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谢谢邀请。可以知道你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吗?

你遇到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咨询开始后,咨询师在求助者心目中的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加上移情及咨询师和的共情关怀等,求助者是有可能迷恋上咨询师的。

按心理咨询规则,咨询师和来访者只能是工作上的关系,不能有其它关系,因为出现其它关系时会影响到咨询师的中立立场,从而影响判断。但我更认为是要保护求助者,试想,一位因恋情生变的人,此时就很容易接纳一个人来填补内心空缺或视为报复对方,一个普通人只要稍加关心都有可轻易进入法眼,何况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此时如果心术不正,求助者皆不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呢?

咨询师是应该严格按规范工作的,所以如果出现移情了,应该及时发现并适当处理,如不能处理好,是应该中止并转介其它咨询师。

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什么而去咨询的,但你也明白自己移情了,既然是移情,那么很大可能其实只是个「替用品」,经过咨询的继续进入,你的认识也会转变的。那么还可以继续咨询下去,如果无法处理双方关系,则建议转换咨询师。


谢邀

感觉信息量还是蛮大的。

不太清楚你们的咨询究竟是什么样的,通常情况下,心理咨询的结束应该是咨访双方共同决定的,除非有碰见一些特殊情况,咨询师是可能会拒接或者建议转介个案的,但都会与你说明情况,而不会绕过你告诉你的父母你的状态好不用咨询了。所以如果你们咨询的结束是咨询师单方面做决定的话,我想这个可能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同时我也看见你们的咨询仅仅只有两次,这个次数的确会有些少,即便像认知行为(CBT)那样的相对简短的取向,可能也很难说两次就可以保证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完成评估、形成相应的工作计划。所以我想这个次数也是蛮值得斟酌的地方。

当然你自己也意识到了,虽然仅仅只是两次的心理咨询,就让你牵肠挂肚两个月了都放不下,这样的一个状态对你其实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还挺大的,所以我还是挺鼓励你继续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谈谈你的状态,又或者医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也可以试试,我相信这些对你都会很有帮助。你也说了担心被咨询师伤害,虽然我们没法保证不会碰见没那么匹配的心理咨询师,但如果我们争取了的话,走出来的希望就会更大一点,你说是吗?


谢谢邀请!

我想从2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个层面,为什么会移情。看到你的描述,我关注到了「莫名」两个字。其实「莫名」背后隐藏著的意义是「他满足了你某种(些)心理需求,而这种(些)需求可能是你现阶段比较需要而从其他地方又未能获得的」。我想,是这种(些)「需求」成为了你对咨询师「移情」的桥梁。

这种(些)「需求」是什么呢?可以在自己静下来的时候,探索下这2个问题:

(1)你说一直回想咨询场景,然后开心地反复推测他的心思。那么,你所反复回想和推测的是哪些具体的咨询细节呢?换句话说,哪些咨询细节让你感到开心。是他的某句话?某个动作?表情?甚至只是著装、声线、长相等外在的细节……(2)这些开心的感觉,具体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是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那种仿佛遇到知音的开心?是感受到被无条件支持从而产生的自我认同感?还是纯粹是某个细节带给你的温暖的感觉,又或者是咨询让你享受到内在宁静的那种开心……

这两个问题探索的关键是区分「你的开心究竟是单纯来自于咨询师本人,还是来自于咨询师给你的某中感觉」,探索到这种地步,我想你会清楚你内心的需求是什么。明白了这种「需求」,问题就算解决了一半了。

接下来说说第二个层面,如何处理移情。

如果你发现让你开心的是咨询师给予你的某种感觉,而不是他这个人的话,那么,就从他以为的其他地方去寻找能满足你这种感觉的事情或人,当然这样做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治本的方法是你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你自己就能满足你自己的需求。就像电影《海蒂和爷爷》中的海蒂一样,初到爷爷家,被爷爷厌弃,发现爷爷家只有一张床时(自己对爷爷的关爱和在爷爷家居住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她没有哭泣也没有责备,而是自己爬上阁楼发现干草堆,并非常开心的告诉爷爷,我要睡在干草上,从此,他和爷爷慢慢地建立深厚的感情。我们内心的需求,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去想办法满足,如果依附于他人,我们始终是没有长大的小孩。

如果你发现然让你开心的是咨询师本人,换句话说,你就是喜欢这个人了。那我觉得可以大大方方预约你的咨询师,再聊聊你的感觉(注意是「聊感觉」,不是「表达你对他的喜欢」),一起商量如何处理。既然是「关系」,就涉及双方,双方共同商量的方案,可能也会是你最容易接纳的方案。

其实,移情的处理,也是一种「关系的处理」。关系处理最好的结果是「接纳」这段关系,从这段关系中看到真正的我以及我的需求,然后用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完成这个过程的时长因人而异,但经历这个过程,就如获得脱茧成蝶一样的成长。


题主提到自己知道是移情,不过知道了这是移情并不能解决和结束困扰。【移情】本身还是要放置在咨询的设置里去讨论和处理。

对于一个来访来说,对咨询师的各种想像、爱慕、讨厌、愤怒等等都是值得跟咨询师去深入讨论的,如果你的咨询师专业且有胜任力,他应该可以接得住你的这些情绪。

看似是你的咨询师单方面结束了咨询关系,而且是跟你的父母讲,似乎在达成这样一个决定的过程中没有听到你的声音,而是他和你的父母共同替你做了决定。通常结束咨询是由咨访双方经过充分讨论共同决定的,是一个过程。即使题主还未成年,咨询是由父母付费,也需要跟你充分的讨论。而题主在两次咨询戛然而止后出现了大量的移情,冒昧地说一句,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结束】。

当然,咨询师认为你【状态好,不需要咨询】这背后或许有他自己的动力,例如他有承接不住的情绪,所以选择以终止咨询这种方式来处理。

个人建议:可能题主还是要回到咨询关系中去处理现在的种种情绪和想像。未必一定要找之前的那位,可以重新选择一位专业咨询师去进行深入地讨论。


谢邀。

你的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听起来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虽然不是你的咨询师,不好和你深入太多,但既然被你邀请了,我也大胆一些。

首先:「状态好不需要咨询了」,这个说法一般不会由咨询师来提出。因为做为来访者,你才最有发言权。且咨询只做过两次,实话说任何流派都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起作用。而你谈到了「移情」,这又是精神分析的语言,但精神分析一向是最耗时的,前几次一般只是评估阶段。所以这个咨询过程,很值得商榷。

其次:你的感受很强烈。「满脑子都是他」和「反复揣摩他的心思」,似乎开始了幻想和暗恋的状态。虽然是咨询之后,但从这个角度说,其实咨询并没有结束,至少你还在「咨询」之中。所以这部分反而是值得真正去探讨的。

如果你愿意,可以和你的咨询师谈一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