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民起義後能真正實現建立穩固新政權的,都是努力奮鬥且聰明好學的人。

2.歷朝歷代都維護農民利益。此外,絕大部分地主自己也得幹活。

3.地主不是一開始就是地主的。只有努力學習和幹活,勤儉節約,最終才能逐步積累從而成為地主。而那些長工佃戶,原本家裡或者祖上(也沒祖多少,也就幾代人罷了。畢竟窮不過三代,一般窮個三代,也就由於娶不到老婆而絕後了)也都是有地的。後來由於喫喝嫖賭,肆意揮霍,借債,賣地,最終把家產敗光,才淪落為長工佃戶。

4.一個國家的發展,稅收,靠的是努力學習和勤奮工作的人。而不是靠喫喝嫖賭把家產敗光的人。

並且維護努力奮鬥者的積累,而不是把喫喝嫖賭的懶漢的搶劫合法化,本質上也是對社會風氣的引導。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正如為什麼美國的黑人普遍當混混,不努力學習,不勤奮工作,還跑上街打砸搶燒?原因很簡單,這是推崇個人自由啊,你對人家這行為說不得,甚至還得鼓勵,合法合理化,洗白,說有的人不擅長學數理化,但是擅長體育和藝術呀(所謂藝術,說白了就是在那亂塗亂畫,還美其名曰抽象,體現了什麼思想,展現了什麼精神云云),要是犯了罪,就說「錯的不是你,是這個社會,你是因為缺少愛,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呀」……。既然當混混,甚至犯罪,都被別人如此鼓勵,理解,支持,那鬼還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呢?所以就成了現在這樣。

因此,表面上看上去,就成了維護地主利益而不是農民(這些人一想到農民,就覺得是那些長工佃戶了)利益了。


從一開始起義的就是地主,是地主領導的農民起義。

況且起義成功的基本都要維護農民的利益。

但階級就是階級,人與自然的矛盾、人民創造歷史等等這些宏觀的東西總是離不開人的有限性和自然的無限性的矛盾

所以啊,如果給老朱再來五百年就不一定是什麼情況了。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如果農民成為統治階級,那統治的對象是誰呢,不回答解決這個問題,只會是輪迴的重複,始終是地主是統治階級,只是地主羣體有和平加入的也有暴力加入的。


沒聽說提著腦袋幹革命,是為了革命成功後當農民種兩畝地的。


最大的地主,就是皇權王權政權本身,你說為什麼維護?

有幾個段子,

屠龍者終將變成龍。

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結合起來,其實就是隻有龍才能打敗龍,只有神才能打敗神。

看小說的時候,看到最可笑的一幕,就是弒神者說自己是人,即使他曾經是人,但是在能弒神的那一刻,他就已經不是了。

你是什麼,並非是你曾經是什麼,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決定的,在社會屬性上,別人覺得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在你毀滅原有階級的那一刻,你就已經天然站在新階級的頂端。

階級是客觀存在的東西,無關善惡。

無論怎樣的活動,都必然存在領袖,而活動最終的收益,比如根據所有參與活動的人出力進行分配。

即使這個人曾經是農民,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是農民了,在完成分配後。他更加不是農民。

你說農民起義建立政權為什麼不維護農民利益,但是,你貌似沒有搞明白一件事。

你和張三李四都是農民,張三起義了,不代表你和李四也起義了。

張三成功了,不代表你和李四能和張三共享碩果。

任何人做的事情,都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區別僅僅是在於,長短。

有些人看到的是短期利益,為了短期利益而不顧長期利益。

有些人看到的是長期利益,為了長期利益而放下短期利益。

作為一個好的領袖,張三會修橋鋪路發展經濟普及教育,即使成本巨大,張三也會樂意做,因為這是長效的投資。

而作為一個糟糕的領袖,張三會驕奢淫逸貪圖享受,勞民傷財,最總,等新的人殺掉並且取代他。

作為一個短視的領袖,只需要滿足特定羣體的利益就可以了,比如貴族地主,又或者商人,又或者農民,沒錯,農民也在特定的概念裏。

如同視野一樣短的,還有這個統治系統的壽命,很快就會破滅被新的系統取代。

而一個長視的領袖,一個高效的系統,所滿足的,不僅僅是特定羣體的利益,而是所有人,學者,農民,商人,工人……

但要滿足所有人的利益,就沒辦法滿足人所有的利益,沒有被滿足的部分,就會讓人覺得被侵犯,被忽視,被剝奪。

任何對自己利好的政策出現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是國家欠自己的,任何與自己不相干的利他的政策都覺得是天殺的是國家忽視了自己。

然後,詢問,為什麼農民建立的政權不保護農民。


對社會階級矛盾沒有認識,革命指導思想不夠先進。


不能這麼說。農民起義勝利後,舊的地主階級基本在戰亂中被消滅,農民也大量死亡,大量土地拋荒,農民建立的政權,如劉邦的漢,朱元璋的明,首先做的即是平均地權,將農民起義所消滅的大地主階級的土地用法律形式歸農民所有(包括移民墾荒),並向他們徵稅徵役,因為這是符合統治者利益的,也是符合當時社會形勢客觀需要的。但是,他們自己也必然成為大地主,這是小農經濟條件下的歷史侷限性。所以經過幾百年兩極分化,小農土地又集中到地主手裡,政府稅源減少,政府官員腐敗,行政效率降低,農民無法生存大量變為流民,又一次農民起義爆發,歷史又來一次循環。直到社會化大生產出現後,小農與手工業經濟被迫消亡,社會才開始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歷史方向演化。


地主和農民是兩個對立又統一的階級,在古代,土地是最大的財富,不是農民就是地主,其它士,工,商都是為這兩個階級提供服務的。

種地的都是農民,農民當中時不時的會出現會種地的,和不會種地的兩類,不會種地的最終會被淘汰,失去土地。會種地的獲取的土地越來越多,成為地主,不再自己種地了。

地主是優秀農民的變種。

一旦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就會起義,然而領導起義的農民領袖,自己不會再去種地了,他的角色只能是地主,且他只能通過地主階級來管理和維護農民的利益。

(直到西方出現了資產階級,工人和資本家取到了農民和地主的角色。而我們有了土地革命,耕地不允許私有和買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