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说歼20双发重型要求过高!歼31上比较合适。但是我觉得歼20作战半径更大 载弹量更大 能干的活更多 除了发动机没明显短板!如果电磁弹射突破了那么歼20的舰载版是否需要研发。如果研制舰载版那么请问歼20现在的情况是否合适?战斗机改舰载机是否有局限性?关于后续几个改进型大家如何看?是否会以歼20为平台开发多种型号的不同功能机型?在经济角度考虑我也觉得挺合适的!


我来踢馆了@持简

关于阵风,乍一看阵风确实是近距耦合鸭翼设计,著重强化了亚音速性能。但是歼20有鸭翼-边条-升力体机身的复合增升啊。你算过么?有数据么?怎么就得出「其升力线斜率大于J20」的结论呢?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有高有低,气动基础不同,制造业基础也不同,如何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推论的出来呢?

而且FA18的降特性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前缘襟翼下偏15度,后缘襟翼40度,平尾配平-15度,迎角12.5度时升力系数才1.2多一点而已,升力系数1.4那得15度的迎角才能做到了。出处见链接,虽然不是真实数据,但那个论文是自洽的,数据还比较可信。

https://wenku.baidu.com/view/f4eeb1c09ec3d5bbfd0a74f4.html

简单算一下降落时的升力特性:

根据:Y=1/2ρCSv^2

ρ=1.297kg/m^3(标准值,海平面大气压下差不多吧)

C(升力系数)=1.0(按照@持简的推算)

S(翼面积)=73(网上的说法大概都在70-78平米之间,取个稍微保守的值吧)

v(速度)=0.2M=68m/s

可得Y=218902.472N

即22337公斤力。飞机降落下滑时是匀速下降,所以受力是均衡的,此时升力等于重力。

即以68m/s,迎角12.5度降落时飞机的重量应该是22.3吨。

写到这里,其实结果就大致出来了,22吨左右的降落重量,歼20设计师团队是有可能做到的,有人说歼20空重16吨,有人说18吨,有人说20吨,我就不多费口舌了。当然并不是说现在的歼20就真能达到,先不说歼20只是基于&这篇论文模型设计的飞机,做了很多方面的优化与取舍,我们并不能真正确定真实的歼20相对于论文模型改进了哪里,舍弃了哪些东西,低速升力系数是做的更高了还是更低了,甚至我们连歼20的空重都不清楚。歼20本身从第一架原型机到现在的量产机也改了很多,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未知的。我只能告诉大家:依照论文模型的升力特性,带入目前猜测的歼20的较合理的数据范围,是大致可以满足舰载机起降需求的。

至于歼20能不能改进出一个性能优良的舰载机版本,如何改进,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后面看到有人提到「重型机对阻拦系统的压力」,实际上这个问题影响的主要是斜角甲板的长度。越重的舰载机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分为垂直和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由甲板硬接,甲板大家不用担心,几万吨的船总能分出足够的吨位让甲板做的足够厚,结构足够合理,让飞机砸不穿甲板。那水平分量呢,则是由阻拦索来缓冲,有人怕阻拦索撑不住,您多想了,


感觉还是很多人都是瞎扯淡了吧。

中国并无三军统一五代机的必要,也没有那个传统。目前的舰载机是在苏27原型机基础上另行研制的,技术相同,但存在明显区别。

歼20也会是如此,未来是可能考虑在歼20基础上进行大改甚至;另外研制。

但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会有技术的延续,但更会有技术的修改。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机型,只有歼20了,但上舰的歼20只能叫歼20的兄弟了,一母所生,有相似的地方也必然有不同的地方,但千万别生搬硬套的把岸机空军机型直接上航母就行了。

目前来看,不可能是原版歼20上舰,我们也没美国那个对f35三军通用的要求(即使是f35c也和f35a存在明显不同)。

歼20的机翼已经改到与蝶形机翼并无大的不同,并不存在三角翼的问题
F35c的机翼要大很多,如果没用通用性的要求,只是允许基于原型另外研制,恐怕性能会提升很大

但可能是基于歼20另外研制,尽可能做到机载系统的通用化。目前的歼15我们也很难说和空军的歼11存在多大相同吧,但确实系出同门,在t10k原型机的基础上结合歼11系列的技术进行重新研制。

歼20的翼形还是不要拿传统三角翼来套特性了,这个已经是有蝶形机翼的特征了

至于改进的路径,确实是存在答主的那个问题,需要弱化超音速性能。之前超大有讨论,关于歼20降落时的升力问题,是存在需要加大机翼的问题。歼20的小展弦比后掠翼改进之后,已经很难说是三角翼了,外观上甚至与蝶形机翼有相似。即使这样,也不排除继续优化结构的问题。

就结构强度来说,歼20本来就是强调超音速机动的机型,结构强度满足舰载机起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块,反而不必担心。

至于混搭问题,恐怕是歼15、歼20舰载型号和利剑无人机做搭配了。

补充阅读:

F22为何最终却没有配备到航空母舰上?(渣渣科普文)http://3g.163.com/dy/article_cambrian/DI7UDNEV0515SV2I.html#qd=cambrian


不请自来。

我是坚定的重四上舰的支持者。之前我一直认为歼20上舰是板上订钉的,但是随著003航母的建造进度曝光,如果歼20确定作为舰载机的话早就应该有所行动,但是歼20直到现在也没有这方面改进的消息,所以20上舰多半是凉了,现在最有可能的是一种采用常规布局的新重五。

至于说歼20上舰需要哪些改进,气动方面我不太懂。从各方面公开的视频看歼20的低空低速性能相当不错,但是要保证能够在航母上安全起降还需要进行适当改进,由于隐身机的气动布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将歼20改造上舰难度并不低。

关于歼20的后续改进型号,我认为会研发出相应的双坐版本,以来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执行纵深打击任务,以及多机组网充当一个小型的预警机(毕竟我们的科技程度可没达到美帝肥电的程度,人家一个飞行员可以又开飞机又处理各类信息呢)。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赞同大部分回答,可有些人真滴是。。

歼20上不上舰没意义,甚至有没有航母也没意义,我们需要什么?两栖攻击舰呀。反正这世界上有美帝的航母舰队就足够了,别国发展航母都是没必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同时建设两个航母建造基地是为了什么?美帝就一个纽波纽斯,我们大连加上海简直夭寿啊。我们这里面批量建造的24艘052D和8艘055不会是给两栖攻击舰护航的吧?

这位老哥,美帝没想著F22上舰?那NATF算什么,要不是因为苏联突然没了,并且NATF项目自身性能也不符合指标才下马的,你跟我说美国人没想著让F22上舰?一等人做梦都想著让猛禽上舰好吧,你以为他们真看得上塑料虫和肥电。

现在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美帝航母舰队在2035年之前都不会有六代机,航母甲班上超级虫和闪电对半分。如果我们航母能上重四,则国产航母也能有效对抗美帝最终的福特级航母并且有可能占到一定优势。

航母数量美帝11艘,我们只有一艘,差距很大,但真的追不上么?两个航母基地,一艘航母从建造到下水4年时间,两个建造基地平均2年一艘航母,要达到美帝的11艘航母我们只需要16年(我们现在已经有三艘)。美帝11艘航母看起来吓人,实际上真正可用部署的只有三艘左右。大西洋地中海一艘,波斯湾印度洋一艘,西太一艘,美帝已经捉襟见肘,最早的尼米兹服役已经50年了,现在要继续服役下去必须要进行大规模延寿(时间之前在1年以上)因此美帝实际可用航母10艘,按照三三制原则,大概有3艘航母处于入港维护状态,3艘处于作战状态,3艘训练状态。由于美帝航母基地多在美国本土,航母要从母港航渡到作战区域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现今的美国能在一个区域拼凑出三个航母打击群都很罕见,而我们怎来的作战重心是西太和印度洋,离我们本土比较近,可以节省大量的航渡时间,从而让我们得航母有更好的作战效率。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从我们决定建造航母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没有退路,要么只造一艘装装门面,要么就比美国多。美国刺刀都架到我们脖子上了我们还想著韬光养晦?我们已经无路可退,背后就是万丈深渊。


@schwer 大佬帮忙挑挑错owo

个人看法是歼20现阶段气动没有为了上舰优化,气动不做改动的话舰上起飞,降落都有一定问题(没错我就是肉眼风洞.jpg)

补充:根据宋老论文来看歼20低速飞行能力应该没问题(别的答主也贴了歼20低速飞行的gif),如果低速飞行攻角也合适(不档视野)的话应该没问题

至于31……首先现在31还没中标呢,准确一点应该是fc31(当然要是哪位五十万有内部信息欢迎评论区提供)我个人觉得31在不经过大幅度改动的情况下也很难上航母,如果601要造舰载机更可能的方案是结合两架fc31原型机的设计经验造一架气动构型类似的中型机。

重型机好归好,但是现在难受的敌方就在于无论重型还是中型都很难内置反舰导弹,导致四代舰载机主要职能还是对空(当然35C应该能内置LRASM,但是这玩意跟tg喜欢的YJ12,YJ83不是一个路子,目前国内的隐身亚音速反舰导弹也没露面,只能认为还没服役)

感谢JoshuaH2000在评论区的提示:「F-35C不能内置LRASM(除非将LRASM小型化)…F-35C现在的反舰武器只有JSOW-ER,未来会加上SDB-II,也有可能会有JSM」

推论:近未来plan航母的配置应该会是J15弹射型(可能会主要服役J15S,也可能不会)主要负责对地对海,J15D负责电子战,海四代负责制空。考虑到国产10万吨核动力航母的服役遥遥无期,短期内还是要考虑海四代在6-8万吨航母上的调度问题。16,17(包括弹射的18)机库和甲板调度空间都相对有限,同时服役两种重型机个人认为会对载机量产生影响,而如果按照之前推测的同时混装3,4代机的做法,可能会出现对空对地数量都不足的情况。这也是个人认为重型机上舰希望不大的原因。

另一个问题就是重型机对阻拦系统的压力:占地面积类似的情况下四代机普遍重量大于三代机,如果与侧卫系列尺寸相近的歼20或者部分网友口中的放大版双15鹘鹰上舰,起飞和著陆重量推测会大于歼15,个人比较担心航母的阻拦和弹射系统(当然可能是杞人忧天)

感觉还差了不少信息……慢慢补吧(咕咕咕)

最后试著说一下个人看法:无论是重型机还是中型机,鹘鹰改进型还是20改进型,只要是海军选的飞机我相信一定是现有情况下最合适的选择,个人无条件支持国家和军方决定(说的像我同不同意有用一样233333)

补充:经评论区提醒,如果是双中推的海四上舰的话引擎和现有的歼15不通用,对后勤和维护体系的压力要更大

注:想挑起地域纠纷,厂所纠纷,无脑黑沈,黑成的朋友请不要出现在评论区,想无脑喷请自己另找地方

附:歼15,歼15D相关资料(不保证准确性)


感谢@辰兆 的答案与讨论。

辰兄认为阵风能上舰所以J20也可以——但这一点是有问题的。

首先,阵风是近距耦合鸭翼,且设计之初著重强化了亚音速性能。其升力线斜率大于J20(J20的达到最大升力系数所需要的迎角,甚至超过了阵风的可用迎角)。而J20想要上舰则必须推翻原来的气动设计——对于主翼与鸭翼耦合的鸭式布局来说,调整改进约等于推翻。

其次,阵风即使是降低翼载和近耦布局双管齐下,仍然要将起落架后移,用大迎角提升升力,这对于J20同样不适用——后者机身更长,重量更大,强行提升著舰迎角要付出更大的结构代价。


原答案:

尽管并不合胃口,但结论还得放前面:

正常来讲,歼20不可能上舰。

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

当前歼20著陆角必须控制在12°以下,这也是绝大多数舰载机的著舰要求。

图片来自超大 某某某某

也就是说,对著舰最有帮助的,不是歼20引以为傲的最大升力系数(2.2),而是著舰迎角下的升力系数。

(以下将该角度定为12.5°,10-15°并不显著影响结论)

然而我们发现:

鸭翼在小迎角下,增升效果并不显著;

(补充一句,图来自《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歼20的最大升力系数(2.2)发生于将近40°迎角

12.5°时,歼20的升力系数只有不到1.0,并不出色。

歼20虽然享有逆天的最大升力系数(2.2),但代价是让这个极值出现在30°迎角以上,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三代机的可用迎角。

这一优势只能体现在机动中,对于著舰没有帮助。而在擦地角以下的飞行性能,歼20就不那么出众了(作为对比,F18著舰时升力系数可达1.4)。

另外,由于鸭翼与主翼的耦合,除非兼顾舰载要求从头优化升力线斜率(例如阵风),否则鸭式布局难以像常规布局一样,通过简单的放大机翼满足上舰要求。

======

具体到歼20来说,无论放大机翼还是移动起落架,都必须跳进歼20的「多涡系机动深坑」:放大主翼必然要调整鸭翼、边条(甚至菱形机头)的相对位置,重新构建多涡系耦合;修改起落架大小与位置则至少要重新设计起落架仓、腹鳍,后机身也要重新修形。

而前述改动一旦不到位,就意味著不得不付出更多结构重量的代价(设计到位也只不过让代价小一点)等等。改动的代价很可能不亚于设计一款新机型。由于结构与气动大相径庭,新歼和原来的歼20生产线共用很有限,性能收益则注定不如重新设计。

总结一下,歼20是一款设计精彩的陆基型五代机,但著舰性能恰好是设计盲点。基于正常的舰载起降模式(CATOBAR),歼20由于种种天生的著舰短板,因而大概率是没有前途的。

========

。。。但是非正常手段呢?

另一种可能:

当我们把讨论范围放到STOVL(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歼20的优势就相当明显了:

首先,鸭式布局方便风扇布置;

当年美国人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

相比常规布局,鸭式布局的风扇可以更加靠前,提供更大的俯仰力矩——反过来说,歼20-stovl的鸭式布局,对风扇尺寸和功率要求相对较低;

其次,歼20拥有更大的机内空间;

图片来自 @空军发布

考虑到歼20比歼10空重还大的载油量,歼20对风扇占用空间这件事应该完全无感

最后,双发矢量可以承担部分姿态发动机的作用,提供更多冗余;

[这里应该有张图]

[算了找不到图了]

另外从进度来看,考虑到F35C的磨叽劲,歼20stovl说不定可以搞得比FC31-catobar型还要顺风顺水(咦,我到底打算黑谁)

6.12更新:

我居然忘了ESTOL这个世界级大异端——利用矢量推力实现大迎角著陆,确实可以完美发挥歼20的大迎角升力优势。

不过呢,ESTOL的成熟度很成问题:目前还远没有实用,能否正常著陆都心里没底,更不用提著舰了。。。

尽管这是歼20著舰的最大捷径(特别是对于矢推飞控进度喜人的成飞来说),但其中的风险可能让海军难以接受。

6.19更新

贴一个超大的某某大佬相对常规一点的优化方案。

========

最后的最后,如果歼20真的没上航母,不要打我(捂脸)

如果有一天看到歼20用STOVL、CATO-SRVL或是其他神奇的方式上舰,欢迎挖坟


——虽然我写了很多,但是评论区仍然有很多人说「歼20一定要上舰」、「歼20即使是深度大改也要上舰」、「只有歼20才能碾压F35」。

在此我提一个哲学问题:你们所要的这款从头研发、重新设计、迭代方向都大相径庭的第五代舰载机,还算是歼20吗?(送分题)

答案很明显:

  • 我们要的根本不是舰载歼20本身。
  • 我们要的是一架能够粉碎F35包围圈的五代舰载机;要的是成飞在研发歼20时,展现出的项目管理水平与进取精神;要的是能再一次震撼世界的杰作。
  • 而歼20恰好是一个标杆,一种象征。

以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