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决定了下限,米决定了上限


卸腰

但你打开了一个话痨的话匣子,以下长文预警??看官们自求多福。

老实说,取决于你饿不饿,是不是只有这一碗米饭可选或是还有众多食物可供选择。

米饭这种东西,几乎可以说放在哪里都算是「主食」的。当然有些人做饭做菜比较精致那种可以把它做成点心一样精美,那种另当别论。但是我们必须留意一点:在一顿饭的过程中,决定美味上限的,绝对不会是「主食」这种东西。

而决定美味下限的往往是「主食」。

所以题主,当你问得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在我的臆想中,你已经是开始在追求自己起码在生活水平中的「食物美味水平」里整体的提高了。

那么我得告诉你一件事

除了技术方面(如何洗米),客观因素方面(加热方式,锅具,米的质量与种类,水质)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会完全性决定它的「美味程度」。

那就是心态。

其实这早在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电影里有所体现:唐伯虎在围观华太师队伍初见秋香时,并不觉得有如何漂亮。但当众人一起回头时,那种衬托出来的经验,是让唐伯虎再见倾了心的。

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的就是,如何使一碗平平无奇随便做出来的米饭都能显得好吃的一种「邪门歪道」。

因为你随便一搜都能搜得出各种好电饭煲以及各种煮饭的方式,但是一定不会有人告诉你:怎么搭配才能让「米饭」「更加好吃」。

就像淘宝上那么多衣服那么多模特,却还有那么多人买不到搭配不出符合自己风格的衣著一样。

没错。「搭配」很重要。

在我国,「阴阳相济」是一门「平衡」之道。

而这种「平衡法」,其实同样蕴藏在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中。

比如「糖醋」,里面的「甜味」和「酸味」就是「阴」和「阳」的两面。

但几乎没有人能留意到里面其实还放了「盐」作为「桥梁」。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从一顿饭中所需食物的选择,味型以及做法当中,来判断,如何使得「米饭」的味道能「比之前更加好吃」。

撇开其它的食材和做法不谈,起码我们对于米饭是确定的,做法也是确定的。那么就得从它的特性上来开始著手。

一碗米饭(只是普通型,没到「好」的地步),它应当是水分适中,不粘团也不硬芯,颗粒分明地熟透了的。

那么米饭中富含的淀粉质使得它在我们嘴里咀嚼的时候,会与我们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发生「糖化作用」,也就是说,淀粉酶会把大米饭里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那么其实这里面就很明确了一件事

首先我们的配菜,就需要做成与「微甜」不冲突,并且可以起到加成作用的味型。比如说,咸香型,蒜香型,又比如说,香辣型。

其次是在口感上,要避免做成「和颗粒感米饭违和」的菜式。比如说以大量肉为主的手把肉,再比如说过于清淡的汤羹类「文思豆腐」(当然这个一般家庭也不会做)

好的,那么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出来一个基调了:首先要「口感不冲突」,其次是「味型要互补」,那么还有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尽量让这口米饭多在嘴里停留一会儿,让它多被咀嚼一阵子,让它和唾液多反应一会儿以充分释放它的美味啦……

所以

选择相对有嚼劲一些的,脆口一些的食材来做米饭的配菜,很重要。

还有就是如果你决定了配菜会是汤羹类(汤汁多的,比如咖喱牛肉,又比如番茄牛腩,番茄鸡蛋)的,那么你一定要记得煮饭时,水比平时稍为少放一点,让米饭稍硬一些。理由下面会有解释。

还有就是别忘了,做菜时,你最好先在嘴里填一口米饭,再来尝菜的味道。这真的是一个小诀窍。

因为

你白嘴时尝到的菜的味道,配米饭吃,就显得淡了。

面对一道这样的菜品和米饭相搭配时,你一定会更多地选择多吃菜而不会更多地去吃米饭。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吃菜」。「君」(米饭)和「臣」(配菜),反了。

所以,在你做饭尝味时,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要让它和米饭进行搭配,不然一定会淡。

呐,王刚师傅有个视频,是教大家怎么做蛋炒饭的。那里面的很多食材其实都是可以很大程度突出「米饭」这位「君」的美味的:腊肉(咸香,有嚼劲,需要多咀嚼),广式腊肠(酒香,以「粮食发酵后香型」来提升「米饭」的香味深度,同时存在「甜味」用来提升米饭的「甜度」,至于嚼劲方面不再重复),玉米粒(爽脆口感,而且香甜口感对米饭的味道再次进行提升,同时与腊肠的「甜」形成呼应)。

最后这道炒饭的精髓是什么?

还是星爷的电影《食神》,里面讲得就很清楚:「要用【隔夜饭】来炒啊!」

为啥要用「隔夜饭」?

隔夜饭会因为蒸发而流失水分变得略硬,这就使得你需要更多次咀嚼来让它在你唇齿之间释放它的美味。

没错。

其实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但做得到做不到每顿饭你都这么用心去对每个细节进行设计,就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了。

这就回到了这篇话唠文字版最早的话题:心态。

只要你希望让你爱的人吃到你所做的菜品,从中感受到你对他的心意,那么,哪怕你一开始会失败,但当他吃到你最终成品那一刹那,我相信一切都会值得。

前提是你得先过自己那关,而不要拿人家当试验品

(逃)


一碗米饭的好吃程度,取决于煮的人。

我看到底下很多评论,每个人的理由都很有意思,比如,有的人觉得,一碗米饭的好吃程度取决于煮的人的心态,有的人则认为是米本身决定的,还有的人会觉得一口好锅,能逼出米的香气。。。。。。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没错。一碗米饭好吃的程度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但我个人更偏向于相信,是受到煮的人的影响。

对生活充满幻想与希望的人,即使生活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发现生活中那点微弱的光亮。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是寄养在外婆家的,跟大部分留守孩童生活的地区一样,偏远的小镇,有一片很大的农田与稻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人在田埂里劳作,小孩子成群结队在田边或者池塘边玩耍,一条群内守护者大黄狗跟在一群小屁孩后面撒丫子跑的很欢。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摄影博客,农村土狗,长得都差不多哦)

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家的日常生活很像小学语文课本里描述的场景,林深鸟啼、池塘有鱼,一家老小,炊烟袅袅。

在外婆家成长的那几年,虽然物质贫瘠,但却是整个童年最开心的时光。

老人家佝偻著背给四五岁的外孙女做饭,食材全是我们在农田里现摘的蔬菜,一颗颗水灵灵的很翠绿,大米是隔壁邻居自家种的,颗粒饱满,属于市面上完全能买得到的普通食材。

我外婆的手艺在当地享负盛名,祭祀供神专用供品(吃的那种)会做,当地特色小吃、还有剪纸(hhh有点超干了哈),做得惟妙惟肖,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在厨房里用柴火烧出来的米饭,一碗白净的米饭,有淡淡饭香,配上潮汕佬橄榄菜,类似下面这种。

真的可以一口气吃两碗大米饭,因此,我小的时候有点微胖。。。。

越是简单的烹调方法,越考验一个人的功力。

外婆做出来的米饭,有柴火味,能逼出大米更深的米味,而且,还有一种我描述不出来的软糯口感(有点小嚼劲那种···)她偶尔还会刮刮我的鼻子,脸上的皱纹笑成沟壑,然后说:囡囡是个贪嘴娃!

后来长大了,离开外婆回到爸妈身边,总觉得吃再好的米饭,心里还是觉得差点什么。

大概是,没有农村灶台那种烟火气息,没了田间摘菜的乐趣,没了外婆独有的做饭方式,有种怀念吧。


取决于你。

米为五谷之首,是人类最重要的主食。「无米下锅」是我们能够形容穷匮的最究极句式。

一种米养百样人,从南到北,无论中西,即使被改变成千百种形态,即使只是一口也好,我们总是无法不倚赖这一点儿凝结自阳光和雨水的米的香气。若是长久吃不到肉,我尚且可以活得好好的。可若是长久吃不到米,恐怕就要抓心挠肝,思念成疯。

米的妙处不仅在安身立命,更有趣味的是当它落在饭碗里时并不总是一种味道。这样普世的食物,却常常只出演餐桌上忠诚的配角,总觉得有点儿埋没。不如试试用9碗姿态各异的米来唱一唱主角,和凛冽冬寒温柔对战。

原文发表在我自己的公众号 路卿卿(id: jiudianzhong),欢迎关注,不欢迎转载。


1st dish丨美龄粥

一说起吃粥,可能就不免想到善心人士施舍救济的场面,那稀汤寡水的模样,总觉得委屈又潦草。

不过你也必须得承认,有些粥还是好喝的。潮州人擅长煲砂锅粥。辅料多选虾蟹,必须要非常新鲜。煮粥讲究现吃现做,煮好的粥得粒粒分明,切勿把米粒熬得绽开。白日里大鱼大肉吃的腻,宵夜用这碗粥润润肠胃,十分合宜。

北京的腊八粥最热闹。把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白果、花生……连同预先泡好的五谷杂粮一齐用微火炖,从半夜一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算熬好。一碗软糯稠厚的腊八粥,既供奉祖先神灵,又供奉身体这座庙宇,颇有怀古之风。

民国时有一道著名的「美龄粥」。据说有段时间宋美龄女士不思饮食,府里大厨专为她研发出一款粥。宋美龄吃了觉得神清气爽,很是喜爱。再后来逐渐流传至民间,正是这一碗可开胃消食、滋补养人的「美龄粥」。

看起来朴素的白粥,里头的讲究其实惊人。先把糯米和粳米以2:1比例混合,凉水泡发至少两个小时。铁棍山药洗净蒸熟,去皮压碎成泥。先在锅中倒入豆浆和凉水煮沸,再放泡过的两合米,沸腾后拌入山药泥,小火熬煮,搅拌啊,搅拌啊,搅拌啊......就这样煮上大约20分钟,等粥汤浓稠细致了,此时落几粒冰糖调味,最后用枸杞点缀。核桃酪一样的口感,娇俏且清爽,难怪让民国女神也爱不释手。

2nd dish丨核桃饭团

《小森林》中的核桃饭团,是市子在收割稻谷的时节带去田间地头享用的午餐便当。

▲ リトル?フォレスト 夏?秋

通常我们喜欢热而劲的食物。像刚捞出锅的油炸鬼,刚揭笼的灌汤包子,刚出炉的蛋挞。可偏偏饭团这玩意儿,就适合凉著吃。

最普通的饭团,只要把热气腾腾的米饭晾到手指温度,调入寿司醋,再捏成球状或三角状就行了。可是这样的饭团不怎么适合单独吃。煮一锅核桃饭吧。下田上山,郊游劳作,只需揣著几枚核桃饭团,既可抚慰空虚的胃肠,又可疗愈空虚的嘴巴。

核桃饭团首先需要煮饭。乾坤都在这锅饭里头。首先把生核桃仁用蒜臼细细捣碎成泥,偷懒用料理机恐怕口感有差。像平时煮饭一样淘米添水,再把核桃泥放进去,我还爱再撒一捧葡萄干。米和核桃仁的比例是10:2或者10:3,淋入一小勺酱油和味淋,如果没有味啉就用米酒加点红糖代替。等饭煮好了再趁热翻匀一些。初次捏饭团的人最烦米粒粘手,弄得一塌糊涂,我的办法是先在手上抹一点儿橄榄油,制作过程便十分顺遂。

「香味浓郁,口味醇厚,味道一级棒。」市子这样形容道。不如,你也来试试看?

3rd dish丨一颗番茄炖饭

你一定听说过一颗番茄炖饭。这世上能比它简单粗暴兼具营养丰富的食谱也没有几个。我一向偏爱功夫菜,总觉得一道菜做得费时费力,才能凝聚上做菜人的心意,才是一道好菜。在一颗番茄饭红遍大江南北的当口儿,还十分鄙夷它的粗陋。后来有段时间学业十分忙碌,常常沦落到嚼著几片儿黑麦面包和狂灌黑咖啡度日,每每回想,直觉得眼泪都要往下淌。等回了家再没力气折腾,怎么办?脑海里飘过六个金光闪闪(可能是饿的眼冒金星)的大字:一颗番茄炖饭!

在一颗番茄的基础上用冰箱里有限的食材做进阶,也算不辜负我追求「费功夫」的小怪癖。

把米淘净,倒入电饭煲,水要比平时煮饭少一些。加一小碗玉米粒、豌豆粒和胡萝卜丁混合的速冻什锦蔬菜。撒几滴香油,一小勺盐,磨些黑胡椒,这时候再把整颗带皮的番茄中间划一个十字,放在锅中央。合盖,按下煮饭键。

这样就煮好的一锅饭。整颗的番茄已经被蒸得软烂多汁,用木勺囫囵搅拌一下,再焖上5分钟,让番茄的酸甜充分融进米粒,盛出来添一把翠绿的葱花,用勺子舀一口,竟然有点儿义大利炖饭(Risotto)的意思。惭愧惭愧,低估了你这许久。

4th dish丨腊味煲仔饭

喜食腊味,其实是贪恋一股烟熏香。在住平房、烧柴火的过去,灌好的香肠被悬挂在灶台顶上,木柴的烟火气长久地熏烤著香肠,赋予香肠独特的烟熏气息。

米饭可配百样菜,可腊肠最好的归宿只有米饭一途。你想模仿地主家的傻儿子空口吃腊肠,只能品出咸味。混上其他材料炒盘菜,只会觉得一层油腻糊住了喉头。都是浪费。

必须得把腊肠和米饭一起蒸煮,让高温充分催发出香肠里的肥油,让烟熏香气浸透每一粒米,让米饭平衡腊肠的咸,让腊肠给予米饭油亮光泽。每每揭盖,香气扑鼻,食指大动。

砂锅底抹一层薄油,米合著水倒进去,猛火烧沸再转中火。等米饭蒸得穿了孔,成蜂巢,就是现在,铺入切得薄薄的腊肠。待闻到饭香,再把火转小,在锅子边沿淋一圈儿油,这是产生锅巴的关键。闻到一点焦糊香气的时候煲仔饭就算大成了。若想搭配些汆过的青菜,也不能放早了,利用砂锅的余温熏一熏足够,要保留爽脆的口感和娇俏的翠绿才好。把调好的酱汁趁热浇进去,嘶啦一声,热气薰腾。用筷子胡乱搅拌一阵,正是最佳赏味时刻。

5th dish丨年糕

就品种而言,米有粳米、籼米和糯米之分。就形态而言,米有千面不同。

把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再加碱熬制,冷却切块,就成了米豆腐。把米碾磨成粉,用水调成糊,上笼蒸熟后压成片状,再划细条,就是新鲜的河粉。把糯米经反复浸泡、细磨、过滤、烘干,产出糯米粉,可以搓汤圆。把粳米用水浸泡一周,和水磨碎,压去多余水分,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成糕,是宁波慈城年糕的雏形。

烹调年糕的花样又有很多种,且咸甜皆宜。例如嗜甜的可以做糖炒年糕或者红豆汤年糕。嗜咸香的可以做荠菜肉丝炒年糕或者鸡汁年糕汤。嗜辣的还可以做红彤彤的辣炒年糕。虽然名字叫炒年糕,其实是水煮而成的。把年糕、高丽菜、洋葱和大葱一起煮开,多放辣椒酱,少搁盐,还必须挖一勺糖添进去,再甩几滴鱼露更佳。等煮得汤汁浓稠也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6th dish丨米线

少年时代,学校里会统一订购午餐盒饭。用不锈钢的饭盒盛,半盒白饭配半盒炒菜,装得满满的,汤汤水水都混杂在一起,之后用能保温的泡沫箱子抬到教室门口。泡沫箱子被反复使用,非常油腻,并且总是散发出令人不悦的腐败味道。

每日对午餐的深恶痛疾最终终结于外卖业的蓬勃发展,不过,同现在相较,当时的选择度还是低的可怜。最受大家欢迎的餐食要数米线。一则因为米线即使泡在汤里久些也绝不会泡烂,二则因为作为外卖餐食,米线的热度也保持的最好。

有两家店最有人气。一家叫丽虹米线,另一家叫滇竹米线。前者汤水清澈且鲜美,只是米线较细。后者是偏咸的酱油汤底,米线粗且易吸取汤汁,非常柔韧爽滑,只是吃著吃著,碗底就只剩下两三口咸汤了。于是我就觉得很惆怅,经常被困于是喝好汤还是吃好粉的选择题里。

像面条一样,米线的吃法也可以被发挥到极致。把米线在开水中稍煮后捞出,之后凉、烫、卤、炒无一不可。米线本身是没有什么滋味儿的,全凭调配得当。凉米线,泼上辣子、酸醋和花椒,最适合粘腻腻的苦夏。过桥米线,在滚沸著鸡油的砂锅里烫薄薄的肉片和青菜,再下米线,非常鲜美。卤米线是指将米线焯水以后拌入卤汁、卤料的一个做法,跟炸酱面、热干面是一个道理。我最喜爱炒米线,把汆熟的米线过凉,炒锅烧热,依著喜好来炒点儿菜,像是韭菜啊,豆芽啊,白菜啊,油菜啊,都可以。然后把米线倒进去翻炒,简单用酱油膏调味就很好吃。

7th dish丨越南春卷

越南春卷,与中国春卷最大的不同在于饼皮并不用面皮,是用稻米磨浆制成的米皮制作的。春卷是非常有手工感的料理,像中餐里的饺子一样,薄薄一张皮,可以包裹千变万化的馅料。内容、形状、大小皆要随个人喜好而异,每一枚都仿佛沓著制作者的基因,可以自成一个完满的世界。

亲手制作越南春卷并不复杂,还颇有趣味。先准备好馅料,或焯熟或炒熟,切记要保持清淡调味。然后用温开水把米皮泡软,平铺,摆好馅料。先把下端的米皮慢慢撩起来,盖住内馅,然后朝上缓缓卷起一周,再把左右两边的皮朝当中折起,最后把米皮全部卷完即可。别急著吃,还得调个蘸碟。1匙生抽、2匙白醋,少许蒜末和小米椒。齐活。

8th dish丨糖水汤圆

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是把固体的甜馅切成小立方块,蘸水,然后放在盛著江米粉的簸箕里滚,边滚边洒水,让馅料表面裹满干粉,呈球状,可以煮,也可以炸。滚元宵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且元宵是不能冷冻的,会产生裂纹,馅就流出来了,所以只能现吃现做。

汤圆就没这么娇气,搓制难度不大,速冻也不影响风味。只要记得,用糯米粉和面团时必须得用热水,否则会粘黏的一塌糊涂。

汤圆可以有馅儿,也可以无馅儿。馅儿呢,最传统要数黑芝麻馅。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混合猪油、白砂糖揉成团,再像包饺子一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个团子状。自从得知汤圆馅里要搁大量的猪油,就不敢多吃了。

甜馅汤圆本身是甜的,所以汤里不需要再加糖。若是无馅儿的小汤圆,汤可以用红糖、干桂花来煮。还有一种很妙的搭配,是把小汤圆和孝感米酒一起煮,叫做醪糟汤圆,或者酒酿圆子。

9th dish丨江米条

从前母亲管得严,每年大吃特吃膨化食品的机会只有春游、秋游两次。虽然童年时觉得很遗憾,幸而后来没有变成喝著可乐、吃著「上好佳」长大的娃娃。占据我记忆里零食排行榜第一名的,是江米条。小时候不喜甘味,每年的生日蛋糕,无论买多小一只,也总要剩下。唯独江米条,虽然也甜,我却很钟爱。

糯稻脱壳的米,在南方称为糯米,在北方就称为江米。江米条就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传统小零食,在我家算是春节过年必备之物。谁不知道这油炸的糯米条子只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大集成,对身体毫无益处。可从小养成的口味,已经很难戒掉。小时候爱喝饮料的人,长大了也只好果汁汽水不离手。小时候爱吃汉堡薯条的人,长大了也很难做一个爱吃萝卜爱吃菜的乖宝。

把糯米粉和融化的麦芽糖一起揉成光滑的面团,擀成片,切长条,搓圆,再斩成小段。炸的时候要凉油下锅,等面段慢慢浮起来,呈金黄色,捞出控油。还要用白糖熬稀薄的糖浆,把炸好的面段放进去,均匀地裹上一层,再放到砂糖里滚一滚,等晾干放凉,就可以开吃了。又香又甜又脆的江米条,咬一下就碎在嘴巴里,糯米的焦香被释放出来,小时候总会舍不得囫囵咽到喉咙里去。

薯片、巧克力、威化之流如今在零食界大行其道,小孩子是不是已经不认识江米条了呢?

祝好胃口!


还可以来这些地方找我玩儿:

微信公众号:路卿卿(id: jiudianzhong)

微博:路卿卿_Cyan

知乎:路卿卿

Instagram: luqingqing.life

B站:路卿卿CyanLu

合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觉得米比较重要吧,有一次去朋友家吃了天津小站米,蒸米时飘出的香味整个小院都能闻到,就是那种米的清香,吃到嘴里甘甜,满脑子飘的都是米香。但是就那一次,之后回来再买米时也专门买过各种小站米,但是都没有那个香味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也问过朋友,他说得用新米,刚打掉壳,蒸饭才能那么香,超市卖的米打掉壳时间太长了,所以香味淡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