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


你以為的成功農民起義:農民翻身做皇帝

實際上的「成功」農民起義:農民起義被鎮壓,但接下來的連鎖反應導致朝代更替


瑞典的幾個例子:

瑞典解放戰爭(成功)

達克起義(失敗)

棍棒戰爭(失敗)


事先聲明,如果題主想通過「成功的農民起義」論證中國人的思想優越性,那麼這個問題什麼也證明不了。先不說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單論中國的農民起義成功率……難道很高麼?(攤手)

回到正題。保加利亞自1018年被東羅馬帝國征服以來,先後有過三次起義,只有阿森彼得起義成功。

這次的起義導火索是羅馬皇帝伊薩克二世為了籌集女兒與匈牙利國王的婚禮費用而引發。1185年,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人派遣彼得和阿森前去與皇帝談判,兩人要求獲得皇帝賞地以支付重稅,但是遭到皇帝的拒絕。

兩人返回的時候便掀起了一場暴動。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煽動方式倒是很老套,編年史家Niketas Choniates寫道:

兄弟兩人在特諾沃建造了聖德米特里,他們對著羣眾高呼:上帝決定解放保加利亞人和瓦拉幾亞人,聖德米特里已經不再支持羅馬人的統治了!

1187年,保加利亞獨立時的疆域

相關的例子太多了,只能說農民起義從來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只要農民的生存權利被威脅到,那麼總歸會想方設法活下去。而且……農民起義多,為什麼能夠成為自豪的事情呢?


瑞士山民揭竿而起建立獨立共和國

挪威國王司威雷領導的樺木腿派起義

另外,現在網路上將農民起義這樣階級敘事下的主題,偷偷轉化為了民族主義意義上的自豪感。什麼時候農民起義多反而成了民族優越感了?也不想想為什麼農民總是被逼得要起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胡斯戰爭其實我覺得是接近成功了,胡斯戰爭中誕生了位偉大的統帥,揚.傑士卡。其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然打的神羅皇帝屁滾尿流。還有赫梅爾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農民大起義,成功的將烏克蘭從波蘭獨立了出來。


歐洲的封建制度相較於中國而言很特殊的一點在於————扮演地方政府的貴族、準貴族們是擁有所管轄地的「所有權」的。

之所以打引號,因為封建制度原則上不存在私有制,貴族們對獲封領土的「所有權」並不是封建契約所規定的,而是在大量的漏洞和互相遷就中慢慢「潛規則」出來的。

這所帶來的巨大差異就是,中國的帝國官僚只是執行層,自宋代大規模科舉以來地方大族勢力驟減,對中央來說是打工仔,不聽話就可以滾蛋,其對所管轄的地方沒什麼感情,利益上也不相關。

而歐洲的「官僚」就是領地的「所有者」,土地的開發、分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等等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收益,過度壓榨農民讓他們揭竿而起顯然不是個好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在中世紀中前期,貴族需要履行的封建義務並不是交稅而是服兵役,換言之不存在————

「啊呀,我這裡農民造反,今年就這麼點產出,上繳百分之二十也就這麼多」這種操作,

國王表示,我管你造不造反,你就得給我提供3名騎士和20名隨從,服役90天。

試想,如果今年你領地內爆發了叛亂,收成銳減,你又花了一大筆錢去鎮壓、收買人心,這時候你的領主要你履行封建義務,結果你劍和盔甲都拿不出來,你猜猜會有什麼後果?

答案是你會被削掉。

因此,在這個前提下,歐洲地方貴族是不會隨便壓榨農民的,土地兼併等等當然搞,把自耕農搞成佃戶也同樣幹,但是給他們喫碗飽飯還是可以的————餓不死他們。

有時候,還會出現由於貴族們忙於政務、軍事訓練、社交,無暇管理土地因此託管給管家結果管家和農民合起夥來向貴族討要權利的情形,甚至於德意志地區在中世紀末期出現了很多農民公社。

所以說,如果你問我歐洲有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我確實想不出。

歷史上較為著名的幾個,英國瓦特泰勒起義,德意志農民戰爭,法國扎克雷起義,乃至於不屬於農民範疇的佛羅倫薩市民起義,

其導火索都源自於對外戰爭的失利或者陷入焦灼,貴族們不得不竭澤而漁,對農民或市民的壓榨陡增,本質上是一種違背契約引發的抵抗,而不是源自於土地兼併、階級矛盾等中國農民起義的常規路線。

農民起義的核心目的明確——減稅減租,而不是「大楚興,陳勝王」、「攪動黃河天下反」,哪怕在德意志確實出現了自立建國的傾向,但其根源也不是階級矛盾而是民族矛盾(神奇吧),這導致此類起義極易妥協,內部容易分化,想要真正動員農民羣眾非常困難,換言之造反的侷限性是很大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