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论现实或网上经常看到一些人喜欢像古人写诗一样讲话,搞得自己陶醉其中了,好像多么情操多么优越似的,甚至对除此之外的东西没兴趣甚至藐视不屑的样子,以为自己还活在什么年代呀?!(明知故问)这时代还有这类不与时俱进的人真够奇葩的


古文,如果你能运用自如,那不是一般的学问。今日白话文都是由古文演变而来,如果完全不学习古文,白话文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国文明最璀璨的部分不是现代文大白话能够代言的。只有对古文精深的研究才能领会其中奥妙所在。


你有些强以己意逆他人之志了。问话主观性太强。就我而言,用类文言语气行文原因有几点:

1.我在读古文,古文学习需要环境,这是我的练习。

2.古文是一种精练的语言,稍熟悉后你会发现一个意思用古文的行文方式描述是最恰切的。最节省,用字最精准。

3.为什么你会觉得让古文与现实分割开来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必然选择呢?中国文化传承已出现断层,有人能起来稍事弥补,接续上文化根脉,为什么就是错的呢?

4.参差多态,世间至美。


谢邀。

题目的主观性太强,描述的也不准确。「像古人写诗那样说话」,这话描述的就很奇怪,到底是写诗?还是说话?平常说话说古文是不是傻,但是写诗有什么问题?

题主说不知道与时俱进,不知道变通的人显然都会显得可笑,但这不只是某个群体的事情,人做事需要分场合,比如工作场合是一套工作语言,社交场合是一种社交语言,在一个小圈子里使用自己圈子内的语言,做到场景分离的话,这不叫「不与时俱进」。诸如网路语言「陈独秀」、「打酱油」这些新语言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说的话,不也是傻子吗?

现在是21世纪了,是个文化多元化的包容时代,我们应该允许一切不违反法律道德的行为存在,不知道题主这种心态算不算是「不与时俱进」呢?


题主莫要计较。

你只要记住:人是互相看不惯的。


我觉得吧,就可能就是闲的。受了几句夸奖,就把诗词古风看成主业,也染上了职业病。这些人看得都是诗词和技法,却不怎么关注古人的内心。他们就知道这些古人诗词是多么的风流,殊不知诗词的背后,古人真正看著的是功业。如果把精力投入到功业上,又哪有时间去顾这些花架子,不过是消消牢骚而已。所谓的江郎才尽,不过是江淹终于如常所愿当上高官,没兴趣再去慨叹人生苦悲罢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还会形成一个圈子,互相吹捧,觉得都是阳春白雪的君子交谈。但实质充其量不过是古白话,是古代市井俗语而已。归根结底,是中国在秦汉后,就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贵族阶级。甚至在宋之后,市井文化引导了人们的笔端。在撇去封建礼制之后,就尊卑没有什么区别了,贵族这个概念在中国便是销声匿迹了。而现代所谓工于诗词、擅于国学的人,在受到西方那一套贵族与平民的精神等级观念渗透后,又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志士君子,扛起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脉,想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建立类似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故而就弄出了这样一套文不文、白不白、中不中、西不西的东西出来。其实说白了,就是糟粕,是市井文化臆想贵族生活而形成的封建荼毒。


三点:1.有些古文(以及英文)能非常准确精炼的表达普通话无法表达精炼表达的意思,意境或态度,而经常学读自然生成「用」2.表达方式更为厚重,显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更令人起敬或信服。3.装逼。

何乐而不为?(我要是会,我也用)

当然,这是对那些真读书且真能用对的人说的。

给人言论的自由。


不懂你所说的「古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方式。

白话文也是在唐宋以来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你若果说文言文,那就直接说文言文好了!不要用「古代人的表达方式」,因为魏晋以来口语与书面语脱节了,古代书面语也就是文言文是先秦口语,是古代书面语,现代白话则是以唐宋以来口语为基础改进的,二者都是「古人的表达方式」。

其你说的应该是「用文言文语法」或者「用文言文」表达。

即使不愿意,古文还是充斥著我们的生活,诸如「新陈代谢」、「死不悔改」、「自信」、「万丈高楼平地起」、「暨」、「系」之类的谚语、成语、默认用语,你不可能全面拒绝,而且很多时候文言文比白话更有力,更生动,更言简意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