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言论实在有些反感,我整个小学都不知道如何总结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3岁能表达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么?即使是成年人,真的百分之百明白自己要什么么?我特意表述「我觉得」,是为了问题的严谨,告诉大家这并不一定是事实,只是我的观察。我并不是想要标准答案,而只是希望有所启发,对我,对其他同样在关注自己孩子发育的家长们。


题主希望孩子能够具备的这种「不怕失败,勇于挑战,努力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心理学上的专业说法叫做」高成就动机「。

那么什么是「成就动机」呢?

举个栗子

一天晚上,熊孩子他爹把五岁半的熊孩子抱在腿上谈心:儿砸,你是不是很喜欢得第一名呀?(因为他刻意要求要穿「1号」球衣)

熊孩子:嗯,我超级喜欢得第一名!熊爹:那你要是没有得第一名怎么办呢?熊孩子:那我就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得第一!熊爹:那你要是努力了很多次还是没有得第一名怎么办呢?熊孩子:那我就更加努力,坚持练习,我就一定能超过很多人得第一!熊爹:嗯,儿子很棒,知道勤加练习,坚持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爸爸为你点赞。不过你也要记住,咱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超越别人,也更是为了超越自己,让自己保持进步,变得更强大呀!熊孩子:嗯,我知道了。

瞧,上面这个案例中我家熊孩子就表现出了典型的高成就动机——在竞争当中积极求胜,争取好成绩,不轻言放弃,并且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心中重要的目标。

不过,尽管所有儿童都有好奇心,求胜心,都有掌控欲望,但有的孩子明显就要比其他同龄孩子学习更用功、更刻苦,或者在学校组织的竞技性比赛(例如篮球)中更卖力

在遇到困难时,有的孩子就是更能够坚持且不断地尝试,而有的孩子则更容易放弃

在遇到挑战时,有的孩子就是会选择迎难而上,而另一些孩子则会选择逃避退缩

在科学家David McClelland 及其同事(1953)在对成就动机所做的开创性研究中,呈现给儿童和青少年4张意义模糊的系列图片,要求他们根据图片编故事(对孩子们宣称是测试他们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例如下图的场景,你会编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般认为,人们会将自己的动机投射进编写的故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被试编写的故事中涉及成就内容的多少来测量其成就动机。

因此,对上面这样一张图片,成就动机高的儿童或许会这样描述它:图中的人物挑战失败了,他现在非常地沮丧。不过等他休息一下,调整好心情和状态,明天他又会重新开始,继续努力!

而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则可能会这样说:这个人上了一天的班很累了,所以他在等地铁的时候,趴在包上睡著了。。。

那么,这些表现在成就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

又或者说,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而不是抑制孩子的成就动机的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有以下三点建议给到大家。

一、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孩子成长在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

研究发现,那些在12-18个月大时和主要看护者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2岁时有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好奇心也更强,更加自立;在3~5年后进入小学时,他们对解决问题更感兴趣,比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自信,学习成绩也更好。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其智力水平并不比非安全型依恋的同龄人高,但是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他们会更渴望去应用自身的能力应对挑战( Belsky , Garduque , Hrncir , 1984 )。

为什么依恋类型不同的孩子在成就动机上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其实很好解释。

因为一个和主要看护者(父母)建立了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他会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他的身后有保护和支持著自己的更强大的力量,自然他们就会有更充足的信心去冒险面对挑战;

并且,他也会相信即使自己挑战失败,跌落下来,依然会有爱他的人牢牢地接住他,而不是任由他自己砸落在水泥地面上摔得头破血流。

但一个和主要看护者形成了非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他不能确定是否有人和他站在一起,支持他保护他。并且他自身弱小又无助,那么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他大概率就会犹豫不前。因为他会害怕,担心如果挑战失败他要独自一人承受失败的痛苦;

甚至他可能还要担忧,挑战失败是不是还要承受家长的批评和嘲讽,要承受更多的痛苦?那如果是这样消极的、没有希望的预期的话,孩子不敢冒险面对挑战也就不难理解了。

( 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想要了解更多推荐阅读下面这个答案:

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www.zhihu.com图标

二、为孩子提供刺激丰富,充满挑战的家庭环境。

在一项研究中( van Doorninck et al. , 1981 ),研究者访问了50个有12个月大婴儿的低收入家庭,并利用HOME量表考察在这些儿童早期的生活环境中是否有促进智力发展的刺激物。

5~9年后,研究人员追踪这些儿童的标准化成就测验和学习成绩。结果发现:有2/3的来自刺激丰富的家庭的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相当不错;而在刺激匮乏的家庭中,有70%的儿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因此,虽然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掌控动机,但是刺激丰富、能为儿童提供符合其年龄发展特点的挑战并鼓励他们成功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儿童乐于挑战和征服的意志。

要建设刺激丰富,充满挑战的家庭环境,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家务和做游戏。

精神分析学家Robert White(1959)指出,从婴儿开始,人类就本能地想要控制他们所在的环境——从而获得有效影响和应对世间人、事、物的信心。

在儿童设法旋转旋钮、开箱子、穿衣服、扣纽扣、拿筷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类行为中发现一种掌控动机——看看在他们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表情,那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布:看,我可以!我能行!

因此,给儿童一些自主权利,让他们从能够自己穿衣吃饭照顾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到能够做家务——端茶、倒水、扫地、擦桌子、洗碗、做饭——能够参与到家庭事务当中来,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慢慢地孩子的能力感和自信就培养出来了。

除此之外,设计一些符合儿童年龄能力认知特点的游戏或挑战任务,让幼儿在玩乐中,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挑战,不断尝试,并不断收获成功。这些累积起来的成就感和能力感会不断鼓舞他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这里要尤为注意的一点是:游戏阻力或者说任务难度的设置以孩子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成功通过为宜。因为你不是为了真的把他难倒,而是为了让他一次又一次努力并且成功通过来建立他「只要不断努力,拼尽全力就可以成功通过」的信念。

(关于和孩子玩游戏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对冲突的能力,推荐阅读下面这个回答:

孩子总是害怕发生矛盾是为什么,怎么办??

www.zhihu.com图标

三、建设性的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对于那些成就动机高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会褒奖他们取得的成绩,而不会因为他们偶尔的失败加以批评;

而那些成就动机较低的儿童,父母对他们的成功反应迟钝(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一旦失败,就给予批评和惩罚( Burhans Dweck , 1995 ; Kelly et al. , 2000 ; Teeven McGhee , 1972 )。

当儿童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会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McGrath Repetti , 2000)。

如果父母漠然视之,很少给予指导和帮助;或者过度控制,对孩子的言行吹毛求疵,表现与自己期望不符就喋喋不休念叨,有可能会妨碍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 Ginsburg Bronstein , 1993 ; Ng , Kenney-Bensen , Pomerantz , 2004 )。

因此,作为父母有必要养成一种建设性的思维习惯——在孩子表现出一些不算积极的倾向或者问题的时候,要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在这种时候孩子需要自己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教训、暴力、打击、否定或审判。

当孩子表现出积极的进步、成绩和成就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不要觉得表扬孩子孩子就会骄傲,就会放松自己。正确的表扬方式会给孩子提供助力而不是阻力。

(关于如何评价孩子,推荐阅读下面这个答案:

夸奖孩子,除了说「你真棒」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www.zhihu.com图标

综上所述,高成就动机儿童的父母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品质:

1)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子女的成就;

2)给儿童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导,对进程进行监督并确保其完成任务;

3)给予儿童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适度地帮助年幼的孩子,使之尽可能独立完成任务;给予年长的孩子发言权,让他们决定如何最好地应对挑战、达到目标。

Diana Baumind将这种温情、坚定而又民主的教养方式成为权威型教养方式。她和其它研究者发现,不管是在西方社会还是在亚洲,这种教养方式都可以促使儿童和青少年积极追求成就和学业成功。

最后,我们再回到题主「3岁儿童回避竞技类游戏」这个问题上来。

事实上,绝大多数3岁的儿童都有很强的应对挑战的动机,并且以他们的成就为荣。

3岁的儿童开始独立地对自己的成败做出判断和反应,他们会在成功后体验到骄傲(而并非是单纯的快乐),失败后会感到羞耻(而非单纯的失望)。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可以预期到自己面对挑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正常来说,没有孩子不希望自己从成功中体验到骄傲和满足,也没有孩子会希望自己去体验失败后的羞耻和痛苦。

那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表现出回避竞争,这真的是需要从环境、从父母身上去找原因,而不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

难度太大导致孩子没有信心?

还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太消极,给予孩子的支持或者帮助太少,从而导致孩子缺乏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父母或者环境的问题下手去改变,构建一个有益成长的环境,孩子才能真正健康积极地成长。

—END—


不要你觉得,要你的孩子觉得。天下游戏多了去了,不愿意就不愿意呗,又不是不玩竞技类游戏高考就少一百分还是咋滴。

你有没有好好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玩竞技类游戏?具体是什么竞技类游戏?还有你的孩子多大?如果是五六岁的小孩子那再正常不过了,题主你应该没好好观察过这个年纪的孩子们是怎么玩游戏的吧,尤其是竞技类游戏。这个年纪的孩子根本不懂规则,也根本不会给你讲什么礼仪,更不知道什么叫尊重他人,他们只想自己赢,而且更喜欢嘲讽输的人。一旦在竞技类游戏里赢了其他小朋友,接下来就是「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怎么这么没本事啊?」,请问输了的孩子能忍?性格弱一点的孩子当场就哭,强势一点的马上从竞技类游戏转换为格斗类游戏,这种游戏有几个孩子能玩?

算我求你们了,游戏本就是人类最廉价、最简单、最易得的正反馈体验,不要把一个游戏搞的那么复杂好不好?玩游戏就好好玩游戏,让孩子开心个把小时是犯了多大的罪吗?为什么一定要在游戏中寻求教育意义?为什么要在所有的活动中都强行要求附加价值?


不必担心,孩子可能不是害怕失败,只是单纯的不想参与竞技游戏,好胜心,胜负欲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中很好理解,孩子不会想这么多的,不想参与竞技游戏,可能就是单纯的对此类游戏不感兴趣。

如果感觉孩子害怕失败,可以从几个方面试探一下。了解失败对于孩子意味著什么,在之前的游戏,小活动中孩子是否因为失败就闷闷不乐,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对他说过什么。竞技游戏有很多,一般小朋友在玩的就是跑步,扔球等。让其他的小朋友。主动邀请他来一起游戏,很多小朋友,尤其是异性小朋友发出邀请,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可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对他说,宝贝我们来比赛的,看谁先跑到那里。平时和孩子进行这种小的比赛,就可以看出来孩子是不是害怕失败。

孩子的成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对孩子了解更多孩子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家孩子1岁多在金宝贝玩,被别的孩子从1m左右的架子上挤得摔下来两次,从此对人多较高的地方都害怕。

后来我就天天在她面前假摔,一边摔一边逗她笑,我们两个最后都是哈哈大笑,很开心的。大概过了半年就好了,跟别的孩子玩,也很积极。

题主可以了解下自己孩子不愿意参加竞技活动的原因,然后帮助他克服自己的问题。


感谢邀请.

从您的提问看的出,你是希望孩子和小朋友玩竞技游戏。

这种游戏是要多个小朋友一起玩,有对抗性,竞争性的是吧。您是希望孩子参与这样的游戏,培养孩子竞争能力吗?

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其核心是提升孩子的能力。不是只有通过多人对抗竞技游戏来提高的。

我们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活动,补习班,培养孩子能力的出发点,是看孩子缺什么,我们就直接补什么,数学不行,补数学;抗挫性不好,就偏偏要给孩子多制造挫折。这样的做,只会造成孩子更加挫败感,和不自信。

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孩子最适合,他感觉舒服,有兴趣的方式去帮助他提升能力。比如,你希望提升孩子抗挫能力,不害怕失败。需要你需要了解你的孩子,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去提升孩子自信,培养孩子高自我效能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能力做到的。

1、了解你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气质趋近,遇到新事物会好奇想靠近了解,有的孩子气质趋避,遇到新事物会很谨慎,一开始拒绝。

如果你孩子是趋避气质,你不要勉强要求他,去参加他不熟悉的活动,这会让他感到很难受。应该让他在熟悉的小伙伴,熟悉的游戏中玩耍,建立自信后,再慢慢由父母带著和新伙伴玩,接触新环境和事物。

2、提升孩子自信。如果是孩子能力不足,带著孩子,手把手耐心的教导,从低难度开始,循序渐进,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渐渐熟练,培养起能力和自信。

我孩子快4岁时第一次上乐高课,他拼的不好,自己会在课上发脾气,老师觉得他应该跟3岁孩子去上简单的课。我为了帮他赶上进度,在家每天陪著他一起玩乐高,从最简单的开始,他在家里练习熟练了,有自信了,在乐高课上表现的越来越好。

「没有一个孩子想把自己故意搞砸」,他没做好,是真的能力不够,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责怪,而是要思考,如何去帮孩子培养能力,培养自信,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3、多鼓励孩子。家长习惯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法去鼓励孩子。看到孩子优点,孩子就会强化优点。

鼓励的方式也很重要。鼓励不是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的简单表扬。这种表扬,让孩子觉得,只有他表现好,他才是好的,而他失败了,就不好了。这也容易造成孩子的患得患失。

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即使失败了,即使别人觉得他不好,孩子也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这才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坚强独立的人格。所以鼓励很重要。

怎么样的鼓励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呢?

最简单的鼓励方式有:描述性的鼓励,像录像一样,把孩子做的过程描述下来,让孩子感受到你一直在关注他,这本身就是鼓励。比如:妈妈看到你连续投篮9次失败,没有放弃,仍在继续投篮,第10次成功了!

还有更简单的一句「这个很不容易成功,你是怎么做到的?」就这么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对孩子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竞技游戏时,你担心孩子害怕失败的想法,应该转为,什么样的游戏是适合孩子的,能提高他能力和信心的呢?了解你的孩子,找到适合你孩子的方式去培养他,因材施教,孩子才会快乐成长!

如果想要更加了解孩子的生理,气质和多元智能,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案,欢迎联系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