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专门有个词,叫做「信度」。信度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要么相信、要么不相信。信度更像是一个连续值、比较值。

比如说,跳大神的信度是16.3,中医的信度是50.8,科学的信度是96.2。打个比方。

西医比中医可信,中医比跳大神可信。西医总体上比中医可信,是不是等于说西医一定包治百病呢,显然不是的。西医总体上比中医可信,那也存在个别的病人,西医一直治不好,吃了一个礼拜中药就好了,这种也有可能发生的。

不同的科学研究,信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一个药物做临床试验,其他实验设置都一样,区别是(1)1000个病人做临床试验,(2)10000个病人做临床试验。你说哪个信度高一点?显然是试验(2)的信度高。

那么有没有100%的绝对信度?抱歉,科学家自己都不认为科学的信度能到绝对的程度。

科学基于重复验证。你验证了1000次都是成立的科学结论,说不定第1001次就出现一个不同的结果呢?完全有可能的。科学杂志的编辑都说了,从长远看我们今天的都是错的。但科学家的自信就来源于此,相信理性质疑,相信自己能一步一步逼近真理。

布置一个思考题。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就治病救人而言,假如西医比中医可信,中医比跳大神可信。那么跳大神有没有可能比西医更可信?

也许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认知问题。

——因为科学的信度没有到「绝对」的程度,我们是不是就要不信科学、信跳大神?怎么说呢,信仰自由,随你咯。


那就真的太好了。那就会引发一场科学革命,人类文明就会再度提升一点,科学家最喜欢找「错误」了,如果世界到处都是真理的话,,那也太无趣了。


泻药。

题主这有点像科学反实在论吧,可以看看相关的科学哲学著作。

答主本人目前在科学实在论与科学反实在论之间犹豫,科学反实在论是一种非常轻快的立场,因为反实在论意味著否定目前科学理论中的诸多对象是实在的,只是理论为了方便而假设的东西。

而实在论至少是声称,目前科学理论中的诸多对象,至少有一部分是实在的,而非仅仅是为了方便假设的东西。

举个例子大家就都明白了,中学物理课本讲了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认为场中充斥著力线,而现代物理学则认为不存在力线,中学物理课本说力线是脚手架。

认为当代科学言说的诸多对象至少大部分都是脚手架,甚至全部都是脚手架的就是反实在论,反之就是实在论。

至于为什么我们要相信科学是正确的呢?这里先给出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态度: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一定是错误的,但人们必需暂时相信相对论,因为人们没有更好的理论,因此只能暂时相信相对论。

所以呢,我们应当持一种实用主义的立场,当代科学对于我们是最实用的,因此我们要暂时相信它们。


你搞错了一件事,不是因为科学正确所以我们相信它,而是我们相信它,所以它才是正确的。


什么意思?你是说像牛顿定律、相对论这些已被验证的科学会有一天发现是错的吗?

不可能。

和数学定理一样,物理定律被证明是对的就永远是对的,发展的只是真理的限制条件或其更深本质。比如,引力本质目前尚未探明,牛顿引力定律在微观失效等等,但是在低速宏观下,在一定误差内,GMm/r^2=F永远是正确的。


科学不是你认为的「事实」,而是这个不断重复的证明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科研是人类探索宇宙真理的唯一途径。


我们坚信的不是科学的具体结论和理论。

我们坚信的是科学方法论尊重事实和自我纠错的精神,相信科学的具体结论和理论会不断的向与客观事实相符的方向迈进这个大趋势。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人类在一个给定时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任何观点和意识,包括给定的具体科学结论和理论,都不能保证是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的。

但是,总有一个理论体系,是可以向客观事实无限迈进和逼近的,这就是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不断自我纠错和自我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


科学本来就是就是错的,或者是近似正确的。因为科学是建立在唯物的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唯物思想就是错的!从根源就不对


首先应该确信。科学是我们人类目前认知客观世界最可靠的手段。科学的前提它就已经告诉你,他有可证伪性。怀疑、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当你探索的结果,一切都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用逻辑来推断它的正确性。你就应该接受他,相信它。不然你只好去信宗教,信自己的直觉。但是你认为这些比科学更可靠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