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夷陵之战蜀军大胜,全歼陆逊兵马,东吴面临覆亡,孙权会选择向曹丕投降,还是向刘备投降?


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率几十万军队要到来时孙权就已经惧怕而投魏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吧。

孙权是跟刘备有仇,跟曹丕无仇,「大魏吴王」岂非浪得虚名。


我大汉皇帝刘禅给出了答案,当时有人劝刘禅去南中或者东吴继续抵抗,就有人进言说魏能灭吴而不能灭魏。所以大魏吴王投降刘备的话还要被曹丕灭一次。

实际上就算刘备灭了陆逊军也只是勉强拿回荆州而已。陆逊赢了夷陵之战后三个月不到魏国就三路伐吴了,这以古代的通讯水平可以说是瞬发了。可见吴军还有其他的军队在防卫魏国,折了陆逊无非弃了荆州收缩防线。另外两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荆州的那一路就拜托刘备咯。


孙权跟刘备有杀关羽袭荆州的大仇,孙权想自杀才会选择投降刘备。而孙权跟曹家可是有联姻关系的,可以算个亲家。建安二十二年就请降过一次,再请降毫无心理障碍。不过如果曹丕出兵打跑了刘备,孙权有机会一定会再次翻脸。


曹丕受禅,孙权没有拒绝其合法性,就是说其当时名义上已经降魏了。所以才受封吴王,加九锡。当时刘备拒绝接受曹丕为帝,自己称帝,反而是反贼。


这个没什么悬念,总不就是【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嘛。

换你是孙权到了这个境地,至少从保全性命的角度来看,你是会选择投降刘备还是投降曹丕?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用假设,参考大耳的宝贝儿子在亡国之时的选择就知道了。


其实大家形成思维定式了,总觉得荆州重要得无如伦比,事实上,荆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已经变成蜀汉政权的一个坑(指关羽失败后),当其时刘备向东吴开战,已经是关羽战死,夺得汉中之后两个年头了,我觉得利用军事压迫拿回一些利益即可,例如武陵郡,南郡等,重点还是经略汉中图谋雍凉吧。即便荆州失而复得,那已经是个劳心乏力的坑了,你信不信,孙权一看打不过,把百姓全部迁走,反正这事大家经常做,然后倒向曹魏,让你荆州三面受敌,陷入战争泥潭,拖都拖死你这个疲蔽的益州。

所以皇叔这仗压根就不该打,胜败都没好处,大军压境,意思意思,然后大家修复盟约,皇叔保重好身体,多活十几年,经略汉中南中,全力支持诸葛北伐雍凉。

思维定式真害人,荆州在时,应该以守为主,结好东吴,主战方向放在雍凉,因为曹魏也实在害怕东吴和关羽的荆州联合一片,那边也一定是重兵驻守。既然大意失了荆州,再去打回来,已经是两回事了,荆州兵团已经全军覆没,从蜀中再调兵调粮,势必得不偿失。

是的,我们在现在,当然有些事看得更明白,但当时当势,也只能说,照烈帝太冲动了


题主你看,孙权投降的速度比你出题的速度还快


蜀军没大获全胜,孙权就已经向魏国投降了,并被封为大魏吴王,替魏皇戍守江南


这个问题本质讲的还是博弈论。

即陆逊兵败那一刻,如何行动才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这个行动,也是基于另外两方的行动。

先看刘备方,无非是几种可能。1,完成战前战略目标,夺回原领地。2,进一步占领完整的荆州领地。3,上高地拆家。

曹丕方:1,进军汉中(可能性微乎其微),2,进军荆州阻击刘备,3乘刘备打荆州进军东吴,4按兵不动。

那么就显而易见了,接下来的各个行动可以达成什么目的又会冒著怎样的风险。

一,与刘备议和继续共扛曹魏。

如果达成,可以继续共治荆州,且曹魏若有所行动可出其不意共击之。但双方战力总和更不如前,抗击曹魏难度更大。

二,倒向曹魏,共抗刘备。

若曹魏出兵,刘备大概率撤兵,且有小概率曹魏可瓜分荆州,蜀吴之间会形成沟通屏障,再难抗曹。毕竟东吴已无多少可战之力。不划算...

若曹魏不出兵则加深蜀汉仇恨,刘备就地布置防守以备曹魏,荆州必被全部夺回。

怎么看都不应该倒向曹魏啊,在兵败后,荆州大概率是要失去的。失去后到底帮曹还是帮刘利益最大化,毕竟大家都是政治家,拿回荆州刘备也应该把矛头指向曹魏了...


三国演义就说过反正都是投降,投降蜀国吧,到时蜀国被灭了还得投降一次,投降魏国好歹只用投降一次

刘备夺回南郡,或许再加其他2-3郡,没有扩张战果的实力。即使以演义中讲的,先主伐吴带了7万精兵,这些也就勉强只够防守荆州了,之后,面临襄阳方向的魏军和江夏方向的吴军两面进攻。即使陆逊打败,损失不过5万左右,吴国还没有到伤元气不可再战的程度。而刘备,7万是最后的主力军了,加上留守益州的兵马,总实也就10万多点。再怎么样,孙权也不可能向一个无力吞并自己的君主投降。


个人以为如果一定要选边站的话投靠曹丕是唯一选择,首先孙权和刘备有背盟袭取荆州+杀关张之仇,其次就算孙权想向刘备投诚在蜀汉大胜的情形下皇叔都未必答应。而且三国时期魏国占据的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吴蜀两国加起来都高得多,只要魏国内部不乱,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统一也就是时间问题。要选边站的话难道选弱不选强吗。

当然我觉得与其投降任意一方不如主动让出整个荆州和蜀汉恢复关系退保江南地区,至少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刘备还有诸葛亮考虑到吴蜀联盟抗曹的战略意义大概率不会主动寻求赶尽杀绝


假设以题目说的,陆逊被全歼,那么孙权投降谁也不一定保得住江东,就算输了也不一定要投降,夷陵之战是双方投入大部分兵力,不是全部兵力,刘备还有兵力在益州汉中,孙权还有兵力在扬州和今苏北的一些地方,所以孙权投降概率为5%以下。如果刘备全歼陆逊进军荆州,曹丕胆大有两种选择

1.从襄樊出兵南下狙击刘备夺回关羽失去的荆州地区或夺掉孙权所控制的荆州地区,往后可以顺江而下更容易歼灭东吴。

2.从合肥等地出兵,趁陆逊被全歼,调集东部战线除襄樊之外的所有人马南下进攻建业,直取东吴首都,放弃荆州以南地区快速灭吴。

还有一种就是西部战线也出兵,调集雍凉人马,东西两军团共同出兵,西部军团进攻汉中等地,牵制益州汉中余下人马,看刘备会不会回防,东部军团进攻荆州扬州等地,夺取东吴大部分地盘。但这种几率微乎其微,成功率也不大,汉中由魏延镇守,很难拿下,诸葛亮本人也在益州,可实现后勤不断,刘备回防概率不超过5%,其次东部战线将会面临著两线作战,一线与刘备抢荆州,一线攻打扬州。成功率不大。

曹丕胆小也有两种选择:

1.跟孙权联盟,反正孙权之前也投降示好了,跟孙权共谋荆州。

2.按兵不动,等刘备战线拉长了直接东西两军团出击,西军团还是集雍凉之力佯攻汉中,东军团则切断刘备与蜀地联系。其次,因为汉中荆州都有战事,蜀汉后勤可以会跟不上。就算这种行不通,也可以按兵不动,待有大变化再行动。

以上说的是曹丕变动,因为未来什么样都不知道,所以是个人看法,而以下更符合实际。

1.刘备打赢了也不会全歼陆逊所有人马,除非陆逊军马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但陆逊也不傻,肯定会退回荆州待其变动。

2.刘备此行的目的,名为为关羽报仇,实为夺回荆州失去地盘日后好按隆中对行事,别看刘备虽然打了那么败战,但是大耳贼政治头脑不在孔明之下,大耳不可能傻了吧唧的跑去扬州玩。

3.刘备拿下关羽失去地盘后不可能接著像东吴在荆州的地盘扩张,因为北边还有一个待机而动等待命令的曹魏东部战线军团,而且指挥官还是曹魏名将曹仁。

4.孙权虽然为十万,进攻打仗不如其父其哥,但是守江山的能力在三国里算s级。如果战事不对头,孙权肯定会命令陆逊退回其在荆州的地盘,把关羽丢的地盘让还给刘备。

5.刘备,孙权,诸葛亮,陆逊,诸葛瑾等人都是识大体之人,诸葛兄弟肯定是会尽力和好吴蜀联盟,陆逊也知形式,也会赞同,孙十万想守江山,所以也不用说了,关键的刘备,刘备拿下荆州后也会和孙权和好,毕竟曹魏的实力在那放著,吴蜀加起来国力都没一个魏强。

6.既然荆州要丢一半,那么扬州肯定是不能再丢了,孙权肯定会预备曹丕向扬州等地进攻,不会跟刘备死磕太久。

所以正常情况夷陵之战不管谁赢,孙权都可以不投降,都能守住江山,你要记著,就算刘备赢了,刘备也还是需要孙权的。隆中对是待天下大变时从荆益两地出兵,大变之前你还是得和孙权当表面兄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