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咨询师男,来访者会把他移情成爸爸还是妈妈呢。


来访者需要从爸爸那里获得理想化,会找和爸爸感觉匹配的咨询师,反之,需要妈妈的镜映,就会找和妈妈相似的咨询师。

优秀的咨询师会集父母力量于一身。

以上。


跟性别有关,但不一定是根据性别来的。

如果一个咨询师的性别为男,可能来访者会根据性别跟容易与爸爸来做移情的连接,但如果这个男咨询师的特质与妈妈更像,可能来访者也会将他移情为妈妈。

而且有可能在前期来访者会把咨询师移情为妈妈,后期又变成爸爸,或者两者兼有。


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在潜意识里,只有动力样的存在,到底是母亲还是父亲,仅仅是可资利用的材料。

移情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度、灵活度、深度的体验需要在共情的环境下完成,而环境的创造离不开咨询师的参与,为会陷入纯粹的幻想和欲望,需要在咨询师的关注下升华为单纯的爱好或生活的兴趣。

但有些咨询师理论的根深蒂固对此造成的暗示就会被来访者捕捉到,形成迎合的关系局面。不仅在咨询中咨询师应该摒弃性别,还要将自己放在虚位。否则就形成了这种状态:

咨询师坚信最后的程度会到达对父母的移情,来访者配合咨询师的信仰。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讲究只有移情了才算开始治愈,这个角度看移情是必然发生的。


有的吧

男人重理 女人重情


按照我对精神分析浅薄的理解,有一定关系。

如果咨询师是年长男性,可能就会主要将生活中对年长男性(如父亲角色)的情感迁移过去,如果是年长女性,可能会移情自年长女性(如母亲角色)。

也因此,参与分析性团体治疗,尤其是成员年龄、性别、情况各不相同的团体,可以多维度的映照成员生活中的情况,包括与母亲的关系、父亲的关系、同胞竞争、亲密关系等等。

才疏学浅,欢迎讨论。


我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也不是咨询师,仅根据个人经验,感觉没有太大关系,我的咨询师是男性,但我对他的移情有对妈妈的,也有对爸爸的。


感谢邀请,首先精神分析是一套理论,自恋人格障碍需要在医生诊断下才会准确的 而且现在主流心理诊断是慢慢去标签化,我不知道你这个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帽子」还是医生诊断了。

第二关于你的所谓学习精神分析,这个可以学习。但是心理治疗尤其是动力学的治疗不是靠理论在给人解决问题。理论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治疗的发生起效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关系和体验中产生。就像你没开过车,成天抱著理论研究终究不如一个老司机在旁边带你一样。


谢邀。我觉得跟性别是有关的。


当然有关系,但也不尽相同,现在缺爱的人越来越多,咨询师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一个群体,移情别恋于咨询师也是再正常不过,性别有时候会变得无足轻重会变得模糊


反正我只是把心理咨询师当成了一个可以毫无保留说话的倾诉对象...因为现实中这种人根本不存在,但其实这个角色可以由任何一个现实中的人来扮演的。


心理咨询中移情跟咨询师的性别有关系吗?

比如咨询师男,来访者会把他移情成爸爸还是妈妈呢。

谢谢邀请!移情不仅与咨询师的性别有关,还与咨询师的外貌有关,异性、英俊漂亮的咨询师发生移情的几率约占到60%以上。根据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不同,对于一个男性咨询师,往往会被移情依次为男友、丈夫、爸爸、兄长。最终结局如何,要看咨询师功力是否深厚,反移情能力是否强大。


泻药

我认为应该说是换位思考,站在咨询者的角度去想问题,用周边的人或事去体会模拟这件事情。


谢邀。跟性别关系不是那么大。各种移情都可能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所以咨询师要培养自己的觉察,此刻来访者把咨询师当成了「谁」。也许有时候是「妈妈」,有时候是「爸爸」,有时候是「兄弟姐妹」,有时候是其他「重要他人」,或者就是来访者内心的某种关系模式。


不要比如,最好是说说真实发生了什么。


具体关联还需看具体情况,觉得异性咨询更容易发生移情。


谢邀

会有可能出现这些移情。移情和反移情本来就在咨询室各种发生,我们能够敏锐的觉察到这部分,运用到治疗到中,是很有作用的。


跟早期未完成的事件的特点有关系,跟性别没有直接关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