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的这种在意 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比如说 我有一瓶香水,它的瓶子上有个标签,不小心翘起了一个角。如果我不把它处理好,心理就会很难受。甚至想要丢掉它。请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该怎么办呢!谢谢回复


的确,完美主义容易让人很难受、很辛苦,容易成为精神枷锁,控制我们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

不妨先看一段随笔,不知题主是否有同感: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洗头发,护发素终于在今天全部用光了,好早之前买过的欧莱雅,和洗发水一起买的,用尽最后一滴挤空了塑料包装瓶子的感觉真好,记得曾经和faye说过,我非常喜欢把东西用干净之后把空瓶子丢进垃圾桶里的感觉,很变态吧。所以,我的乳液、浴液、洗发水、洁面乳之类的都一定是小包装净含量低于100ml的,大瓶装的很实惠但我总觉得要好久才能用完,我无法忍受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护肤品。我甚至迷恋那种可以很快把瓶子倒空然后丢弃的感觉。看到我垃圾桶里的空瓶子我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我把这种癖好归为强迫症的一种,我一直都认为独处了太久的自己有著相当严重的强迫症。诸如一定要每天傍晚的时候洗澡,之后必须擦乳液和止汗露,然后把白天穿的衣服洗干净,之后卸妆洗脸敷面膜再擦脸部的精华和乳液,关电脑,睡觉。每天如此,少了某一个步骤会觉得不安。比如每次出门都要很仔细地把门锁好,之后再推两下确定推不开才走,可是刚走到楼下又会怀疑门没锁住。还比如无论到哪里都一定会带著喝水的杯子和一整盒的红茶、以及遮阳伞、眼镜布、笔和小本子,听说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貌似是看过安妮的蔷薇岛屿里写过「没安全感的人带著自己琐碎的日常用品迁徙」。我就是这样一类人,旅行的时候一定会带著自己的毛巾日用品拖鞋睡衣,恨不得把枕头床单也带上。这一点像我爸爸,他总是在新的环境里表现的有些狂躁,一旦换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房间和床铺就一定会失眠无法入睡。我也是,每次住进陌生的旅馆房间我都无法正常入睡,会在很深的夜里表现的很亢奋和必然而然的失眠,加上突然变化的饮食情况导致肠胃无法正常工作而全身浮肿,尤其是手、脚、和脸。所有这些不适应的症状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从不和别人说起。表面上看起来我是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表现的如鱼得水般自在悠然,其实完全不是那样一回事,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悄悄隐忍著。呵呵,怎么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忍者神龟。其实这不是喜新厌旧,因为新买回来的东西也并不会令我兴奋。反倒是常常会对旧物怀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迷恋。床底下摆著几年前的鞋子,即使不会再穿,也仍然舍不得丢掉,很多旧的衣服也是如此。我甚至留著幼儿园时候的课本,有时候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什么东西的时候无意中翻出来,看看那么多年前自己写下的歪歪扭扭的铅笔字真的会生出很多感慨,那仿佛是来自几亿光年之外的玄妙的东西,遥远的童年,模糊的记忆都一并涌上心头,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我家箱子里还有好多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互相赠送的贺卡还有一些过去的信,那上面的字真的是褪了色,有点稚嫩但工整的字体,颜色变浅了之后散发出温柔的光,纸张有些发黄,沾染著古旧的气味。信里边写著年少时候我们的小小的秘密的心事,互相交换著我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看法,有时候会有抱怨有时候会有小感动,会提起我们共同的朋友正在发生和经历著的事情。如果不是那里边提到,现在的我大概是不会记起来曾经我们还有一个叫那个名字的同学。时光真的是如水一般,冲刷掉我们曾经的喜怒哀乐,留下来的是岁月对我们一路成长的回馈:皱纹和世故,我们长成了现在的摸样,也忘掉孩童时期我们曾经的摸样。

作者:beth

转自:新浪博客

链接:一个严重强迫症患者的独白_beth_新浪博客

以上描述的并非强迫症,而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DSM5)诊断标准:

具有一种执著于秩序、完美主义以及心理和人际上的控制感的普遍模式,而且不惜牺牲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起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之下,表现为以下至少4种情况:

1.执著于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日程,以至于无法把握活动的重点。

2.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例如,因为不符合自己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一个项目)。

3.过度投入工作或追求业绩,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不能用明显的经济情况来解释)。

4.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5.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

6.不情愿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7.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把金钱视作可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

8.表现为僵化和固执。

.....................

如果是强迫型人格障碍,不必紧张,发现了问题也是收获。

怎么办?

需要心理咨询


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给别人呈现,还是只为了自己心里舒服?

如果是前者,可能是与自尊、人际有关系,比如怕被挑剔、想被认可等等。

如果是后者,似乎与他人无关,是自己心里的某种规则感、仪式感。这些规则感、仪式感是有意义的,需要进一步觉察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具体说,对于一瓶香水,很多人只会注意香水本身,不太去关注瓶子的标签,毕竟有没有标签不会影响到香水本身的使用功能。题主似乎把标签的平整与香水的完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种有特点的联系方式,或许生活中其他地方也会有体现。

似乎不完全取决于香水本身的功能,还寄托了一些别的。

那一开始为什么要买香水呢?是为了用香水呢,还是为了心里舒服,这是可以反思与觉察的。

比如说:

如果只是为了用香水本身,那标签就不是重点,根本无需在意。

如果只是为了心里舒服,那一开始就要注意风险,别去招惹那些容易引起自己难受的东西。

内心实际的心理过程可能更加复杂,以上只是简单举例说明。


我想既然这么多年对于「极致」「完美」如此追求,那么它一定对你自己是很有意义,也很重要的。你可以找到在过去它对于你带来了什么?

如今既然你提出这个困扰,那么看来它已经不太适合你的站在了。你也可以想一下,你希望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这其实是挺有意义的,你可以尝试和咨询师聊聊。


谢邀。建议——

1.仔细回忆此种心理行为方式开始于何时?具体在什么样的背景或事件中发生的?

2.反观梳理题主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否存在「刻板要求」「关系巨变」「过度保护」等情况;

***完成以上,当有启发。缺乏细节,仅止于此,供参考。


不用办,继续保持就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