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谈谈我想到的。

这个问题也有问题,因为没有统计数据说明「很多」这个程度到底有多少。

但是我觉得这个现象是存在的。那么就这个现象而言,在其它国家都也是存在不同民族或者种族之间的歧视的,比如现在美国的一些地方仍然歧视黑人。

民族文化的不同和文化中心观的不同而言,这些歧视的存在是很正常的。

目前的中国人的许多民族观念是和中古时期的民族观念、近代以来的民族观念有很大关系的。

清时有很多士人是不能接受满族人统治汉人的,所以一直就有反清复明的口号。

近代以后的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由于受到国外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变化很大。

20世纪初,西方「一民族一国家」的民族理论在中国传播,加之中国正处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大大激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民族观念,种族建国论和中国传统民族身份认同变得复杂起来。其中关键问题是「何谓中国人」,「满族是否是中国民族」,是「合满建国」还是「排满建国」。

当时的革命派创立论证了「满族异族论」,满族并非黄帝子孙,所以应排斥在「中国人」以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是也」

革命派「驱除鞑虏,建立民国」的排满口号,运用民族矛盾的策略取得了革命的社会动员效果,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排满的民族主义情绪。

梁启超一开始也是认定「一民族建一国家」的理论的,但是1903年游历欧洲以后,觉得在国家面临被侵略危险的时候,中国的整体安全是压倒一切的。所以他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介绍到了中国,提出大民族主义学说。「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个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人类,以高掌远于五大陆之上」。

迫于当时的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国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革命派在夺权转化为执政党以后,为了统一国家力量,提出了「五族共和」的观念。使中国人认同由传统的种族认同、文化认同实现了向政治认同的过渡,为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确立了民族认同的新基础。

综上所述,整体来说,我们的民族观念是受政治主导的,并非自然发展的,所以尽管政治上这么说(比如我们的多民族的国家多么和谐),但是实际的民族交流和沟通完全可能达不到相互了解的程度,以致有很多误解。甚至出于对中古和近代民族观念的遗留,一些人仍然认为少数民族并非华夏子孙,他们是蛮族而已,但是这样的观念已经被历史所淘汰,并非主流。

我上述说的也比较简单,你可以看一些民族国家的论文或者书。

答案参考文献: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想一想吧,年轻人,那中华民国的法统何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统何来?

如果大清对中国而言是外来异族政权,就是西方分裂势力的言论吗!

西方分裂分子,一直就在宣传【大清对中国而言是外来异族政权】

大清国正是因为他是中国的法统政权,满族是华夏文明的一员,所以中华民国可以法统的继承了大清国的全部疆域,包括西藏。新疆与蒙古地区。

在大清国对西藏、新疆与蒙古地区是实行了不同于内地地区的管理方式,但是西藏、新疆、蒙古地区,与内地地区完全是属于大清国的一部分。

蒙元真正是中国的法统政权,蒙古族是华夏文明的一员。

蒙元与南宋、大金、西夏、大理国之间的战争,是华夏文明不同地方政权之间的战争。

蒙元取得内战胜利后,统一了华夏文明,自然就是就成了华夏文明的法统。

同样,蒙元也是中国的法统政权,蒙古族是华夏文明的一员,所以大明朝可以说法统的继承了蒙元的部分疆域。

===========================================================

爵士猫回复土豆烧牛肉贴木儿 (作者)1 小时前

所以西方思想成功的瓦解啦华夏民族,知乎上面对待蒙元满清五胡问题,几乎都是疯人疯语,没有基本的理性了。

没有【大天下观】,何来华夏民族!

土豆烧牛肉贴木儿 (作者) 回复爵士猫1 小时前

这段历史,不能纯粹从中原汉族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得从蒙古满洲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加理解

赞查看对话回复踩举报

爵士猫回复土豆烧牛肉贴木儿 (作者)2 分钟前

对呀,很可怕呀。

刚才还有人修改问题【宋、明分别被元与清征服,是事实真相吗?】,有的人真的认同宋、明分别被元与清征服了,以为这就是真相。

很可怕,很可怕!

那中华民国的法统何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统何来?

这就是西方颠覆分裂思想,在中国大陆青年人中种了恶果呀!

=================================================================

ww zh (作者) 回复爵士猫14 小时前

本质上,中国是一种文明形态,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

如果中国放弃了传统的天下观,这意味著实际上中国不再作为一个文明形态存在,中国就与奥斯曼帝国一样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继续下去的话,定义中国的民族、领土等等的法理来源全部来自西方国家,这就是西方文明对中国的消解。

1查看对话回复踩举报

爵士猫回复ww zh (作者)4 分钟前

先生的观点十分重要与关键。中国或者说华夏,5000年来首先是一种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平等而独立的文明。

其次,中国文明或华夏文明,是有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体系的,这体系的核心就是周文王--孔子老子--孟子董子--华严天台禅宗思想--宋明理学--阳明心学这个脉络传递下来的,等同于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欧洲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的思想传承。

第三,在21世纪,华夏文明或中国文明,面对新的全球的基督教思想体系的挑战,伊斯兰教思想体系的挑战,华夏文明必然有一个解构与重构的漫长过程,这其中印度教的思想本就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汉地佛教的重要来源。华夏文明的解构与重构的漫长过程,不能只是吸取基督教思想,还必须吸收伊斯兰教思想,印度教的思想。

第四,华夏的文明范畴自然包含东亚大陆的中国,韩国,越南,日本,蒙古。华夏的文明范畴已辐射全球。作为华夏文明主要载体的中国大陆地区,今后的文明体系的内容,肯定不是英美为代表的欧洲模式,也不是阿拉伯伊斯兰的模式,也不是印度次大陆的模式,也不是东南亚的模式。所以,基督教的思想体系的属于,理性,真理,公平,正义,国家,民族,幸福,在新的华夏文明体系中有不同于英美体系的解读,这是必然与肯定的。

赞查看对话删除

爵士猫回复ww zh (作者)1 分钟前

现在英美的思想体系,思想概念,已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有基本知识的人群的普遍认同的理念。比如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概念,都被大陆知识分子认为天然、合理、正确的思想概念。

绝大多数人中国知识分子,用【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观点】解读中国文明华夏文明历史,自然就看到了【在五胡乱中华的思想背景下,而解读的大量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悲剧】,看到了【在蒙元政权灭汉族蒙古人是侵略者思想背景下,而解读的大量蒙元明朝的历史悲剧】,看到了【在满清政权血腥屠杀灭汉族思想背景下,而解读的清朝历史的大量悲剧】,并且等同【二战时期日本侵略中国历史】的事实。

【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观点】完全瓦解与颠覆了华夏文明思想体系,让21世纪的中国人不认同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大天下观。

===============================================================

中国几千年来无国名

1901年,梁启超才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生活在东亚大地上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族群,居然没有国名。,直到20世纪初,中国人才开始用民族国家的视角来审视传统王朝。民族国家所携带的「国名」、「国旗」、「国徽」等象征物对于中国这一有著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王朝是何等陌生。同一时期,章太炎也写了《中华民国解》一文,开始讨论用民族国家的标准来建构革命新政体。

古代中国与近代民族国家所界定的几大构成因素存在巨大差别,

其一,从夏商周上古时期开始,中国国家的形成过程就是实体国家制度与族群的形成过程。所谓国家制度的核心就是礼制,礼乐文化。礼制是用来安排纳入政治过程中不同族群、区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创造。

其二,中国的族群关系,认同的基础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道德本位。「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为有德者居之」。《尚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是对这种道德性政治的最简洁概括。这种观念对中国国家的形成有著深远的影响,正因为这种道德第一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得中国的周边族群建立了进入中原的文化通道,也使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具有了穿透力;

第二,文化正当性而非血缘正当性。认同华夏民族,从来不是建立在血缘身份的基础上的,汉与非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汉文化的认同之上。《周礼?王制》说:「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嗜欲不同,通其欲,达其志。」中原地区与周边人民,是这一政治、文化共同体中的五方之民,没有鸿沟和界限。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各族群的交流与融合正是一大特色,不了解这一特色,就不能理解中国;

第三,天下共主,因俗而治。在这样一个多元族群共处的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是创造了上古国家与治理体系。其中王畿地区的制度与周边诸侯畿服的权利义务体系,是以「礼制」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这一创制使华夏多元族群摆脱了血缘部族互相仇杀、争夺的野蛮时代,进入以「礼乐文明」为特征的文明时代。这一点,在欧洲民族国家国际体系建立之前是不能想像的,也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理念很难理解的。

总的来说,就中国而言,其范围是一个逐渐变动的概念。在东亚这块土地上生存的各种部族,逐渐融入中原文化的过程。

周代的地理方位里有大九州和小九州的概念,小九州基本上属于东亚地区的地理区划。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族群经过长期融合兼并,到清代也只有几个较大的族群而已。

当然中间也有族群离开了东亚大陆,比如北匈奴人,基本上迁往东欧。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直到清代,中国的北方边界基本固定。

清朝采用与蒙古人通婚的方式,将蒙古稳定地变成中国的北方长城。对于西藏,则尊崇其宗教,将藏传佛教当作国教,设立驻藏大臣和理藩院,将西藏、蒙古、新疆区域稳定下来。

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政权,大约有一半以上由少数民族所建立。所以,中国的概念历来并不与某一特定的族群为界限。而且,历史上许多开放繁盛的朝代,也都与周边民族有关。所以,尽管在王朝末期由于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产生种族排斥思想,都离不开民族问题只是内部管理之表征而非本质的框架,古今概莫能外。

今天来看待东西方社会的不同时,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乃是差别与影响最为重大的分界线。

在西方近代世界兴起的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本质上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人造物」:「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18世纪末被创造出来,其实是从种种各自独立的历史力量复杂的『交汇』过程中自发地萃取提炼出来的一个结果。一旦被创造出来,他们就会变得『模式化』,在深浅不一的自觉状态下,它们可以被移植到形形色色的社会领域,可以吸纳同样形形色色的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组合,也可以被这些力量吸收」(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

以这样一种近代创造的民族观念来研究中国几千年多元一体的传统社会,强调不同族群在统一王朝中的「民族性」,甚至解构何以统一中国的形成过程,不但会遮蔽中国甚至东方社会悠久的历史特性,更会使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多元族群共同体的认识产生严重扭曲。这种削足适履的历史认识,可以造成中国社会的种族之间的认知大分裂,是会彻底瓦解5000年的中国的观念的,是会有一次产生中国土地上的民众种群之间大仇杀的!

蒙元满清只是强化了5000年的中国大天下观。

21世纪的民族主义思想,可能是真正的瓦解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群,对于大天下观认知的时候吧。也许这就是因缘到了吧。

民族主义是让中国5000年以来,东亚大陆的民众的【大天下观】彻底瓦解、丢弃的关键。其结果,就很可怕了。当年文天祥,坚持的就是在【大天下观】的原则下,作为个人如何选择新的天下君主的问题,而不是民族主义的问题。同样康熙雍正也正是在【大天下观】的原则下,树立与澄清了满清政权的合理性,稳定了东亚大陆,而是中国有了康乾盛世。

而近几十年,我们又经历著新的中国学处处以现代眼光来打量传统中国、以为近代概念诠释古代中国从而取消中国古代独特性的过山车的颠沛之中。

这种历史观,无视中国多元族群国家悠久的发展历程,以民族国家的眼光切断中国史中的文化纽带,其本质上是一种反历史的历史观。

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民族」一词,它是近代翻译外来事物的外来词。中国传统中使用的辞汇是「族类」、「种类」等辞汇,而这种族类观是建立在传统「天下观」的基础上的,以道德为准则的天下观并不将族群当作治理的界限。

走出现代民族主义与民族观,从中国古代族群关系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中国文化,这也正是雍正皇帝所说的「非寻常之类聚群分,乡曲疆域之私衷浅见所可妄为同异者也」


要说满族蒙族融入汉族,应该要从清宣统帝退位开始算。满蒙入住中原所造成的文化社会的倒退远远比其带来的进步要多的多。

还不是大汉不争气,要是最后一个王朝是明朝,国土还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

那确实不用掏出这么麻烦的民族理论。

不就是因为最后王朝是满清嘛。然后革命党不想流血打仗又想全盘接手满洲土地。

那只能用中华民族来代替大汉民族主义了。

你可以换个思路,假设孙中山等革命党不答应,要建立纯汉人的国家,权当袁世凯同意这种想法。那么蒙古,西藏就需要继续武力统治了。

然后清皇室回东北,再依托张作霖建立个外东北政权(哪怕满清覆灭,张作霖见到溥仪都是主动下跪的,张勋是张作霖亲家)

这样算下来,不考虑境外势力影响,至少需要跟蒙古西藏东北开战。而当时境外又有沙俄,日本虎视眈眈。

如果袁世凯不同意呢?那是不是革命党内部,袁世凯孙中山再先打一仗。


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不叫多民族融合,不同的州不同种族的人结盟为联邦才是。蒙满人杀汉族男人日汉族女人不叫多民族融合,土地改革,解放农奴才是。

因为双标。

我汉族秦汉隋唐宋明就是融合,满蒙就是侵略屠杀。

我汉融合别人可以,别人只能被融合,否则就不高兴


我觉得有部分人不待见元朝纯属被清朝影响到的,不待见清朝又是因为清末那段积贫积弱,丧权辱国的历史。。要真是清末战功赫赫,虐杀列强,你看今日还有几人会骂大清?
题主首先你要理解客观事实和主观意愿并没有确定的因果联系

按某些人的观点,王某xx了马某 ,王某就是马某dian了。


说是多民族融合就是一份面粉一份白糖一份奶油了?

事实怎么样自己有眼就能看到好吧,明明是蛋糕上一颗樱桃,樱桃就算是一大把,那也是蛋糕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