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其实就是训练有素。

这个从各方面都可以看出,有些可以自己去看,有些可以问别人。

现实里,你看看阴毒的军人,再看看中国的军人,也能看出区别。

而更多时候,精兵则是从整个军队里挑选出来的优质兵员进行加强训练以及优化装备,类似今天的特种部队。


首先,题目中的精兵应该更多的是指严法度,军队上下齐心。《三国志》是这么记载的。

《三国志袁绍传》「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献帝传》「审配、郭图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授曰:「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三国志荀彧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傅子》「(郭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袁绍那边,沮授、田丰并不支持袁绍南征。是因为袁绍部队多而不精吗?显然不是。官渡之战开始前,袁绍刚刚灭掉北方公孙瓒,袁军怎么就没有战斗经验了呢。《三国志》明文记载的简精十万。从后面曹操得冀州后,光一个冀州就可以提供三十万兵卒。可见袁绍坐拥四州,兵力大的很,十万也是精挑出来的部队。

沮授所说的袁绍军,没有南征的理由,出师无名,而且骄兵必败。而反观曹军是法令严明,士卒精练,不是公孙瓒那样没有谋略的部队。

沮授这样说当然不是想煞自己军队的威风,而是向袁绍提出自己的「万全之策」,我在结尾会细说。既然有不用兵就可以获胜的方法,干嘛要兴兵去打曹操。而且曹操懂兵法,万一打不赢还损将折兵。

大家都是久经沙场的兵,怎么就曹操的精兵就比袁绍的兵强了呢。袁绍军要是兵不精,会压著曹操在官渡被围数月,险些让曹操主动撤军?所以兵精是在法令严明的方向,曹操的军队纪律更加严明,赏罚明确,所以在官渡之战这种双方力量悬殊的战局,曹操军队没有出现严重溃败的问题。而袁绍军团在几次战事不利,围攻官渡多日拿不下。火烧乌巢后,还出现张郃高览的叛逃,可见在军纪方面,袁绍军确实不如曹操军。

那么曹操这边,荀彧和郭嘉呢。

荀彧的「四胜四败」论也是提到了袁绍军法度不够严明,而曹操军赏罚分明,而且出师有名,士卒皆死战。还是法令和出师有名的方向。

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没有明确说双方士卒精良问题。不过提到了袁绍和曹操作为主帅的行事作风问题,会影响部队的发挥。尤其是认为袁绍滥用亲戚,不懂兵法,好沽名钓誉为主。这是在指出袁绍军上下并不齐心,也与治军有关。

所以你看,《三国志》史书所记载的兵精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更多的是在法度上更加严明,能够在劣势局势下顶住压力的兵。袁绍也是挑选的精兵南下攻许都,他总不能带乌合之众来吧。而且确实官渡之战,曹操在战术上不断成功,但形势却是被袁绍压著打,最后顶住袁绍的猛攻,火烧乌巢翻盘。

无论是袁绍一方的谋士还是曹操一方的谋士一致评价曹操的士兵法度严明,都是有自己的目的。荀彧和郭嘉要力挺曹操与袁绍一决雌雄,当时的情况是满朝文武都认为打不赢袁绍,孔融就说打不赢。唯独荀彧郭嘉支持,说到了曹操的心窝里。这仗才能打,要没人支持,大家干脆投降算了。曹操在战后也表示自己赢的很侥幸。

而沮授田丰是努力向袁绍推出「稳固自身基业,联合反曹势力,蚕食曹操地盘,一点拖垮曹操,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渐营策略。所以在认可曹军严法度的同时,还批评袁绍军骄兵必败的问题,让袁绍采纳自己的建议。郭图、审配就认为袁绍军队强盛,此时正是士气大振的时刻,为何不趁机南征。沮授必须反驳郭图、审配的说法,如果直接说袁绍个人能力不如曹操,那肯定会被袁绍直接叉出去。所以才有了精兵之说,来阻止袁绍发动这场官渡战役。

《献帝传》「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其实这基本上都是后世写出来的,我看了有些人的回答说曹操经验丰富,所以兵精,难道袁绍就不丰富了?袁绍还打败了公孙瓒呢,我只能说成王败寇的原因,至于精兵是怎么练出来的,大家不都是以结果判断吗?赢了就是精兵,输了。。。都知道


曹操的兵从平黄巾起义就一直在作战,这里精指的是作战经验丰富。


参考创业公司跟国企,一群是跟著好老板996为自己打拚,另一群是靠关系上位,内部摩擦不断,朝九晚伍


看战争次数啊

从酸枣联盟开始就招起来的兖州部队,再到收纳经历过战场的青州兵,再到匡亭打袁术,打徐州打吕布打李傕郭汜,别的不说,身体素质不好的,战术素养不高的早就淘汰一大批了得。所以可见宛城损失那么多兵,为啥曹操那么惋惜,好不容易实战练出来的兵,最后因为约炮非战斗性减损那么多。想练出这么多,不但要有人口基数,还得有时运和战机。

袁绍在酸枣联盟实际上没有实战,尔后吞并韩馥也没有通过战争,界桥之战也没有小说那么激烈,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易京攻防战和联合吕布拿下黑山贼的战役,成色高下立判。

而且袁绍靠的名声笼络豪强依附方式成长的,这样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效果大够哄人,缺点就是战斗力实践少且容易反水,如果支持的豪族直接投降对方,整个兵士很难继续留在袁绍处,这也就是后来辛家和崔家反水,整个北方跟著倒向的原因。

曹操的兵大多来自农民和流民,因此不依附于土豪,优点就是战斗力强不易反水,缺点就是耗钱耗粮还容易得罪当地豪强,因为你要养这些人就动了豪强屯的粮和地,所以从边让开始,就是一部得罪土豪的路,反叛从不少见。


袁绍的河北兵,其实是无数个小型地主武装的集合体。在汉末整个社会剧烈动荡的大环境下,河北的传统势力选择了袁绍作为他们在乱世的利益代言人。作为黄巾起义的发源地,应对战乱,河北的基层控制权早早地完成了从官府到地主的交接。这也使得河北的地主武装有著很强大的自主性。所以,贯穿袁绍集团始终的主旋律,就是内耗。甚至可以说,袁绍从来也没能完全掌握河北的资源。

袁绍得到河北的过程中,几乎就是只要坐等别人把河北之主的帽子戴到他的头上,比刘表单骑入荆州还要顺利的多。史书上一直强调他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背景。但是,这些政治资本,在乱世尤其是皇权不在的时代背景下,能有多大意义呢?那毫无疑问,袁绍依然能如此简单的得到河北,就是不计成本的对河北各方势力许诺好处的结果。这也给后来袁绍集团的内斗,分崩离析埋下了种子。以利合,以利散。

回到问题本身,精兵,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装备训练,二是主观的战斗意志。客观上做的再好,主观上效忠对象始终是自己的家主而不是袁绍这个河北共主,那对袁绍家族来说,怎么也算不上精兵吧。

曹操这边,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跟袁绍一样的问题。比如兖州叛乱,杀一个边让,就能让一州的地主都出来跳反。但是曹操的军事架构比袁绍稳定的多。统兵大将以自家亲族为主。张郃高览能临阵投敌,诸曹诸夏侯可不会。而且曹操的野战军兵源是整合后的青州兵。青州兵是什么人?黄巾余孽,流民,乱世求存,就是乞活军啊。淘汰下来的青州兵在哪?在屯田啊。在外作战的青州军其实是有几分子弟兵的意思的。跟袁绍手下那些各怀心思的地主武装团体比起来,妥妥的精兵。


不请自来。

就问你曹操打仗厉害不厉害?也许和李世民朱元璋比,他比不上,但是自刘秀至杨坚这四百多年间,说他无出其右也不过分吧?李世民虽然嘲笑曹操「万乘不足」,但是恐怕在他心里除了自己和曹操也没谁能「千乘有余」。你见过有骂屠城杀士人妻控的,但你见过有骂曹操不会打仗的吗?

都说诸葛亮打仗厉害,可是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打赢过实质性胜利的战役,但是他却能配享武庙,为何?诸葛亮会练兵啊!所谓练兵,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的军训,第一步就是练士气。虽然诸葛亮的蜀汉军没有对魏军造成实质性的大损伤,但是也从来没有被魏军击溃过,这与士气是密不可分的。

而诸葛亮在军事上,绝对是曹操铁杆粉。「曹操用兵,仿佛孙吴。」这可是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亲口说的,所以诸葛亮练兵不能说一定比曹操弱,但是也得和曹操水平接近。因此,正值壮年的曹操,其军事水平可想而知,其军队之精锐不言而喻。

想当初,濮阳大败,从徐州屠城赶回来的曹操,那可不就是被虎骑的丧家犬。结果没几个月,把吕布这等草原上骁勇善战的猛将都杀的丢盔弃甲,这岂是寻常的军事才能所能办到的。而且巧了,当年正是吕布帮袁绍平的让他头疼不已的黑山贼,才有的吕布英勇无当的事迹。

就问你,对比参考物威震一时的吕布都被曹操区区几万兵马干翻了,袁绍的谋士们何德何能还认为曹操的兵比袁家的差?那可真的是,瞎的没边了。即使郭图、逢纪鼠目寸光之辈也是看中了袁绍在最强大的时机才敢对曹操下手,说白了他们就是担心日后曹操整顿好了袁绍就打不过了。

而曹操带的兵强不强不评论,但是就曹操这样的领导带你创业,你绝对觉得有奔头。就冲这点,没有很强的指导思想,恐怕没有什么靠征募来的农民军队能打得过曹军,而袁绍的军队虽然也有精锐,但终究只是袁绍的私兵亲兵,同曹操「效忠朝廷」的天师汉军差太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