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睡了,但宝宝总是要哭闹,说明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哄睡时机,宝宝已经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了,也就是俗称的闹觉了。这个时候再去哄睡就会发现宝宝明明很困了,却又很难哄,哭闹也增加了,常常哄了一通还在哭闹,哄不睡,可能好不容易哄睡著了,结果睡了二三十分钟又醒了!

家长就会逐渐怀疑:我家宝宝是特别不爱睡觉吗?要不然怎么一哄就哭呢?但是怎么还是能哄著呢?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一个概念——清醒时间。清醒时间指的是从上一觉醒来到下一觉入睡,中间能够支撑的最长时间,不同阶段的宝宝,清醒时间是不一样的,随著宝宝月龄的增加,睡眠信号会越来越失效,因为宝宝大了之后就逐渐的拥有了抵抗疲劳的能力,因此根据清醒时间来安排哄睡是最有效的,能够更好的抓住哄睡最佳时机。

没有合理的作息,一切皆枉然?

mp.weixin.qq.com图标

那么选对了对的时机进行哄睡,是否就一定能够哄睡著呢?不一定,因为很可能宝宝很想睡,但他却不知道你在哄睡!

宝宝的入睡都是需要睡眠联想的,这时我们就要建立一个睡眠仪式,让宝宝知道我们是在进行哄睡,而不是在跟宝宝玩耍。

睡眠仪式:我们把睡前固定进行的事情统称为睡眠仪式,睡眠仪式的作用就是通过行为语言向孩子传达信息。让孩子知道并可以预见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宝宝,你要睡觉了。好的睡眠仪式,可以帮助兴奋的宝宝舒缓情绪,放松肢体迅速进入入睡的状态。

常见的睡眠仪式有哪些呢?进入卧室、关门、(换尿布)、穿睡袋、拉窗帘、抱著宝宝安静的坐一会儿,(读绘本)最后哄睡。白天的睡眠仪式可以简单一些,夜觉前的睡眠仪式尽量做到充分,尤其是对月龄大的宝宝,尤为重要。

手把手教你睡眠仪式睡眠咨询师Lily的视频 · 3364 播放

走完睡眠仪式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哄睡了。

那么如何能够在哄睡阶段更加轻松呢?那就是选择合适的哄睡方式。哄睡方式无非就是:奶睡、抱睡、拍睡、声音/摸摸睡、自主入睡,以上排序安抚等级从高到低。从宝宝的睡眠能力考虑出发,必然是安抚越低,宝宝的睡眠能力越强,睡眠能力越强,相对的能够睡得更好,但如果宝宝奶睡、抱睡能够睡得很好,家长也能够接受,那就没有必要改变。但对于很多奶睡失效,或者奶睡了还会频繁醒,抱哄困难,常常需要深蹲、抱著满屋子溜达,放不下的宝宝,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改变一下自己的哄睡方式。

对于这部分家长,可以尝试通过温和的方式,把宝宝的哄睡安抚等级逐渐降低,以达到自主入睡。

戒奶睡?破抱睡?怎么破??

mp.weixin.qq.com图标4个月拍睡引导睡眠咨询师Lily的视频 · 2268 播放6个月?大宝宝戒除抱睡自主睡眠训练睡眠咨询师Lily的视频 · 2071 播放

更多干货点击:

睡眠基础全知道

宝宝睡眠基础知识全知道?

mp.weixin.qq.com图标

安睡群睡眠咨询:gooddreambsc100

更多好睡技巧请关注口碑用心并行的婴幼儿睡眠咨询:gooddreambsc


宝宝的睡前哭闹(bedtime crying),相信哄睡的妈咪们都会不自觉地心脏跳得像打鼓:

  • 睡眠间隔短了,不愿意睡而哭,可以理解;
  • 错过了睡眠信号,过劳了哭,也能理解;
  • 最无助的是:明明都作息规律,入睡的时候,不哭个几嗓子绝对睡不过去。妈妈们就纳闷了:这到底是啥意思啊?会是不舒服吗?这样哭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吗?如果对孩子健康没影响,但睡觉前老是要哭一会儿,对照顾人来说也是种折磨啊?

带著这些疑问,读文科的我附体了理科生的循证精神,查了很多医学的、心理学的、神经学的资料,我们这就来捋一捋:宝宝为什么会有bedtime crying(睡前哭闹)。

睡眠机制来看看觉醒与睡眠各期的脑电活动和感觉处理

我们的大脑节律性活动分为觉醒(wakefulness)、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在转变时,大脑皮质和丘脑的神经元表现出内在的、突触的兴奋性改变。

在即将入睡的时候,通过脑电波,我们可以观察到:丘脑突触传递的阻滞。相较于觉醒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突触传递,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突触抑制过程能保障我们的大脑选择相关的输入信号以便进入某一种适应状态。

大白话的意思就是:在进入睡眠时,我们大脑的接收神经能「屏蔽」外界干扰,让神经镇静下来,进入下一个睡眠阶段。但是宝宝的神经元发育不如成人成熟,睡眠起始时传入信息在丘脑被阻断的效果「因宝而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宝宝入睡时会哭闹一番,有些宝宝却不会。

和生理发育相关,是不是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呢?那也不完全是。还记得我们一直强调的睡前仪式吗?回想一下,做睡前仪式的目的:让宝宝的情绪平稳下来,进入相对单一的睡眠环境中。

宝宝不足以主动处理生理需求进入睡眠状态,那我们就辅助、提前辅助,花相对多一点的时间去帮助他们镇静情绪,比如:睡前半小时不高刺激互动,用宝宝喜欢也适合帮助他们睡眠能力发展的方式进行安抚,帮助平稳进入睡眠状态。

心理学方面如何来看待宝宝的bedtime crying

发展心理学家Aletha Solter著有一本书《Tears and tantrumas,what to do when babaies and children cry》,在其中有关bedtime crying的阐述,我们熟悉的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忻老师有做过一段翻译。

对于bedtime crying,作者认为:宝宝是哭过了才能放松情绪,在睡觉之前释放一天积累的tensions(紧张、压力),哭够的孩子往往能够入睡比较快,而且晚上睡得更好。作者也认为睡前的哭对于孩子来说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

作者建议在入睡时间陪伴孩子,直到他们足够大,不再需要这种陪伴。比如:把孩子抱在腿上或者陪伴入睡,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入睡的loving and effective way(充满爱并且有效的办法),给了孩子安全感,并让孩子有机会说一说或者哭一哭白天的不快。

宝宝的睡前哭闹,有哪些原因可以排查,可以通过哪些措施进行改善

可以移步我的公众号「家有momo哒」

更多宝宝睡眠科普、实操技巧分享等你来聊。


生理上来讲,就是还没有自我安抚的能力,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明明很累了,但各种信号在脑子里乱跳,他控制不住,情绪就奔溃——哭;

心理上来讲,就是不甘心睡著,没玩够呢,就得关机了,总想再挣扎一下


好困呀,已经困的不行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睡著呀。

就在10分钟以前,我已经向我的妈妈释放睡眠信号了,于是妈妈也开启了哄睡模式,抱著我,轻轻哼著歌,好舒服,眼皮越来越重,我要开始做梦了。

一阵开门、换鞋、说话的声音,让我清醒了一点,原来是我的爸爸回来了。摸摸我的头,捏捏我的脸,拉拉我的小手,哈哈,我彻底醒了,瞬间睡意全无。然后他把我抱过来,跟我说了一会话,又把我给了妈妈。

我看著妈妈,妈妈也看著我,就这么对视了一小会,我开始有些烦躁,揉眼睛、打哈欠、哭闹,我想睡觉,可是我睡不著。妈妈抱著我在屋里来回走动,轻拍著我,哼著歌,试图让我安静下来,可是我越发的哭闹,就这么持续了一会,我终于睡著了。

Ps:我的大猪蹄子爸爸,每次都在我要睡觉的时候来闹我,搞的我情绪大爆发。爸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我再大点哈~


这种情况叫做闹觉,通常是因为已经错过了哄睡的时机,导致婴儿特别想睡又睡不著,自己又不具备自己入睡的能力,所以就哭闹起来了。

培养婴儿入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在育儿过程中可以省掉很多的麻烦和辛苦。新手父母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多学习,学会抓住婴儿的睡眠信号,比如搓眼睛,摇头,打哈欠,烦躁哭闹等等。不要因为孩子眼睛睁著大大的,就觉得孩子还想玩儿,一直不安排让孩子去睡觉,这样往往会进入恶性循环。

一个小建议是家长可以做好睡眠时间的记录,知道上次什么时候醒来,睡了多久,现在大概什么时候,是否已经到了孩子需要睡一觉的时候。养成规律之后,即使看著孩子还很精神,可能一放到床上也就很快睡著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