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如來藏與阿賴耶實是一心的兩門,其變現的世間與真如境皆為一心的自證境,故無差別。

一心就象鏡體,二門都是影像。

凈&>大海,染&>波浪。如來藏的不生不滅。

最終還是不二法門,法界緣起如夢境。


謝邀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雖然是水與浪的關係,但不是凈與染的關係。

此中,不是有一個,先凈後染或後凈先染的作用和作者,受者。

是我們,顛倒妄想執著,才妄認有一個我我所,我凈,我染,我修,不修,世間,出世間,等遍計所執。

密嚴國,其實就是不二慧,無分別智,是般若波羅密多心。

也就是,諸法的無我,無自性的如實智。

不二就是無我,無我,還是無我。

維摩詰菩薩的,一默如雷。

就是不二,的真實表演,演示。

離言,離說,如如不動,不著一相,不著一性,本來清凈,非有能所。

知道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不二,有用嗎。

知道八識的原理,有用嗎。

知道一切佛法原理,還要以此法理,為指導,直達事用才行。

即,知道還要做到,達到。

知道是通教。

做到是通宗。

做到,才是轉依。

知道,只是戲論。

以上,共勉!


藏即賴耶識。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

即這個字最好你再琢磨一下。你現在把如來藏和阿賴耶識分開,說是一心兩門。所謂兩門,一門是心真如門,一門是心生滅門。心真如門好說,心生滅門,你是打算說如來藏是生滅的?還是阿賴耶識是生滅的。想說自己的看法?你最好再問問自己,既然說是生滅,那應該有始有終,那就得問: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滅?

回答不出來,就說明,還不行。


如果平靜的水面是如來藏,那麼驚濤駭浪就是阿賴耶識

如果冰是阿賴耶識,化成水就是如來藏。

他們本是一樣東西。

修改:從名相定義上來說,阿賴耶識相當于海底,其他心識是海底以上的波濤,整個大海的本體是如來藏。


佛本圓成,不令他得,佛本自性,非由他生。

光明是存在感的對境,因為自性無生,無生則無染,無染即明,明空即覺,覺明本空,覺性本來明,本明的覺性,辨認了空性的明光,確認自性光是「存在」的剎那,明空覺性成為有形的光明,辨認光明存在的「確定感」,呈現出虛空;

虛空,無有自性,因辨認光明而成虛妄;光明的體現掩蓋了覺明空性,空性被覺性疲勞掩蓋,展現出被覺性固化的明光,從而體現出光明的存在;

因為確認光明存在,又固化了虛空存在,存在感,就是阿賴耶識,也就是識藏,阿賴耶識是覺性的幻想,覺性是本覺的倒影,蘊藏成佛的種子,所以,覺性又被稱為如來藏。

如來藏,可以用一萬種方式去指向祂,卻永遠無法描述祂,祂是如此簡單明了,當我們去思維尋找祂,我們就成為了祂的身影。正因為有了尋找的我們,才假說有一個如來藏,當我們認清自己,身、心、靈皆是空幻,清凈圓妙的,即是如來藏的不空妙用。 當覺與所覺,盡皆寂滅,無塵掛心,心塵兩寂,諸相空相,即是空如來藏;

緣起性空,隨順周遍,包藏宇宙,滲透微塵,不離諸相,隨境展現,處處圓覺,此為不空如來藏;

當下清凈,無染無得,寂滅周遍,於生滅中無生,於諸相中無取,於煩惱中清凈,於輪迴中涅槃,是空不空如來藏。

阿賴耶識和如來藏是什麼關係?

答:阿賴耶識是覺性固化,取受幻影而現的存在感,是妄幻所現空華,如來藏心是阿賴耶識的本體,猶如手電筒,阿賴耶識是手電筒的燈罩燈泡,如來藏心是手電筒本身與電池能量,投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投射覺性之光,燈罩燈泡上沾染的微塵,塵垢折射覺性之光,形成三界六道眾生世界;

而覺性空明,在三界六道之中,無染諸境,如如遍照,稱為不動見性;

如來藏心實無自性,如來藏心的實質就是覺性,覺性執著光明法性,從而掩蓋空性,覺明空一體,落入了覺明空的「影像」之中;空性被光明法性蒙蔽,自性光明被覺性阻礙,形成微細覺性流注,無量性空明覺流轉,相續成境,形成湖泊,湖泊折射覺性「法界」影像,形成的反射,就是存在感的源頭、也就是阿賴耶識的初起,

猶如我們將眼睛所看到的景象,當成了眼睛本身,因為確定所看到的景象是有自性的,實有的存在,從而確定,眼睛的存在也是實有存在,眼睛有自性存在,妄想自性即是無明,升起三界眾生愛欲攀緣,生死輪迴。

覺性性空,因空而明,覺明空一體,無生無滅,這是如來藏心的本質,因諸法無自性,法界眾生自性皆空,而不墮妄想塵勞,不入生死輪轉,如來藏心與阿賴耶識,是鏡子的正反面,反面是存在感,體現阿賴耶識的幻覺妄想,習氣因緣,正面是覺性,是空性明照,無生無滅的覺性,覺空性明與存在感之間,因「取」而幻化,所以修行者一生之成就,皆因離舍而現空性,因無所得故,而自性現前。

阿賴耶識最原始面目——「感」

一塊玻璃,上面有霧氣、水珠、灰塵,玻璃後面,是自性性空,因為玻璃的阻隔,而展現透明純凈的光明;

玻璃前面是世界,世界諸相即是溫度,玻璃上面的水珠霧氣,就是習氣業力。

玻璃上的霧氣水珠,如果攀緣世界,遇到溫度就會凝聚結冰,冰花折射空性,投射五彩世界,這就是三界六道眾生。

如果,玻璃上的霧氣、水珠,不攀緣溫度,靜止、分解,玻璃的面目就會清晰可見。純凈的玻璃,「如實」地反映世界,世界無非就是因緣和合,業力輪報,習氣聚合而成的眾生世界諸相,本質虛無。

如果水珠、霧氣徹底消失,玻璃上沒有灰塵折射,就不會遇境轉心,就是止觀,奢摩他。大菩薩是玻璃已經破碎,但是玻璃的微細雜質尚存,所以證得「法我皆空,無生法忍」。

因為覺性未除,覺性即是「習氣」,習氣折射自性,才會生出覺空智慧,覺空無二,空覺性空,就是觀幻——「三摩地」。

玻璃破碎,虛空無染,積累習氣的基礎沒有了,習氣妄想猶如空間中的灰塵,清凈消散,空間也就分解消散了,空性無得,自性圓照,就是「禪那」,諸法實地。玻璃即是「心」,心是虛妄,性為無生,心性皆空,是名「自性」。當「覺性」折射自性,體現空性「覺知」,覺空成「智慧」,智慧境界固定即成「識性」,識性即是「心」的源頭,也就是阿賴耶識最原始面目——「感」。

玻璃粉碎,真心無心,心空意滅,寂滅如如,自性無染,如虛空無得,這就是真性圓覺,無性無相,遍隨世界眾生,寂滅涅槃「大圓鏡智」;周遍萬有,包藏虛空,諸法皆是性空,眾生皆是空相,性空無染無漏,無住無生,遍隨眾生,寂滅如如,眾生即是如來,諸相儘是佛相;色受想行識,是世界眾生緣起,六道輪迴,眾生諸相皆是心之體驗,識性消散,覺空寂滅,即見自性佛,佛佛無二,同體一性,亘古、未來、當下,寂照圓覺。

阿賴耶識是從哪兒來的??

www.zhihu.com圖標請問如來藏的本質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自謝安朔博文


如果你也看過以下這篇佛經,自然知道答案:

不是!

David Chiang:世尊是怎麼決定轉動法輪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什麼是「阿賴耶識」?

如果依照我個人的理解,就是所謂的「業力」。


凈&>大海,染&>波浪。如來藏的不生不滅。

阿賴耶如來清凈藏

先由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說分別如何而來,即藏識與七轉識和合而動,由此而生分別,依密嚴定而得法眼,轉依一心入密嚴剎土,即證阿賴耶識即是密嚴。「若離於分別,取著即不生,無生即轉依,證於無盡法」世人依相而取名,由名而分別,若能兩重相依,了知此能所為變現境中的對待,則變實有的能所為無生。「世間非作者,業及微塵作,但是阿賴耶,變現似於境」,「賴耶體常住,眾識與之具,如輪與水精,亦如星共月,從此生習氣,新新自增長,復增長余載,余識亦復然,如是生死轉,悟者心無轉,譬如火燒木,漸次而轉移,此木既已燒,復更燒余木,依止賴耶識,無漏心亦然,漸除諸有漏,永息輪迴法。」眾識即是由阿賴耶識而轉出的其餘七識,如本識隨之而轉,即成生死輪迴,若兩層相依下,依止本識,萬象實皆由本識而變現,則不隨識轉,成無漏心。阿賴耶識不依七識分別而轉,即是密嚴剎土。「若修佛妙定,善知蘊無我,一切皆唯心,無能相所相,無界亦無蘊,一切皆無相。」一切皆阿賴耶識所變現,這就是諸法實相,由無相而入密嚴。無相即是本無而似顯現,故離二取。「定者在定中,了世皆藏識,法及諸法相,一切皆遣除」,證無生即為遣除,非是不起識的變現功能,兩重相依下識的了別與分別同時,即為妙定。

「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如來藏與阿賴耶實是一心的兩門,其變現的世間與真如境皆為一心的自證境,故無差別。

本經中的阿賴耶識實有不同的指向,有作為果識的阿賴耶識,也有作為一切根本識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亦爾,如來清凈藏,和合於習氣,變現周世間,與無漏相應,雨諸功德法。」此即起信論一心二門中之二門。後面經文有末那有二門之語,可知輪涅為末那變現之所相,而末那能相又分為法和法性二種能相,皆依一心。

佛說法如響,菩薩行如夢,諸佛如影,一切法界如幻。

結語

法能相是虛妄分別,變出的法所相只能是無明顛倒,學佛要轉依到法性能相,轉依世界觀為佛覺觀。


麥田的概念包含麥子從種子長成果實,包含這片土地的總和。同樣:如來藏(海納百川似的容器)如果比喻成一片田地,田地裡面有很多凈與染(善與惡)的種子,這些種子生根發芽成長結果的過程的總和就是阿賴耶識,這個角度看如來藏似乎等同於阿賴耶,但是卻不完全一致,就像麥田年年種麥子,每種麥子的時候也叫麥田,這就是如來藏,種上麥子之後,你看見了,讚歎好大一片麥田!這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面凈染都有,如來藏也是。


自問自答就不必邀我了,自己有答案,由答案而設問,那我的答案也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是為尋求印證,《大乘起信論》解說分明,不必求教我一獦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