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快被自己的身体焦虑死了!


首先的搞清楚湿热和寒湿是什么东东?湿热:中医认为湿热症是湿邪和热邪相兼夹的一种症候。湿热症是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气结运行,气机不太顺畅,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发热、头身困重,口腔里边黏液比较多,口里面发黏、发苦、发干,虽然有口干口黏的感觉,或不愿意饮水,四肢的沉重感,皮肤湿疹舌苔黄厚,脉滑数等。

寒湿,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舌苔发白, 反复的口腔溃疡,皮肤湿疹,出冷汗

一般情况下寒湿与湿热是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体内的。

但中医认为寒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特别是寒可以化热,如果一个人同时感受了外感寒湿与内伤寒湿,内伤的寒湿可以久而化热变为中焦湿热,由寒湿转化为湿热,而体外的寒湿阻络证没有化热,这个时候就寒热错杂证,寒包火。

那么湿热与寒湿怎么调理才最好呢?

不管是寒湿还是湿热最重要的是祛湿,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湿热难去,湿性黏著,如油入画。可以说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祛湿也是我们现代人养生的头等大事。

所以怎么样祛湿才是养生调理的王道。

以下是是我们现代人必须知道有祛湿养生法宝,不可不知

第一法宝 筑好水提,防止水液泛滥。

脾是运化水液的重要脏腑,脾气虚了,不能运化水湿,就会令水湿内停,而且脾气虚了外湿也容易入侵。所以我们应该保障脾胃的运化力,那么我们第一个任务就饮食有节,另外我们的唾液古人称为:金津玉液。同时练「吞津养生法。」

操作:每天早晚,静坐,先柔和地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三十六次,然用舌头抵住上颚,当唾液满口腔时,随著意念分三次把这些唾液咽下。

第二法宝 养生食疗方

1、山楂化食散与三蒸大枣。

2、黄芪薏苡仁粥

材料:黄芪10g,薏苡仁30g

做法:将黄芪、薏苡仁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炖煮60分钟。

用法:每日一次代茶饮。健脾渗湿。

赤小豆粥:赤小豆50g,粳米100g

做法:先将赤小豆用水泡3-4小时,再煮等赤小豆将烂时加入粳米,熬成粥。

3、冬瓜荷叶粥

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冬瓜可清热生津、利水止渴,荷叶清热解暑

第三法宝 养生保健按摩法。

简易摸腹法

第四法宝 中成药调理法

参苓白术散,千年的健脾祛湿的良方。

用法:用药店买的参苓白术丸3克,和大枣20克一起煮水喝,要坚持长期服用对脾胃虚弱的人有健脾祛湿的效果。

第五法宝 艾叶浴教法

祛湿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饮食方法与运动养生的方法,养生需要简单易行,养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并且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远离湿气。


详细辩证后开汤药坚持调理才行,没有问诊,没有舌苔照片可以参考,没办法给出具体治疗方案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更不会出现同一的方子

你可以先去当地找几个信誉好点的中医,坚持调理1~3个月,看看身体有没有变化,一般大夫问诊的时候,会问一下姐的问题,疲劳乏力,突发腰痛,尿等待尿频尿急,尿不尽,大便不成形,便秘,烦躁易怒,睡眠差多梦出虚汗,勃起不坚,时间短,口干口苦等等

除了延时不能再短期内立刻见效之外,其他问题一个月左右应该都有不同程度进步,否则的话就可以考虑换一个大夫看病了,假如你治来治去用了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精力,发现效果并不大,可以考虑到外地找手艺高超的中医面诊

看病一定要面诊,网上看病非法


大多数应该是上热下寒,对应的比较明显的症状是易上火、脸油腻、易长痘。女生大多伴有宫寒,生理期不正常。

首先不知道你是从什么渠道得知自已湿寒与湿热的,然后症状也没有,我感觉没法调理。

如果仅从这四个字来调理,可能会出问题。


调理脾胃,促进升降和循环


这个问题有点儿深奥,建议找口碑好一些的中医来调理,吃一些中药之类的。

其次需要调理好的生物钟,早睡早起,不熬夜,饮食清淡,不吃生冷辛辣油腻重口味,拒绝冷饮和凉水,只喝温热水,睡眠质量提高。这些你看看,良好的生物钟会对身体有好的作用的。


之前看过中医,吃药的时候觉得身体很舒服,后来我嫌太贵就停了。

忘记是又热又寒还是只是寒湿了,医生说来说去就一句话,饮食清淡戒烟酒熬夜,多运动。

多运动是最最重要的


大便粘腻得话试试人参健脾丸,湿主要是脾代谢不出去水,主要是脾得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