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可能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实际上是相同的,即你我他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只是因为处于不同的身体而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墙,让我们不能感受到其实我们身体里的意识(或灵魂)是相同的。

做一个比喻,所有人在内心说话的时候都是「我」如何如何,这个「我」实际就是我们共同的意识,例如:小李和小王向同一个女生表白,这个女生接受了小李,而拒绝了小王,小李内心中的「我」自然是开心的,而小王内心中的「我」则是难过的,实际上「我」同时在感受著「开心」和「悲伤」,只不过这两种情绪是在独立进行著而已!

推而广之,你在沙滩上和穿著比基尼的女朋友晒太阳,我在公司给员工们开会,他在宾馆的床上要掐死反抗的女网友,而你、我、他、女朋友、员工们、女网友都是「我」,是「我」在同时经历著不同的事情!


13世纪巴黎大学著名的辩论,一方是持有拉丁阿维罗伊主义的布拉班特的西格尔,一方是反对者多玛斯阿奎那。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正确解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原文的争辩。这也是阿奎那撰写《反异教大全》的目的之一。争论的核心就是评注家阿维罗伊所提出的"唯一理智论",即,所有人类共用一个理智去思考。

这是上一篇《灵魂是实体,还是实体形式?》(灵魂的本体论结构) 和《永恒理念,理智形式和自然形式的三位一体》(中世纪符合论和真理观)的续篇。

西儒栏板Peter:人类的灵魂是一个实体,还是一个实体形式??

zhuanlan.zhihu.com图标西儒栏板Peter:永恒理念,理智观念,自然形式之间的三位一体(为新长文奠基)?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这篇文章中,phantasm被翻译为印相,印在大脑中的像,而没有翻译为我以前用过的心像。

阿奎那之前批评了奥古斯丁派,新柏拉图主义的"理念光照说"。什么是光照说?光照说认为: 人对个别事物的正确理解需要接受天主给予的事物的共相形式/事物的原型光照,否则它无法正确理解个别事物的本质,得到真理。新柏拉图派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个别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知识需要稳定不变。为了得到稳定不变的知识,人就需要追求永恒eidos(理念形式),它是真理的保证和知识的第一原理。奥古斯丁派继承了这种想法,它将eidos看作是天主创造万物时候的永恒原型(天主理智内的图纸,天主靠著这个图纸,填入四大元素作为质料,形成个别事物),一切感觉中的个别事物并不是制造普遍知识的充足理由,而我们的理解活动需要借助永恒eidos作为真理和个别事物相符合的中介。然而这一理论导致了一个悖论,即,既然人类的理解是eidos神圣启示的结果,如果自然界没有金苹果,那么当上帝将金苹果的印象注入我们的思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理解这个非真实事物的本质。然后,这会导致一个怀疑论的结果,就像笛卡尔所怀疑的一样,即便所有外部事物可能都不存在,但上帝可以从天堂注入一些知识。然后我们不需要接触任何外界的存在者,就可以得到真正的知识。吉尔松(1967)认为:如果普遍的知识不归属于世上的个别事物,那么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来自自然的哲学和科学都不能保证知识的基础。阿奎那没有完全拒绝奥古斯丁光照说(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去打破天主教传统),而是将他改造成另一种形式。我们知道,阿奎那的认识论严格遵循亚里士多德的一个教导,即:"由理智而理解的一切事物首先被感觉所掌握。"(感官先于理智。注a),但如果亚里士多德唯物主义认识论完全取代了神圣光照,那么会导致两个问题:1,上帝思想不包含成为事物起因的永恒理念eidos,那么上帝无法理解个体。2,对于阿奎那而言,共相-理念eidos具有三个维度:在天主永恒理智中eidos是事物原型,形式因和本质善; 在个别事物的本体论结构内,eidos是从天主理智中分有的形式因和本质;在人的理智内,eidos是事物的抽象。

(注a) 尽管奥古斯丁并没有拒绝感官经验是认知事物的第一步,但他需要一个媒介,一个规定一类相似事物的"属和种"的原型。

如果我们拒斥上帝永恒理智内的事物原型,那么关于善和恶的判断都依赖于人类的经验a postriori 的后天判断,这可能会导致道德功利主义,或者相对主义的产生。同时它将失去真理(知与物的符合)的保障。因此阿奎那需要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神圣光照说结合起来,对一个复合实体的人来说,正确的理解对象是呈现在感官中的个别事物,而不是上帝理智中那个永恒的完美原型。对于人来说,正确理解事物的方式是通过物质的身体感官,而不是如同天使一样直接通过天主的光照认识事物(若这样的话,人只能认识普遍物,而非个别物)。因此神圣光照不是理智的效力因或者形式因。上帝理智中的普遍形式因(原型)只是理解的首要前提,是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理解的对象。另一方面,阿奎那将"光照"这个词改造为 人本身理智主动能力的一种行为(从感官中的个别事物印相中提取普遍形式,进行思考)。因此,对于阿奎那而言,人类是唯一的认知主体。人类的认知活动只属于个人,并没有任何非人类的外界超自然因素的输入。因此,人类理智灵魂有一种天生的能力,他可以从印在感官中的个别事物的印相中,提取(抽象化)普遍的可理解的种相。理智的主动能力(主动理智)可以类比为一道照亮事物的光,使人认识事物,思考,并且得到真理。

阿维罗伊的《唯一理智论》

让我们回到那场巴黎大学,围绕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辩论。在scgii 中,阿奎那指出灵魂不是一种物质,或者身体,或者和谐,或者气质,而是一种是自我持存的实体形式。阿奎那反对柏拉图的极端二元论。他最大的敌人是伊斯兰哲学家阿维罗伊的"唯一理智论",即主动理智是一个独立于个体人类的个别实体。所有人将感知材料交给一个理智去思考,而这个独一主动理智为所有人思考。这种理论比较符合伊斯兰教宿命论的特征,但不符合天主教的教义,即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要为行为和思想负责。因此阿维罗伊/西格尔和阿奎那的冲突体现在主动理智的归属问题上,是否存在一个独一的主动理智。独一理智论最早是来自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卷三430a 的一句晦涩难懂的话:"这种理智(主动理智)是分离的,不与身体混合,单纯的,不可穿透的,其实体ousia是现实,这个理智有时思考有时不思考,在分离中,它存在,它是永恒的,不朽的,没有它任何东西都无法思考。"如果人们真的阅读这篇文章,人们会发现,亚里士多德有一种倾向,即是认为主动理智具有一个分离的特征。于是人们可能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定义为"生命的第一原则",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可以类比于复合实体中的形式与质料。然而,亚里士多德似乎没有直接认为灵魂在人死后可以独立生存。因为他对灵魂的定义表明,如果灵魂是身体生存所必需的能力,那么灵魂似乎不是一个离开身体后能自我持存的东西。因此,当身体腐化时,灵魂也会腐化。2,如果主动理智可以类比于"光",一种使得潜在的理解现实化的光,那么它就是一个纯粹的现实,没有潜能。因此它似乎高于任何人类。既然人包含著潜能,那么它就不应该存在于任何个体的人类中。3,亚里士多德似乎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间歇性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不是因为来自感觉对象刺激感官导致的偶然性,而是一个独立的主动理智间歇性的影响个体的灵魂。因此,阿维罗伊和布拉班特的西格尔认为,既然人的灵魂是身体的形式,那么人的灵魂本身就不是不朽的,而仅仅是一个将所有器官和感官统一起来的"身体形式",它是必死的。阿维罗伊认为,既然理智活动不依赖于物质身体,它是自主运行的,那么它就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活动(它可以思考非物质的事物,腐朽的事物,矛盾的事物和普遍共相)。因此理智活动的主体就不能是一个可朽的"身体形式"(阿维罗伊所理解的人类灵魂)。最好的结果是,有一个独立的主动理智,它是独一无二的,超越的,是所有人类理智活动的主体。人类个体灵魂的工作只是给唯一主动理智提供感知材料和印相(phantasms)。然后唯一理智将可理解的种相从印相中抽取出来,然后再交给个别的人,个别的人就能理解。但是按照天主教教义,阿维罗伊的理论导致了亚里士多德和天主教教义的明显矛盾,1,个人面对最终审判时候的道德责任。如果唯一理智为所有人思考,那么个别的人做了错事就能推脱责任,说这是唯一理智导致的,活著归咎于命运。若个别的人没有主动理智能力,那么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理性界限就无法区分,模糊不清。《论灵魂》卷三这句晦涩难懂的言论,导致许多早期亚里士多德评注家认为主动理智和个别人类是分离的。(见 马仁邦 中世纪哲学导论 17页)

这种理论会导致,如果理智的主动性质不属于任何人类个体,人类只是被动地从上帝那里,或者分离的主动理智那里接受思想和可理解形式(种相),那么:1,所有科学研究都是无意义的。2,个体的人类不是自身认知活动的主体。3,如果主动理智和个体的人类分离,那么没有什么能够保证人类灵魂的非物质性,那么灵魂就会随著身体的腐败而消失,因为它更像一种物质形式。4,人不是真正的个体,而更像一个更高实体的工具(神舞台上的稻草人)。5,说"一个人在理解"是不正当的,因为人似乎根本没有思维能力。

阿奎那的任务是反对这些看似符合亚里士多德原意的评注结果,以捍卫天主教义。首先,他认为主动理智和被动理智都是人类灵魂的能力。原因显示在scgii ch73中,"在存在链条中,每一事物的正常运作是被其种相结构指定的结果。正如动物合理的运作的表现是感知,人类合理运作的表现是运用理智。"这意味著理智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主动理智不以一个形式存在于人上面,人就不能自然的靠自己理解,它就无法达到自己的自然目的。其次,当阿维罗伊提到个别的人如何具有自己特殊的知识的时候,他宣称每个人又自己的印象(phantasm impression),理智从每个人那里接受印象,通过不同的印象,每个人获得不同的知识。在scgii ch73,阿奎那用各种观点回应了阿维罗伊:1,阿维罗伊说人类的理解是由大脑统觉中的特定印象个体化的。阿奎那声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中的印相图像仅仅只是潜在的理解,只有当印相中潜在的可理解的形式被理智抽象提取出来的时候,它才能够真正被理解。因此一个印象不足以成为个体化知识的原因,此时知识依然不属于个人。2,阿维罗伊认为可理解的形式有两个主体,分离的理智和来自个体灵魂的印相,因此个体能够理解。阿奎那声称这是不可能的;他将阿维罗伊的说法,即理智通过印象phantasms与个别的人联系,比作视觉通过墙壁上颜色与墙壁联系,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将被理解,而不是去理解,就好像眼睛看到墙一样。R.McLnery(1993)提到, 如果这个案例是真的,那么当眼睛看到墙上的颜色时,视觉有两个对象,即眼睛和墙。因此如果阿维罗伊是正确的,那么就不可能区分不同的认识主体。3,如果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人只有一个理智,而且这个理智是永恒的,那么过去和未来人所有的知识和所有可理解形式都在唯一理智中得到永恒的保留。这个假设会得到两个结果:我已经拥有了所有的知识,但我忘记了这些知识;或者我已经学会了所有知识通过所有的人,我不需要再学习什么。但这都是荒谬的。(4) 由于抽象行为属于理智的能力,无论有多少印相,如果只有一个理智,就只能抽象出一种可理解的形式,那么就只有一种理解。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很多人看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不仅仅只有一个理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智能力。每个人的理智都属于自己。此外,多玛斯认为,无论理智的主动能力还是被动能力都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因为每一个主动原则都对应一个被动原则,它们是相对应的,自然原则具有先天的"二元同一性"(比如主动-被动,形式-质料,现实-潜能,灵魂-身体,存在-本质)。以后,当身体腐化后,人类的灵魂将继续保持原来的数量,因为每一个灵魂在数量上都对应一个特定的身体,这在我《灵魂是实体,还是实体形式》中有明确提到。因此阿奎那指出了阿维罗伊的唯一理智论中的内在矛盾,虽然没有提出直接的论证,切某些反驳有些牵强,但是依然成功将人的个体作为认识活动的独特主体,从而保证了人的个体性。阿奎那为最终审判进行辩护:既然意志和理智都属于个别的人,那么这个人就需要单独承担道德责任,以及这个符合实体的人(包含身体和灵魂)能被送入炼狱之火中炼净(天主教教理)。附加:当人死后,分离的理智灵魂,既然失去了身体和大脑,无法接受印相phantasm,会发生什么? 在人类认知秩序中,人类理解的自然方式是"从感官到抽象理念"最后经过一系列理性思考后,再"通过印相phantasm回到个体事物"。但是当灵魂和身体分离的时候,它只能通过天使的方式来思考,要么通过上帝的理念光照去认识共相,要么通过生前保存在被动理智内的可理解种相去思考事物。尽管一个单独的灵魂的理智能力可能要好于复合实体时候的生存状态,因为没有肉体的冲动去干涉理智,但它依然不是自然的思维方式(反自然)。例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它物质的大脑,它就无法形成新的印相phantasm,即便它有理智在工作,它却无法获得新的信息。由于身体和灵魂的结合是一个自然的结合,根据《神学大全》卷一Q.89,a.8,分离的灵魂不能知道现实世界发生什么,也无法认识个别事物。除非获得天主的恩宠,凭著单独一个理智灵魂,无法获得任何新信息。因此,单独的理智灵魂,不是人,而是人的一部分。此外,由于人的自然状态(身体和灵魂的复合实体)决定了幸福的标准,而实现自然状态(目的)的唯一途径是认知和行为的复合,单单灵魂本身无法实现人生的满全和自然的喜乐。因此为了获得幸福,灵魂需要身体的复活,然后灵魂可以重新回到身体并在自然状态下行动。结论,阿奎那对个体理智能力(反对阿维罗伊)和身体和灵魂的先天复合(反对柏拉图主义)的辩护,对早期近代哲学和后来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潘能伯格(1996)说:在多玛斯为维护天主教教义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改造的途中,人类理智第一次被视为一个创造性积极的主体。阿奎那比他之前的所有哲学家都要注重人的完整性和个体性。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思想是贯彻整个多玛斯哲学以及天主教神学的核心。为了证明人的个体性,他拒绝唯一理智论,并认为理智是只属于个人的能力。为了维护人的完整性,他反对柏拉图主义的二元论,灵魂和身体的关系,不是人和衣服的关系,而是一对互补互相协助的整合体,人的认知活动不可缺少身体感官的协助。他靠著摒弃极端二元论,使得灵魂和身体的哲学观念呈现一个统一和谐的新样貌。从此人类的身体不再是囚禁灵魂的消极牢笼,而是人类认知活动和生活的积极因素,是天主美好的创造。圣多玛斯第一次在神学和哲学中确立了人类身体的尊严,为后来的身体哲学,劳工理论铺路。1891年教宗良13颁布了《新事》通喻,在多玛斯人论,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教会开始回应工业社会劳工问题,人类身体不可侵犯的价值,以及劳工的理智发展被工业化社会压制的罪恶,剥削是一种制度恶,提出唤醒资本家良知,建立阶级合作的理念。

8/9

(多玛斯哲学系列暂时停更,我看书去了,欢迎大家投稿)

前些日子答了一个问题。其中一段写到。

「上帝」化身千万,只为从不同角度体会不同人生。它在不断的,「亲身品尝」可歌可泣的故事,喜怒哀乐的人生,成功者的兴奋,失败者的哀伤……


1不同的人的意识如同一棵意识树不同的树叶。如果你修炼到很高境界,你会发现宇宙生命体系如同一颗倒著长的树。树根在上面,树冠在下面。越往下,分支越多,生命越庞杂。

2其实生命是一体的。你我他不过是一棵树上不同的树叶,所以很多人争啊斗啊,为了一点利益去伤害别人,都是背离这个一体的特点的。因为是一体的,你给别人造成的一切伤害都会一点不差的回到你身上。用你的左手打你自己的右手,谁疼?都是你自己疼。

3对于宇宙而言,每个生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败坏的生命其实就是宇宙的癌细胞, 病变的细胞,宇宙为了保持自身的健康,他就会清理掉那些变坏的生命。背离宇宙道法的生命,如果你要不修正自己,最终就只有一个结果,被宇宙清理掉。那是这个生命自己败坏造成的,自己不走正道,自己把自己毁了。


你可以从一本书里找到答案:《幕后:一位觉者的实修日记》

「所有现象的背后都是我。所有这些同时发生于同一个主题——『我』。当我认识到我即他时,我强烈的体会到自己多么孤独,但当我发现我的女儿不知道我(马克)就是她时,孤独很快变成了深刻的喜悦。我不被获准知道她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以两个人的身份跟自己玩耍。你曾经见过的,将来会见到的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你在通过不同的眼睛向外看。」

世间万物是一体的,你、我、他、它,花草树木,山石鸟兽,都是宇宙。

开悟之后发现,意识也是一体的。每个人的意识都是自己,但同时也都是对方。相当于意识的平行宇宙,我是我,同时也是她。我在伤害她,同时也是在伤害我自己。美丽的她,丑陋的他,好的他,坏的他,其实都是我。

我们就像洋葱,被肉体、基因、动物本能、记忆、知识、偏见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层层包裹,在最内里,我们的内核,灵魂,意识,每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


海奥华预言,强烈推荐这本书,里面的外星人解释宇宙就是一个意识分离出来的,整个宇宙是他的想像/造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