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方法为什么不如精神分析?用意象对话治疗心理疾病为什么效果不好?


意象对话只是一种咨询方法,或者疗法。

在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不是方法,也不是疗法,就像对于一个木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某种斧子:进口的斧子,或者某种结合本地工艺的斧子。

咨询中,最重要的是咨询师本身人格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专业性。


不是很了解,体验过一回。

当时在华东师范的心理学部,与几个正在学意象对话的老师交流,后来就想体验一下。

有两个老师,一个给我做,一个旁边观察指导。

过程中让我跟著想像。结果在水里好久都出不来,……用尽各种方法唤醒后发现过了近2个小时。

但是我感觉也就半个多小时,心想两位老师肯定急坏了吧。觉得有点神奇。

后来学了催眠,也就觉得很普通了。

它就是一个疗法,创立者朱建军现在又弄个归根疗法……

各种疗法太多了……烦人


意象对话,是朱建军通过催眠方向延伸出来的。其实,朱建军本人也说,他是做梦的研究。然而,意象对话的核心并非如此。

意象对话,是通过进入催眠状态中,进行语言引导,引起各种梦境,通过这些梦境,解读真正的意念倾向。

然而,这个内容被错误利用。因为,意向对话,如果扩展研究全貌,并不是什么梦的解析,也不是什么心理引导,更不是什么治疗。

而是,人的意向。也就是说,人产生各种意向萌芽,又称原初意识体。是瞬间产生完整的信息,但是,自己也不能真正明白,所以,需要明悟,需要语言进行解读,分解。

而这个原初意识的信息,就是意向对话接触到的内容。

如果能完整解读出全部密码,人类就可以进入不需要语言,也可以交流的领域。

做个类比,就是压缩数据包=原初意识。

所以,这并不会什么咨询技术,也解决不了心理疾病。这是通向意识的一个窗户,不是正门。


它是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它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像,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咨询技术。


意象对话技术是一门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朱建军教授创立的。它是由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融合了人本理论、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中国本土化的心理疗法,适合国人心理特色的疗法。通过「意象」为媒介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下对下的沟通,在潜意识层面的沟通。

意象对话技术是基于精神分析理论创立的,因此也谈不上意象对话技术不如精神分析。另外,影响心理治疗的疗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治疗联盟,环境因素,来访者的动机,咨询师的人格特质,来访者的是否适用现所适用的疗法等。因此,不能单一的来看意象对话技术是否有效。


不邀自来。

我就是意象对话咨询师。意象对话是心理咨询方法,它融合了其他心理咨询技术,但已形成完整、自洽的心理咨询体系,咨询效果很好。


只是咨询中的一种技术,类似沙盘、绘画等,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流派,不同的东西。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会经常用到意象(我更喜欢称之为「象征」)。别的流派的咨询也会用到这个技术。效果看咨询双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