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策略失败了,不代表反对他的人就是对的。

姜维失败了,不代表诸葛瞻张翼廖化就能守住蜀汉。

姜伯约曾经北伐取得空前大胜,其余蜀汉将领谁敢说能做到?


至少不会提前灭亡,依照刘备,魏延,王平留下的久经考验的汉中防御部署,至少蜀军精锐不会那么快就没了,汉中不会那么快就丢了,蜀汉那么快就亡了……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 —— 《三国志 王平传》

段谷惨败,蜀汉精锐损失惨重……

「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 ——《三国志 姜维传》

姜维为了抢人头,擅自修改经历了刘备,魏延,王平留下的久经考验的汉中防御部署,导致钟会长驱直入,汉中丢失……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三国志 姜维传》


没有姜维,蜀国很大概率不会有下一个穷兵黩武的执政官跑去沓中屯田,那么司马昭伐蜀的战机便不存在,其选择伐蜀还是伐吴可以说是五五开。即便伐蜀,蜀将按照王平的经验重兵屯汉中,上到执政官,下至汉中都督或太守在,有蒋舒之类的叛徒也无碍大局。

换句话说,没有姜维,蜀国很大概率可以凭借地利守住原本灭蜀的一波魏军,那么蜀国能继续坚持多久,完全看下次魏国来攻能不能守得住了。

所以,有姜维国亡,没姜维国运长。


蜀国的军事策略换成死守打呆仗至少能拖延更久而不是速亡。没记错的话蜀亡没几年司马昭就去世了。司马氏没了灭蜀之威很难取代曹氏,司马炎必然会再次图谋吴蜀,这时变数就难以预测了。

对蜀最有利的情况就是司马炎的尝试依然失败,考虑到历史上伐吴时凉州有鲜卑族作乱(秃发树机能?)吴蜀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变数这回更大了。

不过对蜀最有利的发展,必然是司马家两次师老兵疲、无功而返威望大跌,继而引发了魏国内乱(小规模版八王之乱)?

这种极限情况下蜀国甚至能见证魏国被南下的滚滚胡尘碾碎。


我看有些回答已经把「没有姜维蜀汉能不能守住」,变成了「姜维是如何害惨蜀国的」。

黑姜维的无非就是说姜维擅自改变汉中防御体系导致国门大开,以及屡伐无功,劳民伤财导致蜀国虚空。

首先说姜维改变汉中防御体系

总而言之,姜维的防御要点就是

1.要有重关镇守消耗敌粮;

2.要有机动部队游击袭扰。

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姜维传》

那么效果如何?

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中。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钟会传》

好,问题来了,第一点的重关镇守实现了吗?第二点的机动部队袭扰呢?别说机动部队了,姜维自己还远在百里之外的沓中。

那么问题出在哪?

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姜维传》

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钟会传》

守得住钟会二十万大军,守得住自己部下不战而降,将汉中门户拱手相让?

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姜维传》。

这一点就更搞笑了,一个大将军调动不了廖化张翼,朝廷不给姜维调动大军的权利也就算了,还把张廖大军调回成都,合著是照顾廖化是老干部,成都的医疗条件好?

姜维你为什么好好的汉中不守,要跑百里之外的沓中?

你说为什么!

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

堂堂一国大将军,被朝廷抛弃到百里之外的沓中避祸,最后还要反过来怪姜维防御体系有问题?

即使这样,汉中失了就算了,姜维退守剑阁,仍可以保全蜀国。

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钟会传》

但是你能料到对面是个为了功名不要命的?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对面不要命就成全他呗,可惜朝中就是有人不给机会。

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哪怕马邈坚持几天,至少可以换取到诸葛瞻援兵早点集合,共同镇守江油。邓艾粮尽自然败亡。马邈到手的邓艾大经验包,可惜人家不要……

及闻艾已入阴平,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这个时候才高八斗的谯周马上站出来了:

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刘备捂脸再捂脸)

谯周这话说得,意思是合著先帝刘备就该寄人篱下受辱来给后主称尊?

至于迁往南方,谯周又说了:

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谯周传》

平常无所供为?合著北伐的钱是你谯周掏的?

接著就是打脸现场:

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

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备敌既定! 你品,你细品。

从钟会举兵开始,到刘禅降书送到,姜维做错了什么?改变汉中防御体系?合著蒋舒马邈不战而降,黄皓克扣姜维奏章导致机动部队失效,谯周一个劲劝著降降降,是因为姜维改变汉中防御体系导致的?那你怎么不反过来说这些人的迷惑行为导致姜维防御体系失效?

然后堂而皇之的给姜维扣上亡国之患的帽子,好让应该气愤的人心安理得的做他的安乐公,不该逼逼的降将倒思计汉室幽而复明,一计杀二士?

最后

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