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生活比较幸福的人包容心也比较强 斤斤计较的大多生活状态也不怎么样 但读书多的人相对来说更通情达理一些吧


读书和思想境界并不能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心胸,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待他人的角度和方式。思想境界高了,会不屑于和境界低于自己的人争论,就是那种,」呵,凡人。」觉得跟他们吵架都是拉低双商降低格调,但是还是会和境界相当的人杠起来啊_(:_」∠)_


斤斤计较的人,不会因为读书多而改变,只不过读的书多了,会有更和谐的方式表达。


你在山脚看到的风景和山腰和山顶看到的风景的区别

未必。

我看过很多读书很多,但是还是迂腐小气的。也见过很多没读过书,但却无比豁达的。这是心境决定的,不是知识决定的


不是 读书 境界 包容 完全没有关系


包容心与看书多少关系不大,想明白了,能放下自己多少多少就能有多少包容心。


一本好书确实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打开一个通向更加宽广的世界的大门,但是当你拿起一本书,你并不能预先判断她会对你产生的影响。方法呢,兼听则明吧,多看,多接触评价好的书,慢慢鉴别和欣赏能力可以提高,眼界可以打开。

一个所谓再聪明的头脑若未经智慧的启蒙,便如同一颗天地生养的茁壮的稻穗,主要只是自然的造化,而不是一个智慧生命的自主追寻,虽然茁壮,未浴智慧的洗礼,眼界终难打开。

若展开来去,可讲的太多,略作集中:书籍是人们总结人生智慧的纪录,她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正如文字是交流的工具,所以从好的书籍中我们可以领略万千奇妙。然而,书籍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亦有其局限性,她需要与实际生活体验相辅相成,只流连于书本而远离真实的生活便是将书本与其来源切断,便很难更深刻地领略书本所携带的智慧。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至言,与知行合一是相通的。

正如人有万千模样,书籍也有浅远高低,消遣的书如同快餐,易入口营养少无需多言,真诚的经典的深刻的书会在不知不觉间启迪滋养人的心灵,帮助塑造人的精神,从个人体会而言,所读过的书确实不知不觉间塑造了人的精神内核包括价值观,虽然在读的时候甚至读过一本书若干年后未必没意识到, 但某个时候,会突然意识到那个影响可能是潜在而深刻的。

从书籍选择来说,在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即开始喜欢读书)以后,如果不知道选什么书,可以试著看看经典的书,以前的读书人有主张「非汉唐以前的书不读」,起初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明白读一本经典原作,甚至其中的几句话,可能胜过读十本解释她的书,因为原作「营养」是未经稀释的,而且解释作品常会或多或少偏离原作本意。

当然,也不用过于紧张,各种书随便翻翻一般没什么坏处,世界上没有绝对保障的事,正如梁文道先生曾提到过的,原话不记得了,意思是说谬误也是通往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不需要菲薄和相轻,只要一本书籍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是相对带有诚意的就不错。

另外,不但要读中国的书,也试著接触外国的经典作品,因为世界很大,精彩无限。也可以与有知识见识的人交流,了解他们推崇的书。

读书,可以说是提高思想境界,更加包容慈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些悟性高的人可以通过生活的历练得到启迪,不过那条路可能更加艰苦,而且这样的人,在一定阶段也会拥抱书本的智慧,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效率高的思想交流途径,对吧。

总之,保持本心之良善,努力拥抱理性智慧,自然会逐渐更加清醒深刻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也会逐渐更具包容慈悲心。当然,探索和追寻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是长期艰难的过程,美丽的风景常常要历经辛苦才能领略。

信笔略书,未经整理,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