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宋史》篇幅相對較多,所以記載也比較詳細。

沒想到吧?

無論是從頻率上還是從規模上看,宋朝(無論是南北宋)的農民起義都只能算是小意思,尤其是頻率這事,你要是覺得北宋這個起義頻率已經慘不忍睹的話那你看看明朝,人家那才叫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一浪接著一浪……

而且最騷的地方是,史學界大家公認的一個結論就是「宋朝沒有爆發過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基本上出不了一省之地,稍稍成點氣候就被滅了,或者被招安了——募兵制度保證了青壯被吸納進軍隊、優待大臣+科舉制度保證了很少有文士會參與到起義之中,租佃關係的普遍化減少了流民的出現、徭役制度的改進使得底層民眾在被剝削的「耐受度」上大大提高了。也就是說別看我們成天批評宋朝的三冗兩積,但這套東西扎紮實實地給這個朝代續了命。假如沒有金人和蒙古人,說不定宋朝真能再續上好久。

而且宋代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程度真的是歷朝中的一朵奇葩,你別看大家總說什麼「古者刻剝之法 , 本朝皆備」,寧宗時期對財物的榨取已經達到了「十倍於漢 , 五倍於唐」的地步,然而就這樣還能繼續堅持!這要換其他朝代早完蛋了。要不是先碰上了徽宗父子這對奇葩,又碰上了蒙古人這個鬼畜,宋朝其實能續到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準。


原因如下——

《宋史》496卷

《明史》332卷

《新唐書》225卷

《漢書》+《後漢書》220卷

《元史》210卷

《舊唐書》200卷

……

網路上流傳的所謂「宋代農民起義數量歷代之最」是根據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長的《宋史》統計出來的。《宋史》比起之前幾個大一統朝代的官修正史,篇幅大約是一倍以上,即使相比之後的《明史》也多了50%。

要是隻通過這種方式,統計出來的起義數量不是歷朝之最那才見了鬼了——我大膽預測一下,如果用同樣的統計口徑,那麼宋代的任何災異、祥瑞數量應該也是歷朝之最。

《宋史》編撰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元朝末年的草臺班子同時開修遼、宋、金三朝正史,對於原始史料最多的宋代根本來不及鑒別——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採取一股腦兒往上抄了拉倒的方式。所以導致《宋史》的編撰水準和體例極差,但保留的原始史料也較為齊全。

如果「網路農民起義統計專家」有心去翻更加捲帙浩繁的《明實錄》(2911卷),搞不好能打開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宋朝不抑兼併,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為了供養龐大的官僚階級,朝廷對農民的剝削日益加重。同時,朝廷每年要向遼國西夏和後來的金國繳納巨額歲幣,也要由農民來承擔。更有甚者,諸如宋徽宗之類的文藝皇帝沉迷奢侈享受,各地官員為了獻媚,紛紛徵收奇花異石,對農民巧取豪奪,名為「花石綱」,搞得東南地區怨聲載道,方臘起義就是因此而爆發的:

臘怨而未敢發,會花石綱之擾,遂因民不忍,陰取貧乏遊手之徒,賑恤接納之。眾心既歸,乃椎牛釃酒,召惡少之尤者百餘人會,飲酒數行,臘起曰:「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織,終歲勞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盪之,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至死弗恤。於汝甘乎?」皆曰:「不能。」臘曰:「靡盪之餘,有悉舉而奉之仇讎,仇讎賴我之資益以富貴,反見侵侮,則使子弟應之,子弟力弗能支,則譴責無所不至。然歲奉仇讎之物,初不以侵侮廢也。於汝甘乎?」皆曰:「豈有此理!」臘涕泣曰:「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夫天生蒸民,樹之司牧,本以養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無慍乎?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二虜得此益輕中國,歲歲侵擾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廢,宰相以為安邊之長策也。獨吾民終歲勤勤,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皆憤憤曰:「惟命!」臘曰:「三十年來,元老舊臣貶死殆盡,當軸者皆齷齪邪佞之徒,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蟲上心耳。……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我但畫江而守,輕徭薄賦,以寬民力,四方孰不斂衽來朝,十年之間,終當一混矣。不然,徒死於貪吏耳。諸君其籌之。」皆曰:「善。」遂部署其眾千餘人,以誅朱為名,見官吏公使人皆殺之。民方苦於侵漁,果所在響應,數日,有眾十萬。


單位畝產沒提高,物流手工業也就那樣,汴梁,臨安過的越爽,其他地方的農民過的越慘。大宋相公們又不會五餅二魚養活五千人。


因為宋朝並不富裕,積貧積弱纔是多數時候的實際國情,富裕也就富了開封一個大頭,十里翠煙而已,出了開封府,其他地方就很尷尬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