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

班固:「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这哥们是个军事天才,骑兵玩的六六六,加上功绩太高了,搞得后辈武将们难以望其项背。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看看吧,成了后世偶像了。

因为表现过于强悍,搞得李世民这样的雄主称赞自己的大将时候都拿来做对比,「李靖、李𪟝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双李战绩确实很彪炳,把突厥直接打趴下,隋开皇年间,有个叫杨爽的青年也很彪悍,打突厥打的比较狠,搞得突厥汗王趴草丛逃生,可能太猛了,二十五就死了。(两个人很像啊)

盛唐之后,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压制越来越力不从心,两宋直接被吊打,明代虽然有徐中山、常开平、蓝玉、成祖等人吊打蒙古,不过随后就转入守势,再也不复汉唐征伐四方的鼎盛时期了。

而明代文人则将明初骁将与云台二十八将和凌云阁将领相对比,焦竑甚至说:「明兴猛将云从,数倍云台、凌烟,而六王最著,其以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次则傅颍国耳。」常遇春确实是出类拔萃,强如朱元璋也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其实唐初和明初名将荟萃,唐代双李和明代徐达、常遇春等人南征北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剪平四方诸侯后,又北伐大漠,无论是当时的国内诸侯还是北方草原政权,在历史上声名显赫,实力雄厚,然而宝剑出销,锋芒所向,所谓的强者无不仓皇落幕。他们的赫赫战功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这一点说卫霍等人确实逊色不少。

清代虽然说疆域广,却也不单靠靠赫赫武功定四方的,开国之初到入住中原,面对的是病入膏肓的明王朝,入关诸战中,也没有打几次漂亮的战役,就是李成栋连灭南明两帝也不能说他用兵如神。

相对而来清王朝对游牧民族和国内的统治政策更为阴险狡诈。

实际上,霍嫖姚不到二十多岁就建立了赫赫武功,这是许多武将穷极一生也没有达到的成就,中华上下五千年,说北伐漠北,最先想到的恐怕首推卫霍两人,至于唐代双李知名度则稍逊,唐一代,北方威胁不如吐蕃,盛唐的诗人们对哥舒翰、高仙芝等人赞不绝口也是有原因的,而明初将领们,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样的知名度不可不谓天意使然呀。

匈奴从春秋开始一直威胁中原地区,虽有李牧、蒙恬等人征讨,却始终不能消灭掉,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汉帝国休养生息积累了数代人的国力后才有实力北伐大漠,这也说明匈奴的强大,而汉匈战争持续几百年,转折点也正是汉武时期,卫霍两人连续几次出击,就将强大不可一世的匈奴打的找不到北,而后来李广利的惨淡战绩也说明了,有皇帝罩著,不一定都是大佬。

我其实超喜欢这句话「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一个民族被压制了几十年,然后一个反击,精兵良将开疆拓土,洗刷国耻,多么快哉。

至于他对战术什么的革新就不说了,仁者见仁吧。


匈奴人:他从奥林匹斯山上下来,如同黑夜降临.(这你妹太惨了吧,好歹哥的后代也被欧洲那群狗熊称作上帝之鞭啊,蓝廋、香菇,啊~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武帝:哈哈(还有谁!!!),现在都是兄弟了,喝酒喝酒

卫青:这小子什么都像我,什么又不像我(给我报仇那下真特么爽)

李广:我都六十了,这你妈.

武帝:注意用词啊

李广……

李敢:你丫狠.

去病:心里没点逼数吗?

李敢……

武帝:去病啊,注意用词

去病:喏!

汲黯:陛下用人,后来居上,老臣…

武帝:卿之做事,不党不群,朕心甚慰,然国战之事,勿复言,太史令有何见解

太史公:年轻票锐,有气敢任

武帝抚须微笑

太史公:然不恤士卒

武帝脸色不喜

去病:奖罚分明,战而胜之,乃为将之道,我可没听过光靠体恤一二士卒作秀来打胜仗的

李广:……

太史公:……自媚于上

武帝:阉了

太史公:剧本不是这样演的啊

武帝:我管你什么剧本,朕现在不爽了………

武帝:大家畅所欲言啊

一片寂静

去病:太无聊了,没劲,陛下我先走了

武帝:……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追谥为景桓侯,意为并武与广地(注意这是双谥号,武帝朝唯一)

怎么说呢,用网友的话说,这是上天馈赠给汉民族打匈奴的,任务完成,立即收回。还有网友说这是上天发现bug,自动修复。

不管如何,这都是汉民族的骄傲,是汉民族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奠定了后世中国疆域框架的基础(这段话是对卫青、霍去病一起说的)

太史公虽对卫霍颇有微词,然叙事还算客观,对比李广传之委婉凄怆,高下立分,也证明了一点:个人的勇武会成英雄,而且往往都是悲情英雄,而开疆拓土熔铸民族精神和脊梁需要的却是超出时代的魄力与担当,这一点武帝是,卫青是,霍去病是,李广不是(老提李广不是故意的,毕竟凡读卫霍转,需合李广看)

后世君主(往往是开国或者锐意进取之主)往往会说:朕之卫霍……

封狼居胥是后世兵家的最高理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的诗,大多都是描写的极为优美,也非常的忧愁。但这一句却十分霸气,读来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向往。从古至今,「醉卧沙场」是多少大好男儿的梦想。

君不见诗仙李白的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诗家夫子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可见纵横沙场,以身报国不只是武人的专利,无数文人墨客亦为之疯狂。如果说他们有一个偶像,那大概率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已经成了历代武将的最高追求。

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历史很酷

霍去病于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河东平阳,系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因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后来被汉武帝看中,当上了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攻打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卫家从此平步青云。卫少儿又嫁给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的曾孙陈掌为妻,年幼的霍去病便有了外戚与显要官宦之家的背景与光环,得以过上优裕的童年生活。

霍去病从小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武艺超群,骑马、射箭、击刺等技能无不精通。汉武帝对这个姨侄也是十分的宠信,少年时代,他就在宫廷里当了侍卫。

得益于汉武帝的精心培养,很快,霍去病就武艺超群,练就了善于作战的本领,成为当世一颗耀眼的将星。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卫青挑选了800名精壮交由霍去病指挥。霍去病带领这800壮士,一路向北寻找匈奴军队。

他们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才看到匈奴的军营。霍去病他们悄悄绕道包抄过去,看准其中一个最大的营帐迅速冲杀进去。斩杀匈奴兵二千多人,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和匈奴相国,取得首战大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漠南之战"。

汉武帝得知后大喜,破例封勇冠三军的霍去病为冠军侯。初战封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便发动攻打匈奴的第一次河西之战,直接任命霍去病为主帅,指挥这场举足轻重的关键战役。霍去病凭高昂的杀敌锐气和机动的战术,一举击杀匈奴兵九千多人,包括数名匈奴王子,还俘获了祭天金人、浑邪王子及多名匈奴将领。

为了彻底打击匈奴势力,同年夏天,汉武帝发动了第二次河西之战。

霍去病为帅,公孙敖、李广为副将策应。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及单于阏氏、王子及将领一百多人。

匈奴为此悲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决心铲除匈奴这个多年的心头大患。他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部北进二千多里,寻歼匈奴左贤王部,毙敌7万余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随后,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贝加尔湖才收兵。经此一战,匈奴一蹶不振。

这便是封狼居胥的由来,也成为后世武将的最高追求。

辛弃疾曾歌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对他而言,国家高于一切。

然而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却命比纸薄。公元前117年,因为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然而在准备过程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年仅23岁。

汉武帝对他的死十分悲伤,调动铁甲军,列队从长安城一直排到茂陵东边的霍去病墓前。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让人痛惜,

如若多给他几十年,

汉朝的疆域将多大,

他的功绩将多大,

这是无法想像的。

但是仅仅他二十多年达到的功绩,

是多少人穷极一生无法企及的。

他就像一颗流星,

短暂却无比闪耀,

能形容他的,

可能只有传奇二字了。

END


这个人有本事,有背景,有运气,有勇气。带兵有自己独到见解,但是时代造就不可复制。


夺下河西走廊,不仅为中原王朝夺下了战略要地,切割高原和草原势力的结合。还为佛教等外来文化的传播打通了路径。最后一战打的匈奴从此漠南无王庭,封狼居胥更是抗击游牧民族的巅峰。更关键的是年经而且几无败绩,因为年轻,几乎没办法刻画。能达到这种高度的只有数百年之后李世民。正如无法评价李世民一样,霍去病也很难评价。

如果说真要评价,那就是天才。不是1个纬度远超常人的天才。而是N个纬度,同时远超常人的天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