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见鬼,一天之内刷到五次这个问题。。那就说几句

这个真没啥可讨论的,不仅数据没有,而且对于作战方式和体系无法作出准确的假设,也是不能做出任何有理有据的判断的……任何所谓的判断只不过是加上点理由的主观臆测而已……

要说真的怎么样打了再说(然而估计不可能

综上,有这个时间不如读读专业书去。。讨论这种问题除了从你希望看到的那个答案的那一方获取点心理安慰之外真没什么意义。。


再次修改,这次是自打脸。

提醒各位看客我这篇回答里面有很多错误,后来我经过进一步学习自己也发现了,只不过改起来真的太麻烦了,所以如果是小白的话,不要完全相信。。。

这篇回答的错误,主要集中在EODAS的应用上,以及没有提及马赛克战理论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细节。。。。但是不太影响最终结论。

总的来说,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进步


友情提示:前面几个分割线割出来的内容都是对线内容,让大家欣赏学术论文不看、官方资料不信抱著野鸡自媒体说法捧臭脚的奇葩,正文在对线内容的后面也就是文章最后。

讲个笑话,综合光电系统主要对地

看来即使是F22的娘家洛克希德马丁也不同意他的说法。

再讲个笑话,IRST被开除光电系统籍。

再讲个笑话,F22的AN/AAR-56(导弹来袭告警系统)比F35的AA/AAQ-40(光电搜跟)和AN/AAQ-37(综光孔径)强,也比J20的不明型号EODAS和EOTS(疑似无LTD)强。

@空军决胜者

————————————————————

@Coollk

前情提要:这哥们是典型的「动力不够气动补」论

一、首先针对升力加强这个说法

1、鸭翼增升作用只有在大迎角下才明显,在没超过一定迎角以前,鸭翼后缘的下洗气流反而会给主翼涡流生成产生不利影响,主翼涡在鸭翼涡诱导下贴近主翼前缘,形态由锥形涡变成非锥形涡,造成主翼升力下降。

2、鸭翼耦合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类似阵风、鹰师的鸭翼和主翼进行短距耦合、鸭翼的位置比主翼高,而J20是长耦合,且安装高度同主翼几乎一样,虽然进行了鸭翼上反主翼下反的设计,但理论上说能让鸭翼对主翼产生有利干扰的迎角相较近距耦合还会变大。

所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增个啥升啊,平飞和小迎角下能用鸭翼正向配平提供的升力不造成整机升阻比劣势就很好了。

从一定迎角下增升角度看,相同面积的边条翼效果要比鸭翼好,其一产生有利干扰涡流的角度比鸭翼低,第二较难因不平衡涡流产生横滚力矩。

如果单纯为了迎角下增升,为什么不使用常规布局+边条翼?

二、J20耦合设计,更大意义上是气动焦点前置化,跨音速区和超音速区RE系数变大后焦点后移趋势比尾翼布局小,配平难度低,配平阻力低,优化超音速区飞行性能。

三、鸭式有翼尖尖顶散射、鸭翼后缘有边缘绕射和与机体接缝处的对缝散射三个常规布局没有的额外散射源,其中以翼尖散射最为要命。理论上来说鸭翼对隐身特性有一定破坏,但在实际工程验证中,鸭式布局在L波段下正向15°的电磁反射特性只比常规布局大1-2db左右,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侧向电磁特性反而因为没有尾翼与垂尾形成的二面区优于常规布局。这还是在不考虑使用复合材料机翼消除翼尖散射点情况下进行的验证。

综上所述,长耦合鸭翼根本不是所谓为了弥补发动机缺陷,优化超音速区飞行性能是强调BVR场景下的作战能力,F22时代因为没有EOSS而难以出现隐身机间BVR作战所以著重优化亚音速、跨音速区迎角机动能力采用边条翼+常规布局,F35则因为考虑三军通用也著重优化了低速性能,这是任务设计上的区别而不是「发动机差别」,更不是牺牲隐身特性换机动能力。

我服了这哥们了

不仅不学无术,被质疑只敢拉黑不敢来对线,靠辱骂搞精神胜利法,顺便攻击路人

——————啧啧啧忍不住啊——————

@山山水水 知乎会推荐同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给你看,这就很烦,我看到了就想多管闲事

关于你认为的J20的隐身性比F22差很多这种说法,给你张图

这是澳大利亚有IEEE和AIAA资格的 卡洛·科博 博士2011年发表在air power Australia上的一篇论文,他对J20首飞的原型机进行了三维重建和像素法估算RCS。

图里横纵坐标是照射角,颜色是RCS,越鲜艳反射面越大。

你可以自己对比我下文怼另一个哥们发的F22的同样测试的图片,F22那个图只有0度俯仰角的数据,你和J20的0度俯仰角对比就可以了。

但是有点不同是F22那个使用的是10ghz频率,J20用的是12ghz,但也差不了很多。

—————————再拉一个分割线——————————

@hwmzxtk nt言论。

我不关注你我还没法艾特你给图。

对隐身机型的探测,机载雷达比EOTS稳定跟踪距离远这种巨无常识言论我就不多说了。

来说一下F35雷达反射面积高于F22这个事。

图一是F35的电磁特性曲线,图二是F22的,条件一致。

资料来源是两篇论文,分别是《F35战斗机的三维重建及气动、隐身特性分析》、《飞行器三维重建及隐身特性分析》,作者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昂海松。

你觉得F35隐身性能比F22差别来我这bb,去找昂海松教授对线

——————————好久没拉分割线了———————

楼上一大堆人,写来写去,不管是挺20的还是挺22,空战战术、思想都停留在上世纪。

统一表现:1、探测全靠雷达。

2、不管是超视距作战(一下简称BVR)还是视距内格斗(一下简称WVR),全都是建立能量优势就包打天下。(谁发动机推力大谁厉害的思路)

然而,大人们,时代变了啊。。。。

先说结论,单从技术上说,J20强于F22,为了避免有些人给我扣个小粉红的帽子,我还得提一嘴,F35和J20差不多,都强于F22。

先引入一个基本概念,导弹不可逃逸区。

导弹的射程,是分为动力射程和滑翔射程的,不难理解,都是字面意思。在动力射程中,导弹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进入滑翔射程后,速度进就开始递减。例如熟知的AIM-120,它的最大射程标称是120KM,但是动力射程只有40KM左右(可能有误)。

在导弹速度降低到一定数值一下后,导弹的机动能力下降,命中率降低。我们对一个给定速度和过载能力目标的命中率高于一定比率的射程称为不可逃逸区。空战中,在空情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延长我机发射导弹的不可逃逸区。

怎么延长?在「大人,时代变了」之前,那就是提高载机给导弹的初速度或者增加导弹的重力势能,此处可自行使用高中物理知识脑补。

这也就是挺F22一派的基础理论,假设,当然是假设,BVR中F22和J20、F35同时发现对方,那么F22就可以依靠更好的能量机动性能,迅速加速/爬升,给自己的导弹提供更大的不可逃逸区,再假设双方导弹性能相近(F22对J20那就是AIM120对PL12,22对35美军内战那干脆都是AIM120),那F22就可以先发射、先撤离,而此时F35和J20都还没有让F22进入自己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只能随便丢一发摸奖。

哪怕进入WVR,F22仍然可以靠更好的机头指向性和能量机动能力,迅速咬6点,或干脆对头发射,取得格斗胜利。

但是时代变了啊,大人。因为F22很难做到先发现J20和F35,反之,F35和J20先发现F22的概率就大很多。

这一点来自于两个技术变革,一个是光电感测系统(以下简称EOSS)的出现,另一个是协同作战系统(以下简称CEC)的变革。

一、J20和F35,都配备了包括光电瞄准系统(EOTS)和光电分布孔径系统(EODAS)的EOSS

(1)、先来说一下什么是EOTS,因为这部分主要是关于BVR作战的,然后再说EODAS,这个则要引入WVR作战。

附图,中国EOTS-86系统。F35的EOTS很容易找资料,就不附图了。

EOTS是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前视红外成像系统(FLIR)和激光指示瞄准系统(LTD)。

EOTS能带给F35和J20的优势,就是以低辐射能量的状态持续跟踪探测敌方目标。IRST和FLIR都是以被动方式工作的,除非你打开LTD进行测距,否则该系统本身不发出能量辐射。

而传统的雷达,虽然也有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下的低可截获工作模式。但雷达的被动模式需要敌机主动发出电磁信号才可以感知,如果敌机保持无线电静默或不开启雷达主动模式,照样也得歇菜。主动模式下的低可截获工作模式,本质上是压缩扫描窗口,增加扫描时间间隔,无法进行持续跟踪,而且也有被发现的风险。

战机虽然可以通过不开启雷达主动模式的方法抑制自身电磁辐射,但却无法有效抑制自身红外辐射(除发动机尾喷口热源外,机头与空气摩擦也能造成热源)。因此,这给了配备IRST系统的战机很大的态势感知优势。

IRST技术本身不是特别新鲜的东西,中俄方面su27后期改进型、J11B、J10各型、J16都有,美制三代、四代战机因制造时间较早不能在机体上直接改装也纷纷通过挂点吊舱或机体保型外挂方式安装,全球范围内阵风等机型都有。

附图,su27后期改,座舱盖前面那个玻璃球就是IRST。

唯独F22没有,这是时代限制,毕竟F22的生产年份。。。。不光没有IRST,F22连后期三代以及四代标配的夜视能力都没有。

对于F22来说,配备IRST的三代机和四代机威胁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你本身不是电磁低可探测性机体。雷达在搜索距离上仍对IRST占优势。F22使用雷达扫描你,你照样先暴露,我还是先打先跑 。

但如果双方都是五代机,雷达在探测中作用降低,这件事就好玩了。

EOTS中剩下的FLIR和LTD更多的是对地攻击,因此不过多展开。

(2)、EOSS的另一个部分EODAS,他的组成部分则更加简单,就是分布在机体各处的红外感测器。

附图:J20的EODAS感测器分布(局部)

配合头盔显示器,飞行员可以用EODAS实现「看穿地板」的全向透视效果。

因为EODAS的感测器本身是红外感测器,所以也有提供目标红外参数和来袭告警能力。

二、再一个要说的是CEC。

在F22诞生后的几十年间,信息化能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F22受限于时代,通讯设备emmmm

简单地说,F22只能在同机种内,也就是和其他F22进行一定的态势共享,对于其他机种,比如预警机、其他战斗机,或者其他设施比如陆基、海基雷达、地面指挥中心,都只有接受信息能力,而没有对外发送态势信息的能力。

(注意是态势信息,而不是基础的无线电通讯)

换句话说,无法接入link16这种三军数据链。。。。

形象点的例子,一架F22发现了敌机群 他感觉打不过,于是立刻上报地面指挥或后方预警机:「报告,我发现了敌方机群」,指挥部:「在什么方位?」,F22:「在我前面!」,指挥部:「具体点?」,F22:「我说了在我前面啊!」

当然这是个玩笑,实际中,F22的飞行员肯定会通报大概距离和位置,方便友军截击。但这和有完整信息化能力的F35和J20有天壤之别。

后者可以直接实时分享态势数据,用不著拿嘴报点,条件允许下,甚至可以用A导B射的模式引导更靠后的友军发射导弹,避免自己暴露。

在信息化能力上,F35和J20的数据汇流排也更加先进,但因表现方式是支撑EOSS数据流量,并不明显,所以不多说。

简单了解EOSS和CEC的进步和差别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J20和F35强于F22了。

首先是BVR作战。

回顾在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概念:导弹的不可以逃逸区。

在提高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前,我们首先要发现敌方,如果你不先得到准确空情,直接就开始加速、爬升,浪费燃油以及让发动机过热是小事,速度/高度大幅度增加导致更容易被多普勒雷达和IRST探测是大事。

如果双方都缺少预警机/陆基雷达/海基雷达的体系支持。

在搜索敌机的过程中,J20和F35可以采用多种搜索战术。既可以在远距离上使用雷达的主动模式/低可截获模式进行搜索,此时就算暴露也很难立刻交战(毕竟大家都在各自不可逃逸区外或者干脆就在导弹的最大射程外),发现疑似目标并进入IRST工作距离后关闭雷达使用EOTS进行持续跟踪。

在进入IRST工作距离后,F22对于F35和J20就是单向透明的瞎子,此时J20和F35就可以进行能量机动抢占优势能量位置,而F22此时还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在满足攻击条件后,J20和F35可以通过和僚机进行态势共享,利用角运算得出敌机距离,弥补IRST对距离探测精度不高的劣势,也可以干脆就开一下LTD或雷达进行测距。利用能量优势(更大的导弹不可逃逸区优势)进行攻击,短暂暴露,反正打完就跑。

在有体系支持的条件下,F35和J20的表现会更好。

在实际的空情处理中,因为大量低可探测机型和电子战的出现,很多时候各个单位通过自身感测器获得的空情都是疑似空情。

F22只能接受支援体系的态势数据,而远在后方的支援体系,有时候探测的准确性可能还不如前沿战机,在大量反预警机远程空空导弹和远程反辐射巡航导弹进一步增加对支援体系威胁后,这种情况还会恶化。

这样F22得到的,就是混杂著大量假情报的信息,而J20和F35,则可以通过三军数据链,把自身感测器探测到的信息传输给指挥单位,对全战场内各个友军单位得到的空情进行交叉对比,筛选出更有价值的空情。

在发现目标后,也可以玩A导B射,让更后方更难被发现的友机进行攻击,免得最前沿单位因为开弹仓盖之类的动作暴露。

因此在BVR作战中,F22依靠两个F119获得的机动性能优势,会因为态势感知上的劣势,很难有机会发挥出来。

即使是F22有机会秀机动,F35和J20使用新一代的双脉冲中距弹,也可以通过末端二次点火增大不可逃逸区的方法弥补机动性上的劣势。

在万一万一一万个万一的情况下,双方进入了WVR作战。两边都视距内了,这时候F22总能秀机动了吧?

EODAS发出了嘲笑声,在上个世纪的格斗中,最黑科技的东西就是头盔瞄准了,EODAS可以理解成是头盔瞄准的无敌加强版。

头盔瞄准,本质上还是通过飞行员头盔指向,遥控格斗弹红外引导头指向,这种方法只是把本来十分狭窄的格斗弹锁定视场范围扩大了一点,仍然收到格斗弹红外导引头活动角度限制,只有正向几十度。

在机首的IRST光电球出现后,出现了一种模式,就是用IRST更大的视场进行中继制导,将本来只有几十度的锁定范围扩大到正向接近90度。

EODAS出现后,战机飞行员甚至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得战机后方的目标红外参数,这给了战机在格斗中直接攻击在自身后方目标的能力。

想像一下,F22同F35或J20进行格斗空战,F22在努力把机头对准F35/J20以获得红外参数锁定对方,F35和J20飞行员直接看了F22一眼,超屁股后面的F22发射了一枚格斗弹。

F22,卒。

综上所述,F35/J20在大多数条件下,实际上都对F22有综合性优势。

当然,这并不是说F22优势的机动能力不重要,F35/J20拥有的航电优势和F22拥有的机动能力优势,就像是主食和蔬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是两个都要有。但只能选一个的情况下(发动机不过关/节省成本大量制造还得盟友买得起),你是吃主食保命,还是吃口菜等饿死?

当然,F22作为一个基础平台是很优秀的,如果能给F22配置上和F35/J20同代的航电,可以称之为地表最强。

但是,谁出这个主意,谁出钱重开F22生产线造新时代的F22B就完了,都没谱的东西,废话多说,那就无用了。


记得20机总师说过,我们现在和美国已经没有代差,虽然还有差距。

没有代差意味著我们和对方可以打的你来我往,不会是一边倒的屠杀。

20机目前已知的信息是,比22机大,比22更重,但ws10的推力无论如何也不会赶上f119,所以20机在气动设计和作战任务中必须有所取舍。

作为制空权的最核心战力,截击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因此五代机中的超音速性能是必须要有的(因为美帝有22机了,还有大量的f15搭配,f35作为中型通用五代机,已无余力实现超音速作战,不得不退化到亚音速作战上去,虽然也有超音速飞行能力,但最高马赫数低,且无法超巡)。

20机没有别人和他搞搭配,作为国土防卫,必须具备截击作战能力,因此20机必须具备足够的超音速飞行能力,既然发动机无法满足,那在气动上下功夫就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到了20机夸张的长宽比,完全就是奔著超音速作战去的,目前主流的观点是20机上具备2马赫的极速,具备一定的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但目前超巡速度会低于22机。至于网传的2.5马赫极速,看dsi进气道就知道不可能。

20机也确实赶上了摸著鹰酱过河的好时候,态势感知能力是对著f35去的,而22机产生的年代太早了,在这方面20机实实在在的是后发制人。但这方面的优势究竟有多少能转化成最后的胜局还不确定。美帝并非没有更好的综合航电、光电、相控阵设备,只是目前孤独求败,没有给22机换装升级的迫切需求。f35也同样是洛马公司的飞机,真和某大国发生争端,22机因为航电落下风,霉菌也有足够的能力给剩下的20机换装新设备,补齐短板。

我们从主观情感上来看当然更希望20机能彻底的赢。但美帝毕竟是世界第一强国,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绝不是这种程度就能撼动的。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的强大国力。即使川皇的联邦政府各种骚操作作死,确诊50万(确诊率还是太高,背后可能已经有200万已感染但未检测的),美国竟然还是能抗住没崩(之后再增加就不知道能不能抗住了),目前这种感染数的全面爆发放咱们这,咱们怕是扛不住的。

20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刚刚上路,终究会变成过气网红,只是希望这一次能更快一些。


这问题问的本身就非常没意义。武器都是给体系设计的,不同的武器战术目的不同怎么比?J20战术目标就直接不存在了,F22也没强哪去,战术目标也不是威胁最大的。有人看再说。


题主,私聊吧。这类问题肯定会引战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