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間有可比性嗎?


1.元末的時候中央已經喪失了對江南地區的控制權。而且北方也存在著諸多地方實力派,根本沒有能力對於農民軍根據地進行圍剿,農民軍有精力建設根據地。而明末時期明廷對地方還有著控制權,可以組織兵力進行圍剿,農民軍根本沒有能力建設根據地。2.李自成崛起速度太快,軍隊還來不及整合就打到北京。一片石戰役失敗之後,原明軍隊紛紛叛變。而朱元璋卻有時間整合軍隊。

3.李自成階級立場轉化時間太晚,前期得罪地主得罪得太深,導致一片石失敗之後地方士紳紛紛叛變。而朱元璋的時間充裕得多。


龍鳳元年,朱元璋停止針對地主、富戶的暴力行動,確定了以漢族地主階級為力量的基本方針。至龍鳳六年,朱元璋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地主階級政權。

李自成農民政權沒能從本質上轉化為封建地主政權,最終被地主階級所鎮壓。


朱元璋想急也急不了,他單幹早期元軍還不容小覷 ,兩路紅巾軍勢頭正旺,在一眾軍閥裏他也根本不顯眼。搶了個南京城,又有別的更高大的樹替他擋風,他纔有可能積蓄力量;

李自成恰恰相反,他想不急都不成,他不抓住一切機會擴張就只能被剿滅,畢竟李自成張獻忠是朝廷的頭號敵人,不弄死他倆崇禎睡覺都不安穩。事實確實如此,入京兩年前李自成還被明軍追著打,哪兒來的時間休養生息。而且李自成的發家地是西北不是江南,又碰上連年災害,別說當根據地了,不依靠江南輸送糧食根本活不下去。西北肯定是待不下去的 ,以中原為基地又太危險,南下江南效仿朱元璋又談何容易?入川倒是可行,安全又有糧食,張獻忠已經這麼幹了,但那樣就幾乎註定了只能割據一方,由川蜀統一全國歷史上還沒有過。沒想到朝廷那麼不堪,北京居然被輕易拿下。拿下北京就等於拿下了華北,加上老家西北,北方就控制在手裡了。北方在手,南下一統全國的條件就成熟了。

這麼看來,李張二人 一個入蜀一個進京,對農民軍來說無疑是最優解。可以說,在入京以前,李自成的選擇都是爭取的。

問題就出在入京後,一方面低估滿清實力,沒有予以足夠重視,把大隊人馬放在湖北一帶而不是調集到邊境防範滿清入關或者鞏固華北地區;一方面沒有及時全面地爭取地主官僚階層支持,還把吳三桂等人推向了對立方,把一切都搞糟了。這才導致滿清順利入關,北京淪陷。

之後又是一系列重大戰略錯誤,比如離開北京後直接放棄山東河南山西,退縮在陝西一隅之地,白白把大片地盤留給清軍;又比如陝西守不住後,兩路大順軍各自找出路 ,李自成自己到了湖北後,又在後有清軍追擊的情況下,不去鞏固死守已經有了一定根基的荊襄地區,反而準備孤注一擲直接拿下江南,導致地盤越來越小,兵馬越來越少 ,再次變成流寇;最後一個人帶一小隊人馬,離開大部隊去查勘地形,這個疏忽直接導致了還有十萬軍隊的大順皇帝被地方團練殺死,死的莫名其妙,又可氣又可惜又可笑。

綜上,李自成在入京前,戰略上沒有可指責的;入京後,沒有一個步驟是正確的。後一階段的犯錯纔是導致大順政權覆滅. 李自成本人暴死荒野的原因。


顧誠先生在《南明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李自成的軍隊未完成封建化的轉變,沒有從流寇變為正規封建軍隊,導致大批投降明軍在面對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再度叛變。
朱元璋不是農民起義,他一開始加入明教,後娶郭子興的義女馬秀英。所以他不是純粹的農民起義,是依靠郭子興的力量起家。再說他也不算農民頂多算個流民,連土地都沒用一畝。
根本在於兩個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

性格會篩選一批人,正值亂世無論唯有有心機的狠人能混出名頭,朱元璋起義、屠城20w,普通人殺個雞都困難;

機遇會選擇一批人,他從小父母雙亡從小參與農民起義軍,反而讓他學會帶領軍隊;

橫禍會殺掉一批人,父母均死於瘟疫,打仗死的也不少就他沒事;

能力最終決定一個人,能力和判斷,軍事能力,領導能力和判斷力,這樣的人就是不當皇帝也會混成一帶頭頭。因此朱元璋就坐上寶座了


很多人都低估了後金的能力啊…在政權組織水平、拉攏漢人水平、以及自我漢化能力上,後金以及後來的大清應該是少數民族政權的頂峯了吧,說超過元朝都不為過啊。


朱元璋之前是元朝,是外族人,漢族大多有能之士都不願或難以入朝為官,都在民間,所以朱元璋能收集到許多牛人,文有劉基 李善長,武有徐達 常遇春 等等等等.....

李自成反的是明朝,是漢族自家人的天下,誰服你?加上科舉制度,大量人才被朝廷吸收。你看看李自成的手下都是些什麼人。宋獻策,給人算命的一個狗頭軍師....牛金星,整天就為自己打著小算盤。都是當不了官纔跟著李自成混的。武將除了李巖其他都是流氓。

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就原形畢露,身邊人也沒有什麼政治頭腦,就在那大搶特搶,搶完也傻了,不知道該幹啥,清兵來了就跑了,真是醉了。哪怕你隨便立個姓朱的為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都好啊

朱元璋可以說是和毛主席一樣的戰略天才,籠絡高手,不斷學習,周邊能人無數。

李自成相比之下就差了很多。雖然在當年的農民軍領袖裡面已經很優秀了,但是氣度,戰略水平,用人能力都相差很遠。

而且朱元璋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長江以北的戰役都基本不用自己出馬了,靠實力說話,真是猛將如雲啊。李自成一直衝鋒陷陣的,手下可以用的人不多。自己雖然自律,堅韌,但是在大的戰略選擇方面就錯誤了。當時就不應該打北京,應該學習朱元璋,守住南方。但是李自成有點著急了,,,,


事在人為
就像你說的,他們之間有可比性嗎?朱元璋遇到了多少貴人,湯河,馬皇后,徐達,常遇春,劉伯溫,藍玉。又從與陳友諒和張士誠的爭霸中脫穎而出,才造就了他鐵鑄的不屈性格。李自成是個什麼東西?身邊除了一個李巖,還有像人的嗎?

朱元璋是撿便宜的,紅巾軍在北方和元軍大戰 。

滿清是撿便宜的,笑看李自成吳三桂狗咬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