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探讨的是安身立命之所在,或者说你希望自己在那个时空实现生命的意义。

设定一:不可以自杀,不可以自杀,不可以自杀

设定二:可以任意选择古代的时间,可以选择野蛮人时代、三国、唐朝、明朝等


谢邀。

那就去道光年间,上那撂地说相声去,争取多活两年,收个叫朱绍文的徒弟。

别的不说,就咱这小灯笼的,到时候怎么不能捏几个尖果?我就不信隔著一百多年,我圆粘子圆不过他们。万人迷先生给张大帅支牌都嗨置了,我要去了那不得一竿子一竿子往家拽啊,那到时候得一晚上戏俩果。

您问我怎么戏?那肯定和少华老一样,教她们说相声啊。就教《直脖儿》吧。


首先我有语言障碍(书写文字水平也不高),所以首选明清,再次,我没有辫子(还是个青年,衣服顺一件呗),只有明朝了

其次再分析明朝

1.自然灾害

据科学统计,明朝在二百一六年里一共发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明朝初期虽然时有地震,但危害一般不大。譬如洪武十一年,即公元一三七八年的「四月乙巳」,宁夏地震,东北城垣崩塌「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正统十三年,公元一四四八年,「九月丙戌」,延安榆林等地发生地震,城墙倒塌了一百来丈。这些地震基本上震级不高,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不算太大,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到了明朝中后期,地震的震级越来越大,正德四年三月,山东大家峪因地震出现山崩。嘉靖五年四月,贵州安南地震,同样出现山崩,毁坏民舍。

这其中尤以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五五六年发生在华县的八级大地震最为惨烈。此次地震共造成了八十三余万人的死亡,这应该是创下了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纪录。这场地震发生的时候正是深夜,波及的范围达到了大半个中国,十多个省份,二百多各州县,都有震感。建筑物顿时尽毁,到处是裂缝,其中甚至涌出了鱼物、船板。距离较近的渭南县城因此下陷一丈多。当时华山、终南山山鸣不止,黄河水因此澄清了数天。关中地震之所以死亡人数超过世界纪录,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地震造成了洪水泛滥,以及洪水过后灾区大面积的瘟疫。

同时,《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统计,水、旱、虫、震、疫、沙尘、风、雹、雷击、霜、雪、冻害等十二类自然灾害,明朝共发生3952次。其中,水灾、旱灾、地震、瘟疫四类自然灾害最为严重。

天启七年(1627年)的大干旱,在陕西、华北地区相继漫延,到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旱情又向南扩大到了华东、中南地区,向西扩大到西北地区,全中国都处在大旱之中。直到顺治二年(1645年)这场长达18年之久的大旱才基本结束。它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严重、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同样,晚清的「丁戊奇荒」虽然仅仅四年1875年到1878年,但其范围也很广阔。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甘肃东和四川北部等地区等地区。1000万人饿死,2000万人逃荒。

从灾害发生的频率看清朝其实并不比明朝低,仅水灾就有1581次,旱灾625次,地震609次,风灾429次,虫灾257次,雹灾131次,仅这六类灾就有3632次。因为清代卷与明代卷在灾害种类划分中不同,例如雪灾和冻害是放在一起,因此,有九类自然灾害。因此,从数据上说,明朝的自然灾害次数并不比清朝多多少。

但论自然灾害严重程度,明朝显然更严重,这一点从「人人相食」现象可以略知一二。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硕士陈岭先生(女士?我不太清楚,姑且按先生说吧,希望日后有幸得见),在2012年写作《明清时期灾荒食人现象研究》硕士论文时,曾参考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2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20余年的整理,写成了《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皇皇巨著。其中,关于明清的灾害记录多达三千多页,800多万字,灾荒期间吃人记录占八十分之一。

陈先生又根据诸多史料做了一个《明清灾荒食人年表》。在此,我想澄清一个问题:历史研究、学习首先得有史料,而史料搜集整理作为第一步,前人们、今人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表示极度感谢。

明朝共有1279个县次(某些县不止一次)占75%.6%,543年历史中共有225年出现过吃人现象,明朝占135个年份。10县及其以上的大规模吃人现象共有41年,明朝占了32年。按照灾害轻重分别是1484年、1485年、1528年、1553年、1588年、1615年、1640年、1641年、1877年、1878年。也就是说,清朝的丁戊奇荒确实严重。

在十个年份里,明亡前的1640年、1641年两年吃人现象极为严重,分别为237县、136县。从空间上说北方五省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最为严重,河南是明清时期自然灾害最为频仍、严重的省份,占整个明清灾荒吃人现象的七成以上。。

明亡的1644年,正是明朝自然灾害高发的那一年,共有479个县在那一年同时出现吃人现象。1640年,也有237个县同时出现惨事。

而且,明朝灾荒吃人现象更为悠久,明朝最早的灾害人吃人现象出现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河南淮阳县。永乐二年(1404年),江西的泰和县和安福县。

从成化年间开始,自然灾害开始频仍,越往后越多、越大。

如成化八年(1472年),阴历七月分山西榆次、太古、寿阳等地因为雨雹伤了庄稼而造成人吃人现象。山陕甘豫特大旱灾。持续四年。

何乔新《山西大饥人相食哀叹之余谩成一律》

春风不入野人家,白骨如丘事可嗟。小瓮满储彭越醢hai,轻车稳载德光羓ba。

头颅无复归黄壤,腥腐犹能饱暮鸦。立马邮亭倍惆怅,几行老泪洒烟霞。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河南鲁山县四月到七月大雨,「人相食者甚多,民多逃死」。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山东枣庄「无赖剥殍piao肉为食,至有尚呻吟即为人所剥,有司莫能禁,枕藉于沟壑者无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山东安丘县蝗灾,「有割尸肉而食者」。

2.战争,不用我说了,遇到了就炮灰

3.户籍

没有户籍那就是流民咯。不能进城,不可投宿,不能参加科考,允许被当做奴隶买卖,没有人身自由。四处流窜被官府逮到没准儿按盗匪给处置喽,流放服徭役啥的。即使有户籍也不是说就可以到处乱跑了,只能在户籍所属地周边活动,这个周边可不是像现代临省临市那么远,按里算。商人经商走南闯北需要官府开路引(度牒),每到一个城池都有把守城门的差役稽查。即便是混进去了,没有度牒客栈都不敢做你的生意,城里还有宵禁,就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外面,巡逻队不是一抓一个准。所以大部分穿越小说都是在胡扯,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可没那么美好,根本不可能仗剑携酒共美人游山玩水,最大可能是被饿死,因为不能进城投宿。深山老林多虫蛇走兽,想隐居也不安全,更何况自己连个火都生不著呢。

4.饮食与娱乐,想哭(┯_┯)不说了

5.亲人,我滴个亲娘啊!孩儿不孝啊!幸亏,我是单身汪

6.文化水平,会几个公式又救不了世,读几本书又当不了先知

7.健康,财货(无,只有衣服),力量,运气

8.或许,你可以把自已卖了,现代人细皮嫩肉的,上层好男风(女生估计审美不一),去外国,会葡萄牙语吗?去日本,比中国还穷,搞不好,还有神风。活下去,不容易!

不用自杀,三个月内,我就完了,穿越?有哆啦A梦吗?不送哆啦A梦,免谈!

还是现在好,尽管没有哆啦A梦唉

听说你想穿越?有淘宝吗?

"普通话"

周 至 西晋

古代雅言(时洛阳话)官方通行和今天洛阳话差别较大。东晋 至 南北朝北方雅言(时洛阳雅言)官方通行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国官方话开始分为两种:北方雅言和南方雅言。北方雅言是北朝标准音,和今天洛阳话差别较大。

南方雅言(时建康雅言)官方通行

建康今为南京。南朝以南方雅言为官方标准音。南方雅言以当时建康话为标准,但是和今天南京话不同源。当时建康话属于吴语,和今天苏州话同源,但是差别仍然很大。隋北方雅言(时洛阳雅言)官方通行隋朝统一,北方雅言重新获得唯一的官方地位,北方雅言和今天洛阳话差别较大。南方雅言(时金陵雅言、扬州吴音)官方通行金陵今为南京。由于扬州经济的繁荣,原南方雅言分化为两支,一支以金陵话为代表,一支以扬州话为代表,他们都属于吴语,比较接近。吴音和今天的苏州话同源。上层社会一般通晓扬州吴音。隋炀帝也学习过吴音。吴音和今天的苏州话差别较大。今天的南京话和扬州话属于江淮官话。一般认为江淮官话是北方雅言和吴语的结合,和吴音不同源但是受到吴音影响。唐北方雅言(时洛阳雅言、长安雅言)官方通行长安官话是长安化的北方雅言,和今天西安话差别较大,有专家称接近今天的粤语。

南方雅言(时苏州吴音、金陵雅言、扬州吴音)官方通行

唐初扬州话也是吴音的代表,但是后来扬州由于战争,经济地位让位于苏州。由于唐朝苏州经济的大发展,苏州吴音一开始流行于沿江和江南,后重新转为全国大部分地区通行,通行主要人群是知识分子,当时的艺术工作者,歌妓等中间一般也流行使用吴音。和今天苏州话差别较大。金陵今为南京。和今天的南京话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北宋北方雅言(时洛阳雅言、开封雅言)官方通行和今开封话差别很大。南方雅言(时平江吴音、金陵雅言)官方通行平江即今天的苏州。北宋的江南文化承袭了唐代的强势地位。吴音继续流行于当时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和今天的苏州话差别较大。金陵今为南京。和今天的南京话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南宋

南方雅言(时临安雅言、平江吴音、金陵雅言)官方通行

南宋的三大有通行地位的语言(临安话、平江话、金陵话)都属于吴音。从南宋开始,南北雅言合并为一种,结束了1000多年的标准语言分裂。临安即今天的杭州,临安雅言是受到北方雅言影响的吴音。今天的杭州话仍然带有北方口音。和今杭州话差别很大。平江即今天的苏州。和今天的苏州话差别较大。金陵今为南京。和今天的南京话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元蒙古语 官方通行大都话 官方通行元代汉语没有标准音,官方语言一般沿革宋朝的南方雅言,但大都话亦有通行度南方雅言(时临安雅言、平江吴音、金陵雅言)官方通行

临安即今天的杭州,临安雅言是受到北方雅言影响的吴音。今天的杭州话仍然带有北方口音。和今杭州话差别很大。

平江即今天的苏州。和今天的苏州话差别较大。金陵今为南京。南方雅言在北宋仍然为官方语言。和今天的南京话不同源。今天的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明南方官话(时南京官话)官方通行南京方言从吴音转为江淮官话,当时南京话类似今老南京话,当时外国人学习汉语较多以南京官话为主。迁都北京后,仍然以南京官话为主。北方官话(时北京官话)官方通行类似今北京话,开始为土话,后来随著迁都北京,开始有一定影响力。官方语言重新开始分为南北两支。吴音(时苏州白话)民间通行继承宋代南方雅言。明代开始,南方雅言转为民间。明代江南承袭了历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当时有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苏州白话对各个剧种有很大的影响。百戏只祖昆曲也是使用苏州白话。苏州白话发音类似今苏州话。清南方官话(时南京官话)官方通行类似今老南京话,清初流行于官方,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取消南京官话的标准音地位。北方官话(时北京官话)官方通行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北京官话为官方地位。类似今北京话。吴语(时苏州白话、上海苏白)民间通行类似今苏州话

到了古代第一件事当然是要知道自己是谁,在那,啥时间。弄明白了才能安身立命不是。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确定下自己是男是女!

毕竟是古代,男宁女宁可是不同的命啊。

在确定自己的身份与所处之后,就要立马把自己所学有限的历史知识与时代对接起来,要是只想的番茄炒蛋不是可能的,西瓜更是没有的吃。

在此之后自然是要把知识变现啦,也别想一步登天的成土豪,还是先来一波原始积累吧。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

但是夜,emmmmmmmmm

好像其实不是必须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有钱,肚子都还饿著呐。而且衣服这,一个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所以肯定不要干,什么奇装异服的想法绝对不要去想。身上穿的要是黄的立马裸吧。

住、行这都是要有原始积累才能搞定的。

所以吃是最重要的生财之道,毕竟咱们是吃货帝国嘛~

那什么吃的最赚钱呐,当然是盐啦,古人可不是人人都知道盐是怎么生产的,但咱不同啊,要盐,还不突然,只要找到卤水或者海水亦或盐矿什么的,不是很容易。

咱也不用生产白盐,杂质越多反而越安全。毕竟白盐这东西太金贵了,普通人也消费不起不是。

如果盐搞不定,那咱还可以弄调料啊。当然前提你得会炒个菜(或者煮(宋以前煮才是中华料理的主流))其实会不会煮菜也不太要紧,会烤就成。随便弄几个香料混混不就成了十三香了,反正总比当时人吃的香。又或者可以试作酱油、醋、酱之类的,反正大豆古代是不缺的。实在不行,大豆作豆芽也行啊。

这些都不想弄,那就装装高人,指点下农民种地吧,反正稻子之类的古人都是密植,咱就让不要种那么密。然后在试著弄点氮磷甲出来,就说这是神土,可以增收(古代当邪教教主不犯法,所以可以顺道建个NICK神教什么的)

这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之后,当然是要作大作强。

卖点稀奇物件什么的也好办了,投资买块地什么的也好,不过城里暂时还是不进为好。毕竟也才来不久,接触的人那收集的社会情报也很边角。这要是就进城了,指不定得罪了什么就gv了。

所以还是继续了解社会现状之后再行动。

这时就得靠身份了,是个男的,那就编个身份,混个流民先,有点小钱了,去官府弄个正式的身份在说。

是个女汉纸,那可不好办了。最好的办法得找个寺庙或者道观里弄个出家人的身份来护体为好。

有了身份,有了积蓄。这时候就要努力回想历史了,起码大的历史方向要把握准,才能发家致富。


推荐《从酋长到球长》

凤尾不如鸡头 穿越回史前时代感觉也不错


不妙,连个身份证明都没有,八成会被送官法办。太硬核的设定,不适合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