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为人父母的安全必修课,欢迎关注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最近,电影《少年的你》火爆大银幕,里面的情节就像是一双手,把校园霸凌的遮羞布撕开一条裂缝,让更多的人能窥见里面的黑暗与丑恶。

胡小蝶长期遭受魏莱等人的毒手,被丢纸巾,被锁在厕所里,在座位上的一滩红墨水遭受校园暴力后,最后选择跳楼横尸操场;

陈念因为妈妈欠高利贷没有钱还而被全班同学耻笑,一时间不知所措,姗然泪下。

这些屈辱和隐忍都成了孩子一辈子都抹不平的伤疤。

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应该怎样应对,在察觉到某些异样情况时,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1,问清事由,要相信孩子里也「有坏人」。

虽然孩子之间的打架很常见,但大部分家长都会想当然的认为「孩子涉世未深」,不会有赤裸裸的恶人,但实际上就像随机抢劫案一样,孩子当中的霸凌有时候也是「没有任何原因」。

有一部分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家庭也未必有很大问题,就是父母不愿意把其他孩子,「往坏了想」。自己的孩子也被吓唬住,而「不敢说」。

碰到这类情况,要告诉孩子,一切不是他的过错,必要时候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壮胆。必要时,「转学」也应该在考虑的范畴内,孟母尚且三迁。

2,清楚自己孩子的社交状况。

多倾听孩子在学校的社交故事,在冲突发生时候才能很好的判断究竟是孩子之间打闹过头了,还是赤裸裸的校园暴力。

如果是正常的冲突,孩子会有愤怒,但不会过分恐惧面对和他冲突的同学。如果是暴力事件,孩子会深感恐惧,有可能不敢和你说被欺负的事情,只是用各种理由不敢上学。

3,保护原则优先。

不论是正常的受了「委屈」,还是遭遇暴力事件,家长都要反复传递出「我在意你的人身安全」「在必要时,为了保护自己,可以做一些过激的事」,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是正当的,无需质疑和外加条件的正当。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

长谈心理工作室

提供平价心理服务


校园暴力的形式有很多,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人家庭孩子而言,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种族歧视了。

我有一个瑞士妈妈群,妈妈们分享过一些校园歧视的案例,就在我们身边的瑞士校园,有因为有非洲血统被叫侮辱性称呼的,有德国移民孩子被长期霸凌被迫搬家转学的,也有华人小孩因为眼睛小被嘲笑长得丑的。

其实,瑞士算是一个文化相对融合的国家,本身就有三个语区四种官方语言,所谓的本地居民往上数几代也都是周边国家移民过来的,种族歧视不能说没有,但肯定算不上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如群里一位妈妈说的,小孩子的世界是简单又残忍的,他们只是要找一个欺负人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肤色和宗教信仰,也可能是眉眼长相,身材、喜好、性格、成绩、家庭,只要认定你是受气包,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即便我们都是在国内上的小学中学,没有种族地域之分,但是校园暴力的情况依然存在。即便到今天,这也是一个学校明令禁止,老师家长三令五申但是依然令人头痛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孩子家长,我们怎样做,可以使自己的孩子离校园歧视与霸凌尽可能远一点呢?

太长不看版:

  • 学会尊重,教孩子捍卫自尊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尊重他人
  • 建立自信 ,培养孩子的认同感和对自己的肯定
  • 丰富社交 ,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主动融入新环境
  • 懂得求助,呵护孩子的安全感,遇到问题及时干预

学会尊重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自尊是自信的前提。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让TA从小就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值得被尊重的。

同时,要从小培养孩子共情能力,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比如群里有位妈妈提到,有一次孩子回家说班里有个同学黑黑的看上去脏脏的。妈妈反问他觉得班里同学会怎么形容自己呢,孩子想了想说肯定会说那个小眼睛的亚洲人,还用双手比划两个眼睛。

妈妈因势利导,告诉他用外貌特征去嘲笑别人是不对的,会让对方觉得很难过。这样一说孩子瞬间就明白了,知道这样做不对,自己不是故意的。

有一个朋友家的小孩才幼儿园大班,有一次也问她妈妈说黑人小朋友是不是不洗脸看起来脏兮兮的。

她的妈妈是基督教徒,跟她解释耶和华造人的时候就是赋予了不同的颜色,这样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可以评论别人。

家长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如果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的时候也能及时分辨对方是错误的,进一步来表达或者求助。

建立自信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真要深究的话各国都有歧视。莫不说各国,就算是国内省内同一个区域歧视也是只能尽量避免很难完全杜绝的。

同样的道理,一所校园里,孩子之间分三六九等,找软柿子捏,是非常恶劣但是很难完全杜绝的事情。

关于这种校园暴力,你害怕它就无限扩大,甚至将人吞噬。你自信他就一文不值,煽动这些的都会变成跳梁小丑。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也可以用幽默化解差异。

还拿眼睛小来举例子,很多妈妈都表示这个问题很多亚洲孩子在小学阶段都会遇到,法语还有个特别的顺口溜,孩子一学就会,一会就说。

别说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孩子了,我们小时候也经常有同学因为外貌特征受歧视,眼睛小的叫你「一条缝」,眼睛大的叫你「大傻牛」,长得胖给你叫「笨猪」,长得瘦给你叫「傻猴」,不胜枚举。

不要小瞧这些侮辱性外号,对于心理素质还没有完全锻炼好的孩子而言,都可能是重大的阴影。而在此影响下表现出的不信心又会释放出「我好欺负」的潜在信号。

我有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也遇到了同学说眼睛小的问题,父母都是变著法儿鼓励说她们是最漂亮的,眼睛像弯弯的月亮一样美。

群里一位宝妈的解释也特别有意思,她对孩子说中国人吃米所以眼睛细长,欧洲人吃土豆所以眼睛像土豆一样圆。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欧洲人不会种米,没有米饭吃。同学们新鲜几天就没人说了,自己的孩子自信心也没有收到伤害。

丰富社交

人是社会动物,进入一个新环境都需要重新建立社交圈。

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我们搬了新家,需要处理邻里关系。入职新单位,需要处理同事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如果父母热情开朗,积极融入工作生活圈子,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主动适应环境的好榜样,也在不经意中为他们拓展了社交圈。

我娃还不到三岁,现在每个周末我们都排的满满的,不是参加这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就是到那个小朋友家参加下午茶聚会。

孩子们私下有了更多接触,在幼儿园相处起来也会多一分亲密,Den宝现在都会主动要求让我请他的哪个朋友来家玩儿了。

幼儿园有一个两岁了还不开口说话的小朋友,几乎每天必打人,我娃也被抓过脸,当然所有的家长都在持续不断跟老师反应老师也会各位注意那个小朋友,但总有个疏漏的时候。

而现在,通过娃和老师的表述,他和几个玩的好的朋友已经结成了「联盟」,只要那个小朋友一靠近他们「联盟成员」就会聚在一起大声喊「不可以!走开!」

幼儿园尚且如此,小学中学生的社交活动就更丰富了。同事朋友家都有上学的孩子,经常听说他们要去好朋友家过夜,就在刚刚过完的这个暑假,一位同事家的10岁儿子跟著同学家去西班牙玩了一圈,另一位同事家的6岁女儿还跟同学一家去罗马尼亚度假。

有了好朋友的陪伴,孩子会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在学校遇到困难也会有个倾诉的对象。

懂得求助

作为父母,我们要认清一个残酷的事实:孩子的世界也有阴暗面,而且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恐怖,看看那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就知道了。

如果万一遭遇了校园暴力,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求助。

孩子能够没有任何顾虑地向父母求助,需要充分的信任和极强的安全感,至少他心里要很确定父母不会笑话他没用,而是会不顾一切地保护他、帮助他。

这种彼此的信任和安全感是要从小培养,融入到生活点滴的,比如多鼓励、少打击,比如尊重孩子的隐私,比如多进行赏识教育。

父母直接去与未成年孩子或者他们家长交涉容易尴尬不说,一不小心还可能牵涉到法律问题。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最直接有效的还是反应给老师,瑞士学校有一套专门的反霸凌系统,在处理问题学生方面颇有成效。

如果实在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搬家换学校也都不要犹豫。一定要摒弃「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我要认怂」的想法,跟孩子健康成长相比,其他都是小事儿。

另外,瑞士有一种专门的「霸凌保险」。如果孩子遇到的问题比较棘手,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办法有很多,宗旨就一个: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知乎亲子

更多瑞士生活相关请关注公众号:生活在瑞士


谢邀 @知乎亲子

对于校园暴力,我一向主张:如果只是孩子间的冲突,不涉及人身伤害,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但如果已经对孩子身体或精神造成影响,那当家长的,就一定当好孩子坚实的后盾,关键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保护好孩子。

可出手,不代表就要致对方于死地。不管是上饶「家长捅死孩子同学」,还是「温州家长厕所杀童」事件都太过偏激、极端。

这种出手方式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两个孩子没有了生命,另两个孩子之后的成长没有了父亲的参与。

我们当然不认同杀人泄愤的极端方式,可事实上也有很多人自己都有过被欺凌或者孩子被欺负的体验,恨得牙根痒痒的同时,始终找不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式。

在习惯性地在国外网站找信息的时候,我意外读到了几个故事这几个国外家长教科书式的出手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意义。虽然每个孩子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这些家长的做法也不能照搬,但还是希望能给家长们开拓思路,用更好的方式应对校园暴力。

休斯顿爸爸:攻心为上攻人为下

他叫Aubrey Fontenot,来自美国休斯顿,是一个炫酷的纹身师,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有一天,8岁的儿子Jordan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说:「爸爸,我遭到了校园霸凌。」

一向对儿子疼爱有加的Aubrey感到很愤怒,他想要警告那个坏小子或者给他一个狠狠地教训。可冷静过后,Aubrey决定要给儿子做个榜样,用另一种方式处理此事。

欺负儿子的少年叫Tamarion,是一个相当桀骜不驯的孩子。Aubrey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电话,获得同意后把Tamarion带到车里准备单独聊聊。

谈话刚开始时,Tamarion并不想理会Aubrey。但在Aubrey的耐心开导下,两个人终于能坦诚地说出心里话了。

Aubrey终于知道这个男孩爱欺负儿子的原因了。

原来,之前Tamarion经常因为穿的衣服、鞋子脏而被同学嘲笑。后来他就用同样的方式反击其他人,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儿子Jordan成为他的攻击目标,就是因为穿了新衣服。

谈话到这里并没有结束,Aubrey问:「你为什么没有新衣服穿?」

开心扉的Tamarion道出了家里的窘境:最近他们一家人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连最基本的稳定住所都没有,更别提新衣服了。

找到问题重点的Aubrey决定用攻心战术解救儿子,他带Tamarion购买一些新衣服。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到他和我儿子,一定会让情况有所改善。」

果然如此,在回来的路上Tamarion就已经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

接下来,Aubrey想要试著修复Tamarion和Jordan之间的关系。他把Tamarion和Jordan一起叫到店里,面对面交谈,还一起玩游戏。

一开始气氛有些尴尬,不过两个人还是因为游戏成了好朋友。

后来,Aubrey还在网上发起众筹,为Tamarion一家人筹集了24000美元,帮助他们脱离了困境。

Aubrey告诉Tamarion:「如果你对别人好,那么好的事情就会回报到你身上。」

困扰儿子很久的校园霸凌圆满解决,从此儿子还多了一个朋友和保护者。

这个爸爸成熟而理性处理方式得到25万个赞。

一个网友还分享了类似的经验:

我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在我上中学时,一个男孩总是欺负我。

不过后来我发现他们家正在经历一些不好事情,颠沛流离。

于是,我妈买就带他和我一起去看马戏,后来他就一直护著我……

孩子欺负人,理由有时候很简单。但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里出了问题,无法得到心理上的关怀。与其硬碰硬,不如找到深层次原因,从心理上「击垮」熊孩子,甚至拉他变成自己孩子的「同盟」。

加州妈妈:熊孩子都是纸老虎一捅就破

当然,不是所有的爸妈都有这份爱心、耐心和时间,美国加州的一个妈妈就选择站在讲台上,对整个班里的学生「放狠话」:

「欺负我女儿的人,把你们姐姐、阿姨们,凡是超过18岁的人都带来。我会干掉他们。」

「你们要是恶棍,那我就是大恶棍,好吗?」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女儿被班里的男生欺负长达几个月。大概是妈妈气场太强大,整个讲话期间教室里鸦雀无声。

其实女儿的事情,这个妈妈一般不插手。这次之所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面对长期的欺凌,女儿相当无力。

虽然这个妈妈随后就进入了学校的黑名单,被禁止进入校园,但她的做法却得到很多家长的支持。

在我看来,恐吓孩子的行为虽不恰当,但适当向屡教不改的熊孩子示威却是必要的。

大部分熊孩子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尤其是面对一个成年人时,内心更加惶恐。向熊孩子示威,其实是表明自己的底线和力量:为了保护我的孩子,我会做任何事,别逼我!

韩国爸妈:租个叔叔收集证据

孩子受欺负,父母又没时间、没手段,该怎么办?

韩国的父母想了个妙招:租个叔叔。

这些叔叔会陪著孩子上学、放学,帮助孩子收集被欺凌的证据,用来向学校投诉。

还有的叔叔,会直接跑到施暴者家长的工作单位里,让其名声扫地,以杜绝熊家长不管不问。

根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叔叔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了,而且很多公司还贴心推出了套餐服务。

叔叔套餐

雇佣三四十岁、长相彪悍的男性连续两周每天以叔叔的身份陪同孩子上下学,并严厉警告欺凌者不要再欺负人。

? 收费:每日5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2909元。

证据套餐

全力搜集欺凌活动证据,以正式投诉信的形式提交给学校董事会。

? 收费:每日4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2327元。

豪华反欺凌套餐

找到施暴者父母的单位,并在单位里进行谈话。给他们看被欺凌孩子的照片,并请他们配合制止孩子的欺凌行为。

如果对方不同意,就大喊「熊孩子家长在这里工作」,以迫使对方答应。

为防止双方家长见面掐架,花200万韩元可让「叔叔」和施暴者家长会面4次,解决问题。

虽然这种方式很费钱,但效率却很高,韩国的不少父母都表示很认可。

咱们国内似乎还没有公司推出类似服务。不过这也给我们父母提了个醒,就是有时可以借助外力,比如咱们知道自己气场不够,或者不知道怎么解决的话,不妨找一些高大威猛的朋友来给孩子撑腰,也足以震慑住那些欺软怕硬的欺凌者。

我大学有一个女同学,她先生是公务员,但被派到欧洲驻外期间时,上一年级的女儿屡次三番回家抱怨说上操时后面的男生总故意推他,好几次都险些摔倒,男生以看到她惊慌失措的样子为乐。每次告老师男孩又都不承认,气得她都不想上学了。

我这个同学也是个文静型的妈妈,说话柔声细语的,想到孩子爸爸不在家,自己也缺乏跟熊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就找来了自己爱健身的弟弟当救兵。孩子的舅舅五大三粗的,去学校那天特意穿了个短袖,露出壮硕的肌肉,放学时直接横在男孩面前,一字一顿严肃地对他说:「如果我再听到你做操时推XXX,我以后就看著你们班做操,听到了吗?!」果然,从第二天开始,就风平浪静了。

当然了,面对校园霸凌,父母出手,或者靠其他大人帮助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我们不能全天陪著孩子,更不能360度保护他们。

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学会强大,自己找到应对的方法。

预防/处理校园霸凌最重要的两点

在此我还是想再强调下,虽然我们国情不同,方法不能直接生搬硬套,但不管在哪里,有两点都特别重要,在此提示给大家:

1、要知道所有的霸凌都是慢慢升级的,校园中再野蛮的欺凌者也不大可能一上来就让人吃屎喝尿,所以防微杜渐特别重要。从小打小闹开始,家长就要多上点儿心。一方面能够营造一个氛围让孩子愿意主动交流,有事肯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他们需要知道,被欺负不是丢人的事,丢人的是欺负人的人

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孩子情绪变化,孩子在学校遇到不快都是有征兆的,比如食欲不振、噩梦频繁、整天闷闷不乐等等,可能表现的途径千差万别,但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尽快找到原因,早早将被欺凌的苗头扼杀。

2、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的一篇文章《直面校园欺凌:为啥你家孩子容易挨欺负?如何避免孩子将来变成「软柿子」?》

常爸黄任:直面校园欺凌:为啥你家孩子容易挨欺负?如何不做「软柿子」?

zhuanlan.zhihu.com图标

里面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那些容易受欺负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自尊心」很低,是同学眼中的「软杮子」。而比让孩子「打回去」更好的方式是帮助他重获「自信。

具体的解决方法文章中都提到了,简单来说,孩子能在不断的经历和总结中积累经验,获得「独立处理」的自信,一旦拥有了这样的能力,自然很难成为被欺凌的目标。而且当孩子自带自信气场,特别是有一两样能拿得出手,让身边人刮目相看的本事时,本身也能帮助他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多的人是不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

学校是孩子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学会在校园里生存是成人的第一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孩子在面对霸凌时能挺胸抬头,在受到欺负时能敞开心扉。

希望所有孩子成长的痛,终有一天会过去。

参考资料:

Houston father confronts, then comforts sons bully


之前回答了这个问题,跟大家吐露了我被霸凌的童年经历,收到了很多评论。

如果你遭遇了像《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暴力,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www.zhihu.com图标

我才发现,原来霸凌这件事是很多人心中彼此的痛。

伤害这东西,一旦造成,就会在心里留下印痕,抹不掉,这便是最难的地方。

所以在养育两个孩子之后,如果你问我担心不担心孩子们在幼儿园或者以后求学路上的人际交友状况,肯定是会的。很多时候,最早帮助孩子避免霸凌、虐待等恶劣事件的人一定是父母,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也是我们一生的议题。

事实上,有很多人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性侵、社会或家庭暴力,或者霸凌事件,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事件是不被大众所看见的,我们通过媒体所知道的,一定是比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数量中少得多。

且不说处在事件当中会有多么悲痛,日常生活中要讨论这些问题也是不容易的。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难开口诉说这些事情,但「难以开口」不代表「不应该说」

01

很多父母都留言问过我,怎么跟孩子科普这类型的话题,因为他们觉得很难、而且孩子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实际中到底应该怎么说,孩子才会懂,怎么说,才是对孩子更好的方式呢?

我认为它必须得满足一个基本的原则:适量(Principle of Optimum Effects)。

我最早知道这个原则,是在澳洲学前教育协会研讨会的文集。但在我看来,这个原则不仅适合幼教工作人员,也同样适合每一个家长了解,而它的适用范围,几乎可以运用在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针对这件事情上,就有3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得更好:

  • 不能脱离孩子年龄段所能承受和理解的水平

前段时间,我家哥哥学校组织了一场慈善哀悼会,哀悼的孩子是加拿大的一个小女孩,她身患癌症,在去世之前,写了一封信发在Facebook上,这件事情被许多国家的学校所重视。

在组织哀悼会的前一天晚上,学校给我们家长一封长信,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发生了,并且学校会怎么做,比如通过慈善会的方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哀悼那个加拿大的女孩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和力量。

过程中有一个集体的哀悼仪式,孩子们熄了灯,点著蜡烛,放映那个小女孩的照片,由老师来说一些悼词,孩子们一起参与。

过后我问 Joshua,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Joshua告诉我,老师说前两天有一个小姐姐遇到了很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一起为她祝福、祈祷,和帮助她做更多好的事情。

其实学校的这些做法,遵循的就是「适量原则」。

不管想给孩子提供什么,都要考虑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合适的,而不是一味地用大人的视角去宣教。

预防霸凌事件也同样如此,为了避免孩子的恐慌或者不主动告知,我们也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帮助理解,比如提高孩子对霸凌者的状态的认识来提高警惕,提高孩子对不舒服的感受的重视,向孩子传达友情的重要性,这都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正因为很重要,我们才需要更加谨慎地去做。只有能够考虑到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和倡导,我们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更客观的面对这件事。

  • 如果难以开口,从绘本、童书开始谈起

如果有些议题觉得很难跟孩子开口,那么绘本、童书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切口。从性侵、人权、安全教育、反霸凌宣言等角度,有太多太多的优秀的童书作家,通过他们的文字,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我们。

暴力经常潜藏在各种角落,但是让孩子从小在内心里种下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是广泛阅读需要提供的作用,让孩子逐步的认识到暴力的不同面貌,才能有防范的保护意识

我和大家推荐一些我和孩子阅读过的霸凌主题的绘本和童书,我们可以把这些优秀的作品放在书柜里,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共读,告诉孩子,这是我们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1.《不是我的错》

这是一本瑞典的绘本,其实很多时候霸凌大多发生在小学期间,大多数是「结构式暴力」,比如我小时候经历过的霸凌,所以看到这本书,我特别触动,他生动地揭露了集体霸凌的结构关系,从旁观者、附和者、协助者、参与者等各种心理状态,浅显易懂地描述出来

不是我的错京东去购买?

2.《三只小猪》

你可能没有想到,《三只小猪》本身也是孩子在处理霸凌议题的主题,当我用这个角度去和孩子们聊时,侧重点在如何让孩子看待以智取胜、打倒大灰狼的霸凌侵犯的事情

我之前分享过的思维导图:

萌芽:思维导图对孩子很有用,赶紧学起来!?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其实也是可以用来作为解构故事主题的一种方式,其实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他需要了解的霸凌很简单,就是「以大欺小,以小抗大」,这些都是霸凌的延伸主题。

凯迪克金奖绘本:三只小猪(清华附小推荐必读书目)京东去购买?

3.《别想欺负我》

这也是一本关于校园霸凌的书,讲述了背著新书包的吉姆被大个子雷奥和讨厌鬼卢卡欺负以后,如何相信自己,鼓起勇气变得强大,不再被欺负的故事。

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系列 全套4册京东去购买?

(这本书所在的系列都是我很喜欢的书,里面不只有霸凌角度、还从「保护隐私部位」、「防止走丢」、「防拐防骗」这3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来帮助孩子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不期待低幼的孩子能完全理解,但我们需要一点点的渗透,让孩子看到事情背地里反转的一面,每个人复杂的一面,能在他们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时候,不会受到过多的打击

  • 情景模拟提高孩子在危机情况的应变能力

在安全教育中,情景模拟对应对一些危险应急状况,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比如在火灾、防走失、拐卖、自卫等都有很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一直特别遗憾的一点是,很多时候我们所处的状况是,缺乏对安全情景模拟和演练的系统性学习,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大多流于形式。

比如我见过一个学校在做性侵宣讲的时候,用的方式是情景剧,用灰太狼和喜羊羊比喻现实中的「坏叔叔」和「小女孩」。

但这些方式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孩子不会懂坏叔叔到底是谁,大部分的性侵发生在熟人之间,用灰太狼这个形象,怎么能让孩子明白「熟人性侵」的危害?这样的比喻场景,分分钟还会造成反效果。

低幼孩子的引导,一定要足够清晰、规则明确、指导逻辑简单明了,比如如果要跟孩子解释什么是坏人,我们要跟孩子强化「不舒服」这点,什么是不舒服的感受,一定要仔细和孩子从细节上确定。

虽然孩子不能直接从品格上定义坏人,但是他能感受到到某种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舒服,随著孩子的长大,我们也需要不停地补充信息,因为真正的沟通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回避、态度坚定、语气温和,当我们真的把场景和方法演习并告诉孩子的时候,孩子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那份真实性。


我觉得霸凌的经历对我来说,是真正经历了一次友情的背叛,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交友底线。

如何为自己的原则而坚持,并且不妥协,是很多人之所有走出霸凌阴影和伤害的重要关口。我也逐渐在人生的反抗中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霸凌者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痛苦。

也许曾经弱小的我们,没有办法打破僵局,我们总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或者让自己不得不去迎合或委曲求全,但生命的意义同样在于它的修补性,长大后的我们不需要去原谅过去的背叛,但我们可以学著放过自己,因为我们不需要拿自己的生活来铭记别人的过错。

我们已经不再是过去无力反抗的孩子。面对人生的泥潭,我们可以低头凝视,但也可以抬头仰望,当我们愿意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到满天星辰。

每一次的述说和面对,都会给到我们更多觉醒和顿悟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和解之路,打破过去的轮回,让自己走出来。

写这篇问答也是想给同样关心如何在我们孩子身上预防霸凌的朋友们打打气。只要把安全教育时刻放在心上,我们一定有办法的,一起互勉啊

END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


是现在的校园暴力比以前更多吗?

当然不是,只是以前的校园暴力你不知道,现在有智能手机,所以传播的快,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有心,你会发现,被校园暴力的人,他们的家几乎都是一塌糊涂的。

我一直和我儿子说,出现问题一定要回家说,就算你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也要和爸爸说。

因为你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定是合理的。学生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兜一个大圈,用最下下策的方式,去解决一个一开始就能掐死在摇篮里面的问题。

校园暴力有一个特别的点,就是欺软怕硬。

搞你一次,如果你忍气吞声。那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上初三的时候,也被人堵在车库欺负过。我就回去和我妈妈说了,我妈妈到学校里面,找到了所有的当事人,找到了校长,找到了老师。学校也高度重视这件事,很快就做出了处分。

我妈妈说了一句特别庸俗的话:我儿子以后如果再被人暴力对待,我谁都不找,我就找你们。

从此以后我就出名了,一个初三的学生,一米七几的个子,居然要妈妈来学校护著自己。真的是太没种了。

确实,我也被嘲笑了很久,可是。我心里是很温暖的。这些嘲笑我的人,不会在我受到伤害的时候替身而出帮我。而我妈妈,会一直保护我。

我被嘲笑,但是我再也没有受到校园暴力。

那句庸俗的话,真的起到了作用。

谁愿意欺负一个动不动就要妈妈来学校闹事的傻儿子。

等到我长大以后,回想起这段往事,我觉得我妈妈做的是对的。被人说几句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比起身体的伤害,说几句的威力小太多了。我不需要躲著别人,也不用担心上厕所会被人暗算,我可以一门心思学习,那些风言风语,我下课以后就能抛之脑后。何况,人是健忘的,嘲笑了一阵子就无趣了,说的人越来越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可如果我妈妈没有关心过我呢?

如果我的妈妈只管自己,对我放任自流,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和我说几句话。那我被人校园暴力的事情,我也不会告诉我的妈妈。

我会害怕,我会担心,甚至我会想报复。

我还会安心学习吗?我的人生就变了。

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觉得安心,出现问题家可以是一个避风港。

出去上班,出去学习,出去做任何事情,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所难免。可遇到了以后,永远有个商量的人,永远都有家一起面对问题,这份安定是一个孩子最好的保护。

有一种保护叫温暖的家。

最大的暴力叫爹不疼,妈不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