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

「如」為「如如不動」的意思,是說祂的體性如如不動,祂本身也如如不動。此義即言,如來藏遍一切處。攝持一切法。一切皆是如來藏,如來藏遍含整個宇宙內外法界。故曰:「法身在纏。」故曰:「不可動搖。」聖諦如來藏乃為總名,與法身,與佛性與實相理體,名異實同。

「來」為「本來」的意思,就是從無始劫以來,祂原本就是這個樣,現在如是,未來也不會改變。也就是經典中所說的「如來常恆不變如來之藏」、「如來藏識不生不滅」等。

「藏」為「含藏」、「能藏」、「寶藏」的意思,就是含藏著能出生一切法的寶藏之庫,也就是經典中所說的「藏識持緣一切種,如影隨形不離身」。

如來藏體性為不老不死、不生不滅,幾百億年的物理宇宙猶有成住壞滅之輪迴,一切法起法滅生生不已,而萬法之根本「如來藏」如如常在,無有變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龍樹菩薩之前所流傳的各種佛教經典,包括阿含經,巴利三藏等,都沒有找到「如來藏」或者相關的名詞。高崎直道與印順長老等佛教研究者,皆認為《如來藏經》是現存最早的如來藏學派所弘揚的經典,因此《如來藏經》可能是最早提出如來藏名詞的經典。


中觀就是中道的觀行,本身沒有問題,但現在的應成派中觀師卻錯解如來藏,乃至否定如來藏,弘揚六識論

中觀_ 佛法影音搜索_三摩地?

www.sanmodi.cn

第005集 唯識學探源(一)_三摩地?

www.sanmodi.cn

第006集 唯識學探源(二)_三摩地?

www.sanmodi.cn

第007集 唯識學探源(三)_三摩地?

www.sanmodi.cn


不是,如來藏講不二法門,中觀、唯識也不是絕對和相互對立的,兩系也有共同的經典,比如楞伽經、華嚴經……,中觀、唯識兩系傳承過程中,在印度就已經互相滲透了。

如來藏目前找不到很明確的在印度就已成為一個法系的記載,但如來藏系的零星法義記載是不少的。如來藏是漢藏兩系佛法的主流(藏傳除格魯派、寧瑪派的自續派隨理唯識外,基本都屬於如來藏系,漢傳除隨教的法相唯識宗外,基本也都是如來藏系。)。


中觀是緣起。四重緣起,首先破有為空,破空為名相相依,實為空性。破相依為心識與外境相對成立,此為初見法性。識境與智境不一不異,相礙緣起破相對。如同科學的牛頓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現代科學的量子物理,量子糾纏,波粒二象性等,微觀的超越,宏觀的建立。內自證智境,自顯現,自適應,生機。唯識,止觀微細法界親證自性覺受不斷超越遣除二障。現證生起根本智與後得智,就是轉識成智。如果說如來藏是理,唯識就是事。理上悟透,事上現證。


佛法的目的是證到如來藏,由此滅除煩惱障從而解脫。中觀和唯識並不是在闡述哲學理念,各種「見」看似有區別,包括大圓滿見,但是本質上都是引導行者證空性的不同的心法。目的一樣,道路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如果把佛理當做邏輯思辨或者哲學去理解和學習,屬於捨本逐末,不得見如來。


識字不代表理解力。


不是中觀唯識合流就是如來藏。而是如來藏派重新注釋中觀唯識學說來為自己背書。


" 如來藏 " 只是佛滅四五百年的 " 中觀學派 " 與佛滅八九百年 " 瑜伽行派 " 之間過渡期的不成熟思想。

原始佛教至小乘部派佛教只有"六識說",對"心"、"意"、"識"沒有清晰劃分,第六意識有睡眠、悶絕等"五停心位",不足以作為作業感果的載體,至到佛滅後八九百年的"瑜伽行派"興起,依據《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建立"第八阿賴耶識(心)""第七末那識(意)",才說明業果輪迴形成的原因和作業感果載體的難題。

"如來藏"思想在印度早已消融,不知為何在中國十分興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