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检验能力具体指什么,是真实感吗。现实感的定义是什么。


嗨,我还以为是一个挺中医中药的问题。


我们平时思考问题的时候是根据被记录的模型或者表征来进行的,就像我们平时会通过地图来找地方一样。但是人内化的「地图」并不总是对的。如果不加不加思考地照著走,可能时不时会把自己带沟里去。所以会需要「现实检验能力」,看看自己认为的部分和实际情况有什么区别。把一些已经是「自动化」了的东西重新整理一下,让它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人脑也是,杏仁体是用来记录痛苦部分的,在人的早年比较活跃。但是杏仁体没有精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看到危险以及和危险有关的部分,并让人采取行动。但是没办法分辨危险具体会怎么发生。就像孩子能看到重要的人要离开,但是没办法分辨他们是再也不回来了,还是去去就回一样。

而如果涉及到人和人的交往,这里总是有很多不确定的成分。要处理这些更复杂的问题,和人脑的更高级的功能有关,而这些高级功能都是后天通过和人互动发展出来的。很多问题会导致一个人常常活在对过去的复杂感情和对未来的担心里,没办法体会现在发生了什么。

现实检验能力也不是要人「充分认识客观现实」,而是平衡客观现实、生理问题、心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这对改善一个人的生活状况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心理咨询里通常会被作为重点来工作。但是这里有几个错误的做法:

①咨询师会有纠正当事人感受的冲动。

总想告诉一个人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现实的,却忽视了这个人情感上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又存在哪些矛盾。比如当事人说「我为了努力让自己好起来,付出了很多」错误的做法是回「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balabala」。正确的做法可以是围绕当事人的感受工作,听懂这个人各部分的声音,这样才能看到一个人身上要改变的动力。如果一个人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也就不存在发展出「现实检验能力」的基础了。

②咨询师会害怕谈起自己。

虽然咨询要围绕当事人进行,但是实际上在咨询室里,每个人都没办法逃避自己对对方的影响。虽然我们对别人的认识不是完全客观的,但是也不代表我们完全没有和别人建立真实联系的可能。理想情况下,人们可以在咨询关系里谈起很多平时有影响但又无法讨论的问题,并在关系里看到自己和对方真实的状态,这样的关系才对生活有借鉴的意义。


举个例子:关于恐惧

我比较担心:我老板下班时间找我让我加班做东西。因为每次做东西都要到9点。到家10点多了。我住在城乡结合部,晚上很黑,人少,很害怕遇到坏人。

我很害怕:那天老板让我提交一个文件,我忙别的,给忘了,我担心老板会炒掉我了,完了,我要没工作了。

我很害怕:我不能上班了,我辞掉了工作。因为美国发生911事件发生,大楼里的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死了。我工作的大楼在我们镇是标志建筑,而最近有些人因为拆迁,在和政府纠缠。

(这几个例子也许不是很合适,临时想的)

这几种情况都是担心和恐惧,那些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与担心是符合的,那些是超过现实威胁的?

没有现实检验能力:是说没法衡量出自己的担心或者其他情绪的现实性。过高或过低都是没有现实检验。

一般咨询中会通过讨论,帮个案去进行现实检验。


现实检验能力就是,区分想像和现实、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最常见的体现就是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幻想的、臆想的当成现实,使得自己陷入混乱之中。

但其实正常人也存在现实检验能力不足,荣格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理现实,也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现实,它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大多是象征、相似性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鬼,客观现实中鬼是不存在的,但鬼存在人们的心理现实当中,是消极心理能量的一种体现;有好些时候人们常说看到鬼了,其实可能只是看到了心理现实当中的鬼的那个意象,把它当真了,这就是在那瞬间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很多心理问题都有一个原因,就是把心理现实的东西当真了,比如他对我不友善,他讨厌我,她/他喜欢我......这就是现实检验能力缺乏。


理论与现实存在差异,所以实验才如此重要,而实验也与现在存在一定差距。实验室里可以忽略部分不确定因素,而现实这些因素是无法被忽略的!

所以现实与实验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很多一部分人来说太过于依赖实验数据!而过来人会告诉你,现实会给你答案!


在我看来没什么现实检验能力。我们的真实只是感官体验与记忆而已。我们靠感官体验感觉真实,靠记忆验证自己是否在现实。很不靠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