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快被自己的身體焦慮死了!


首先的搞清楚濕熱和寒濕是什麼東東?濕熱:中醫認為濕熱症是濕邪和熱邪相兼夾的一種癥候。濕熱症是濕熱蘊結在體內,臟腑經絡氣結運行,氣機不太順暢,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發熱、頭身困重,口腔裡邊黏液比較多,口裡面發黏、發苦、發乾,雖然有口乾口黏的感覺,或不願意飲水,四肢的沉重感,皮膚濕疹舌苔黃厚,脈滑數等。

寒濕,中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外感寒濕: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症的證候;內生寒濕:寒濕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瀉,或浮腫為常見症,舌苔發白, 反覆的口腔潰瘍,皮膚濕疹,出冷汗

一般情況下寒濕與濕熱是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體內的。

但中醫認為寒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特別是寒可以化熱,如果一個人同時感受了外感寒濕與內傷寒濕,內傷的寒濕可以久而化熱變為中焦濕熱,由寒濕轉化為濕熱,而體外的寒濕阻絡證沒有化熱,這個時候就寒熱錯雜證,寒包火。

那麼濕熱與寒濕怎麼調理才最好呢?

不管是寒濕還是濕熱最重要的是祛濕,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濕熱難去,濕性黏著,如油入畫。可以說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頭號殺手。祛濕也是我們現代人養生的頭等大事。

所以怎麼樣祛濕纔是養生調理的王道。

以下是是我們現代人必須知道有祛濕養生法寶,不可不知

第一法寶 築好水提,防止水液泛濫。

脾是運化水液的重要臟腑,脾氣虛了,不能運化水濕,就會令水濕內停,而且脾氣虛了外濕也容易入侵。所以我們應該保障脾胃的運化力,那麼我們第一個任務就飲食有節,另外我們的唾液古人稱為:金津玉液。同時練「吞津養生法。」

操作:每天早晚,靜坐,先柔和地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三十六次,然用舌頭抵住上顎,當唾液滿口腔時,隨著意念分三次把這些唾液嚥下。

第二法寶 養生食療方

1、山楂化食散與三蒸大棗。

2、黃芪薏苡仁粥

材料:黃芪10g,薏苡仁30g

做法:將黃芪、薏苡仁洗凈,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燉煮60分鐘。

用法:每日一次代茶飲。健脾滲濕。

赤小豆粥:赤小豆50g,粳米100g

做法:先將赤小豆用水泡3-4小時,再煮等赤小豆將爛時加入粳米,熬成粥。

3、冬瓜荷葉粥

荷葉兩張,洗凈後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後取汁備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塊狀,加入荷葉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服用。冬瓜可清熱生津、利水止渴,荷葉清熱解暑

第三法寶 養生保健按摩法。

簡易摸腹法

第四法寶 中成藥調理法

參苓白朮散,千年的健脾祛濕的良方。

用法:用藥店買的參苓白朮丸3克,和大棗20克一起煮水喝,要堅持長期服用對脾胃虛弱的人有健脾祛濕的效果。

第五法寶 艾葉浴教法

祛濕除了以上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飲食方法與運動養生的方法,養生需要簡單易行,養生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養生的作用,並且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遠離濕氣。


詳細辯證後開湯藥堅持調理纔行,沒有問診,沒有舌苔照片可以參考,沒辦法給出具體治療方案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沒有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更不會出現同一的方子

你可以先去當地找幾個信譽好點的中醫,堅持調理1~3個月,看看身體有沒有變化,一般大夫問診的時候,會問一下姐的問題,疲勞乏力,突發腰痛,尿等待尿頻尿急,尿不盡,大便不成形,便祕,煩躁易怒,睡眠差多夢出虛汗,勃起不堅,時間短,口乾口苦等等

除了延時不能再短期內立刻見效之外,其他問題一個月左右應該都有不同程度進步,否則的話就可以考慮換一個大夫看病了,假如你治來治去用了不少時間也花了不少精力,發現效果並不大,可以考慮到外地找手藝高超的中醫面診

看病一定要面診,網上看病非法


大多數應該是上熱下寒,對應的比較明顯的癥狀是易上火、臉油膩、易長痘。女生大多伴有宮寒,生理期不正常。

首先不知道你是從什麼渠道得知自已濕寒與濕熱的,然後癥狀也沒有,我感覺沒法調理。

如果僅從這四個字來調理,可能會出問題。


調理脾胃,促進升降和循環


這個問題有點兒深奧,建議找口碑好一些的中醫來調理,喫一些中藥之類的。

其次需要調理好的生物鐘,早睡早起,不熬夜,飲食清淡,不喫生冷辛辣油膩重口味,拒絕冷飲和涼水,只喝溫熱水,睡眠質量提高。這些你看看,良好的生物鐘會對身體有好的作用的。


之前看過中醫,喫藥的時候覺得身體很舒服,後來我嫌太貴就停了。

忘記是又熱又寒還是隻是寒濕了,醫生說來說去就一句話,飲食清淡戒煙酒熬夜,多運動。

多運動是最最重要的


大便粘膩得話試試人蔘健脾丸,濕主要是脾代謝不出去水,主要是脾得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