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暴力是一場沒有鮮血卻漫無止境的屠殺。關於如何應對網路暴力,我想先講一個故事。

2009年初春,有一個女孩在溫嶺一所中學讀高中。

那個改變她命運的意外,在剛發生的時候顯得平淡無奇:

兩個同學在玩鬧的時候,無意中打碎了她的杯子。

旁邊的同桌開玩笑說,這個杯子值三百萬,你們要賠不起了。這個玩笑當時自然是被一笑置之了,無論是女孩自己、同桌,還是打碎杯子的兩個同學,都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更可怕的是,還被一個滿懷惡意的人聽到了。有一個人,他是女孩班上的同學,和女孩往日無怨近日無讎,僅僅是出於「好玩」,便把這句話歪曲之後發到了學校的貼吧上。他在帖子裏造謠說,這個女孩明明家境很差,還自稱一個杯子三百萬。

這個帖子成為了女孩長達九年的災難的開始。一開始,只有幾個人在跟帖中嘲笑她,女孩自然要辯解,她想澄清自己沒說過那樣的話。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她用來辯解的話又成為了造謠者的新素材。

女孩想說自己家境沒他們傳的那麼差,被歪曲成「自稱家裡是鉅富,舅舅一年收入四個億」;女孩想說自己沒有喜歡他們亂傳的某個男生,卻在網上變成了「她的男朋友成羣結隊」。就連女孩小學的時候為了正畸戴過牙套,都變成了她「從小學就開始整容」的「證據」。

於是女孩在網路上「火」了。

除了最初的造謠者以外,又有更多惟恐天下不亂的好事者開始發揮他們無聊到令人作嘔的想像力胡編亂造了。他們就像魯迅筆下圍觀殺頭的愚民一樣,興奮地加入這場狂歡。學校的貼吧裏充斥著抹黑和中傷她的帖子,隨手一拉就是幾十頁;越來越多無關的路人在看到了女孩的名字和「事蹟」後,參與到對她的施暴之中。

那些對她施以網路暴力的人,不但給女孩取了「神女」的外號,更用盡各種不堪入目的粗鄙之語,在她身上宣洩著可怖的戾氣。

甚至還有許多人跑到她的學校,堵在教室門口圍觀她。

就在這一年,女孩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毀滅了。

她被造謠炫富、整容、賣淫,無緣無故被學姐毆打,就連喜歡她的學弟,都因著這份「喜歡」成為了眾人攻擊的對象。她曾經的「好朋友」,把女孩出於信任發給她的內衣照發到網上進行蕩婦羞辱,只為與她劃清界限;她的學校對這些事情毫無作為,只當成是小孩子玩鬧;父母在她被人毆打後,無奈地表示對方家裡是當官的,他們也沒辦法。

朋友、學校和父母都幫不了她,她孤立無援、求助無門。

而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又還能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她只能默默承受罷了。

但那些對她施暴的網友,他們根本不知道女孩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也不關心女孩的內心,僅憑一系列浮萍一樣無根無據的謠言,就對她下好了定義。因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靶子而已,靶子是誰根本無關緊要。

但他們從來沒考慮過,自己的所作所為會給被欺凌的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那是一種怎樣純粹而瘋狂的惡意啊,這種惡意完全不是緣於任何仇恨而產生,也不是因為女孩真的做錯了什麼。它完全是無來由地誕生了,卻比所有事出有因的惡意更加可怕。

女孩就像一個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卻被隕石砸中的人一樣,被這些人的惡意徹底擊垮了。

她患上了抑鬱症,幾度嘗試自殺,學習更是一落千丈。

等到上了大學,逃離了家鄉,女孩本以為終於可以擺脫那個夢魘了。但她沒想到的是,網路暴力是一種可以打破空間限制的跨區域打擊。她當年的一個高中同學,特地跑去她大學的論壇,指名道姓地爆出了女孩所謂的「黑料」。從那以後,女孩的微博在「網友們」接踵而至的攻訐下淪陷了,接下來是她的知乎帳號,甚至她生了小孩以後上母嬰網站,也會遭到莫名其妙的侮辱。

幸運的是,這個時候的女孩已經長大了,她開始試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在2017年9月,她起訴了其中一個污衊她的帖子所在的網站,通過法律流程,網站官方通過後臺查詢為她提供了發帖人的電話號碼。在給這個號碼充了十塊錢後,她取得了對方的真實姓名——蔣某。

長大後的女孩帶上自己被網路暴力的證據和材料,到警察局以治安案件立案,並順利向法院起訴了蔣某。今年4月,溫嶺市人民法院對此案的刑事部分進行了宣判,由於她僅起訴了蔣某在2017年發佈於該網站上的造謠貼,而沒有溯及既往的一系列攻訐和中傷,因此法院僅判處了蔣某三個月拘役。

但在各大媒體對此案進行了全國範圍的報道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欣慰地看到,這個糾纏了女孩九年的漫長災難終於可以過去了。

而她必將迎來一個光明且美好的未來。

女孩的故事雖然告一段落,但網路暴力仍然還在源源不絕地繼續發生在其他無辜者的身上。

網路暴力可怕嗎?從結果來說,它是非常可怕的。

它殺死你的精神、破壞你的名譽,甚至可以讓一個人「社會性死亡」。正所謂「積毀銷骨,眾口鑠金;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雖然聽不到慘叫,也看不見傷口,然而網路暴力的殘忍卻不輸給任何一種暴行。

但是從網路暴力的本質上來說,它也是虛弱的。

只需要你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讓這些只會躲在陰溝裏暗搓搓唸咒的老鼠暴露在酷烈的陽光之下,他們就會像曬到太陽的吸血鬼一樣轉瞬間便灰飛煙滅。

對抗網路暴力,最重要的就是勇於抗爭的勇氣和保持冷靜的理性。

人類的讚歌是勇氣的讚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

就以這段時間很熱門的網劇《人間規則》為例,這部劇通過一再反轉的手法,揭開了網路暴力虛弱的本質。主人公楊明宇和孔蕭吟,以過人的勇氣和理性,在抽絲剝繭般的推理和調查之中,幫助一位位遭遇網路暴力的受害者從漩渦中解脫,既還給他們一個清白,也交給大眾一個真相。

《人間規則》的第五集中,一位晚報前主編被曝光在公交車上公然猥褻年輕貌美的在校藝術生。現場的視頻和照片被發到了網上,羣情激憤的網友們充滿「正義」地聲討這個為老不尊的社會名人,他們在網上唾棄這個長相油膩的中年男人,人肉出他的個人信息掛在網上「示眾」。

網友們只看到這個男人長得猥瑣不堪,那個女大學生楚楚可憐,卻沒人注意到,所有視頻和照片都是主編正在被女大學生指控,所有對事情經過的描述都只是她的一面之詞。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個男人真的猥褻過她,可是網友們的正義從來就不需要證據,只需要他們「願意相信」。

和文章開頭的故事中的那個女孩一樣,這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在潮水般洶湧的網路暴力下失去了自己安寧美好的生活。僅僅是普通地走在街上,他都會遭到路人的指指點點。妻子受不了可怕的輿論壓力,帶著年幼的孩子回了老家,只留下他一個人獨自承受千夫所指。甚至就連幾歲的小孩,看到他的時候也會拿起水槍滋他一臉。

沒有人願意聽他講述他那個角度的故事,這個「羅生門」,從一開始就只有一個版本。

在故事的結尾,主角楊明宇查清了真相,讓一切都水落石出了:那個聲稱自己被老主編猥褻的女大學生,只是想借主編的名氣,一躍成為網紅而已。這是多麼可笑又可悲的理由,主編什麼也沒有做錯,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名氣,就遭致了無端的厄運。然而,哪怕網路暴力的受害者最終得到了沉冤昭雪,那些已經造成的傷害,也終究是無從挽回了。

雖然在劇中,真相水落石出了,可是在現實中,又還有多少被誣陷的人自白無門呢?這個民意洶洶的網路時代啊,無人可以獨善其身。不光是在劇中,在現實生活裏,我們同樣需要許多像楊明宇和孔蕭吟一樣的人,以他們的勇氣與理性,來對抗那些由於人類的盲從和羣體性狂熱而產生的網路暴力。

都說時間可以治癒一切,但網路暴力造成的傷口卻往往容易再次潰爛。因為網路是有記憶的,那些傷害就像潮水一樣,即使暫時退去,時間一到,又會湧來。

那時你本以為一切都已經過去,於是滿懷希望地在生活的廢墟上重建了自己心愛的小房子。可是當那陣潮水重新湧來的時候,你又再次陷入了敵軍的包圍圈。

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要鼓起勇氣,為自己的幸福而戰。無論面對怎樣的敵人,無論網路暴力來得多麼兇猛,我們都絕不能束手就擒。

因為,我們絕不能敗給那樣的傢伙——

敗給那羣膽怯地藏身在屏幕與鍵盤之後,

整日吠吠不休的惡犬!

.


這個回答是我當時在氣頭上寫的,現在看來感覺有點太草率,反而帶著一些戾氣,我檢討。現在加了很多內容,刪除了一些評論,希望能寫的全面一些。

面對網路暴力,我們能做的往往很少:

下策:罵回去,懟回去。

這麼做往往一瞬間會很爽。但你花了太多心思對付他,本身又生氣,心理肯定不會平衡的。然後還想盡辦法來反駁,感覺被別人折騰一番似的,心裡不是滋味。

事後你可能並不會很爽,也許會後悔跟他一般見識。並且你也變成網路暴力的一份子,戾氣越來越重,變成你討厭的那個人。不利於你也不利於網路環境。我是不建議大家這麼去做的。

上策:忍住,善用舉報和刪評。

沒錯,最正確,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打內心裡對網路暴力無所謂,並發自內心的為他的無知和莽撞可憐他,同情他。

我本來寫到這就不想寫了,但想了想覺得這幫不了大傢什麼忙,給那些忍受不了惡語的朋友們講了一堆廢話,畢竟「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

所以我教大家幾個反駁的話術,沒有一句辱罵,能讓你看起來站在輿論的上峯,本質目的是給予自己心理安慰。

1、無腦的誇對方,再加上你的反駁。以帶來諷刺效果,並向對方表明我不在乎你的態度。要領就是誇對方,虛偽的承認對方都是對的,靠你的反駁與語氣的反差,諷刺對手。

2、瘋狂示弱,賣慘,再加上你的反駁。這樣也能展示出你怎麼罵我我都沒感覺的姿態,而且很可能比第一種更明顯。

3、有時一句呵呵,一個哦,效果也不差。

以上這些其實蠻幼稚,我更希望大家看到一個人亂噴和擡槓的時候要真誠的去解讀他的心理,不要為了諷刺而諷刺 ,讓他看完你的評論覺得及其羞愧,這樣你就達到目的了,而且也不會傷害什麼網路環境。

真的,我個人認為殺傷力最大的就是這種客觀冷靜的辯論,和他認真起來,做好充足的的論據,一針見血。這本來是我們遇到不同意見理應做到的正常交流,但這種既保護網路環境又有效的方法為什麼沒有多少人使用呢?

主要原因就是門檻太高,首先需要一定的個人能力,其次還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這多費勁啊,大多數時間我們直接給對方扣個帽子,嘲諷一句,辱罵一句就完了。其實說白了就是阿Q精神,自我安慰,這種精神其實無法避免,使用適當便無可厚非。只是很多人會濫用這種精神,變得充滿戾氣,四處嘲諷,尋求扭曲的心理快感。

做個噴子,鍵盤俠,往往更簡單,成本更低,不要臉的行為往往是別人最難對付的。有點像一個低俗的人對一個高雅的人破口大罵,高雅的人也生氣,卻舍不下身段去回擊,又沒有足夠強大的忍耐力,十分難堪。我想大家都有這種感受吧。

這種現象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蔓延,網路環境差就是這麼造成的。他們遇到不同於自己的人,極力辱罵批評。而現實生活中卻可能不會蹦出一個反對的字眼,這是因為網路的匿名的性質。匿名讓人勇敢起來,也讓人狂熱起來。

網路暴力無法徹底解決,總有一些心理不成熟的人會不自覺的用這種方法達到他的某些可憐的目的。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施暴者的經歷,包括曾經的我。

後來我也慢慢杜絕了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我認識到網路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人羣之後才發生的改變。

關於你喜歡的事物,大多數情況下有多喜歡的就有多討厭的,你覺得喜歡,可不要想當然的以為百分之90的人都會喜歡。觀點更甚,幾乎每一個觀點都有極端的支持者。

這很正常,你不知道對方的人是幾歲?是什麼學歷?有什麼經歷?你什麼都不知道。世界上那麼多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區別大了去了,要記住,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後來逐漸見怪不怪了,放棄了很多無用的爭吵。

因為我覺得我即使說服了他有沒有用處,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不同意我的觀點。另外,說服?在想什麼呢?你連你媽媽都說服不了,還想說服一個和你不同觀點的陌生人?往往你只是想獲得一種征服感,即追求「自己說過了對方」,這種追求細琢磨是很可笑的。

所以我還是想建議大家:

無論你怎麼批評對手,記住一點,不要罵人,不然你就輸了,即使他罵了你,你罵回去就相當於回咬了狗,你自己不會高興的。

核心就是千萬千萬不要讓他覺得你生氣了你要麼泰然自若耐心和他聊,要麼不理他。

如果心理實在過不去,歡迎評論,我看看我能不能幫到你什麼,如果我能幫你走出這種困境,我也會很高興的。

更新:

大部分人高估了網路社區,其實網路就和社會一樣,會有很黑暗的地方,不過現實生活中的黑暗離我們很遠,而網路是零距離的,所以我們也要學會躲避。


現在各個平臺都有噴子,只是多少問題。個人覺得最多的就是頭條,知乎槓精也特別多。

有的不止是噴,簡直是人身攻擊,他們看不慣這那。

好在知乎可以設置可見不可見,可以摺疊,可以舉報。

其他平臺也可以刪除,遇見用詞難聽亂罵人的就刪除拉黑。

可以有不同意見,但要文明用語。

有次我在某平臺發了篇文字,是參加武漢文友聚會的相關文章,放有和作家老師的合影。

竟有噴子跳出來,說得有多難聽就有多難聽。能把人氣得胃疼。

氣歸氣,我寫了篇文章安慰自己。


有句流傳很廣的經典段子:「不是人民幣,不可能人人都喜歡。」

每個人因為家庭環境,所受教育,性格原因,處事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自認為我說話做事很注意,不會太極端偏執,不會抱怨,在文字裏也是力求真誠平和。

一直以為別人也會如此待我,但卻有個別人,他們似乎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來指使你的不是。

有次我的公眾號發了篇文友談寫作的文字,有人留言:不去關心社會,談什麼寫作?

還有難聽的詞語我不想再重複。

真是奇葩理論。我查看了那個的號信息,不曾打賞,不曾轉發,唯獨的兩條留言都是噴人的,這樣有意思嗎?你看不慣幹嘛還要關注?

越是不曾轉發、不曾留言的人越是話多,當然沒有好聽的話。

公眾號接個廣告發下,又有人留言挑剔不滿,難道寫作者都是要成仙不喫飯?

有飯喫纔有夢做啊!

文字渡有緣人,寫給認可自己的人看。公眾號也種篩選,留存三觀一致的同頻人。

文無第一,任何文體有人看就行,哪怕就是發幾句話配個攝影圖片或者是日記體,我的地盤我做主,我手寫我心。

有少數人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不屑地說某某寫得就那樣,卻有那麼高閱讀量和人氣。其實這是由市場決定的,誰能扭轉嗎?難道所有作者都寫一樣的文風纔是對?

有些自媒體大咖說,感謝這個時代互聯網成就了他,其實這是他們自謙的話。但有噴子有了依據,就到處說他們還不是機會好?趕上了紅利?

這個時代就他們遇上了嗎?大家不都是生活在這個時代嗎?

能抓住趨勢紅利,是他們有敏銳的眼光,努力奮鬥的結果。

人的運氣,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尺度來看,是由性格決定的。

有次一位自媒體大咖在公眾號文章中分享自己和老公的趣事,有人留言:整天就是你家老公,老公,坐等你以後離婚,看你還寫嗎?

那位公眾號主回復得很有趣:就算以後離婚,至少我現在是幸福的。最怕你這種人過不好現在,也過不好未來。

她可能只放出這條噴人的留言,或許還有很多,畢竟號做大了,讀者粉絲多了,就什麼人都有。

學員庶人米,因為她定居在挪威,文章常會分享在挪威的故事和美景,這不正常嗎?最好的素材,是自己接觸且熟知的素材。

常人的心態應該是很感謝她的分享,讓我們瞭解異國他鄉的故事和風土人情。

卻有人留言:你老提挪威,只能證明一個原因,你就是一個虛榮的人……

不管如何做,總有人看不慣你,專門挑剔人,因為挑剔人的成本是最低的。

我曾注意過兩三年前那些愛找刺、噴人的人,兩年後還是在噴,因為他們生活的重心就是找別人的不足。

有那時間,不去讀書,不去學習,不提升自己,為別人操碎了心

有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深刻的思想內涵,擅於思考的人,是不會輕易噴人的。

很多人愛挑剔別人,甚至出言不遜,人身攻擊,這些噴子往往是在現實生活中過得特別不如意,累積的怨氣太重,找地方發泄。

他們因為本身是個失敗者,認知水平有限。咱們國家網路管理制度的缺乏,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是誰?

他們就無所畏懼,也許在現實生活裏就是個懦夫,心裡太陰暗,見不得別人好點。

龐勒在《烏合之眾》曾說:「大眾的心理毫無理性可言,他們是一羣瘋狂、衝動、偏執、盲目、狂熱、易被鼓動的無意識庸眾——即烏合之眾。」這也算是原因之一。

這些噴子還特別容易被人煽動,因為素養有限,人心浮躁,沒有自己的判斷和價值體系,也就容易淪為網路上的「水軍」一族。

也許我們做不到「雪中送炭」的偉大,也不要做喜歡「落井下石」的人。更不能做不明真相就亂跟風的人。

大部分人有從眾心理,所以說輿論可以殺死一個人,你的噴人言論或許是把無形的刀劍,請保留一點起碼的善良和慈悲。

有位大咖曾說,面對那些挑剔我們的噴子,就用「自戀」的方式來「打贏他,祝福他,無視他」。

只是很多人沒有這麼強大的內心,有脆弱者會被噴成抑鬱症,甚至想不開。

願每一個在網路上的寫作者,都有良好的心態來對人對事,做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文字的人。

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你不是人民幣,不可能人人都喜歡。

想起一段對話: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答主,齊帆齊。微信公眾號,齊帆齊微刊,可以索取微信,進去寫作兼職交流羣,獲取投稿資源。


順嬪的扮演者被罵,張嘉倪一句「畜生」懟了回去;袁春旺的扮演者被罵,王茂雷認慫關閉了微博評論;天后的扮演者被罵,周海媚急流勇退與微博say bye;魏瓔珞的扮演者耍大牌被批評,吳謹言的粉絲把中國電影報道給罵了。

網路上的眾生亂象,讓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明知電視劇是假,卻還是被劇情操控住情緒,以致於輕易地將情緒轉移到演員本身,做正面角色的擁躉,反派角色的暴徒。

所幸網路本就是百家爭鳴之地,在大多數人的對面總有不同的聲音。於是少數人將「鍵盤俠」冠在多數人頭上,以示嘲諷。另一個尷尬的現象由此產生:我罵你是言論自由,你回懟我就是鍵盤俠。那些叫囂著別人是鍵盤俠的人本身就成了自己口中的這類人,卻不自知。

其實我對鍵盤俠一詞多少有些好感的,梁啟超先生曾說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無論古今東西,「俠」 都是含有褒義的。而鍵盤俠之於這個時代成為了不光彩的稱呼,歸其原因,鍵盤俠是眾俠中唯一存在於虛擬世界,具有羣體性的特徵又不被具體條文約束的一類人。

這讓我想到龐勒《烏合之眾》一書中表述的觀點 「個人一旦成為羣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羣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其實烏合之眾也存在於真實的生活裏,不然怎麼會有一人跳樓,百人圍觀,千人叫好的奇觀。所以也不能全怪網路,相反網路不斷把它暴露在日光之下,讓大多數人討伐這部分人,在短兵相接的火花中也能迸發出一些價值觀上的規則。

如果鍵盤俠的錯誤是屏幕前與現實間的巨大差異,也只能歸結為不作為。而現今網路世界鬼魅叢生,從初代鍵盤俠指揮在道德高點,到今日槓精處處討嫌,再到網路暴民先噴為敬,也只是個人行為的離經叛道。最令我膽寒,覺得不得不寫點什麼的觸發點是德陽安醫生自殺事件。

首先讓我們捋順時間節點。

8月20日,事件爆發。四川德陽市一家泳池內,一名13歲男孩肢體冒犯泳池的一名女醫生,在被要求道歉時,男孩採用做鬼臉吐口水等方式挑釁女士及其男友,視頻中看到男友衝上去將男孩頭部壓入水中。隨後矛盾爆發,報案處理。

事情發展至此,只是一起簡單的民事糾紛。

8月21日,男孩家屬通過微信羣散播男孩被打的視頻片段,並強調打人者為公務人員。

此時我無法斷言男孩一方的行為動機如何,但是網路成為一件報復的武器,已是人盡皆知。

8月22日,事件高潮,網路大V紛紛發布男孩被打視頻,只提結果不問起因,各大媒體羣起而攻之,其中包括我眼中的優質媒體。

8月23日,媒體為吸引眼球更是將標題更為水務局公務員泳池毆打男孩。

8月25日,醫生自殺,網路嘩然。

媒體紛紛刪除視頻片段,男孩母親表示遺憾。

一場由男孩一方策劃,媒體助攻,民意隨波逐流的刺殺行動結束了,卻沒有成功。

我說過總有少部分人站在對立面,發表不同的聲音,在多數人噤聲的時候,我終於聽到了他們的聲音。

反轉開始,男孩父母一系列報復鬧事行為及言論大白於網路,煽動網民人肉醫生的男孩父母反被人肉,我簡單搜索,詳細的個人信息被高高掛在網上,讓我想起了古代的城門鞭屍。

事情發展到今日,令我脊背發涼。什麼時候網路暴力已經上升成為了一場戰爭,一場非此即彼的絕對審判,一場魚死網破的生死較量?而媒體充當了本次戰爭的衝鋒號,在屍浮遍野過後又悄悄失了聲。雙方行為本都情有可原,可這衝鋒號一響,你劍有所指,我們便裹挾在輿論的漩渦裏把真相撕碎,從此,只問輸贏,不問因果。

當然這場媒體裹挾民意的公開處決之中沒有贏家,男孩的行為是導火索,男士的反擊是衝動所致,男孩父母的鬧事行為是殺人屠刀,媒體做了幫兇,醫生喪命於此,我們開始反思,卻無人對此負責。

我不反對你在網路上伸張正義,但我希望你不只做媒體的牽線傀儡;我不反對你在網路上辨別是非對錯,但我們都沒有審判別人的權利;我不反對你總是來我的微博底下與我槓一槓,但人肉搜索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很喜歡媒體人柴靜說過的一句話 「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 真相本身並不能被改變,只是有人將它包裝掩飾,藏在輿論漩渦之下,輿論的波濤越洶湧,真相就越撲朔。一個不能尋找真相的媒體無異於一把丟了保險的槍,隨時走火,下一個被射中的可能就是你。

我不想站在宇宙的中心呼喚愛,也不想宣揚以暴制暴的暴君言論,我想躍然於紙面呼籲的是:請停止一切形式的網路暴力,不參與,不傳播。


很多答主都已經提到,現在網路暴力已經不僅是單純的「噴子噴人」,也有很多人打著正義的旗號去集體「討伐」別人。

他們所謂的「正義」其實是網路暴力

就像之前某明星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地鐵上爭議行為的視頻後,瞬間戳中了網友們的G點。視頻中主角的微博被迅速扒出,他的個人信息被迅速扒出,甚至他女朋友的微博也被人肉出來了。他想解釋,但網友們根本不聽,還是繼續噴他。上一張圖就是某網友執行的「道德懲罰」。

這是數以千萬計的網友的道德狂歡,也是赤裸裸的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

「一種涉及對信息及通信技術的應用,以支持針對個人或羣體進行惡意的、重複的、敵意的行為,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

「網民不出門,路人不上網」| 為什麼網路上的「噴子」那麼多?

網路的特點之一就是匿名。社交網路上的賬號可以不必是實名的,一個賬號被封了也可以再申請一個,誰都不那麼容易去知道這個賬號的主人是誰。在這樣非面對面的情況下,人們感覺更加放鬆而自由。約翰?蘇勒把這種現象稱為網路去抑制效應。網路去抑制效應分為良性去抑制和不良去抑制。有些人因此產生更多善良和慷慨的行為,也有些人辱罵和威脅別人。這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網路噴子頻頻出現。此外,約翰?蘇勒認為至少有六個因素導致了網路去抑制效應。

與現實生活割裂的匿名性

這個因素由匿名性派生出來,匿名用戶會認為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是與現實生活中無關的,根本不會影響到現實生活。事實上,人們甚至說服自己在網上發布惡意言論的人「不是我」。

「你看不到我」的隱形性

在網路上更多的交流形式是文字,人們可能通過你的微博看到你的照片,跟你留言互動,但是在你們交流的時候他看不到你的表情,也聽不到你嘆氣的聲音。日常生活中,人們談論個人和情感的東西有時候會避開別人的眼睛,而網上的交流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

「待會見」的不同步性

網路中的聊天並不是實時的,這方便讓一些用戶能夠發出消息之後就離開,很多時候就僅僅是退出這個賬號這麼簡單。人們可能認為,發布在自己「小號」中的東西是安全的被放置在「小號」裏,自己無需承擔太多的後果。

「這是我腦中的世界」

人們在網路上閱讀他人的消息的時候會在腦中擅自為對方描繪一個形象,賦予一個聲音,這個形象和聲音可能是完全虛構的,也有可能就是現實生活中他們喜歡或者討厭的人。人們將自己的慾望和內在的需求投射到對方的身上,因此這樣的世界可以說是腦補的世界。

「我在扮演一個遊戲角色」

在網路上,人們會「創造」出一個存在於不同空間的在線任務,同其他虛擬人物生活在同一空間。艾米莉·芬奇曾在網路空間中研究身份盜竊,她認為有一部分人把在線的生活當作是遊戲規則和規範,這些並沒有應用於現實生活。

地位差異最小化

在網路上,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來表達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權威人士面前不願意說出他們真實想法,可能是害怕被報復或者是被否定後自己很難看。但是網路提供了一個讓所有權力地位的人都能相遇的平臺,讓權力差異出現了最小化,人們往往會忽視別人的權威性和社會地位,因此人們感覺更平等,更容易說出想說的話。

從網路到現實

《黑鏡》第三季第六集Hated in the Nation(全網公敵)中,公民因不滿公眾人物的所作所為:寫文章諷刺削弱殘疾福利後自焚的人的作家,在節目中辱罵模仿自己的小男孩的歌手,在遊行示威中侮辱紀念碑的明星,因此在網路上攻擊他們,發「××」去死這樣的推文。人們試圖用輿論來發布自己的不滿和自己的憤怒,每個發出「××去死」推文的人都是認為自己正義感爆棚的人。你的室友,你的老師,甚至你自己都有可能瞬間化身為一個「噴子」。

但是請記住在網路上的行為也是需要你付出後果的。即使你可能會認為這和現實生活中的你是完全割裂開的,但你依然要清楚這也是要付出後果的。還記得微博上侮辱警察的「長春社會姐」和 「lukehcen0」嗎?他們已經被抓捕拘留了。

遇到意見相左的人時,請理性討論。網路和現實的割裂性,可能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大。

萬一被這樣的「正義感」圍攻,你可以怎麼辦?

找幾個好朋友來大聲朗讀

吉米·科莫爾的脫口秀節目中有一個環節為「惡毒推文」(Mean Tweets)。這個環節青睞一些在推特上被攻擊的明星,以 「Everybody Hurts」(每個人都受傷)為背景音樂,大聲朗讀出那些攻擊他們的惡毒的微博。在名人讀完之後,他們中地大多數都會發笑,有些則會反駁,而少部分也會沉默面對。

因此,不妨叫上幾個好朋友,然後大聲用聽起來很愚蠢的聲音讀出來。這樣日後再回想的時候憤怒可能就會少一些了。

請保留好證據

如果收到施暴者的包裹或者信件,請不要損壞任何證據,盡量完好的保存下來,最好把物品或者是信件放入塑料袋中保護可能有的指紋。

如果在網上有人對你進行人身攻擊或者辱罵,可以考慮將內容截圖,提交給相應的管理人員處理。

不要和他們「對噴」

如果一個人對你施行了網路暴力,那麼有一個人是「噴子」,但如果你以更惡毒的語言回敬,那麼「噴子「便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

津巴多的《路西法效應》中提到,這羣發泄暴力的人,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好人,只是那些無處發泄的苦悶與焦慮,都被轉嫁到了網路生活中的陌生人身上了。

作者/河豚少女

相關原文:我感覺我被整個世界輪姦了一遍 | 關於網路暴力你需要知道的一切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心理科普,讓這裡成為當代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大學堂。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歡迎參與機構號提問討論 評論回答 私信學堂君和TA 的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bnupsychology」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