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為人父母的安全必修課,歡迎關注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安全成長保駕護航!

最近,電影《少年的你》火爆大銀幕,裡面的情節就像是一雙手,把校園霸凌的遮羞布撕開一條裂縫,讓更多的人能窺見裡面的黑暗與醜惡。

胡小蝶長期遭受魏萊等人的毒手,被丟紙巾,被鎖在廁所裏,在座位上的一灘紅墨水遭受校園暴力後,最後選擇跳樓橫屍操場;

陳念因為媽媽欠高利貸沒有錢還而被全班同學恥笑,一時間不知所措,姍然淚下。

這些屈辱和隱忍都成了孩子一輩子都抹不平的傷疤。

那麼,作為家長的你,應該怎樣應對,在察覺到某些異樣情況時,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1,問清事由,要相信孩子裏也「有壞人」。

雖然孩子之間的打架很常見,但大部分家長都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涉世未深」,不會有赤裸裸的惡人,但實際上就像隨機搶劫案一樣,孩子當中的霸凌有時候也是「沒有任何原因」。

有一部分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家庭也未必有很大問題,就是父母不願意把其他孩子,「往壞了想」。自己的孩子也被嚇唬住,而「不敢說」。

碰到這類情況,要告訴孩子,一切不是他的過錯,必要時候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壯膽。必要時,「轉學」也應該在考慮的範疇內,孟母尚且三遷。

2,清楚自己孩子的社交狀況。

多傾聽孩子在學校的社交故事,在衝突發生時候才能很好的判斷究竟是孩子之間打鬧過頭了,還是赤裸裸的校園暴力。

如果是正常的衝突,孩子會有憤怒,但不會過分恐懼面對和他衝突的同學。如果是暴力事件,孩子會深感恐懼,有可能不敢和你說被欺負的事情,只是用各種理由不敢上學。

3,保護原則優先。

不論是正常的受了「委屈」,還是遭遇暴力事件,家長都要反覆傳遞出「我在意你的人身安全」「在必要時,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做一些過激的事」,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是正當的,無需質疑和外加條件的正當。

歡迎關注

微信公眾號

長談心理工作室

提供平價心理服務


校園暴力的形式有很多,對於旅居海外的華人家庭孩子而言,最常見的可能就是種族歧視了。

我有一個瑞士媽媽羣,媽媽們分享過一些校園歧視的案例,就在我們身邊的瑞士校園,有因為有非洲血統被叫侮辱性稱呼的,有德國移民孩子被長期霸凌被迫搬家轉學的,也有華人小孩因為眼睛小被嘲笑長得醜的。

其實,瑞士算是一個文化相對融合的國家,本身就有三個語區四種官方語言,所謂的本地居民往上數幾代也都是周邊國家移民過來的,種族歧視不能說沒有,但肯定算不上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正如羣裏一位媽媽說的,小孩子的世界是簡單又殘忍的,他們只是要找一個欺負人的理由。這個理由,可能是膚色和宗教信仰,也可能是眉眼長相,身材、喜好、性格、成績、家庭,只要認定你是受氣包,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導火索。

即便我們都是在國內上的小學中學,沒有種族地域之分,但是校園暴力的情況依然存在。即便到今天,這也是一個學校明令禁止,老師家長三令五申但是依然令人頭痛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孩子家長,我們怎樣做,可以使自己的孩子離校園歧視與霸凌儘可能遠一點呢?

太長不看版:

  • 學會尊重,教孩子捍衛自尊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尊重他人
  • 建立自信 ,培養孩子的認同感和對自己的肯定
  • 豐富社交 ,以身作則幫助孩子主動融入新環境
  • 懂得求助,呵護孩子的安全感,遇到問題及時幹預

學會尊重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自尊是自信的前提。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讓TA從小就意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值得被尊重的。

同時,要從小培養孩子共情能力,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比如羣裏有位媽媽提到,有一次孩子回家說班裡有個同學黑黑的看上去臟髒的。媽媽反問他覺得班裡同學會怎麼形容自己呢,孩子想了想說肯定會說那個小眼睛的亞洲人,還用雙手比劃兩個眼睛。

媽媽因勢利導,告訴他用外貌特徵去嘲笑別人是不對的,會讓對方覺得很難過。這樣一說孩子瞬間就明白了,知道這樣做不對,自己不是故意的。

有一個朋友家的小孩才幼兒園大班,有一次也問她媽媽說黑人小朋友是不是不洗臉看起來髒兮兮的。

她的媽媽是基督教徒,跟她解釋耶和華造人的時候就是賦予了不同的顏色,這樣世界才會更加豐富多彩,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可以評論別人。

家長正確的引導,會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同時如果自己的尊嚴受到侵犯的時候也能及時分辨對方是錯誤的,進一步來表達或者求助。

建立自信

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差異,真要深究的話各國都有歧視。莫不說各國,就算是國內省內同一個區域歧視也是隻能盡量避免很難完全杜絕的。

同樣的道理,一所校園裡,孩子之間分三六九等,找軟柿子捏,是非常惡劣但是很難完全杜絕的事情。

關於這種校園暴力,你害怕它就無限擴大,甚至將人吞噬。你自信他就一文不值,煽動這些的都會變成跳樑小丑。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認同感,也可以用幽默化解差異。

還拿眼睛小來舉例子,很多媽媽都表示這個問題很多亞洲孩子在小學階段都會遇到,法語還有個特別的順口溜,孩子一學就會,一會就說。

別說生活在國外的中國孩子了,我們小時候也經常有同學因為外貌特徵受歧視,眼睛小的叫你「一條縫」,眼睛大的叫你「大傻牛」,長得胖給你叫「笨豬」,長得瘦給你叫「傻猴」,不勝枚舉。

不要小瞧這些侮辱性外號,對於心理素質還沒有完全鍛煉好的孩子而言,都可能是重大的陰影。而在此影響下表現出的不信心又會釋放出「我好欺負」的潛在信號。

我有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也遇到了同學說眼睛小的問題,父母都是變著法兒鼓勵說她們是最漂亮的,眼睛像彎彎的月亮一樣美。

羣裏一位寶媽的解釋也特別有意思,她對孩子說中國人喫米所以眼睛細長,歐洲人喫土豆所以眼睛像土豆一樣圓。為什麼呢? 因為以前歐洲人不會種米,沒有米飯喫。同學們新鮮幾天就沒人說了,自己的孩子自信心也沒有收到傷害。

豐富社交

人是社會動物,進入一個新環境都需要重新建立社交圈。

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我們搬了新家,需要處理鄰裏關係。入職新單位,需要處理同事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如果父母熱情開朗,積極融入工作生活圈子,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主動適應環境的好榜樣,也在不經意中為他們拓展了社交圈。

我娃還不到三歲,現在每個週末我們都排的滿滿的,不是參加這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就是到那個小朋友家參加下午茶聚會。

孩子們私下有了更多接觸,在幼兒園相處起來也會多一分親密,Den寶現在都會主動要求讓我請他的哪個朋友來家玩兒了。

幼兒園有一個兩歲了還不開口說話的小朋友,幾乎每天必打人,我娃也被抓過臉,當然所有的家長都在持續不斷跟老師反應老師也會各位注意那個小朋友,但總有個疏漏的時候。

而現在,通過娃和老師的表述,他和幾個玩的好的朋友已經結成了「聯盟」,只要那個小朋友一靠近他們「聯盟成員」就會聚在一起大聲喊「不可以!走開!」

幼兒園尚且如此,小學中學生的社交活動就更豐富了。同事朋友家都有上學的孩子,經常聽說他們要去好朋友家過夜,就在剛剛過完的這個暑假,一位同事家的10歲兒子跟著同學家去西班牙玩了一圈,另一位同事家的6歲女兒還跟同學一家去羅馬尼亞度假。

有了好朋友的陪伴,孩子會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在學校遇到困難也會有個傾訴的對象。

懂得求助

作為父母,我們要認清一個殘酷的事實:孩子的世界也有陰暗面,而且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恐怖,看看那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就知道了。

如果萬一遭遇了校園暴力,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求助。

孩子能夠沒有任何顧慮地向父母求助,需要充分的信任和極強的安全感,至少他心裡要很確定父母不會笑話他沒用,而是會不顧一切地保護他、幫助他。

這種彼此的信任和安全感是要從小培養,融入到生活點滴的,比如多鼓勵、少打擊,比如尊重孩子的隱私,比如多進行賞識教育。

父母直接去與未成年孩子或者他們家長交涉容易尷尬不說,一不小心還可能牽涉到法律問題。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最直接有效的還是反應給老師,瑞士學校有一套專門的反霸凌系統,在處理問題學生方面頗有成效。

如果實在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搬家換學校也都不要猶豫。一定要摒棄「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我要認慫」的想法,跟孩子健康成長相比,其他都是小事兒。

另外,瑞士有一種專門的「霸凌保險」。如果孩子遇到的問題比較棘手,可以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

辦法有很多,宗旨就一個: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知乎親子

更多瑞士生活相關請關注公眾號:生活在瑞士


謝邀 @知乎親子

對於校園暴力,我一向主張:如果只是孩子間的衝突,不涉及人身傷害,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解決。但如果已經對孩子身體或精神造成影響,那當家長的,就一定當好孩子堅實的後盾,關鍵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保護好孩子。

可出手,不代表就要致對方於死地。不管是上饒「家長捅死孩子同學」,還是「溫州家長廁所殺童」事件都太過偏激、極端。

這種出手方式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兩個孩子沒有了生命,另兩個孩子之後的成長沒有了父親的參與。

我們當然不認同殺人泄憤的極端方式,可事實上也有很多人自己都有過被欺凌或者孩子被欺負的體驗,恨得牙根癢癢的同時,始終找不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式。

在習慣性地在國外網站找信息的時候,我意外讀到了幾個故事這幾個國外家長教科書式的出手方式非常具有啟發意義。雖然每個孩子面臨的情況不一樣,這些家長的做法也不能照搬,但還是希望能給家長們開拓思路,用更好的方式應對校園暴力。

休斯頓爸爸:攻心為上攻人為下

他叫Aubrey Fontenot,來自美國休斯頓,是一個炫酷的紋身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有一天,8歲的兒子Jordan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說:「爸爸,我遭到了校園霸凌。」

一向對兒子疼愛有加的Aubrey感到很憤怒,他想要警告那個壞小子或者給他一個狠狠地教訓。可冷靜過後,Aubrey決定要給兒子做個榜樣,用另一種方式處理此事。

欺負兒子的少年叫Tamarion,是一個相當桀驁不馴的孩子。Aubrey給這個孩子的母親打了電話,獲得同意後把Tamarion帶到車裡準備單獨聊聊。

談話剛開始時,Tamarion並不想理會Aubrey。但在Aubrey的耐心開導下,兩個人終於能坦誠地說出心裡話了。

Aubrey終於知道這個男孩愛欺負兒子的原因了。

原來,之前Tamarion經常因為穿的衣服、鞋子臟而被同學嘲笑。後來他就用同樣的方式反擊其他人,以此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兒子Jordan成為他的攻擊目標,就是因為穿了新衣服。

談話到這裡並沒有結束,Aubrey問:「你為什麼沒有新衣服穿?」

開心扉的Tamarion道出了家裡的窘境:最近他們一家人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連最基本的穩定住所都沒有,更別提新衣服了。

找到問題重點的Aubrey決定用攻心戰術解救兒子,他帶Tamarion購買一些新衣服。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到他和我兒子,一定會讓情況有所改善。」

果然如此,在回來的路上Tamarion就已經變成了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

接下來,Aubrey想要試著修復Tamarion和Jordan之間的關係。他把Tamarion和Jordan一起叫到店裡,面對面交談,還一起玩遊戲。

一開始氣氛有些尷尬,不過兩個人還是因為遊戲成了好朋友。

後來,Aubrey還在網上發起眾籌,為Tamarion一家人籌集了24000美元,幫助他們脫離了困境。

Aubrey告訴Tamarion:「如果你對別人好,那麼好的事情就會回報到你身上。」

困擾兒子很久的校園霸凌圓滿解決,從此兒子還多了一個朋友和保護者。

這個爸爸成熟而理性處理方式得到25萬個贊。

一個網友還分享了類似的經驗:

我身上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在我上中學時,一個男孩總是欺負我。

不過後來我發現他們家正在經歷一些不好事情,顛沛流離。

於是,我媽買就帶他和我一起去看馬戲,後來他就一直護著我……

孩子欺負人,理由有時候很簡單。但大多數都是因為家裡出了問題,無法得到心理上的關懷。與其硬碰硬,不如找到深層次原因,從心理上「擊垮」熊孩子,甚至拉他變成自己孩子的「同盟」。

加州媽媽:熊孩子都是紙老虎一捅就破

當然,不是所有的爸媽都有這份愛心、耐心和時間,美國加州的一個媽媽就選擇站在講臺上,對整個班裡的學生「放狠話」:

「欺負我女兒的人,把你們姐姐、阿姨們,凡是超過18歲的人都帶來。我會幹掉他們。」

「你們要是惡棍,那我就是大惡棍,好嗎?」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女兒被班裡的男生欺負長達幾個月。大概是媽媽氣場太強大,整個講話期間教室裏鴉雀無聲。

其實女兒的事情,這個媽媽一般不插手。這次之所以挺身而出,就是因為面對長期的欺凌,女兒相當無力。

雖然這個媽媽隨後就進入了學校的黑名單,被禁止進入校園,但她的做法卻得到很多家長的支持。

在我看來,恐嚇孩子的行為雖不恰當,但適當向屢教不改的熊孩子示威卻是必要的。

大部分熊孩子都是紙老虎,外強中乾。尤其是面對一個成年人時,內心更加惶恐。向熊孩子示威,其實是表明自己的底線和力量:為了保護我的孩子,我會做任何事,別逼我!

韓國爸媽:租個叔叔收集證據

孩子受欺負,父母又沒時間、沒手段,該怎麼辦?

韓國的父母想了個妙招:租個叔叔。

這些叔叔會陪著孩子上學、放學,幫助孩子收集被欺凌的證據,用來向學校投訴。

還有的叔叔,會直接跑到施暴者家長的工作單位裏,讓其名聲掃地,以杜絕熊家長不管不問。

根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叔叔服務」越來越受歡迎了,而且很多公司還貼心推出了套餐服務。

叔叔套餐

僱傭三四十歲、長相彪悍的男性連續兩周每天以叔叔的身份陪同孩子上下學,並嚴厲警告欺凌者不要再欺負人。

? 收費:每日50萬韓元,摺合人民幣2909元。

證據套餐

全力蒐集欺凌活動證據,以正式投訴信的形式提交給學校董事會。

? 收費:每日40萬韓元,摺合人民幣2327元。

豪華反欺凌套餐

找到施暴者父母的單位,並在單位裏進行談話。給他們看被欺凌孩子的照片,並請他們配合制止孩子的欺凌行為。

如果對方不同意,就大喊「熊孩子家長在這裡工作」,以迫使對方答應。

為防止雙方家長見面掐架,花200萬韓元可讓「叔叔」和施暴者家長會面4次,解決問題。

雖然這種方式很費錢,但效率卻很高,韓國的不少父母都表示很認可。

咱們國內似乎還沒有公司推出類似服務。不過這也給我們父母提了個醒,就是有時可以藉助外力,比如咱們知道自己氣場不夠,或者不知道怎麼解決的話,不妨找一些高大威猛的朋友來給孩子撐腰,也足以震懾住那些欺軟怕硬的欺凌者。

我大學有一個女同學,她先生是公務員,但被派到歐洲駐外期間時,上一年級的女兒屢次三番回家抱怨說上操時後面的男生總故意推他,好幾次都險些摔倒,男生以看到她驚慌失措的樣子為樂。每次告老師男孩又都不承認,氣得她都不想上學了。

我這個同學也是個文靜型的媽媽,說話柔聲細語的,想到孩子爸爸不在家,自己也缺乏跟熊孩子打交道的經驗,就找來了自己愛健身的弟弟當救兵。孩子的舅舅五大三粗的,去學校那天特意穿了個短袖,露出壯碩的肌肉,放學時直接橫在男孩面前,一字一頓嚴肅地對他說:「如果我再聽到你做操時推XXX,我以後就看著你們班做操,聽到了嗎?!」果然,從第二天開始,就風平浪靜了。

當然了,面對校園霸凌,父母出手,或者靠其他大人幫助始終不是長久之計。畢竟,我們不能全天陪著孩子,更不能360度保護他們。

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學會強大,自己找到應對的方法。

預防/處理校園霸凌最重要的兩點

在此我還是想再強調下,雖然我們國情不同,方法不能直接生搬硬套,但不管在哪裡,有兩點都特別重要,在此提示給大家:

1、要知道所有的霸凌都是慢慢升級的,校園中再野蠻的欺凌者也不大可能一上來就讓人喫屎喝尿,所以防微杜漸特別重要。從小打小鬧開始,家長就要多上點兒心。一方面能夠營造一個氛圍讓孩子願意主動交流,有事肯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他們需要知道,被欺負不是丟人的事,丟人的是欺負人的人

另一方面要仔細觀察孩子情緒變化,孩子在學校遇到不快都是有徵兆的,比如食慾不振、噩夢頻繁、整天悶悶不樂等等,可能表現的途徑千差萬別,但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儘快找到原因,早早將被欺凌的苗頭扼殺。

2、關於這個話題,我曾經的一篇文章《直面校園欺凌:為啥你家孩子容易挨欺負?如何避免孩子將來變成「軟柿子」?》

常爸黃任:直面校園欺凌:為啥你家孩子容易挨欺負?如何不做「軟柿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裡面提到了一個特別重要的發現,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那些容易受欺負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自尊心」很低,是同學眼中的「軟杮子」。而比讓孩子「打回去」更好的方式是幫助他重獲「自信。

具體的解決方法文章中都提到了,簡單來說,孩子能在不斷的經歷和總結中積累經驗,獲得「獨立處理」的自信,一旦擁有了這樣的能力,自然很難成為被欺凌的目標。而且當孩子自帶自信氣場,特別是有一兩樣能拿得出手,讓身邊人刮目相看的本事時,本身也能幫助他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多的人是不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

學校是孩子進入的第一個小社會,學會在校園裡生存是成人的第一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讓孩子在面對霸凌時能挺胸抬頭,在受到欺負時能敞開心扉。

希望所有孩子成長的痛,終有一天會過去。

參考資料:

Houston father confronts, then comforts sons bully


之前回答了這個問題,跟大家吐露了我被霸凌的童年經歷,收到了很多評論。

如果你遭遇了像《少年的你》中的校園暴力,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www.zhihu.com圖標

我才發現,原來霸凌這件事是很多人心中彼此的痛。

傷害這東西,一旦造成,就會在心裡留下印痕,抹不掉,這便是最難的地方。

所以在養育兩個孩子之後,如果你問我擔心不擔心孩子們在幼兒園或者以後求學路上的人際交友狀況,肯定是會的。很多時候,最早幫助孩子避免霸凌、虐待等惡劣事件的人一定是父母,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也是我們一生的議題。

事實上,有很多人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告訴我們,社會上每天都在發生性侵、社會或家庭暴力,或者霸凌事件,但因為各種原因,這些事件是不被大眾所看見的,我們通過媒體所知道的,一定是比現實中所發生的事件數量中少得多。

且不說處在事件當中會有多麼悲痛,日常生活中要討論這些問題也是不容易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難開口訴說這些事情,但「難以開口」不代表「不應該說」

01

很多父母都留言問過我,怎麼跟孩子科普這類型的話題,因為他們覺得很難、而且孩子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實際中到底應該怎麼說,孩子才會懂,怎麼說,纔是對孩子更好的方式呢?

我認為它必須得滿足一個基本的原則:適量(Principle of Optimum Effects)。

我最早知道這個原則,是在澳洲學前教育協會研討會的文集。但在我看來,這個原則不僅適合幼教工作人員,也同樣適合每一個家長瞭解,而它的適用範圍,幾乎可以運用在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針對這件事情上,就有3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得更好:

  • 不能脫離孩子年齡段所能承受和理解的水平

前段時間,我家哥哥學校組織了一場慈善哀悼會,哀悼的孩子是加拿大的一個小女孩,她身患癌症,在去世之前,寫了一封信發在Facebook上,這件事情被許多國家的學校所重視。

在組織哀悼會的前一天晚上,學校給我們家長一封長信,告訴我們這件事情發生了,並且學校會怎麼做,比如通過慈善會的方式,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哀悼那個加拿大的女孩子,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和力量。

過程中有一個集體的哀悼儀式,孩子們熄了燈,點著蠟燭,放映那個小女孩的照片,由老師來說一些悼詞,孩子們一起參與。

過後我問 Joshua,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Joshua告訴我,老師說前兩天有一個小姐姐遇到了很不好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一起為她祝福、祈禱,和幫助她做更多好的事情。

其實學校的這些做法,遵循的就是「適量原則」。

不管想給孩子提供什麼,都要考慮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合適的,而不是一味地用大人的視角去宣教。

預防霸凌事件也同樣如此,為了避免孩子的恐慌或者不主動告知,我們也應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幫助理解,比如提高孩子對霸凌者的狀態的認識來提高警惕,提高孩子對不舒服的感受的重視,向孩子傳達友情的重要性,這都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向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正因為很重要,我們才需要更加謹慎地去做。只有能夠考慮到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和倡導,我們才能幫助孩子更好、更客觀的面對這件事。

  • 如果難以開口,從繪本、童書開始談起

如果有些議題覺得很難跟孩子開口,那麼繪本、童書永遠是一個最好的切口。從性侵、人權、安全教育、反霸凌宣言等角度,有太多太多的優秀的童書作家,通過他們的文字,把這份力量傳遞給我們。

暴力經常潛藏在各種角落,但是讓孩子從小在內心裡種下自我保護的意識,這也是廣泛閱讀需要提供的作用,讓孩子逐步的認識到暴力的不同面貌,纔能有防範的保護意識

我和大家推薦一些我和孩子閱讀過的霸凌主題的繪本和童書,我們可以把這些優秀的作品放在書櫃裏,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共讀,告訴孩子,這是我們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1.《不是我的錯》

這是一本瑞典的繪本,其實很多時候霸凌大多發生在小學期間,大多數是「結構式暴力」,比如我小時候經歷過的霸凌,所以看到這本書,我特別觸動,他生動地揭露了集體霸凌的結構關係,從旁觀者、附和者、協助者、參與者等各種心理狀態,淺顯易懂地描述出來

不是我的錯京東去購買?

2.《三隻小豬》

你可能沒有想到,《三隻小豬》本身也是孩子在處理霸凌議題的主題,當我用這個角度去和孩子們聊時,側重點在如何讓孩子看待以智取勝、打倒大灰狼的霸凌侵犯的事情

我之前分享過的思維導圖:

萌芽:思維導圖對孩子很有用,趕緊學起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其實也是可以用來作為解構故事主題的一種方式,其實對於低幼的孩子來說,他需要了解的霸凌很簡單,就是「以大欺小,以小抗大」,這些都是霸凌的延伸主題。

凱迪克金獎繪本:三隻小豬(清華附小推薦必讀書目)京東去購買?

3.《別想欺負我》

這也是一本關於校園霸凌的書,講述了背著新書包的吉姆被大個子雷奧和討厭鬼盧卡欺負以後,如何相信自己,鼓起勇氣變得強大,不再被欺負的故事。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系列 全套4冊京東去購買?

(這本書所在的系列都是我很喜歡的書,裡面不只有霸凌角度、還從「保護隱私部位」、「防止走丟」、「防拐防騙」這3個方面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來幫助孩子養成安全行為習慣)

不期待低幼的孩子能完全理解,但我們需要一點點的滲透,讓孩子看到事情背地裡反轉的一面,每個人複雜的一面,能在他們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時候,不會受到過多的打擊

  • 情景模擬提高孩子在危機情況的應變能力

在安全教育中,情景模擬對應對一些危險應急狀況,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比如在火災、防走失、拐賣、自衛等都有很顯著的效果,但是我一直特別遺憾的一點是,很多時候我們所處的狀況是,缺乏對安全情景模擬和演練的系統性學習,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大多流於形式。

比如我見過一個學校在做性侵宣講的時候,用的方式是情景劇,用灰太狼和喜羊羊比喻現實中的「壞叔叔」和「小女孩」。

但這些方式根本一點作用都沒有,孩子不會懂壞叔叔到底是誰,大部分的性侵發生在熟人之間,用灰太狼這個形象,怎麼能讓孩子明白「熟人性侵」的危害?這樣的比喻場景,分分鐘還會造成反效果。

低幼孩子的引導,一定要足夠清晰、規則明確、指導邏輯簡單明瞭,比如如果要跟孩子解釋什麼是壞人,我們要跟孩子強化「不舒服」這點,什麼是不舒服的感受,一定要仔細和孩子從細節上確定。

雖然孩子不能直接從品格上定義壞人,但是他能感受到到某種行為給自己帶來的不舒服,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也需要不停地補充信息,因為真正的溝通是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迴避、態度堅定、語氣溫和,當我們真的把場景和方法演習並告訴孩子的時候,孩子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那份真實性。


我覺得霸凌的經歷對我來說,是真正經歷了一次友情的背叛,而我也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交友底線。

如何為自己的原則而堅持,並且不妥協,是很多人之所有走出霸凌陰影和傷害的重要關口。我也逐漸在人生的反抗中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霸凌者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方式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痛苦。

也許曾經弱小的我們,沒有辦法打破僵局,我們總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或者讓自己不得不去迎合或委曲求全,但生命的意義同樣在於它的修補性,長大後的我們不需要去原諒過去的背叛,但我們可以學著放過自己,因為我們不需要拿自己的生活來銘記別人的過錯。

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無力反抗的孩子。面對人生的泥潭,我們可以低頭凝視,但也可以抬頭仰望,當我們願意仰望天空的時候,我們纔可以看到滿天星辰。

每一次的述說和麪對,都會給到我們更多覺醒和頓悟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和解之路,打破過去的輪迴,讓自己走出來。

寫這篇問答也是想給同樣關心如何在我們孩子身上預防霸凌的朋友們打打氣。只要把安全教育時刻放在心上,我們一定有辦法的,一起互勉啊

END

我是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註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碼字不易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

可以關注我

也可以點個贊哦


是現在的校園暴力比以前更多嗎?

當然不是,只是以前的校園暴力你不知道,現在有智能手機,所以傳播的快,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有心,你會發現,被校園暴力的人,他們的家幾乎都是一塌糊塗的。

我一直和我兒子說,出現問題一定要回家說,就算你有自己的解決方式,也要和爸爸說。

因為你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不一定是合理的。學生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兜一個大圈,用最下下策的方式,去解決一個一開始就能掐死在搖籃裡面的問題。

校園暴力有一個特別的點,就是欺軟怕硬。

搞你一次,如果你忍氣吞聲。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上初三的時候,也被人堵在車庫欺負過。我就回去和我媽媽說了,我媽媽到學校裡面,找到了所有的當事人,找到了校長,找到了老師。學校也高度重視這件事,很快就做出了處分。

我媽媽說了一句特別庸俗的話:我兒子以後如果再被人暴力對待,我誰都不找,我就找你們。

從此以後我就出名了,一個初三的學生,一米七幾的個子,居然要媽媽來學校護著自己。真的是太沒種了。

確實,我也被嘲笑了很久,可是。我心裡是很溫暖的。這些嘲笑我的人,不會在我受到傷害的時候替身而出幫我。而我媽媽,會一直保護我。

我被嘲笑,但是我再也沒有受到校園暴力。

那句庸俗的話,真的起到了作用。

誰願意欺負一個動不動就要媽媽來學校鬧事的傻兒子。

等到我長大以後,回想起這段往事,我覺得我媽媽做的是對的。被人說幾句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比起身體的傷害,說幾句的威力小太多了。我不需要躲著別人,也不用擔心上廁所會被人暗算,我可以一門心思學習,那些風言風語,我下課以後就能拋之腦後。何況,人是健忘的,嘲笑了一陣子就無趣了,說的人越來越少,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可如果我媽媽沒有關心過我呢?

如果我的媽媽只管自己,對我放任自流,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和我說幾句話。那我被人校園暴力的事情,我也不會告訴我的媽媽。

我會害怕,我會擔心,甚至我會想報復。

我還會安心學習嗎?我的人生就變了。

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覺得安心,出現問題家可以是一個避風港。

出去上班,出去學習,出去做任何事情,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所難免。可遇到了以後,永遠有個商量的人,永遠都有家一起面對問題,這份安定是一個孩子最好的保護。

有一種保護叫溫暖的家。

最大的暴力叫爹不疼,媽不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