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多动症是一个慢性疾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被诊断为多动症后,没有接受相关的治疗和干预,症状是不会完全消失的,只是一些症状的表现,会随时间发生变化,DSM-V指出,在大多数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个体中,躯体的多动症状在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变得不明显,但是坐立不安、注意缺陷、计划性差及冲动等困难会持续存在。

在多动症儿童中,相当多的个体进入成年期后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我们看到的很多自愈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国外的研究,国外有非常系统的ADHD的早期筛查和学校特殊教育的支持,国内上没有这样几十年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

但总的来说,情况较轻、共病较少或对功能影响比较小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可以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很好的生活。但国内教育环境还缺乏个性化教育的支持,大家还是不要太大意,早期干预、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良好的家庭学校环境,才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多动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动症可以这么说:早治早好、晚治慢好,不治不好。

国外调查发现,儿童多动症有70%可以持续到青少年期,10%-60%延续到成人期,终身患病率为6%-9%。

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如果诊断明确,用药得当,或者科学训练,经过1-2个月的治疗,就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系列效果。

多动症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理想的,不同报告的疗效在77%-90%,但如果孩子在没有完全治愈的情况下中断治疗,病症会复发。

再根据长时间的临床经验+随访来看,多动症的治疗效果大致是这样,如果有100名多动症儿童从小学开始治疗,那么:

到小学毕业时,大约有80%(80人)达到治愈效果;

20%的人到初中仍然要继续治疗训练,到初中毕业时,这部分人中的80%(16人)达到治愈效果;

剩余4人在高中阶段继续接受治疗,仍有希望治愈,成年后仅有1%左右的人仍患多动症。

如果对多动症儿童不加干预,任其自然发展,结果会如何?

小学时期是多动症的高发阶段,一二年级因为成绩尚可,容易被家长忽视,从三四年级开始治疗的比较多,效果也非常明显。

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孩子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因各种因素中断,这部分孩子勉强进入初中后,症状会更加明显,学习困难重重,且行为问题增加。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接受治疗,开始会比较困难一些,治疗时间一般也需要更久,但大多数仍然可以治愈。

如果再不治疗,孩子初中毕业后想要继续升学很不容易,有的可能早早停止学业提前步入社会,有的勉强继续学业但成绩始终不好。

还有一部分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后,虽然从未接受过多动症干预,但症状有所好转,此时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苦于基础差,比别人多花几倍的精力和时间,也未必能取得理想成绩。

况且,孩子已经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性格也很难改变。

孩子确诊为多动症后:早治早好、晚治慢好,不治不好。?

mp.weixin.qq.com

今天的分享在科普科学理论的同时,也是希望能给爸妈们带去信心。

面对孩子的情况,不要过于担忧、尤其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们要坚定地相信,孩子一定能得到改善!


我曾经是多动症患者,现在不是

小学四五年级被诊断出来的,那个时候回想起来自己真的是无恶不作。

偷过父母的钱,偷过东西,打架,每天一下课就跑来跑去,放学回家作业还没写直接跑楼下玩。整天只有玩游戏和看电视的时候才能安静一点。其实自己本来就脾气大,不服管,就抱著「你管我?」的心思每天消磨时间。

后来直到初二才慢慢有所改变,至少有了考试,作业,有了升学压力。第一次月考考了全年级第四,后来进了重点高中,仍在继续努力。

其实我觉得多动症这个东西,一遇到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马上就甘拜下风了。我培养了很多好习惯,像打篮球,读书,写作,乃至研究一些学问(瞎玩),只要一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有多动症会打扰你?

如果题主是焦虑的父母,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大部分多动症患者在长大之后症状都会消失。如果孩子还小,建议培养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真正感兴趣什么。也不必因为孩子有多动症就动辄找心理医生之类的,这样只会加重孩子心理的恐慌。

如果题主是一个小孩子的话,那也请你不要太过惶恐,适当地向周围的朋友,亲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同时要约束自己,尝试著一点点改变,也许你今天安心做事情的时间只比昨天多十分钟,那也是进步啊。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以上

——————————————

看了评论才知道,其实多动症不能完全治愈……是我菜了……

后遗症……会有,现在我仍然比较马虎,东西会丢三落四,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实这些症状没有很大地影响我自己的生活(不就是丢了一百多块钱嘛/滑稽)。

还是不要过于担心吧,至少长大以后症状会减轻,不是没救啊。

以上


关于宝宝多动症,我们其实经常存在这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1:宝宝多动症随著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有的爸妈可能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宝宝年龄大了,多动症的症状自然而然就会好,但是答案其实是大大的NO!大部分多动症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影响到宝宝成年,所以多动症其实是「早干预、早治疗」效果才会更好。

误区2:「多动」=「多动症」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多动症的宝宝肯定是那种超级活跃、上蹿下跳、过喜欢到处动来动去的那种,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确实会比较「多动」,但是也有一些有多动症的孩子并不会过度活跃,他们很可能只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等等。

或者换句话说,即使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安静的孩子,也有可能是有多动症的。

误区3:多动症的宝宝永远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个认识也是不全面的,多动症的宝宝可能会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够保持专注,但是对于一些让他们感觉到无聊或者是重复性的事情,不管他们多努力的尝试,都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误区4:如果多动症宝宝愿意的话,他们也可以表现得更加专注或更好

前面提到过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所以如果宝宝真的有多动症的话,他们其实是无法自由掌控自己的行为的。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内心非常非常想要保持专注,但实际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爸妈对于多动症宝宝要多一点耐心,他们并不是故意要到处乱动,真的是因为大脑无法完全控制他们的行为。

多动症如何诊断?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多动症的确切原因,现在主要认为可能是和遗传基因、孕期吸烟饮酒(可能会破坏胎儿的神经系统)以及宝宝的成长环境有关。

多动症的诊断也不是说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就能确诊的,需要经过很多个步骤。医生诊断宝宝到底是不是有多动症往往会做一系列医学测试,包括测试宝宝的听力、视力等等,以排除其他问题的可能性。

之后医生一般会跟宝宝的家长、老师详细了解宝宝的行为表现,也有可能会单独对宝宝的行为进行观察,然后对照著ADHD的症状来给一个综合的评估。

治疗孩子多动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治疗(behavioral therapy)和药物治疗(medication),行为治疗主要包括给家长做培训、社会支持、学校支持等等。

一般对于5岁以下学龄前宝宝,医生都是主张以行为治疗为主,特别是对爸妈进行培训,告诉爸妈一些引导宝宝的技巧。如果不是医生认为确实有必要的话,通常也不太会直接给宝宝用药物。

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可以关注【国际妈咪APP】,国际妈咪专注全球婴儿奶粉、母婴用品,陪伴宝宝健康成长。

END


自愈的几率很小。而且即使成年以后自愈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动」是行为上的一些表现(注:并不是所有多动症表现出来的都是肢体动作问题),最重要的是「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如何正常学习?不仅仅是指课堂教学,生活中的任何学习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很多注意力缺陷严重的孩子甚至无法学会使用餐具或者如厕。

所以,即使成年以后自愈了,你能想像一个成年人开始学习怎么系鞋带怎么提裤子吗?他的生活基本废了。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患上多动症了,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和孩子的人生比起来,面子真的没那么重要。


我觉得父母还是还是先去医院诊断是不是多动症,有没有可能还是只是多动而已,多动是可以调整过来的,可以康康这篇文章,方法很实用!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9441457?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多动症孩子有很多会随著长大逐渐自愈,但是,我们不能带著这点希望就去放弃孩子的治疗,多动症早期治疗很关键,并不是说可以自愈就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多动症孩子典型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冲动的情况,这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甚至无法学习,也会让孩子伴随很多危险。长大以后,会有部分孩子症状伴随一生,会直接导致孩子生活水平不佳,甚至会带有反社会人格,所以,如果孩子不幸患有自闭症,一定要及早治疗,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并不会自愈,作为一名感统训练师可以说我最讨厌的话就是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会自己痊愈。其实并不会,家长请不要抱著侥幸心理,好好的面对这个事情。原先也带过多动症得孩子,从感统得角度来说是因为他们的感觉寻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大脑处在寻找自身感觉得过程中,他们是不会安静下来的,比如前庭感觉不足得孩子就有可能会出现喜欢转圈,没完没了得转圈或者跑步,无法安静下来,摇头晃脑的无法听进去指令等,不同的孩子多动症的表现并不相同,但我带的大多数得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庭感觉不足,多动的话可以是可以从感统这方面入手的。


我感觉作者只是调皮,不是真正的多动症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真的想多了

不要害人害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