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花了大概一个星期吧读完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其实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应该还在读高中吧,那个时候刚看了一会便因为里面人物的名字实在太复杂(更像一种我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人),便放在一边了。借著在家里的空闲读完了。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人生吧。


这和你对 孤独 的体会有关啊。

这本书横跨百年,人物众多,还翻来覆去的用同样的名字,特别是用魔幻主义的风格来写的,书里面的写法、修辞方式从当时来看都是很新颖的,尤其魔幻主义这种极度夸张的写法,中国人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现在也就是莫言会写吧? 所以会造成阅读上有点不适应。建议多读几次,尤其读第二遍时候体会是适应很多,能更好得阅读体会。

也可以放放过几年等人生阅历丰富后再读,如果你自己人生里没有体会过孤独,是很难对书里人物感同身受的。

也可以说对孤独理解的层次不一样,孤独可以行为上的,书里很多人物到了暮年都有行为上的孤独,但稍微理解下就能明白书里更是在写人物心灵上的孤独。行为上的孤独都是差不多都是离群索居的表现,但心灵上的孤独却可以各不相同,造成人物孤独表现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的。


百年孤独不是讲的一个人的故事啊。。他是讲的一个家族的命运。实话实说,个人真的觉得百年孤独写的很一般,完全是硬啃。我记得我写过一个读后感,我去粘贴复制过来。

《百年孤独》--读后感。

大学的时候有个读书任务,一直在做。大学毕业快6年了,自己一事无成,很惭愧。也许以后也会一直无成下去,也没什么,人生本就是个人的事情。时间过的真快啊,不自觉就30了,可我还活在16岁,在16岁未得到的东西,俨然成为了我的梦魇,未得到就已失去。

说来自己真的很贱,看见强大而美好的人,就期望他好,自己不自觉的自卑,想和其做朋友,然后就故意的表现自己,卑微到底,却傲娇的矜持,一旦对方有丁点的讨厌,就是表现出一点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很在意,在意到偶尔有人随便对我好,我就会记很久,直到下次伤害到来时,还会想著那个人对我好过,便恨不得。我知道,这是缺爱综合征,得不到的关注终究让我缺失了爱的人格。所以就这样了。原来孤独就是缺失。

世事无常,说不定哪天我就不在了。我想,趁著还来的急,多做一些事情。读书可以明智,我醒悟太晚了。现在有空就会读书,然后写一个观后感,也算完成大学时的要求。

百年孤独,据说是7代人的故事。很抱歉,我虽然读完了,可也忘完了。主要原因是名字太长,任务太多,主角没定。我记名字都记不下来,看完,已经很难为我了。内容到还很精彩,比如得失眠症会失忆病,;比如兔子一夜生很多暴富;比如母亲爱上自己的儿子,侄子爱上姑姑;比如杀不得的上尉,谁来杀他谁死;再比如发烫的冰(个人觉得是翻译错误,应为冰晶)。总的来说,这是本好书。但我不推荐大家阅读。原因有3如下:

第一,名字太长了。翻译的时候非要4个字翻,明明可以缩短为2个字,为稿费,真的够了。

第二,没有固定主角。读著就不知道是谁了,还要去看家族关系表,可关系表也乱,名字也不好记还有重名的,烦。

第三,太过魔幻,很多故事不符合逻辑,突然给一个你无法解释的现象,影响阅读。

总的来说,百年孤独是一本好书。但并没有豆瓣说的那么好。只能说可以一读。

很难想像,自己读过瓦尔登湖,读过国富论,读过求而上学类的书。可我真的没读懂,也不觉得这些书写的多好,完全是硬啃,且啃的很难受。

反而是菊花与刀,万历十五年这几本感觉自己不会读的书,给了我很多感触。特别是万历十五年,让我觉察到了一个皇帝的无奈。是一本好书。

以后我会一直阅读下去,阅读后,写一个读后感,慰藉我已逝的时光。青春在风中飘著,而我从来就没有过青春,有的只是儿童期。。。哈哈哈

这就是我读当时的读后感。

百年孤独写的是百年时光孤独流转吧。

真的不推荐大家去读这本名著,我觉得不如读读《飘》,我心目中的外国小说第一名。


这种孤独是可以做类比的,这种孤独比死亡更深邃,比洪荒更具体,与历史同荒诞,与未来同缥缈,始于传承,终于轮回,归于永恒。共鸣,恐惧,无奈,最终只剩下孤独。一个家族中每个人的是孤独的,整个家族也是孤独的。我觉得孤独其实是有点病态的心理,和怕黑恐惧一个性质。孤独不是人的感受,而是大脑的感受,作者为了获得这种感受甚至主动寻求压抑的写作环境。所以读不出来也正常,有点人小时候怕黑,有的人一辈子怕黑,有的人从不怕黑,木得问题。

人在带入超越自己广度的事物中时,如时间长河,浩渺宇宙。或者未知设想中,如缸中之脑,镜之世界。或者最简单粗暴的两个个,楚门的世界,死后的世界。在陷入这种思考时,就会时常感到孤独。

如果带著这种「感到孤独」的状态读《百年孤独》,就会发现他在讲什么。

他在用魔幻现实的手法告诉读者,无关乎那些让你感受到孤独的事物和怀疑,真实也好虚假也罢,死亡也好永生也罢,形单也好结群也罢,愚蠢也好全知也罢,功成名就也好碌碌无为也罢,不管是整体上看还是单个人看,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孤独永恒。

如果解释到这里那百年孤独也就是本在讲述类似「不仅人生是杯具,整个世界就是杯具」这样正确且没用的废话。但是他隐藏了一个能打破这种永恒的彩蛋,尽管书中只能算打上了一个小小的问号,但在永恒的真理中能出现一个不确定因素,就如永恒黑暗中的微光,渺小,但是刺眼。

那就是爱。

突然变俗套了有没有,哈哈哈哈。


别人都读出了孤独,你没有,这就是你最大的孤独!


第一遍读的时候我也完全没有读出来孤独,但是在重读之后,它带给我的震撼是之前任何一本书都从来没有过的。

人生最孤独的地方是灵魂周围无人靠近。

仔细品的话就能发现,整个布恩迪亚家族,压根就没有两个同时代的人是可以真正互相理解对方的心的。即使是蕾梅黛丝和奥雷里亚诺上校在热烈相爱时,他们也是完全深入不了对方的灵魂。甚至于很多人物到死都没有真正认识自己。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孤独与痛苦。

其实整个书比起情节更侧重于对人性与心理的展开,很多情节前后没什么关联,因为它就不是一本用剧情表现思想的小说。很多人说没有逻辑,可是它本来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啊,猪尾巴,十字架,美人蕾梅黛丝,暴雨,牲畜繁衍,这些本来就是完全没有逻辑没有依据的事,存在的目的就是让加西亚表达自己的情感,来隐喻思想的,难懂是真的难懂,就像李商隐的《无题》,全部是意象,但是其中的荒凉感是顶尖的。

可能跟我自身的兴趣和经历有关吧,我觉得豆瓣评分真的比这本书的真实水平要低,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这是最让我产生了灵魂上的共鸣与震撼的书。

而且我不是很建议一般的人去读这本书,因为如果灵魂不是孤独的,读这本书真的很难有那种震撼与共鸣,那种感觉就像你知道玻璃窗那侧有一堆火,你看到它发光,你知道它有热量,但是你摸不到,跳不进火堆。


说明你滴心不孤独

今夜滴寂寞如此美丽……

你有期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