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都不行,明末能挽天倾的只有一个半,一个是李自成,半个是孙可望。

李自成就不说了,甚至可以说直到九宫山李自成都有翻盘的希望,再不济也比历史线强。

至于孙可望,必须承认他个人的性格能力首先制约了他,但在历史上的确是他整合了几乎所有反清力量,并为永历政权提供了强大的后方和与满清一搏的资本。李定国完全没有孙可望的政治能力。当然,国主自己的政治斗争能力也不很强,和他治理云南的手段相比还是差远了。

当然国姓倒是有机会学学尼德兰创造一个南洋海上国家,不过如果建立在满清迁海令的背景下也难以实现。尼德兰也是需要欧洲其它国家的牵制的。东宁政权不管是明末斗争还是三藩之乱都拆队友的台实在是在战略上不甚高明


李定国顶多算个大将,郑成功算个军阀,这俩人都不能救明末

真正能救的是孙可望

但是孙可望这人有个问题,心不够狠,不管是学曹操把逃跑天子软禁了,还是学朱元璋阴杀小明王都行

他偏偏啥都不选,反而把逃跑天子安排到一边眼不见心不烦

兄弟,这可是一杆大旗啊,挟天子以令诸侯,多简单的道理

反而是永历身边的人在不断鼓吹他自己登基

有时候我在想我是孙可望我该咋做呢

首先当初三义子,刘文秀,李定国这俩人,是跟我平起平坐的,要求永历封个秦王,这时候不就能压俩人一头了吗?

可要死不死,封了假秦王

后边李定国两阙名王,声望隐隐在自己之上了,换我我也会坐卧不安,如果李定国是个普通将领也就算了,可也是三义子之一,在永历那边还更有份量

能选的肯定是把李定国做了,但做了似乎有点不妥,容易引起手下反弹,咋办呢

其实很简单,死死控制住永历就行了,后边再找机会把李定国像刘文秀一样架空就完了

可要死不死,历史上的孙可望选的是自己甩开永历单干,还被永历给跑了

孙可望他有枭雄的野心,却没有那种不要脸的狠劲,相反,还觉得自己去见永历尴尬,结果把永历放到一边两不相见,这不是随时给他机会跑吗

要我说有啥尴尬的,你当个宠物养不行,就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他俩都有,但是往往就是这样,在一个扶大厦之将倾的时代,需要的不止是名将,还要有名臣,明主


实际上李自成是最有希望的,直到他死之前都有翻盘的可能,别忘了明末最能打的农民军就是大顺军,正儿八经的和清军差距不大,李自成本人也和清军交手过,清楚清军的战斗力,而且湖北河南地区比西南富的不是一点点。。。。。


历史是过去真实的写照,以史为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因而多读历史,对我们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帮助的。

我喜欢读史书,但每当我读到明末尤其南明史的时候,总有一点淡淡的悲伤。心里总是在想,为何南明有那么好的条件,却还是失败了。1644年是一个分水岭,前面被称为明朝,后面被称为清朝。而处于1644年-1662年的南明,似乎不受这么待见,史学家在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简单的记录。南明就像黑户一样,以至于在书本上、在影视剧中,都难以真实的体现出来……

1644年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梅山自杀殉国,历史书上记录的是,明朝亡国了。

然而真实的是,南方绝大部分土地,还在明朝官员手中,明朝丢掉的只是北方而已。

从崇祯殉国开始,直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殉国,共计十八年的时间,却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可我们每当我们听到,诸如李定国、郑成功……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的时候,就热血澎湃。

李定国、郑成功这些当年的民族英雄,又该如何定义他们?李、郑二人,出彩时间刚好就是我说的(1644-1662)这段不被史学家承认的时间段里,明朝人?或者清朝人?或者都不是?

题主既然提及李、郑二人,一定是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很肯定。

从实战上讲、李定国更为优秀一点儿,但我认为李、郑都不能挽救明朝末年的局势。

明朝末年(包括南明)已经腐朽到根了,纵然李定国数次大破清军,郑成功也打败荷兰人并挥师北上直达南京城下。

历史结果告诉我们,他们二人都很强,但都不能单独挽救南明灭亡。

在我看来要想挽救南明,唯一的就是大家联起手来共同抗清,因为历史不会因为个别人改变,能改变历史的往往是一群人。

假如南明是这样的开局又会是怎么样的?1644年,唐王朱聿键在南京称帝(隆武帝)、史可法和黄道周等人为内阁大学士总领朝政(主内)、李定国和郑成功等人为抗清先锋(主外),南方百万大军正奔赴南京勤王……

我个人认为这样开局的最次结果也是划江而治,弄不好会直捣黄龙,但历史就是历史,除了假设还能怎么样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