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首先需要認識到,多動症是一個慢性疾病。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在被診斷為多動症後,沒有接受相關的治療和幹預,癥狀是不會完全消失的,只是一些癥狀的表現,會隨時間發生變化,DSM-V指出,在大多數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個體中,軀體的多動癥狀在青少年期和成人期變得不明顯,但是坐立不安、注意缺陷、計劃性差及衝動等困難會持續存在。

在多動症兒童中,相當多的個體進入成年期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功能損害。我們看到的很多自愈的數據都是來自於國外的研究,國外有非常系統的ADHD的早期篩查和學校特殊教育的支持,國內上沒有這樣幾十年的長期隨訪研究結果。

但總的來說,情況較輕、共病較少或對功能影響比較小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可以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很好的生活。但國內教育環境還缺乏個性化教育的支持,大家還是不要太大意,早期幹預、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及良好的家庭學校環境,纔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多動症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多動症可以這麼說:早治早好、晚治慢好,不治不好。

國外調查發現,兒童多動症有70%可以持續到青少年期,10%-60%延續到成人期,終身患病率為6%-9%。

而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如果診斷明確,用藥得當,或者科學訓練,經過1-2個月的治療,就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系列效果。

多動症的治療效果是肯定的、理想的,不同報告的療效在77%-90%,但如果孩子在沒有完全治癒的情況下中斷治療,病症會複發。

再根據長時間的臨牀經驗+隨訪來看,多動症的治療效果大致是這樣,如果有100名多動症兒童從小學開始治療,那麼:

到小學畢業時,大約有80%(80人)達到治癒效果;

20%的人到初中仍然要繼續治療訓練,到初中畢業時,這部分人中的80%(16人)達到治癒效果;

剩餘4人在高中階段繼續接受治療,仍有希望治癒,成年後僅有1%左右的人仍患多動症。

如果對多動症兒童不加幹預,任其自然發展,結果會如何?

小學時期是多動症的高發階段,一二年級因為成績尚可,容易被家長忽視,從三四年級開始治療的比較多,效果也非常明顯。

但是仍有相當多的孩子沒有治療,或治療不當,或因各種因素中斷,這部分孩子勉強進入初中後,癥狀會更加明顯,學習困難重重,且行為問題增加。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接受治療,開始會比較困難一些,治療時間一般也需要更久,但大多數仍然可以治癒。

如果再不治療,孩子初中畢業後想要繼續升學很不容易,有的可能早早停止學業提前步入社會,有的勉強繼續學業但成績始終不好。

還有一部分兒童成長為青少年後,雖然從未接受過多動症幹預,但癥狀有所好轉,此時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苦於基礎差,比別人多花幾倍的精力和時間,也未必能取得理想成績。

況且,孩子已經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和性格也很難改變。

孩子確診為多動症後:早治早好、晚治慢好,不治不好。?

mp.weixin.qq.com

今天的分享在科普科學理論的同時,也是希望能給爸媽們帶去信心。

面對孩子的情況,不要過於擔憂、尤其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們要堅定地相信,孩子一定能得到改善!


我曾經是多動症患者,現在不是

小學四五年級被診斷出來的,那個時候回想起來自己真的是無惡不作。

偷過父母的錢,偷過東西,打架,每天一下課就跑來跑去,放學回家作業還沒寫直接跑樓下玩。整天只有玩遊戲和看電視的時候才能安靜一點。其實自己本來就脾氣大,不服管,就抱著「你管我?」的心思每天消磨時間。

後來直到初二才慢慢有所改變,至少有了考試,作業,有了升學壓力。第一次月考考了全年級第四,後來進了重點高中,仍在繼續努力。

其實我覺得多動症這個東西,一遇到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馬上就甘拜下風了。我培養了很多好習慣,像打籃球,讀書,寫作,乃至研究一些學問(瞎玩),只要一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哪有多動症會打擾你?

如果題主是焦慮的父母,其實不必過於擔心,大部分多動症患者在長大之後癥狀都會消失。如果孩子還小,建議培養孩子的興趣,瞭解孩子真正感興趣什麼。也不必因為孩子有多動症就動輒找心理醫生之類的,這樣只會加重孩子心理的恐慌。

如果題主是一個小孩子的話,那也請你不要太過惶恐,適當地向周圍的朋友,親戚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也同時要約束自己,嘗試著一點點改變,也許你今天安心做事情的時間只比昨天多十分鐘,那也是進步啊。相信自己能變得更好!

以上

——————————————

看了評論才知道,其實多動症不能完全治癒……是我菜了……

後遺症……會有,現在我仍然比較馬虎,東西會丟三落四,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實這些癥狀沒有很大地影響我自己的生活(不就是丟了一百多塊錢嘛/滑稽)。

還是不要過於擔心吧,至少長大以後癥狀會減輕,不是沒救啊。

以上


關於寶寶多動症,我們其實經常存在這幾個認識誤區:

誤區1:寶寶多動症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而然就會消失

有的爸媽可能會抱有僥倖心理,認為寶寶年齡大了,多動症的癥狀自然而然就會好,但是答案其實是大大的NO!大部分多動症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影響到寶寶成年,所以多動症其實是「早幹預、早治療」效果才會更好。

誤區2:「多動」=「多動症」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多動症的寶寶肯定是那種超級活躍、上躥下跳、過喜歡到處動來動去的那種,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有一些多動症的孩子確實會比較「多動」,但是也有一些有多動症的孩子並不會過度活躍,他們很可能只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等等。

或者換句話說,即使是一個外表看起來很安靜的孩子,也有可能是有多動症的。

誤區3:多動症的寶寶永遠無法集中注意力

這個認識也是不全面的,多動症的寶寶可能會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夠保持專註,但是對於一些讓他們感覺到無聊或者是重複性的事情,不管他們多努力的嘗試,都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

誤區4:如果多動症寶寶願意的話,他們也可以表現得更加專註或更好

前面提到過多動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所以如果寶寶真的有多動症的話,他們其實是無法自由掌控自己的行為的。也就是說,即使他們內心非常非常想要保持專註,但實際上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爸媽對於多動症寶寶要多一點耐心,他們並不是故意要到處亂動,真的是因為大腦無法完全控制他們的行為。

多動症如何診斷?有哪些治療方法?

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找到多動症的確切原因,現在主要認為可能是和遺傳基因、孕期吸煙飲酒(可能會破壞胎兒的神經系統)以及寶寶的成長環境有關。

多動症的診斷也不是說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確診的,需要經過很多個步驟。醫生診斷寶寶到底是不是有多動症往往會做一系列醫學測試,包括測試寶寶的聽力、視力等等,以排除其他問題的可能性。

之後醫生一般會跟寶寶的家長、老師詳細瞭解寶寶的行為表現,也有可能會單獨對寶寶的行為進行觀察,然後對照著ADHD的癥狀來給一個綜合的評估。

治療孩子多動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行為治療(behavioral therapy)和藥物治療(medication),行為治療主要包括給家長做培訓、社會支持、學校支持等等。

一般對於5歲以下學齡前寶寶,醫生都是主張以行為治療為主,特別是對爸媽進行培訓,告訴爸媽一些引導寶寶的技巧。如果不是醫生認為確實有必要的話,通常也不太會直接給寶寶用藥物。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國際媽咪APP】,國際媽咪專註全球嬰兒奶粉、母嬰用品,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END


自愈的幾率很小。而且即使成年以後自愈了,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多動」是行為上的一些表現(注:並不是所有多動症表現出來的都是肢體動作問題),最重要的是「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如何正常學習?不僅僅是指課堂教學,生活中的任何學習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很多注意力缺陷嚴重的孩子甚至無法學會使用餐具或者如廁。

所以,即使成年以後自愈了,你能想像一個成年人開始學習怎麼系鞋帶怎麼提褲子嗎?他的生活基本廢了。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患上多動症了,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和孩子的人生比起來,面子真的沒那麼重要。


我覺得父母還是還是先去醫院診斷是不是多動症,有沒有可能還是隻是多動而已,多動是可以調整過來的,可以康康這篇文章,方法很實用!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9441457?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多動症孩子有很多會隨著長大逐漸自愈,但是,我們不能帶著這點希望就去放棄孩子的治療,多動症早期治療很關鍵,並不是說可以自愈就不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多動症孩子典型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好動,衝動的情況,這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差甚至無法學習,也會讓孩子伴隨很多危險。長大以後,會有部分孩子癥狀伴隨一生,會直接導致孩子生活水平不佳,甚至會帶有反社會人格,所以,如果孩子不幸患有自閉症,一定要及早治療,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並不會自愈,作為一名感統訓練師可以說我最討厭的話就是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自己痊癒。其實並不會,家長請不要抱著僥倖心理,好好的面對這個事情。原先也帶過多動症得孩子,從感統得角度來說是因為他們的感覺尋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大腦處在尋找自身感覺得過程中,他們是不會安靜下來的,比如前庭感覺不足得孩子就有可能會出現喜歡轉圈,沒完沒了得轉圈或者跑步,無法安靜下來,搖頭晃腦的無法聽進去指令等,不同的孩子多動症的表現並不相同,但我帶的大多數得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庭感覺不足,多動的話可以是可以從感統這方面入手的。


我感覺作者只是調皮,不是真正的多動症


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真的想多了

不要害人害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