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上,可将陈寅恪研究分为三派:一是研究陈寅恪论著,即将陈寅恪放在学术史的视角下研究;二是研究陈寅恪身世,即将陈寅恪放在近现代史的视角下研究。

前一派重点研究陈寅恪之书,可称为「论著派」,评判标准是陈寅恪之论著是否符合研究对象之实际,比如《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所述内容是否符合唐代历史实际。

后一派重点研究陈寅恪之人,可称为「身世派」,评判标准是是否符合陈寅恪生平之实际。当然,也会有将陈寅恪之人与其书结合的第三派,就是诠释陈寅恪之人在近现代史中所写之论著的意义。这一派可以称为「理解派」,他的评判标准既不是其论著是否符合研究对象之实际,也不是是否符合陈寅恪生平之实际,而是将其人与其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就「论著派」而言,具体又可以分为:「仰望」、「补正」、「修订」和「商榷」四派。

「仰望派」是完全接受陈寅恪的论断,不仅接受其结论,也接受其研究方法,还要接受其研究思想。此派代表人物有王永兴、蔡鸿生、唐才常等,代表作品:王永兴《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

「补正派」是接受陈寅恪的研究方法,在陈寅恪未详细讨论的地方进一步申说。此派代表人物有万绳楠、汪篯、金应熙等,代表作品: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

「修订派」是接受陈寅恪的研究方法,对其论断的失误或不足进行更正。此派代表人物有毛汉光、吕春盛等,代表作品: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商榷派」是对陈寅恪的研究方法与结论质疑批评,此派代表人物有岑仲勉、黄永年等,代表作品:岑仲勉《隋唐史》。

目前最缺乏的是平视派」,宋德熹《陈寅恪中古史学探研》一书虽致力于此,但也未能做到。

就了解陈寅恪学术来说,我建议将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篯证稿》同岑仲勉《隋唐史》放在一起读

就「身世派」而言,具体又可分为:「整理」、「家族」、「遗民」和「偶像」四派。

「整理派」是整理陈寅恪生平,包括年谱、传记等方面,此派代表人物蒋天枢、卞僧慧等,代表作品: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家族派」将陈寅恪研究延伸到其父祖兄弟,此派代表人物张求会、刘经富等,代表作品:张求会《陈寅恪家史》。

「遗民派」将陈寅恪视为文化遗民或者政治遗民,认为其诗词论文中有独特的暗码,此派亦可称为猜谜派,最无聊,代表人物余英时、胡文辉、谢泳等,代表作品: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

「偶像派」视陈寅恪为「独立自由的化身」、「文人风骨的楷模」,此派发端于陆键东、滥觞于岳南等,亦可称为「吹捧派」,代表作品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

目前最缺乏的是「史学派」,即将陈寅恪放在近现代史学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桑兵等人的论文远远不够。

就了解陈寅恪身世来说,我建议读一读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和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属于学术评传,对生活著墨不多。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这本书提供很多细节,但注意别被作者的情绪带偏

就「理解派」而言,没有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过的学者对陈寅恪的评价,不建议阅读,因为他们的功力不够,泛泛而谈者多,比如李玉梅《陈寅恪之史学》。同样,研究近现代史的学者对陈寅恪的评论,也不建议阅读,因为他们古代史的功力不够,隔靴搔痒者多,比如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有功力的,如何龄修《柳如是别传读后》,这类文章一般是针对具体的文章和论著进行评论。

目前最缺乏的是「综合派」,即将陈寅其人其书放在史学史的角度进行实事求是地研究,陆扬《陈寅恪的文史之学》是一篇很好的「理解派」论文。

最后,研究陈寅恪的著作,我个人觉得,不推荐阅读的书籍远比推荐阅读的书籍多。建议大家把陈寅恪当人看,直接读其著作,避开那些二道贩子的误读

补充:关于余英时对陈寅恪的误读,参看我在 余英时有什么学术成就? 问题下的回答;关于岑仲勉对陈寅恪的批评,参看我在 如何看待岑仲勉先生对府兵制的看法?如何评价岑仲勉先生的学术研究? 两个问题下的回答。


文有:

傅璇琮《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兼谈陈寅恪的古典文学研究》

桑兵《「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陆扬《陈寅恪的文史之学——从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入学试题谈起》

陈建华《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孔令伟《陈寅恪与东方语文学:兼论内亚史及语文学的未来展望》

王德威《现代中国文论刍议——以「诗」、「兴」、「诗史」为题》

仇鹿鸣《陈寅恪「山东集团」辨析》

书有:

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笺证》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怀宇《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

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

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

张求会《陈寅恪丛考》

谢泳《陈寅恪晚年诗笺证稿》

陈寅恪研究大多数不能令人满意,学术训练、风气和价值导向的转变,以及久久不散的中国知识分子伤痕叙事是主要原因。不难看出,晚年陈寅恪是一大热点:像余英时的《陈寅恪晚年诗文笺证》、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是连一般的附庸风雅者都知道的读物,陈寅恪晚年的诗歌近几年来被人反复解读,不亦乐乎——但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完全本末倒置。只有如今的学术气候发生剧烈变化,打破目前「国与国之间不通,学科与学科之间不通」的僵局,陈寅恪才有机会被重新认识。


最有名的传记就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好像还有本叫《陈寅恪与傅斯年》。

学术研究有《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此外,桑兵对陈寅恪的学术思想的研究很独到。论文应该是收录在《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港真,余英时怎么知道陈寅恪的心境。真·主观唯心么。。。。谢保成在书中讲郭沫若和陈寅恪的交往时,顺带吐槽一下余英时过分装13


实际上研究一个人,最好去读本人的著作!

目前市面上,也就余英时先生的《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陆键东先生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这本两书比较出名!

另外易中天先生的文章《劝君莫谈陈寅恪》亦可一读!


柳如是别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