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了,身体一直虚,吹风扇会头疼,手脚冰凉,春天秋天都是,经常感觉没精神,头发皮肤非常油腻,脱发有很久了,脱了也不长新头发,头发越来越少,目前现在最严重得是月经问题,已经有接近三年的时间月经少 黑,几乎来的都是血块,来月经前一周开始会长痘,来的当天脸会有点发黑,感觉身体被掏空得感觉,期间吃过很多中药,感觉都没效果,也看过西医,开了长期避孕药,也没感觉月经变多我是没有吃早餐得习惯的,都起不来,晚上睡觉比较晚,正常都是一两点,运动隔几个月会请健身教练一两个月,都没有坚持,,,,,,现在想要好好调理,求各位大神支招,本人不想再尝试中医。也是易胖体质 断断续续一直都在减肥


我想你对中医有误解吧,可能把吃中药看成就是中医疗法了。中医调理的方法很多的,中药是放在最末位的。

先说说你的主要原因吧。按你的描述,湿气很重,肝气郁结,身体有大量寒气,脾胃功能差,气血严重不足。

还有很不好的习惯,不吃早饭,晚睡。

头发很油是因为肝胆的解毒功能弱,胆汁分泌不足,无法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晚上很晚睡觉,肝热,从而使油脂从头发排出。

不吃早饭,身体阳气会严重不足,容易胆结石,胃炎。这个会加剧肥胖。阳气不足,身体整个循环就会变缓,垃圾很难排出体外。

这个调整时间比较漫长,需要耐心。

早睡早起,晚上10点以前睡觉,早上7-9点一定要吃完饭,宁可吃了再睡回去。

要禁止一切生冷食物,饮料,少吃西瓜香蕉寒凉水果。不建议剧烈运动,车子要是没汽油了,越开也就越烂。身体气血不足再运动不是让自己更糟糕吗?

补充高质量的益生菌,营养素,喝姜枣茶,艾灸提升身体温度,加快新陈代谢。

调理过程会有很多反应,需做好心里准备。


气血不足了,先调脾胃


您这症状的根本不是体虚。

是寒湿体质造成的,熬夜肝犯脾,加重脾虚,脾虚水滞,运化失良,加重体内的寒湿。

同时应该存在易上火,补气血的作用吸收差。

建议从根上调理脾虚,要先泄寒湿再补气血,可以用红豆薏米枸杞粉。

红豆用赤小豆,先泡后蒸。薏米用小薏米,麸炒后可用,山药莲子芡实全部麸炒食用。

绿色天运旗舰店的红豆薏米枸杞粉就是这样炮制的,可以咨询一下。


1、你没有选对中医,正常一两周就有改善。2、除了中医恐怕还不行3、你先调整生活习惯吧,习惯不好,谁都帮不上你


体虚是变丑的基础

  女人血虚,肯定就会无精打采,血虚还常常会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等症状。此外,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了,变黄了,有血丝了,眼睛干涩,沉重,睁不大了,以及常出现眼袋,也说明气血不足了。头发由过去的乌黑、浓密、柔顺变得干枯、开叉甚至掉发、颜色发黄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在人们审美中被视为丑的东西,比如相貌中的窄额头、塌鼻梁、小下巴,再比如社交行为中的卑躬屈膝、点头哈腰,这些难看的样貌、丑陋的行为,其实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

  如果用中医理论解释可能更容易理解,大多是因为中医的「肾气虚」「肾阳虚」。因为能量不足,那些决定人类样貌、行为优势的基因不能充分表达,由此失去的,也就不仅仅是样貌了,还有大家关注的健康。从这个意思上说,体虚是变丑的基础,而变丑是体虚的警报。

不是每种虚都需要补

在生活中很多女孩都手脚冰凉、体质偏弱,常常各处搜集中医方给自己调理身体。但并不是每个身体虚的女孩都需要补。

  体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生体质较弱。这一类女生比较容易手脚冰凉,但是身体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的,那么这类女生是不需要专门去进行调理的。一来调理所花费的时间长、收效小,二来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差别,只要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去打破体内的平衡。

  另一类是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态相较之前不好,比如做事情没有过去有精神、常常觉得累、吃饭也不如过去有食欲,而且经过锻炼、休整仍没有好转的。那么这类女生是需要中医调养的体虚类型。

进补先要辨明体质

适当的进补,有益人体健康,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神补」,尤其女性朋友当以愉悦心情,增加锻炼为首要,适当营养为宜。

  很多女性都认为食补多多益善,常常吃一些滋补的东西。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有的女孩血虚为主,可适当吃一些阿胶、固元膏进行调理。而有的女孩体内湿热、脾虚就不适合吃太过于滋腻的东西。如果这种女生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就选用阿胶来食补,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

情绪往往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愤怒和过度悲伤中很容易伤肝,从而导致气血的亏空。另外女性除了血虚外,阴虚也是造成身体虚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注意运动和饮食的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可以延缓更年期的到来。

  作息不规律最伤阳气,每天坚持早睡、不熬夜,规律的生活对女性的气血是有很大好处的。运动量太少,经脉不能畅通,气血生成的道路受阻,会导致气血不足。体力劳动过重,长年累月过劳伤气,气虚则逐渐导致血的生成动力不足,最终是气血两亏。此外,脑力劳动过度,会直接引起心脾血虚。

辨明体质对症进补

进补之前应辨明个人体质。需进补的人一般以虚证为多,中医虚证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气虚症状: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短气、懒言、月经量多、色淡、舌质淡、脉濡细。

食补方案:气虚者食补可用瘦肉白参适量加水炖汁,生黄芪炖母鸡。

血虚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瓜甲、牙龈色白,倦怠乏力、消瘦、失眠、心烦、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濡细。

食补方案:炒猪肝,胡萝卜饭或生吃胡萝卜,阿胶于黄酒中浸泡24h后隔水炖溶,加入花生米,冰糖边炖边搅拌或糊状后置冷成膏,每次一匙,每日二次。

阴虚症状:午后潮热,面色潮红,消瘦,口干不欲饮,腰酸,膝软,月经量多,色暗红,舌质红,舌体瘦小,苔薄,脉濡细。

食补方案:蜂蜜炖梨,西洋参泡茶(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老鸭汤。

阳虚症状:面色发白,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而润,苔薄,脉沉缓。

食补方案:当归生姜羊肉汤,牛骨髓汤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