就是数学知识的形而上学基础。

归根到底,康德所讨论的数学命题,更多是要指向所谓」数学性范畴「。

所以那些说相对论推翻了康德的杠精,别来杠了好么。只要」数学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和康德体系融贯,那即使被相对论推翻,也可以让这个命题继续留在康德体系中。

科学本身是不可能成为科学的基础和可能性的,这在逻辑上就给形而上学开辟了领域。

康德更多是一种Vorwissenscheftlich(前知识学的)立场。


作为一个古典哲学的学渣,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只要康德举的例子能服务于他的理性,那么无论这个例子多么荒诞,多么不靠谱,多么不科学,但在实质上,也依然撼动不了他《纯批》的观点。

还有,个人认为以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去研究、解读哲学,特别是启蒙时代的哲学,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做法。

更似一种科学主义:路觉Les:科学主义?

万物皆可科学?然而科学恰恰是服务于人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