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一本识字书,对现在小孩来说,有这个精力不如学好拼音,广泛阅读。

而且《三字经》用来承载这些生字的知识也大多过时,甚至不乏糟粕,所以在家长或老师指导下阅读了解即可。

《弟子规》更是培养封建顺民的毒草。假如想要自己孩子变得听话、顺从(并不意味著懂事、明理),那就背吧。


必要与否?中国的教育给你思考有无必要的机会吗?一年级小学生被老师强制背诵整本的《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大篇大篇的古文,孩子熬夜哭著也要背,背完要录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老师各种量化考核评比…这是教育的悲哀


这俩个,几年级都没必要背

纯粹糟粕


在教育方面,古代有「蒙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学什么呢?

就是现在家长也都能混个脸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弟子规》等等。

《三字经》《弟子规》都是三个字一句,《千字文》是四个字一句,这都是为了小朋友容易背,但是作为启蒙好不好?还要看内容。

这些古代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用当时的礼法教导当时的小朋友,约等于现在的小学生守则,不同之处就是把一些道理编成顺口溜,比现在的小学生守则好背,方便了古代小朋友背了之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但是现在什么年代了呢?

让现在的小朋友再去花时间背古代的小学生守则,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

第一,这里面确实有一些道理适用千古,但其中大部分内容,符合古代的社会需要,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很多内容还是有悖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典型的如三从四德);

第二,既然是讲道理,用词就比较抽象化,典故还很多,孩子很难理解,机械记忆的多;

第三,因为这些属于启蒙读物,不属于文艺作品,所以艺术上也是欠缺的,对语感的培养没啥好处。

所以再领孩子花时间去背诵这些古代的蒙学读物,投入和产出比就太低了。

简单说:不值得。

有这个时间,阅读、背诵一些真正的文学作品,既有助于培养语感,也有利于接受文学和美学的熏陶,岂不是更好?

所以小朋友的国学启蒙阅读顺序可以参照古代文学的发展顺序,先诗歌、词赋、再戏剧、小说。

经典的诗词歌赋那么多,经典的戏剧小说那么多,作为对古典文化的了解和对历史的涉猎,已经足够。

如果随著孩子的成长,有意愿去学习更多,再去加入对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对经典(如《论语》《大学》《孟子》)的学习,这才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所以,本文的主旨是,国学启蒙请擦亮眼,不要浪费孩子的时间。

毕竟,现代孩子还有数理化史地政生要学呢!


背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和唐诗宋词培养孩子语感,千万别背弟子规。完全无用孩子也不理解,孩子大了诗词才能真正有益于精神


看家长以及孩子吧,不过建议是理解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因为个人觉得背书的话不理解也没什么用


《弟子规》就不用了吧


理解更重要,拓展讲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