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路暴力是一场没有鲜血却漫无止境的屠杀。关于如何应对网路暴力,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2009年初春,有一个女孩在温岭一所中学读高中。

那个改变她命运的意外,在刚发生的时候显得平淡无奇:

两个同学在玩闹的时候,无意中打碎了她的杯子。

旁边的同桌开玩笑说,这个杯子值三百万,你们要赔不起了。这个玩笑当时自然是被一笑置之了,无论是女孩自己、同桌,还是打碎杯子的两个同学,都没有放在心上。

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更可怕的是,还被一个满怀恶意的人听到了。有一个人,他是女孩班上的同学,和女孩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仅仅是出于「好玩」,便把这句话歪曲之后发到了学校的贴吧上。他在帖子里造谣说,这个女孩明明家境很差,还自称一个杯子三百万。

这个帖子成为了女孩长达九年的灾难的开始。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在跟帖中嘲笑她,女孩自然要辩解,她想澄清自己没说过那样的话。可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她用来辩解的话又成为了造谣者的新素材。

女孩想说自己家境没他们传的那么差,被歪曲成「自称家里是巨富,舅舅一年收入四个亿」;女孩想说自己没有喜欢他们乱传的某个男生,却在网上变成了「她的男朋友成群结队」。就连女孩小学的时候为了正畸戴过牙套,都变成了她「从小学就开始整容」的「证据」。

于是女孩在网路上「火」了。

除了最初的造谣者以外,又有更多惟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开始发挥他们无聊到令人作呕的想像力胡编乱造了。他们就像鲁迅笔下围观杀头的愚民一样,兴奋地加入这场狂欢。学校的贴吧里充斥著抹黑和中伤她的帖子,随手一拉就是几十页;越来越多无关的路人在看到了女孩的名字和「事迹」后,参与到对她的施暴之中。

那些对她施以网路暴力的人,不但给女孩取了「神女」的外号,更用尽各种不堪入目的粗鄙之语,在她身上宣泄著可怖的戾气。

甚至还有许多人跑到她的学校,堵在教室门口围观她。

就在这一年,女孩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毁灭了。

她被造谣炫富、整容、卖淫,无缘无故被学姐殴打,就连喜欢她的学弟,都因著这份「喜欢」成为了众人攻击的对象。她曾经的「好朋友」,把女孩出于信任发给她的内衣照发到网上进行荡妇羞辱,只为与她划清界限;她的学校对这些事情毫无作为,只当成是小孩子玩闹;父母在她被人殴打后,无奈地表示对方家里是当官的,他们也没办法。

朋友、学校和父母都帮不了她,她孤立无援、求助无门。

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又还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她只能默默承受罢了。

但那些对她施暴的网友,他们根本不知道女孩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也不关心女孩的内心,仅凭一系列浮萍一样无根无据的谣言,就对她下好了定义。因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靶子而已,靶子是谁根本无关紧要。

但他们从来没考虑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被欺凌的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那是一种怎样纯粹而疯狂的恶意啊,这种恶意完全不是缘于任何仇恨而产生,也不是因为女孩真的做错了什么。它完全是无来由地诞生了,却比所有事出有因的恶意更加可怕。

女孩就像一个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却被陨石砸中的人一样,被这些人的恶意彻底击垮了。

她患上了抑郁症,几度尝试自杀,学习更是一落千丈。

等到上了大学,逃离了家乡,女孩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那个梦魇了。但她没想到的是,网路暴力是一种可以打破空间限制的跨区域打击。她当年的一个高中同学,特地跑去她大学的论坛,指名道姓地爆出了女孩所谓的「黑料」。从那以后,女孩的微博在「网友们」接踵而至的攻讦下沦陷了,接下来是她的知乎帐号,甚至她生了小孩以后上母婴网站,也会遭到莫名其妙的侮辱。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女孩已经长大了,她开始试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2017年9月,她起诉了其中一个污蔑她的帖子所在的网站,通过法律流程,网站官方通过后台查询为她提供了发帖人的电话号码。在给这个号码充了十块钱后,她取得了对方的真实姓名——蒋某。

长大后的女孩带上自己被网路暴力的证据和材料,到警察局以治安案件立案,并顺利向法院起诉了蒋某。今年4月,温岭市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刑事部分进行了宣判,由于她仅起诉了蒋某在2017年发布于该网站上的造谣贴,而没有溯及既往的一系列攻讦和中伤,因此法院仅判处了蒋某三个月拘役。

但在各大媒体对此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报道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欣慰地看到,这个纠缠了女孩九年的漫长灾难终于可以过去了。

而她必将迎来一个光明且美好的未来。

女孩的故事虽然告一段落,但网路暴力仍然还在源源不绝地继续发生在其他无辜者的身上。

网路暴力可怕吗?从结果来说,它是非常可怕的。

它杀死你的精神、破坏你的名誉,甚至可以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正所谓「积毁销骨,众口铄金;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虽然听不到惨叫,也看不见伤口,然而网路暴力的残忍却不输给任何一种暴行。

但是从网路暴力的本质上来说,它也是虚弱的。

只需要你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让这些只会躲在阴沟里暗搓搓念咒的老鼠暴露在酷烈的阳光之下,他们就会像晒到太阳的吸血鬼一样转瞬间便灰飞烟灭。

对抗网路暴力,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抗争的勇气和保持冷静的理性。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

就以这段时间很热门的网剧《人间规则》为例,这部剧通过一再反转的手法,揭开了网路暴力虚弱的本质。主人公杨明宇和孔萧吟,以过人的勇气和理性,在抽丝剥茧般的推理和调查之中,帮助一位位遭遇网路暴力的受害者从漩涡中解脱,既还给他们一个清白,也交给大众一个真相。

《人间规则》的第五集中,一位晚报前主编被曝光在公交车上公然猥亵年轻貌美的在校艺术生。现场的视频和照片被发到了网上,群情激愤的网友们充满「正义」地声讨这个为老不尊的社会名人,他们在网上唾弃这个长相油腻的中年男人,人肉出他的个人信息挂在网上「示众」。

网友们只看到这个男人长得猥琐不堪,那个女大学生楚楚可怜,却没人注意到,所有视频和照片都是主编正在被女大学生指控,所有对事情经过的描述都只是她的一面之词。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个男人真的猥亵过她,可是网友们的正义从来就不需要证据,只需要他们「愿意相信」。

和文章开头的故事中的那个女孩一样,这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在潮水般汹涌的网路暴力下失去了自己安宁美好的生活。仅仅是普通地走在街上,他都会遭到路人的指指点点。妻子受不了可怕的舆论压力,带著年幼的孩子回了老家,只留下他一个人独自承受千夫所指。甚至就连几岁的小孩,看到他的时候也会拿起水枪滋他一脸。

没有人愿意听他讲述他那个角度的故事,这个「罗生门」,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版本。

在故事的结尾,主角杨明宇查清了真相,让一切都水落石出了:那个声称自己被老主编猥亵的女大学生,只是想借主编的名气,一跃成为网红而已。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的理由,主编什么也没有做错,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名气,就遭致了无端的厄运。然而,哪怕网路暴力的受害者最终得到了沉冤昭雪,那些已经造成的伤害,也终究是无从挽回了。

虽然在剧中,真相水落石出了,可是在现实中,又还有多少被诬陷的人自白无门呢?这个民意汹汹的网路时代啊,无人可以独善其身。不光是在剧中,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同样需要许多像杨明宇和孔萧吟一样的人,以他们的勇气与理性,来对抗那些由于人类的盲从和群体性狂热而产生的网路暴力。

都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但网路暴力造成的伤口却往往容易再次溃烂。因为网路是有记忆的,那些伤害就像潮水一样,即使暂时退去,时间一到,又会涌来。

那时你本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于是满怀希望地在生活的废墟上重建了自己心爱的小房子。可是当那阵潮水重新涌来的时候,你又再次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圈。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鼓起勇气,为自己的幸福而战。无论面对怎样的敌人,无论网路暴力来得多么凶猛,我们都绝不能束手就擒。

因为,我们绝不能败给那样的家伙——

败给那群胆怯地藏身在屏幕与键盘之后,

整日吠吠不休的恶犬!

.


这个回答是我当时在气头上写的,现在看来感觉有点太草率,反而带著一些戾气,我检讨。现在加了很多内容,删除了一些评论,希望能写的全面一些。

面对网路暴力,我们能做的往往很少:

下策:骂回去,怼回去。

这么做往往一瞬间会很爽。但你花了太多心思对付他,本身又生气,心理肯定不会平衡的。然后还想尽办法来反驳,感觉被别人折腾一番似的,心里不是滋味。

事后你可能并不会很爽,也许会后悔跟他一般见识。并且你也变成网路暴力的一份子,戾气越来越重,变成你讨厌的那个人。不利于你也不利于网路环境。我是不建议大家这么去做的。

上策:忍住,善用举报和删评。

没错,最正确,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打内心里对网路暴力无所谓,并发自内心的为他的无知和莽撞可怜他,同情他。

我本来写到这就不想写了,但想了想觉得这帮不了大家什么忙,给那些忍受不了恶语的朋友们讲了一堆废话,毕竟「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

所以我教大家几个反驳的话术,没有一句辱骂,能让你看起来站在舆论的上峰,本质目的是给予自己心理安慰。

1、无脑的夸对方,再加上你的反驳。以带来讽刺效果,并向对方表明我不在乎你的态度。要领就是夸对方,虚伪的承认对方都是对的,靠你的反驳与语气的反差,讽刺对手。

2、疯狂示弱,卖惨,再加上你的反驳。这样也能展示出你怎么骂我我都没感觉的姿态,而且很可能比第一种更明显。

3、有时一句呵呵,一个哦,效果也不差。

以上这些其实蛮幼稚,我更希望大家看到一个人乱喷和抬杠的时候要真诚的去解读他的心理,不要为了讽刺而讽刺 ,让他看完你的评论觉得及其羞愧,这样你就达到目的了,而且也不会伤害什么网路环境。

真的,我个人认为杀伤力最大的就是这种客观冷静的辩论,和他认真起来,做好充足的的论据,一针见血。这本来是我们遇到不同意见理应做到的正常交流,但这种既保护网路环境又有效的方法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使用呢?

主要原因就是门槛太高,首先需要一定的个人能力,其次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多费劲啊,大多数时间我们直接给对方扣个帽子,嘲讽一句,辱骂一句就完了。其实说白了就是阿Q精神,自我安慰,这种精神其实无法避免,使用适当便无可厚非。只是很多人会滥用这种精神,变得充满戾气,四处嘲讽,寻求扭曲的心理快感。

做个喷子,键盘侠,往往更简单,成本更低,不要脸的行为往往是别人最难对付的。有点像一个低俗的人对一个高雅的人破口大骂,高雅的人也生气,却舍不下身段去回击,又没有足够强大的忍耐力,十分难堪。我想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吧。

这种现象随著网路越来越发达蔓延,网路环境差就是这么造成的。他们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极力辱骂批评。而现实生活中却可能不会蹦出一个反对的字眼,这是因为网路的匿名的性质。匿名让人勇敢起来,也让人狂热起来。

网路暴力无法彻底解决,总有一些心理不成熟的人会不自觉的用这种方法达到他的某些可怜的目的。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施暴者的经历,包括曾经的我。

后来我也慢慢杜绝了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我认识到网路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之后才发生的改变。

关于你喜欢的事物,大多数情况下有多喜欢的就有多讨厌的,你觉得喜欢,可不要想当然的以为百分之90的人都会喜欢。观点更甚,几乎每一个观点都有极端的支持者。

这很正常,你不知道对方的人是几岁?是什么学历?有什么经历?你什么都不知道。世界上那么多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区别大了去了,要记住,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后来逐渐见怪不怪了,放弃了很多无用的争吵。

因为我觉得我即使说服了他有没有用处,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另外,说服?在想什么呢?你连你妈妈都说服不了,还想说服一个和你不同观点的陌生人?往往你只是想获得一种征服感,即追求「自己说过了对方」,这种追求细琢磨是很可笑的。

所以我还是想建议大家:

无论你怎么批评对手,记住一点,不要骂人,不然你就输了,即使他骂了你,你骂回去就相当于回咬了狗,你自己不会高兴的。

核心就是千万千万不要让他觉得你生气了你要么泰然自若耐心和他聊,要么不理他。

如果心理实在过不去,欢迎评论,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到你什么,如果我能帮你走出这种困境,我也会很高兴的。

更新:

大部分人高估了网路社区,其实网路就和社会一样,会有很黑暗的地方,不过现实生活中的黑暗离我们很远,而网路是零距离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躲避。


现在各个平台都有喷子,只是多少问题。个人觉得最多的就是头条,知乎杠精也特别多。

有的不止是喷,简直是人身攻击,他们看不惯这那。

好在知乎可以设置可见不可见,可以折叠,可以举报。

其他平台也可以删除,遇见用词难听乱骂人的就删除拉黑。

可以有不同意见,但要文明用语。

有次我在某平台发了篇文字,是参加武汉文友聚会的相关文章,放有和作家老师的合影。

竟有喷子跳出来,说得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能把人气得胃疼。

气归气,我写了篇文章安慰自己。


有句流传很广的经典段子:「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都喜欢。」

每个人因为家庭环境,所受教育,性格原因,处事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自认为我说话做事很注意,不会太极端偏执,不会抱怨,在文字里也是力求真诚平和。

一直以为别人也会如此待我,但却有个别人,他们似乎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来指使你的不是。

有次我的公众号发了篇文友谈写作的文字,有人留言:不去关心社会,谈什么写作?

还有难听的词语我不想再重复。

真是奇葩理论。我查看了那个的号信息,不曾打赏,不曾转发,唯独的两条留言都是喷人的,这样有意思吗?你看不惯干嘛还要关注?

越是不曾转发、不曾留言的人越是话多,当然没有好听的话。

公众号接个广告发下,又有人留言挑剔不满,难道写作者都是要成仙不吃饭?

有饭吃才有梦做啊!

文字渡有缘人,写给认可自己的人看。公众号也种筛选,留存三观一致的同频人。

文无第一,任何文体有人看就行,哪怕就是发几句话配个摄影图片或者是日记体,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手写我心。

有少数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不屑地说某某写得就那样,却有那么高阅读量和人气。其实这是由市场决定的,谁能扭转吗?难道所有作者都写一样的文风才是对?

有些自媒体大咖说,感谢这个时代互联网成就了他,其实这是他们自谦的话。但有喷子有了依据,就到处说他们还不是机会好?赶上了红利?

这个时代就他们遇上了吗?大家不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吗?

能抓住趋势红利,是他们有敏锐的眼光,努力奋斗的结果。

人的运气,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是由性格决定的。

有次一位自媒体大咖在公众号文章中分享自己和老公的趣事,有人留言:整天就是你家老公,老公,坐等你以后离婚,看你还写吗?

那位公众号主回复得很有趣:就算以后离婚,至少我现在是幸福的。最怕你这种人过不好现在,也过不好未来。

她可能只放出这条喷人的留言,或许还有很多,毕竟号做大了,读者粉丝多了,就什么人都有。

学员庶人米,因为她定居在挪威,文章常会分享在挪威的故事和美景,这不正常吗?最好的素材,是自己接触且熟知的素材。

常人的心态应该是很感谢她的分享,让我们了解异国他乡的故事和风土人情。

却有人留言:你老提挪威,只能证明一个原因,你就是一个虚荣的人……

不管如何做,总有人看不惯你,专门挑剔人,因为挑剔人的成本是最低的。

我曾注意过两三年前那些爱找刺、喷人的人,两年后还是在喷,因为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找别人的不足。

有那时间,不去读书,不去学习,不提升自己,为别人操碎了心

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的思想内涵,擅于思考的人,是不会轻易喷人的。

很多人爱挑剔别人,甚至出言不逊,人身攻击,这些喷子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过得特别不如意,累积的怨气太重,找地方发泄。

他们因为本身是个失败者,认知水平有限。咱们国家网路管理制度的缺乏,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谁?

他们就无所畏惧,也许在现实生活里就是个懦夫,心里太阴暗,见不得别人好点。

庞勒在《乌合之众》曾说:「大众的心理毫无理性可言,他们是一群疯狂、冲动、偏执、盲目、狂热、易被鼓动的无意识庸众——即乌合之众。」这也算是原因之一。

这些喷子还特别容易被人煽动,因为素养有限,人心浮躁,没有自己的判断和价值体系,也就容易沦为网路上的「水军」一族。

也许我们做不到「雪中送炭」的伟大,也不要做喜欢「落井下石」的人。更不能做不明真相就乱跟风的人。

大部分人有从众心理,所以说舆论可以杀死一个人,你的喷人言论或许是把无形的刀剑,请保留一点起码的善良和慈悲。

有位大咖曾说,面对那些挑剔我们的喷子,就用「自恋」的方式来「打赢他,祝福他,无视他」。

只是很多人没有这么强大的内心,有脆弱者会被喷成抑郁症,甚至想不开。

愿每一个在网路上的写作者,都有良好的心态来对人对事,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人。

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都喜欢。

想起一段对话: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答主,齐帆齐。微信公众号,齐帆齐微刊,可以索取微信,进去写作兼职交流群,获取投稿资源。


顺嫔的扮演者被骂,张嘉倪一句「畜生」怼了回去;袁春旺的扮演者被骂,王茂雷认怂关闭了微博评论;天后的扮演者被骂,周海媚急流勇退与微博say bye;魏璎珞的扮演者耍大牌被批评,吴谨言的粉丝把中国电影报道给骂了。

网路上的众生乱象,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明知电视剧是假,却还是被剧情操控住情绪,以致于轻易地将情绪转移到演员本身,做正面角色的拥趸,反派角色的暴徒。

所幸网路本就是百家争鸣之地,在大多数人的对面总有不同的声音。于是少数人将「键盘侠」冠在多数人头上,以示嘲讽。另一个尴尬的现象由此产生:我骂你是言论自由,你回怼我就是键盘侠。那些叫嚣著别人是键盘侠的人本身就成了自己口中的这类人,却不自知。

其实我对键盘侠一词多少有些好感的,梁启超先生曾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无论古今东西,「侠」 都是含有褒义的。而键盘侠之于这个时代成为了不光彩的称呼,归其原因,键盘侠是众侠中唯一存在于虚拟世界,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又不被具体条文约束的一类人。

这让我想到庞勒《乌合之众》一书中表述的观点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其实乌合之众也存在于真实的生活里,不然怎么会有一人跳楼,百人围观,千人叫好的奇观。所以也不能全怪网路,相反网路不断把它暴露在日光之下,让大多数人讨伐这部分人,在短兵相接的火花中也能迸发出一些价值观上的规则。

如果键盘侠的错误是屏幕前与现实间的巨大差异,也只能归结为不作为。而现今网路世界鬼魅丛生,从初代键盘侠指挥在道德高点,到今日杠精处处讨嫌,再到网路暴民先喷为敬,也只是个人行为的离经叛道。最令我胆寒,觉得不得不写点什么的触发点是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

首先让我们捋顺时间节点。

8月20日,事件爆发。四川德阳市一家泳池内,一名13岁男孩肢体冒犯泳池的一名女医生,在被要求道歉时,男孩采用做鬼脸吐口水等方式挑衅女士及其男友,视频中看到男友冲上去将男孩头部压入水中。随后矛盾爆发,报案处理。

事情发展至此,只是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

8月21日,男孩家属通过微信群散播男孩被打的视频片段,并强调打人者为公务人员。

此时我无法断言男孩一方的行为动机如何,但是网路成为一件报复的武器,已是人尽皆知。

8月22日,事件高潮,网路大V纷纷发布男孩被打视频,只提结果不问起因,各大媒体群起而攻之,其中包括我眼中的优质媒体。

8月23日,媒体为吸引眼球更是将标题更为水务局公务员泳池殴打男孩。

8月25日,医生自杀,网路哗然。

媒体纷纷删除视频片段,男孩母亲表示遗憾。

一场由男孩一方策划,媒体助攻,民意随波逐流的刺杀行动结束了,却没有成功。

我说过总有少部分人站在对立面,发表不同的声音,在多数人噤声的时候,我终于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反转开始,男孩父母一系列报复闹事行为及言论大白于网路,煽动网民人肉医生的男孩父母反被人肉,我简单搜索,详细的个人信息被高高挂在网上,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城门鞭尸。

事情发展到今日,令我脊背发凉。什么时候网路暴力已经上升成为了一场战争,一场非此即彼的绝对审判,一场鱼死网破的生死较量?而媒体充当了本次战争的冲锋号,在尸浮遍野过后又悄悄失了声。双方行为本都情有可原,可这冲锋号一响,你剑有所指,我们便裹挟在舆论的漩涡里把真相撕碎,从此,只问输赢,不问因果。

当然这场媒体裹挟民意的公开处决之中没有赢家,男孩的行为是导火索,男士的反击是冲动所致,男孩父母的闹事行为是杀人屠刀,媒体做了帮凶,医生丧命于此,我们开始反思,却无人对此负责。

我不反对你在网路上伸张正义,但我希望你不只做媒体的牵线傀儡;我不反对你在网路上辨别是非对错,但我们都没有审判别人的权利;我不反对你总是来我的微博底下与我杠一杠,但人肉搜索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很喜欢媒体人柴静说过的一句话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真相本身并不能被改变,只是有人将它包装掩饰,藏在舆论漩涡之下,舆论的波涛越汹涌,真相就越扑朔。一个不能寻找真相的媒体无异于一把丢了保险的枪,随时走火,下一个被射中的可能就是你。

我不想站在宇宙的中心呼唤爱,也不想宣扬以暴制暴的暴君言论,我想跃然于纸面呼吁的是:请停止一切形式的网路暴力,不参与,不传播。


很多答主都已经提到,现在网路暴力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喷子喷人」,也有很多人打著正义的旗号去集体「讨伐」别人。

他们所谓的「正义」其实是网路暴力

就像之前某明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地铁上争议行为的视频后,瞬间戳中了网友们的G点。视频中主角的微博被迅速扒出,他的个人信息被迅速扒出,甚至他女朋友的微博也被人肉出来了。他想解释,但网友们根本不听,还是继续喷他。上一张图就是某网友执行的「道德惩罚」。

这是数以千万计的网友的道德狂欢,也是赤裸裸的网路暴力。

网路暴力:

「一种涉及对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以支持针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的、重复的、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

「网民不出门,路人不上网」| 为什么网路上的「喷子」那么多?

网路的特点之一就是匿名。社交网路上的账号可以不必是实名的,一个账号被封了也可以再申请一个,谁都不那么容易去知道这个账号的主人是谁。在这样非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们感觉更加放松而自由。约翰?苏勒把这种现象称为网路去抑制效应。网路去抑制效应分为良性去抑制和不良去抑制。有些人因此产生更多善良和慷慨的行为,也有些人辱骂和威胁别人。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网路喷子频频出现。此外,约翰?苏勒认为至少有六个因素导致了网路去抑制效应。

与现实生活割裂的匿名性

这个因素由匿名性派生出来,匿名用户会认为自己在网路上的言论是与现实生活中无关的,根本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事实上,人们甚至说服自己在网上发布恶意言论的人「不是我」。

「你看不到我」的隐形性

在网路上更多的交流形式是文字,人们可能通过你的微博看到你的照片,跟你留言互动,但是在你们交流的时候他看不到你的表情,也听不到你叹气的声音。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个人和情感的东西有时候会避开别人的眼睛,而网上的交流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

「待会见」的不同步性

网路中的聊天并不是实时的,这方便让一些用户能够发出消息之后就离开,很多时候就仅仅是退出这个账号这么简单。人们可能认为,发布在自己「小号」中的东西是安全的被放置在「小号」里,自己无需承担太多的后果。

「这是我脑中的世界」

人们在网路上阅读他人的消息的时候会在脑中擅自为对方描绘一个形象,赋予一个声音,这个形象和声音可能是完全虚构的,也有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喜欢或者讨厌的人。人们将自己的欲望和内在的需求投射到对方的身上,因此这样的世界可以说是脑补的世界。

「我在扮演一个游戏角色」

在网路上,人们会「创造」出一个存在于不同空间的在线任务,同其他虚拟人物生活在同一空间。艾米莉·芬奇曾在网路空间中研究身份盗窃,她认为有一部分人把在线的生活当作是游戏规则和规范,这些并没有应用于现实生活。

地位差异最小化

在网路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权威人士面前不愿意说出他们真实想法,可能是害怕被报复或者是被否定后自己很难看。但是网路提供了一个让所有权力地位的人都能相遇的平台,让权力差异出现了最小化,人们往往会忽视别人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因此人们感觉更平等,更容易说出想说的话。

从网路到现实

《黑镜》第三季第六集Hated in the Nation(全网公敌)中,公民因不满公众人物的所作所为:写文章讽刺削弱残疾福利后自焚的人的作家,在节目中辱骂模仿自己的小男孩的歌手,在游行示威中侮辱纪念碑的明星,因此在网路上攻击他们,发「××」去死这样的推文。人们试图用舆论来发布自己的不满和自己的愤怒,每个发出「××去死」推文的人都是认为自己正义感爆棚的人。你的室友,你的老师,甚至你自己都有可能瞬间化身为一个「喷子」。

但是请记住在网路上的行为也是需要你付出后果的。即使你可能会认为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你是完全割裂开的,但你依然要清楚这也是要付出后果的。还记得微博上侮辱警察的「长春社会姐」和 「lukehcen0」吗?他们已经被抓捕拘留了。

遇到意见相左的人时,请理性讨论。网路和现实的割裂性,可能并没有你想像中那么大。

万一被这样的「正义感」围攻,你可以怎么办?

找几个好朋友来大声朗读

吉米·科莫尔的脱口秀节目中有一个环节为「恶毒推文」(Mean Tweets)。这个环节青睐一些在推特上被攻击的明星,以 「Everybody Hurts」(每个人都受伤)为背景音乐,大声朗读出那些攻击他们的恶毒的微博。在名人读完之后,他们中地大多数都会发笑,有些则会反驳,而少部分也会沉默面对。

因此,不妨叫上几个好朋友,然后大声用听起来很愚蠢的声音读出来。这样日后再回想的时候愤怒可能就会少一些了。

请保留好证据

如果收到施暴者的包裹或者信件,请不要损坏任何证据,尽量完好的保存下来,最好把物品或者是信件放入塑料袋中保护可能有的指纹。

如果在网上有人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辱骂,可以考虑将内容截图,提交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处理。

不要和他们「对喷」

如果一个人对你施行了网路暴力,那么有一个人是「喷子」,但如果你以更恶毒的语言回敬,那么「喷子「便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

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中提到,这群发泄暴力的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只是那些无处发泄的苦闷与焦虑,都被转嫁到了网路生活中的陌生人身上了。

作者/河豚少女

相关原文:我感觉我被整个世界轮奸了一遍 | 关于网路暴力你需要知道的一切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心理科普,让这里成为当代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大学堂。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欢迎参与机构号提问讨论 评论回答 私信学堂君和TA 的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bnupsychology」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