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佛教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如何產生的?華嚴經中說:心是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這個「心」是否就是阿賴耶識?


問題在於你怎麼定義「產生」,是不是把阿賴耶識當做第一因、發生因。在唯識學裡,不是把阿賴耶識當成第一因的,唯識也不立第一因,阿賴耶識是以持種、貫穿三世、和器世界的變現之相對意義等而稱之為因,且其本身還是有為法,萬物的親因是種子,在瑜伽師地論里搜「六因」「十因」的內容看看吧。唯識說的是「一切不離識」,阿賴耶識不具有獨存意義,不要理解成第一因。


阿賴耶識是八識中的第八識,是含藏識,含藏一切業力種子,這些業力種子來自於末那識對前六識作用的執取而來。

當業力種子成熟後,就由阿賴耶識中變現出來,隨緣顯現種種相。

所以說,世間萬物由八識共同作用產生,不是單單只有阿賴耶識產生。

故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 諸來法眾。說於如來 本起清凈因地法行。及說菩薩 於大乘中 發清凈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 求大乘者 不墮邪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 為諸菩薩。諮詢如來 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 求大乘者。得正住持 不墮邪見。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 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凈真如 菩提涅槃 及波羅密。教授菩薩。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 為自身相。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譬彼病目 見空中花 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

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

由此妄有 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

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 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 受彼生死。

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

知虛空者 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有無俱遣。是則名為 凈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

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

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是則名為 因地法行。菩薩因此 於大乘中。發清凈心。

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還有「三界唯心」的「心」到底是哪個心呢?恭引善知識的解說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上一集由正偉老師解說了禪宗的開悟,以親證如來藏及眼見佛性為宗旨。這一集要為大家解說的是:玄奘菩薩所弘傳的,是唯識學八識論正法,不是六識論識蘊之法。我們要從「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來探討。這「三界唯心」的心是哪個心?「萬法唯識」的識是哪個識?是以意識心為主的六識心嗎?還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識心呢?您想不想被誤導呢?

我們從經教從正理來探討:這個三界唯心的心,萬法唯識的識,是否應該有不自在丶有斷滅的過失呢?《華嚴經》中有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華嚴經》卷一)。

這是說有一個心,好像工筆精巧的師傅,祂能夠畫出一切五蘊世間丶一切器世間。也就是這個心能夠出生一切有情的五蘊世間丶一切器世間。而「五蘊悉從生」,這個五蘊呢,都是由這個心所出生的,沒有一法不是由祂所興造變化的。一切世間的五蘊,我們舉例來說,就好像是我們南瞻部洲的人間,有歐洲丶美洲丶非洲丶亞洲等等男男女女的五蘊身;以及畜生道沒有腳的丶兩隻腳的丶四隻腳的丶多隻腳的,以及水中游的丶陸上走的丶空中飛的,這些種種的畜生五蘊身;餓鬼道丶地獄道種種五蘊身;欲界六天的種種天人五蘊身;而色界中沒有男女相的天人五蘊身;還有無色界中僅有受想行識,沒有色法的精神狀態的四蘊身;這些都是由這個能夠出生五蘊的這個心所出生的。

而這個經文說,五蘊都是從這個心所出生,這個心是意識心嗎?可是意識心是屬於識蘊,識蘊又是五蘊所含攝,但是經文說五蘊是由這個心所出生的,所以很清楚的可以知道,意識心祂是不能出生五蘊的;意識心祂是不能出生識蘊的,意識心更不能出生意識自己,所以這個心很明顯的不是意識心。

我們再從法出生的因緣來說,眼根觸色塵出生了眼識,也就是眼識要藉由眼根觸色塵才能出生,所以眼識是不能出生眼根的,眼識也不能出生色塵。眼識這個道理是這樣子,那麽耳識丶鼻識丶舌識丶身識丶意識也是同樣的道理啊!因為意識要藉由意根觸法塵才能出生,所以意識不能出生意根,意識不能出生法塵,意識更不能出生自己。所以識蘊不能出生色蘊丶受蘊丶想蘊丶行蘊以及自己。所以意識心是不能出生五蘊的。

在三界中有一個天叫作無想天,這無想天是由證得四禪的外道所入,因外道他不知道色界天身是不能常住的,所以他就依止於以為色界天身能夠不滅的身見來滅了覺知,覺知滅了意識心就滅了;所以意識心滅了丶覺知滅了就入了無想定;而舍報以後就會入無想天,無想天的果報就是沒有意識。因為當初修無想定的時候就是把意識滅了,所以生於無想天中的天人是沒有意識的。既然沒有意識,那麽意識怎麽能出生(無想天人的)五蘊呢?怎麽能出生無想天的天人呢?因為三界唯心的心,除了能夠出生三界中一切的五蘊外,還要能夠與所出生的五蘊同在的。所以,以這個例子,就知道意識心是不能出生三界中的五蘊的。

從以上的舉例可以知道,意識識蘊是含攝於五蘊中的。若是含攝於五蘊的話,他就是要被出生的。那麽意識心既然是被出生,就不是能夠出生世間的心。所以能夠出生五蘊世間的心,絕對不是五蘊中的法,而是眾生都有的如來藏。祂不生不滅丶本來自在丶本來解脫,因為祂具足了種種功德法;祂本身是人無我,法無我的真如法性。所以 佛陀在經中就說「這個心好像工畫師一樣,能夠畫出世間」,也就是能夠如實的按照業種,來出生三界六道有情的五蘊世間。而三界六道有情的五蘊世間,能夠被如來藏所出生;一切山河大地就是由有情的如來藏,所含藏的業種裡面的共業所感生的。所以說,能夠出生一切世間的是如來藏而不是意識心,因為意識心是由五蘊所含攝,他是被出生的。所以這一句經文,我們一定要記得:「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由這個能出生五蘊的心,輾輾轉轉出生了這個十八界法,再出生一切法,這是這經文的道理。

接著經文中又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卷一)。三世一切佛 指的是:過去佛丶現在佛丶未來佛。因為一切有情皆本來具足了與過去佛丶現在佛平等的能夠具足種種功德法:能出生一切法,本性清凈無漏無為,本來解脫的心。這個心就是三世一切佛的佛心。

如果想要了知真實有這個佛心的存在,要怎麽樣呢?經文告訴我們:要能夠觀法界性。所謂法界指的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凡四聖,就是六道有情以及聲聞丶緣覺丶菩薩以及佛,這十法界。還有欲界有情法界,色界有情法界,無色界有情法界。歸納言之,都沒有離開十八法界。十八法界指的就是六根界,也就是眼根丶耳根丶鼻根丶舌根丶身根丶意根;六塵界指的就是色塵丶聲塵丶香塵丶味塵丶觸塵丶法塵;六識界指的就是眼識丶耳識丶鼻識丶舌識丶身識丶意識。

那麽這十八界法,在三界中都要藉因藉緣才能出生,是不能自在的,是會斷滅的。可是這法界諸法,卻能夠在三界中生生不息,從不斷滅。所以依照這個道理以及諸佛菩薩的教導,必然知道要有一個法─要有一個心─能出生這十八界法,而使得這十八界法能生滅不已。那麽這個心就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而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所以說,由如來藏來出生這種種十八界法。

我們從欲界來說,舉例來說:如來藏藉父母之緣,藉四大養分出生了五根,然後再藉五根觸五塵來出生了這個六識。那麽在藉五根觸五塵出生六識的過程,這個五根呢,五塵呢,五塵本身是由如來藏藉五根觸五塵所現起的內相分五塵以及法塵,而六識卻是要由如來藏藉根塵相觸的時候,於這個眼根觸色塵的時候生起眼識來分別色塵,於耳根觸聲塵的時候生起耳識分別聲塵,於鼻根觸香塵的時候生起鼻識來分別香塵,於舌根觸味塵的時候生起舌識來分別味塵,而於身根觸觸塵的時候生起身識來分別觸塵,於意根觸法塵的時候生起意識來分別法塵。十八界法就這樣一一次第出生。

可是十八界法出生了,卻是不自在的,卻是無常的,不能自在丶不能常住。而十八界法中六識被藉因藉緣出生以後,六識心卻在六塵中作種種分別丶領納丶思惟以及造作,所以就有了科學的發明丶藝術的創造,以及飲食文化種種萬法出生。可是這些萬法出生,不是僅僅依恃於意識就能出生,因為意識心要能出生,一定要十八界具足,這是以欲界來舉例。也就是說,意識要能出生,得要有因緣才能出生;「萬法不是依止於意識就能出生,而是要依止於意根法塵,以及能出生萬法的第八識。」才能夠把十八界法現前,才能夠輾轉再出生世間萬法。所以萬法的唯一歸納所在,就是能出生十八界法的第八識。

經文告訴我們:你要了知三世一切佛心,要來觀察法界這種因緣生滅的體性。法界本身這種因緣生滅的體性,就是告訴我們:一一法都不能自在,一一法都不能常住,一定要有一個能夠出生十八法界的法,這個心就是三世的佛心。而這個心能出生十八法界,能出生三界一切法。這樣子來告訴我們:三界唯心的心,祂指的是第八識心。萬法唯識的識,指的就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個)識。

那麽已經知道意識祂是識蘊所含攝的,祂是不自在的,祂是會斷滅的。所以意識絕不能出生五蘊,祂也不可能出生自己。所以說祂不是三界唯心的心,也不是萬法唯識的識。那麽第八識呢,祂能夠出生三界六道五蘊諸法,祂能夠出生識蘊六識,祂是三界唯心的心,祂是萬法唯識的識;祂出生了十八界,藉眾緣現起了六識心,六識心再作種種思惟丶種種造作,在造作的過程裡面才有萬法出生。所以依照這樣的理論,我們知道玄奘菩薩所弘傳的唯識,絕對不是以意識心為主的識蘊六識,而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識論。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證明:玄奘菩薩所弘傳的唯識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識論正法。因為玄奘菩薩造作一首頌,叫作《八識規矩頌》。這《八識規矩頌》已經告訴我們有八個識:有八個種類的識。各個識有祂自己的行相,有祂自己的功能範圍,而不是由意識的細心來假稱第七識,由意識的極細心來假稱第八識。

假如說是由意識的細心或者極細心來假稱(如來藏),那應該只有六個種類的識啊!應為都歸屬於意識嘛!可是玄奘菩薩卻說是八識,(說)八識各有規矩。所以從名稱來說就已經知道:是八個識,各有各的種類,而不是哪一識來假名所稱哪一識的。而在頌中對第八識有說到:「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八識規矩頌》)。說第八識能夠持一切種受熏,而且能夠按照所持的一切種來出生有情的五蘊身,同時能執持所生的五蘊身。五蘊出生了以後,一直到最後舍報毀壞了,要以第八識舍離五蘊,來說五蘊毀壞。那麽在七丶八二識入胎的時候,因為有第八識所以就有了命根,有了命根五蘊才能出生,所以說這個五蘊的主人就是第八識;因為五蘊是由第八識所出生的,只有主人才可以棄捨五蘊,才可以出生五蘊。所以說這個第八識,祂是受熏持種根身器,祂是去後來先作主公的。所以這個識不可能是意識心,因為意識心要被出生的,五蘊毀壞時祂就毀壞了,祂是不能(沒有能力)棄捨五蘊的。祂不能入胎,因為在入胎的時候中陰身壞了,意識心就滅了,所以意識心絕對不是五蘊的主人。

同時我們再從玄奘菩薩所造的《成唯識論》來申論,《成唯識論》這個名稱在申論什麽呢?申論:成,唯識。成什麽而唯識呢?是說成就一切世間法丶一切出世間法,唯有以這個第八識為主的八個識(才能成就)。這個世間法指的就是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蘊十八界,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蘊十八界,都是由這第八識藉由所含藏的業種的內涵,如實的去變現六道有情的種種五蘊身:是人的五蘊身,是餓鬼道五蘊身,是所謂地獄道五蘊身,畜生道五蘊身,或是天界五蘊身。所成就的五蘊身都與他的業種相稱的相應的,所以能成就因果。第八識祂能夠藉這些緣丶藉業緣丶依照業緣,藉種種緣來現起這些五蘊十八界,現起這些五蘊身,這是如來藏的一種功能。

所以能夠成就這些世間,唯有以第八識為首的八識。因為如來藏出生了五根身,出生了六塵丶六識丶意根,在這種情況之下就能夠以六識心來受用種種六塵,然後就能夠思惟造作種種法。那麽六識心在思惟造作種種法(時)也沒有離開如來藏,因為如來藏能夠持種丶受熏;持種丶受熏以後,再按照業種的內涵去成就他未來世的果報的五蘊身,就跟前面《八識規矩頌》所說的道理是相同的。所以這世間法都是由第八識來成就的,唯有第八識以及第八識現行以後所出生的七識。

那麽出世間法呢?修證三乘菩提的聖者,他們所修的內涵都一定要依止第八識無漏無為真實不虛的人無我丶法無我來修證。因為第八識的人無我丶法無我是真實的,不是經由修道轉變而成的,是本來如是的。所以聲聞丶阿羅漢丶緣覺丶辟支佛,能夠依止於 佛所說的如丶清涼丶真實,來斷除他對三界五蘊身的我見丶我執種種貪愛;所以從真實理地來講,他所依止的也是第八識的真如法性。第八識本然的人無我丶法無我,所以當他們斷除了對五蘊身的我見我執以後,才能夠得解脫。

從菩薩修證的佛菩提道來說,菩薩是實證了第八識的存在,實證了與他自己五蘊身同在的第八識,所以能夠現觀丶也能夠依止這個第八識真實如如的法性。這樣一世一世的修證菩薩道,能夠斷除含藏在如來藏中我見我執的染污種子,以及斷除所知障隨眠。在這種情況之下所依止的這些,都是第八識真實如如的法性。

第八識的真如法性是真實不虛的,唯有第八識才有。所以我們從《成唯識論》中這道理,也知道玄奘菩薩所弘傳的,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為主的八識論正法。因為意識丶識蘊都沒有辦法來成就世間法,因為(意識)祂不能出生五蘊,祂本身在二乘人證得涅盤時是壞滅的。所以意識本身斷滅,不可能成就出世間法的。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知道玄奘菩薩所弘傳的一定是八識論正法。

下一集將由正偉法師為大家解說完整的佛法,也就是以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為主體,成就了一切世間法與出世間法,而不是互不相干丶各自為政而支離破碎。因為佛法是完整的,佛法是以如來藏為理體的;不管是解脫道也好,佛菩提道也好,它是一個完整的佛法(而不該加以肢解為支離破碎)。能夠了解這個道理以後,修學佛法才不會偏差,才不會墜入斷滅見,這樣修證才能實證。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萬法唯識,完整說則是「萬法依識行」。此岸的「幻有」萬法在顯現時均依「識」而行,即依根本識阿賴耶識(即沉澱積蓄之業力、勢能),並在前六識和第七識的配合下,而變現而演繹,故曰萬法依識行。這是從微觀上或具體的角度說的。說的是「起」後所依,即依此岸幻身之幻識,顯現演繹「幻有」之萬法。

換言之,彼岸的"真如本覺「或曰「靈覺」(《四十二章經》語)投射到此岸,幻化出我們的色身及其靈識。這色身則以「靈隱識行」的狀態,即「靈覺」深深隱去,只依「八識」而有規則地生成、演繹:依識而顯,依識而行,依識而變,依識而長,依識而滅,總之,依識而演化出虛幻的萬有萬法。

(覺悟之旅,就是逐漸停止八識的幻化演繹,直至有一天,幻相盡隱,「靈覺」顯露!)

兩千多年前,佛陀洞悉了這一驚人實相,並將它儘可能透徹地宣示弘顯。由於彼岸的真如本體難以言說,非親證親見不能徹解,所以儘管佛在六百卷的般若經里對此已經反覆揭示宣說,但能真正了悟、準確領會的只有少量已親證此「離言自性」的登地菩薩,眾多凡夫仍然無法真正理解三界唯心之「妙明真心」的真實含義、真實性狀(這也是廣泛發生的誤解如來真實義的唯一原因)。但此岸的「萬法唯識」,則因為揭示的是心識在此岸的變現演繹行狀,故相對來說容易言說也容易理解一些。

《欏伽經》云:「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謂觀三界,唯是自心……無始執著過習所熏;三界種種色行名言系縛;身資所住,分別隨入之所顯現」。

《解深密經》云:「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此中無有少法能見少法,然即此心的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顯現……而諸愚夫由顛倒覺,於諸影像,不能如實知唯是知,作顛倒解。」

「慈氏當知,諸識所緣唯識所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

正如《華嚴經》里覺林菩薩偈所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世界上一切「萬有」,貌似客觀存在,其實都是眾生的阿賴耶識,即沉澱積蓄的「業力」、「勢能」在前六識和第七識配合下的顯像表達。阿賴耶識是每個有情無始以來身口意三業落謝後形成的業力(唯識學稱之為「種子」)的總稱。阿賴耶識在靈覺的統攝下,不管投生哪一道,都同時生起正報根身和依報器世間,包括山河大地和昆蟲螞蟻等等,也就是說,是阿賴耶識,即眾生沉澱積蓄之「業力」、勢能的顯像表達,在剎那剎那相續地生起整個幻有的三界,而不是外在的造物主創造了三界,或者是三界自己天然客觀地屹立在那裡。此即常說的」心識幻化世界」,離開心識的幻化顯現,我們面前實無一物。

那麼,這個幻現是如何發生的?它有什麼基本規律?

唯識學告訴我們,眾生「識田」里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種子庫」,裡面儲藏著無始以來所造之善惡業落謝後形成的種子。這些種子在因緣俱足時即生起現行,剎那剎那地生起外境萬像,而前七識再根據這第八識所現行表達之外境影像,緣慮執取,以為實在(妄上加妄)。新的妄想形成,再根據這妄想幻識行動造業,業行落謝又形成新的種子存進「倉庫」,這樣不斷地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循環往複,以致無窮。

在經由阿賴耶識生起三界時,每個有情感知到的都是自己種子生起的現行,就如一室千燈,燈燈都是光照滿室,互不妨礙。每個有情雖然不能感知其他有情,但當自己的種子生起現行時,卻會受到其它有情也在生起的現行的影響,所以每一剎那我們自己的種子生起現行的狀況,都反映了其它有情同時生起的現行的狀況,此即所謂「共業顯現」。所以同在人道的眾生所現大外境即「自然界」大抵相同,而畜生道的眾生所現則大不同於人道:人所見的滔滔江河,在天人看來,卻是晶瑩的琉璃,鬼趣眾生見之,是穢濁的濃血,傍生界的魚蝦見之,是其安身立命的水晶宮。由這「一境應四心」的現象,可知所謂客觀外界,都是六道眾生各自心識的變現(或曰各自沉澱蓄積之業力的顯像表達),並非真的客觀存在。而每個有情依自己的獨特業力所顯則是「別業顯現」,每個別業顯現時,亦能同時接受或收集其他有情顯現的狀況,所以有情之間能夠互相產生影響。

和農作物的種子一樣,阿賴耶識的種子也具有"異熟性",恰如我們耕種播下種子後,須假以時日,等待它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才能成熟,收穫。有的種子成熟期短,有的種子成熟期長,其異時而熟的時間有所不同,故眾生的阿賴耶識種子,在依善惡業力現行獲報時有一世因果和三世因果之差別。有的現世報即當世現行,有的來世報即來世現行,有的則三世甚至多世、多多世才現行獲報。種子變現亦有重業先報、輕業後報的規律,即無論善惡,重大的業力因其力量大,會先成熟現行,獲報在前。

種子的成熟與聚合亦有相應規則。當下這一剎那現行的生起,是無量因緣成熟的種子聚合齊備的結果,也是所有種子依據規則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成熟種子的聚合內容是從不重複的,因為每一剎那都有無量成熟的種子因轉為現行而滅掉,每一剎那也都有現行熏成的無量新種子加入進去,所以阿賴耶識是一個永遠處於吐故納新過程中的種子流變體。當一個現行生起的前一剎那,生起現行所需要的種子已經有99%點多互相取得了「聯繫」,只差個別種子在下一剎那就可以「聯繫」上,當下一剎那到來時,這達到100%齊備的成熟了的種子並不在種子狀態里聚合,而是直接生起為現行。當這個現行生起的同時,又熏習成了相應的種子,此即所謂的「三法同時」:舊種子齊備、生起現行、熏成新的種子三法都在同一剎那發生。

種子的成熟與聚合遵循因果律與和合律,即依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無論善報還是惡報,都不是簡單的重複,都有其相應的放大與變異,而且是,善因感召樂果,惡因感召苦果(重點是受報時或苦或樂的強烈感受,而不僅僅是所報之或貧或富、或賤或貴的表面相狀),並等待因緣和合、時空成熟才於剎那間現行顯現。所以,「因」雖不能更,「緣」卻可增損,因為,種子雖在,「緣缺不生「。雖然無始劫來我們可能造過各種惡業,但只要今生我們覺醒修行不再起惑造業,或者雖未覺醒但從此斷惡修善,自凈其意,那麼前世、前前世乃至無始以來造下的惡業種子就會因為助緣的缺席而繼續沉睡,無法被激活生起現行,產生惡報。這就是為什麼善念善業可改運,惡念惡業會折福了。再高明的算命先生一般也不給出家人測算,原因正在於此,因為出家人前世造的因雖不能變,但此生出家修行就徹底改了現世的緣,所以算命先生無法根據出家人前世的因來測算他此生的果報。而世間人的「行善種福田」「不捨不得」等思想,基礎也正是此唯識學所顯明之因果和合律。

起心動念,言說戲論,行動造業均可在落謝後熏進識田裡,形成新的種子,種子在因緣成熟、時空俱具時便會現行顯像,如約而至。了解種子這一熏習、成長、現行的規律後,我們一方面應「畏因「,不造惡不種惡因,「諸惡莫作百善奉行」,一方面也可運用此規律,大量聞思佛學正法,習誦了義經典,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把菩提心的種子不斷種進識田裡,時常觀想,數數薰習,這樣假以時日,照見諸法實相、抵達智慧彼岸的那一天必然會如期而至。這也是為什麼慈悲的佛陀在戒定慧三學之外也教導眾生抄經誦經,一心念佛,而近代西方人大倡「潛能學」、「念力學」、「吸引力法則」等等,亦是有此唯識學所顯明之「心法」的根據的。

總之,萬法唯識,離識無境。所謂「物不自物,因心故物」,我們現前身心世界,全是自心阿頼耶識,即無始以來沉澱積蓄之業力、勢能在前六識和第七識配合下的顯像表達,恰如鏡中像,水中月,全是浮光幻影,前塵影像。我們若能體認此實相,不再顛倒不再執著,則離覺悟解脫不遠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