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行为方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又是如何导致一个人的贫穷?可以是方法论,也可以是具体案例,只要对于个人成长,经济独立有所帮助,都可以进行分享!


世界上最深的套路就是:穷人骑著电动车去银行存钱,而富人开著宝马去银行贷款,用穷人的钱进行投资 ,然后聘请穷人为富人打工!所以陷入贫穷是因为贫穷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下面一则漫画说明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共勉:

所以,财富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爱茵·兰德。


香港之前有个节目是讲,富豪体验低层活。

田北辰参加香港一个富豪大作战,体验三天的环卫工的工作。

刚开始他雄心壮志的说:「只要你有梦想你就肯定可以脱离社会阶层」

然后他工作两天发现不是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的他完全没有任何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规划是什么只能想著我今天的饭钱怎么解决微薄的薪资能吃些什么。

除了生存就没有其他欲望了,这是他节目最后说的一句话,这个社会在极其严厉惩罚那些不读的人,细思极恐真的。

你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感觉很充实。

你把所以时间都给了脖子以下,没有给脑袋思考时间。

慢慢发现越勤劳越赚不到钱

一个人不思考他就会停滞成长,停滞成长他的收入就不高,收入不高他就不敢去追梦,不敢追梦就脱离不了现状,那么他就成为资本家随便剥削的廉价劳动力。

讲个故事:

别看我干保安1600一个月但是我很快乐,我很开心。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办法

我吃的比谁都差住的特别简陋,我开心啊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办法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想要摆脱就只要思考进步。

马太效应,你有就会给你更加多,如果你没有就把你拥有的剥夺掉。

怎么摆脱

1.日常琐碎事占据太多时间了(比如游戏,抖音,等等无用社交)

2.思维要放宽看五年,想三年,干两年

五年的行业趋势,三年自己的规划,两年自己的拼搏。

3.一切都要顺势而为,风口上猪都会飞,但是很多人头铁要逆天而行,所以为什么有些容易富有些人一直穷。

4.牛非常勤劳,但是有什么用。如果勤劳就能赚钱那么农民工一定是首富只有你是稀缺核心技术才能有价值,勤劳聪明的人实在太多了。

5.合理消费,很多人贫穷是因为盲目消费透支信用卡透支未来的钱,不管钱多钱少我们都要做好资产分配要留一部份钱做投资。

6.思维短浅,每天想著哪里有打折怎么可以省钱,举个例子叫外卖a套餐比b套餐便宜2块钱但是少了一个鸡蛋你会为这个纠结半天时间就浪费掉了,永远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一个新技能或者投资等等方面。

7.经常透支时间,今天事情非要拖延到明天做这样循环下去事情就越挤压越多,永远都忙不完建议日事日毕

8.建议想要摆脱现在状态,就要脱离现在无用的社交圈融入牛人的圈子看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你就会变成牛人,怎么融入牛人的圈子就是先让自己有价值。

如果迷茫----推荐这本书给你(稀缺)

可以关注我 @冯不悔 我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哦


抖机灵的回答是因为年轻人买了房。

而真实的回答是,在当今中国,没有天灾人祸,没有不良嗜好,没有外债,不追求买房的情况下,只要不瞎折腾,省吃俭用,身体健康,准时交五险一金,要脱离贫穷并不是很困难。

穷人穷是因为不懂投资不懂钱生钱?拜托,都2019年了,谁像骆驼祥子那样把现钱放身上一个子儿也不存?中国堂堂储蓄大国的脸面往哪搁呢?把钱放银行就不是钱生钱,非得炒股创业才是钱生钱?景气的时候银行三年定期利率5%以上,现在一年理财也有3~4%,创业失败的现在还在还债,炒股的韭菜割了又收呢,穷人哪不懂理财?农村大妈都知道钱省下来要存农信社存银行,你说现在欠满屁股卡债都是什么人呢?

我们见过太多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以至于深陷网贷,见过太多衣著光鲜的白领浑身卡债,见过太多人沉迷于酒色赌毒以至于家破人亡……

但是省吃俭用的人里,除非天灾人祸等特殊因素,越省越穷的还真没怎么见过。

我们没有看到的是,靠省吃俭用在老家买地建房供孩子上大学的务工人员,靠起早贪黑做小生意一分钱一分钱攒下来慢慢扩大生意的小老板……

想富,要开源,但脱贫?找对一个收入来源,持续的节流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门槛也很低。

当年我在银行大堂实习的时候,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我想以他们为例子,应该是最为真实的。他们文化程度几乎大多是初高中毕业,大专的都凤毛麟角。对比起那些自嘲读的是烂本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才应该代表著最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那时候做了观察,发现买了高档手机,名牌衣服鞋子的年轻务工者,往往都有借微粒贷,花呗或者有欠卡债。问了问工作情况,一般都不怎么加班,不固定在一家厂工作,经常去不同地方不同省份找工作,几乎没有一份工作能持续一年以上,这意味著像五险一金和公积金等按市划分的公共福利,他们都没能积累下来等到享用成果的那一天。

而那些一份工作能在大型工厂稳定工作3~4年以上的老一代务工者,往往有省吃俭用的习惯,能吃苦,多加班,能够存下钱,跑来银行存定期。

有个务工者客户,本来只打算存3万做一年定期,后来我很热情的跟他聊了聊他的情况,给了他一些建议,他觉得我人很好,因为他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银行员工会从他的角度著想,于是一个星期后他从隔壁银行拿了11万的现金过来一起做理财,并且很抱歉的跟我说要不是还没到期,另一笔58万的存款也拿过来这边做理财。(实习生只能营销后转介客户给理财经理)

下班的时候他还在,我就问他是怎么存下来这么大笔钱的。他反过来问我,为什么存不了?他慢慢给我算,他夫妇两人小学还没毕业,03年一起出来打工,那时候趁年轻,能加班的就加班,工厂包吃住,自己又没花钱的地方,一有钱就存银行。工资3k~6k不固定看加班多少,这么多年平均下来夫妇两人一个月一起能存个五六千,早期银行利息也高,三年期年利率5%以上,十几年下来,自己一家在老家买了地建了房子,还存了70多万,不过现在老了,加班也加不动了,一个月3k左右,但省吃俭用还是能存钱的。工厂在哪个银行发工资,他就去哪个银行存钱,刚好遇到我觉得我人不错,就把以前在其它银行存的钱拿过来这边做理财。

当然,在房价高企的现在,70万或许买不了房,但以一般的社会常识来看,在农村有自建房,有70万的存款,应该算不上贫穷吧?

当然要是你有心,买房也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一对务工者客户,年轻些,文化程度稍高,初中毕业。也是03年出来打工,被06年开始在我们市的某家大型上市公司打工,现在工作了十几年,两人升为工厂的小组长,现在月薪5~6k左右,早期工厂公积金是可以自愿买也可以不买的,在大家都不买的情况下夫妇坚持买公积金并一直交了十几年,12年用公积金贷款加省吃俭用的钱在我们市的城镇里买了一间83平米左右的小房子,当时房价每平米6000,厂里的人笑话他们想当城里人想疯了,不如把钱拿回老家建房。当时他们的想法是一定要让孩子当上城里人,在城里读书。现在贷款早还清了,全家户口都迁到城市,房子价格每平米1.7万,总价值约140万,涨幅近3倍。

当然比起北上广深,二线城市城镇的房子估计也算不上什么,只不过以一般社会常识来说,靠著打工,在城里买了140万的房子并且没有贷款,估计也算不上贫穷吧?

他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熬出来的,是他们自己努力出来的。我很尊敬他们,或者说,我尊敬每一个熬得住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们要经受住怎样的苦。

回到标题,为什么陷入贫穷?这个「陷」是一个很妙的词,它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不知不觉,自己就已经陷入泥潭中。

除了买房,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忽然的外债等一下把你打进深渊的因素,只要省吃俭用,为什么还会穷?

答案是,你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钱给花了。

花钱当然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

正当的,比如创业,搞微商,开奶茶店,开服装店等,然后创业失败,投入的几十万血本无归。比如炒股,自己的搭进去不说,还加杠杆,加了杠杆还不说,还加十倍,你不爆仓谁爆?你不死谁死?

不正当的,那就多了去了。

老一代的比较传统,吃喝赌毒。比如吃,这里吃得讲个吃法。小的吃法呢,是几个朋友隔三差五去下饭馆,这次你请下次我请,一个月一两千,这是小请。大的吃法呢,有些地方习俗上逢年过节就要大摆流水席轮著吃,吃完呢还没完事,红包里不放著几百几千你这是不给面子,这是大请,一年吧,不搞个几万你也别回乡里了。

比如喝吧,其实大多数是些啤的白的,喝的也不贵,就怕喝得醉。醉了就怕不醒,醒了就怕还睡。睡醒看看天色,又是一场酒会。又不干活,又爱喝酒,怎能不穷?

赌跟毒就更不用说了,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新一代的也有,一是游戏氪金充大爷,二是主播打赏当土豪,三是名牌上身装阔少,四是轻奢生活假小资,懂的都懂,不再赘述。

一言以蔽之,好吃懒做。想要趁年轻多享受,却又忘了年老为穷所困。年轻不多花钱,年老了固然享受不了,可是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又怎么能在年老时当有钱的大爷?

我这里不是鼓舞违反劳动者法的996,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如果你不是天资聪颖,也不是家里有矿,那么脱贫的唯一途径,就是省吃俭用,勤劳努力,然后熬下去,然后等。

时间是最恶心也是最有效的良药了。

它几乎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恶心的是,你未必能熬得住。

只要读过初中,学过等比数列求和的人都知道,每年固定的存款,稳定的利息收入,加上漫长的时间,最终你能得到什么。这是极为简单的数字问题,只是大家都省不出这笔钱。

人生太苦了,太累了,我们忍不了。我想要暴富,不然等老了才富,享受起来也没那么痛快。

于是我们炒股,创业,找各种各样的法子来赚大钱赚快钱。

我记得那时我开了个证券账户,没有操作过,一年后再看,收益率打败92%的人。

我记得在我们城市市中心有个很旺的地段一口气新开了七八家奶茶店,生意火爆,然后六个月后另外一个商业中心在更旺的地段开盘吸引更多的人气,于是这七八家奶茶店因没有客流全部倒闭。顺带一提,那个商业中心五层楼估计有二十多家奶茶店吧,现在也没什么人流量了。

想暴富吧没那能力,想靠爹娘吧没那命数,要努力吧自己又熬不住,靠天分吧老天爷又不赏饭吃,能怎么办?

继续穷呗。


我们陷入贫穷的原因是稀缺。

这是哈佛大学教授Mullainathan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结论。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资源的稀缺无处不在。

饥饿是缺食物,贫穷是缺金钱,孤独是缺朋友,忙碌是缺时间,犯浑是缺心眼,犯困是缺睡眠……

稀缺的力量非常强大,会在潜意识的层面俘获人的注意力,提升这件事在人头脑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饥饿的人满脑子都是好吃的东西,缺钱的人时刻会注意省吃俭用,忙碌的人会珍视每一分钟时间。

对稀缺状态的心理体验,会萦绕在大脑里挥之不去,从而影响我们所关注的事情,影响我们对选择的权衡,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稀缺事实和稀缺心态,是两码事。

正如贫和穷的区分:贫描述的是资源稀缺的客观事实;而穷形容的是没有出路的心理状态。

即使资源上不再稀缺,即稀缺事实已经被消灭,惯性持有稀缺心态的人,仍然会按照稀缺状态下的行为模式行事。

《人民的名义》里坐拥一屋子现金的赵处长,早就脱离了缺钱的事实,他绝对不贫,但依然很穷。「穷怕了」这三个字,道出了他长久以来被严重扭曲了的稀缺心态。

也许你会说,这属于极端情况。再来看几个身边的例子:

  • 为什么一家人自掏腰包下馆子吃饭,仍然会剩下很多菜呢?
  • 公共场所为了方便大家免费提供的卫生纸,为什么会被某些人偷偷拿回家?
  • 地铁、公交上明明有足够多的空座位,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围堵在门口以百米冲刺的姿态等待著门开的那一刻呢?

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非常及时,缺吃少穿的年代早就过去了,当资源总量不再那么稀缺的时,调整好稀缺的心态,才能追求美好生活。

稀缺给人造成的影响是资源和时间管理的紊乱,而这正是贫穷的根源。贫贱夫妻百事皆哀,只因身陷稀缺怪圈。

要消灭贫穷,心态是关键。

一、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稀缺来临时,会迫使人做出选择,原本抽象的事情会变的具体起来,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更有成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上。

Deadline可以给人一股神奇的力量,一旦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做事。

同理,发现钱包瘪了,就开始勤俭节约;发现水不够了,就会省著点儿喝。

这是稀缺的积极作用: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一旦大脑被稀缺俘获,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将注意力放在稀缺之事上。

稀缺俘获注意力的过程,是在潜意识里发生的,是佯装不出来的。

当我们专注于某事,就意味著会忽略其他事。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或者「目标抑制」(goal inhibition),中文有个更简单的表达:管窥。

二、稀缺带来的管窥心态

1984-2000年间,美国消防队员的死因中,有20-25%是交通事故,而其中79%的消防队员死于没有系安全带。

消防员这种专业人员,为什么会以如此高的概率犯低级错误呢?本质原因是时间的稀缺。

当火灾警报来临时,消防队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跳上消防车,在路上要提前看好地图选定消防通道,还要研究起火建筑的结构和布局,以便制定救火策略和逃离路线。

在时间稀缺的压迫下,系安全带这种「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项在消防员脑子里的优先顺序,一直没有救火本身这件事情的优先顺序高。

稀缺带来的「管窥」视角,会放大我们的得失心,从而影响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

在不稀缺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容地使用理性进行合理的权衡和判断,但是「管窥」会使「管外之事」的成本看起来更高,收益看起来更小。

人在稀缺状态下做出的决策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学里「理性人」的假设不复成立,于是便到了行为经济学的范畴。

赌红了眼的人,满眼都是「捞回本钱」这件迫在眉梢的事儿,其重要性和优先顺序唰唰就飙上去了,于是便动了借高利贷的心。至于高额利息的代价嘛,那是「管子」外面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很多错误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都可以用「管窥」来解释。比如,闯红灯的「惯犯」里,以小商贩、快递员、外卖配送、「黑摩的」司机等人居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职业「时间和金钱直接挂钩」,省出来几分钟就可以多跑一单。这种模式自然会生成一种时间的稀缺心态,宁愿按照被稀缺扭曲后的「不平等」换算标准,用「人身安全」交易「更多时间」。

计程车司机的心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有严厉的交规和摄像头等先进的执法技术,而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目前还没有。

选择坐「黑摩的」的人,很可能是因为「金钱稀缺」。为了省2块钱,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了「时间稀缺」的「管窥者」手里。

典型的穷人思维是这样的:金钱稀缺 → 省钱为大→ 专注于「节流」,挖空心思省钱→忽视了「开源」。同样是投入时间精力,管子外面可能有更好的「赚钱机会」。

多数情况下,投资今天收益明天的长远利益,都会受到管窥心态的负面影响。

三、稀缺会降低智商和情商

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就像电脑处理能力一样,受CPU频率和内存的限制。我们不妨把这种智力资源称为「带宽」(Bandwidth)。

稀缺会在人的大脑中自动打开一个应用窗口,轰隆隆地持续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心里有牵挂之事的人,连茶饭都不思了。

仔细剖析「带宽」这个概念,它包含以下两种重要内容:

  1.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用来获取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简称为「思考力」,跟智商直接相关。
  2.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用来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将其简称为「意志力」,跟情商直接相关。

简单地说就是:一旦陷入稀缺,其大脑就会被俘获,有效带宽就会变窄,表现出来的智商(思考力)和情商(意志力)都会下降。

为业绩苦苦发愁的销售经理,回家之后缺乏理性思考的耐心,更容易冲著妻儿发脾气。为柴米油盐之拮据而操碎了心的老师,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候更容易犯错误。

为了处理某一方面的稀缺,会触发另一方面的稀缺,令人捉襟见肘,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说法:「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贫贱夫妻百事哀」。

四、稀缺的反义词是…?

出差的时候需要准备行李箱。如果箱子很大,随便怎么扔进去都可以,收拾起来很轻松。

但如果箱子不大、地方有限,那我们装箱的时候就要小心翼翼的权衡,是多装一本书呢,还是少塞一件衣服。

正是箱子空间小所产生的稀缺,迫使我们进行费时费力的掂量、权衡和精打细算。

大箱子里多出来的、并非刻意预留出来的空间,就给我们创造出了余闲(slack)。余闲使我们免受掂量权衡和精打细算的苦。

同样,没钱就要精打细算,有钱就可以任性了。

自然界里就有典型的例子:蜜蜂的蜂巢近乎完美的正六边形,而泥峰的蜂巢就是一坨毫无美感的烂泥。

区别就在于建筑材料的稀缺性:蜜蜂用自己辛苦采蜜分泌的蜂蜡筑巢,而泥峰用的是随处可得的泥巴。

和蜜蜂用蜂蜡筑巢相类似,日本人在对待空间方面的细腻,也可以算是稀缺所带来的专注红利,能最大限度利用了稀缺资源。

相反,余闲则意味著低效和浪费。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余闲能形成缓冲,切断多米诺骨牌,给我们提供周转和扭转的空间,提高容错能力,抗风险能力。

而对严重稀缺之人来说,满打满算的生活环环相扣,没有丝毫容错的空间,犯错误的成本极高,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五、穷人为什么更穷

挥之不去的金钱稀缺,造就了穷人对金钱价值的内化尺度。因此,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比富人更懂得1块钱的内化价值。

稀缺所带来的专注,使穷人更能排除环境因素理解每1块钱的内在价值。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使穷人更趋近于「理性人」。

但稀缺带来专注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窥,管窥的直接后果就是「借用」行为: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跨时间或者跨空间的方式借用相应的资源应对眼前发生的事件。

相比过去和未来,稀缺之人会高估「此时此刻」的重要性,什么都想要「right here, right now」,从而会借用过去和未来补贴现在。这就是所谓的:鼠目寸光,没有远见。

借用行为免不了是要支付利息的。正是因为管窥,此时此地的稀缺的重要性,会被主观感受放大。导致稀缺之人为了今天能用到1块钱,宁愿从明天借来2块钱。

饿肚子的人会寅吃卯粮,跨时间维度的借用也有时间利息。当我们为了应付紧急的事而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时,如果想回过头来再捡起来这件事,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锻炼身体和终身学习这两件事之所以很难坚持,因为给这两件「利在千秋而不在当下」的事情所分配的时间,总是优先被眼前的稀缺给借走。

结果就是:疲于奔命,忙于救火,每天都重复著打鼹鼠的游戏,最后发现最重要的事情反而被耽误了。

六、如何逃离稀缺陷阱

稀缺会导致管窥心态带宽负担,从而产生借用行为和余闲缺乏。最可怕的是,稀缺会剥夺人规划未来的能力,从而导致进一步稀缺。稀缺是一个陷阱,一旦陷进去就会越陷越深。

稀缺陷阱的出现源于管窥心态和救火行为,为在「管子」视野之外的潜在需要付出了高额成本。

稀缺陷阱的核心问题是余闲的缺乏。

也就是说,因为穷所以更穷,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循环论证,但至少在量变积累时期,稀缺确实会产生恶性循环。

至于逃离方法,总结如下:

  • 解放脑力带宽
  • 提高决策质量
  • 留出足够余闲
  • 缓冲未来风险

每天刻意安排一个空闲的发呆时间,半个小时就好。冲个咖啡也行,泡杯茗茶亦可,不为茶香四溢,只求余闲在胸。

猫科动物都是善用余闲的高手,尤其是在体能管理方面。「老虎不发威」的时候,就是应该被「当成病猫」,这样在关键的时候才能一跃而起给猎物致命一击。

摘自豆瓣书评,侵删。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的??

你的意思是你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外界的因素,导致你变得贫穷的吗?

哈哈,你的思维很危险啊,就好像小时候我们明明犯错了,明明是自己的错,却打死不承认!

再不好好纠正一下你的思维,真的怕你会一直穷下去。。

一、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一件事:

——赚钱的本质逻辑是,让用户收益

为什么我们想赚到钱的时候,却往往赚不到钱?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假如从今天开始,你想赚钱了,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比如说,我想做一个知乎大V;想做一个理财咨询师,想做一位网路博主,想创业;

但你会发现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身边,一个能问的人都没有;

你可能会想,去看一些成功学的书,书名叫做《我的成功你也可以复制》

或者去听讲座、名人访谈录,加一个群「XXX大学生创业帮」

听了别人吹几个牛逼,学了几个「大师经验、技巧」就打了鸡血

我TM一定能成为百万富翁!

别傻了,我很认真负责的告诉你,你看到市面上的人物传记、攻略都是美化过的,是他特意想让你看到这个点的,20%高光的东西他会讲,80%阴暗的他不会告诉你

所以最靠谱的事情:

——你想干成一件事,你得先认识干成过相关事儿的人,你和他聊一个小时,胜过你读100本书,问100次朋友的意见

二、

关于赚钱,李笑来老师说,在提高自己财富的路上,有三种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提高自己的时薪

也就是说提高自己的薪酬单价,通过努力工作、找机会跳槽,把时薪 50 提高到时薪 500。这是大部分普通人能想到方法

第二种,开发自己的时间

一般来说就是副业赚钱,通过接私活、打工等方法

开发自己正式上班时间以外的时间。这是一小部分努力的人能想到的办法

然而,还有一种只有真正的聪明人才想的出来的方法,相对于前两种这简直是思维上的飞跃

第三种,复制自己的时间

即用一份时间换取 N 份财富

比如说,开发了淘宝的马云,十几年前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创建了阿里巴巴,如今他靠这个产品躺著赚钱,未来十几年都可以不用管

再比如说,乔布斯的苹果,耐克、阿迪的鞋子,做「知识付费」的罗振宇,之前凉了的咪蒙

或者咱们00后最喜欢看的唐家三少写的《斗罗大陆》,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等等,写一本书去卖,它可复制很多份

说白了,就是他们先开发了一份自己的时间可以同时换取多份财富的方法,用别人的时间换取自己的财富

三、富人思维是怎样的

1.别怕花钱,别占小便宜

这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包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比说说我之前为知识付费,那个时候不懂,被很多营销手段噱头吸住,花了199块买了什么《10天教会你月入三万的技巧》

进群之后就不管你了,质量也不说了,讲的课很糟糕,随便搞几张不知道哪找的ppt敷衍你,而且讲课人自己都没月入过万,还去教别人

后来上当别骗的次数多了,被割了韭菜,就狠了心花了几千块钱报了捞金帮,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还有比如网上买衣服,有些只要十几块钱的衣服一模一样啊,买回来洗洗就坏了,又得重新买,前来后去算下来还是之前买那件贵的划得来

你细心想想这里面的损耗的不仅仅是你的钱,还有你的精力和时间,下面我会讲到这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2.专注自己提升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观念:

——关于持续赚钱

我身边很多同学,平时没事的时候会去出去锻炼自己,打打工,做做兼职,这点是很好的

但是我想问的是,去打工之前,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打工?你打工的目的是什么?

出发点很重要,或者说你做一件事的目的性要明确,你应该考虑的事情是:

如何让自己在持续赚钱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而不是你兄弟、闺蜜今天出去打工挣钱了,你也盲目的跟著他一起去打工,累死累活赚了3000块,你回想下,你最后花了多少,又存下来了多少

不是说学生打工赚钱不好,而是你选择什么样子的工作

你是选择钱多的,但对你之后的成长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工作;

还是选择钱少一点,但是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有帮助的工作

一次性赚钱,谁都可以赚,你来能赚,我来我能,换任何一个人来都ok,那为什么还要选你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专注自己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持续赚钱的能力,自己的实力提升上去了,赚钱就自然是件简单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选择一次性赚钱是不可避免,因为你需要资金去投资自己,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

但你不能陷入那个短期获利的死循环当中,你得清楚的知道,你还要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一开始用劳动力换钱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3.没有绝对的竞争关系,对于强者来说都是合作伙伴

在一年前我是这么想的:

——好的东西我肯定是要自己藏著掖著的,不给其他人知道,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样我就能越牛逼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想法格局太小了,而我自己也从这种想法里吃了不少亏

就拿我自己为例吧,首先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因为我在变,在努力学习知识,而周围人在玩,导致我成长的速度快了一些

可能别人都说我,你懂的真多啊!

然而我内心的想法是:哎,我真特么不想理你

挺苦恼的,虽然我能在这个小圈子里收获一部分人的认可,但是我内心真正希望的是:

有很牛逼的人带我,跟厉害的人一起进步

也许在这个小圈子我超过了很多人,但是我并不快乐,因为我很孤独,一个人有时候挺难受的

后来,我明白了,真正牛逼的不是你多强,而是你强还能影响身边人,跟你一起变强

想明白了之后,我主动去教我朋友做B站up主,我把我所掌握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价值

我很开心,真的感觉不一样,看著自己的好朋友变优秀了,帮助他收获了赞同,他也有了自己的资源,我们再交换资源,最后互利共赢

4.注意力是获取成果的原始材料、时间是获取成果的硬体设备、赚钱是成果的表现形式

其实,促使时间产生最大化的效率的是一个种叫注意力的东西。

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哪里,哪里就是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成果

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打游戏、看电视上面

带来的成果是你爽了,但是长期来看并不能给你什么提升

这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所以相对来说,钱是这三样里面最不重要的东西,注意力和时间都是消耗品,只有钱是可复生的

在绝大部分的时候,只要能够节省,我们时间和精力,花点儿钱来解决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有人跟你说,花点钱就能得到他的知识,那你是赚大发了

所以,千万别怕花钱

怕花钱是穷逼思维,当然也别乱花钱,乱花钱是 SB 思维

把钱花到有效的节省时间、精力的事情上去才是硬道理

5.赚少点,但是赚久点: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雷布斯」,我们的口号是:死磕性价比!

短短几年就已经做到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手机品牌之一,他的战略就是赚少点,但赚久点,靠口碑传播

如果你想赚钱,你就不能有「逮著机会,干票大的」这样的想法,你更应该思考一下「赚的少点,但是赚的久点」这个事情

比如我爸年轻的时候吧

他当时就是这种想法:「辛辛苦苦是永远挣不到钱的,轻易不出手,逮到机会就狠狠的猛干一票,实打实的搂到饱」,结果票子且不说没干到,还亏了不少

所有想著用投机方法来进行赚钱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一般来说,有两种投机式的赚钱心态:

第一种,一锤子买卖主义

他们觉得赚钱就是一锤子买卖,非要一次交易中占最大的便宜,所以往往与交易的另一方针锋相对,用欺诈、博弈、取巧等等的手段来进行交易

即使在这次交易里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然而却失去了持续做生意的机会,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做第二次生意的

第二种,高回报主义

做一件事儿必须要在短期内获取十倍、百倍、千倍的回报。这样人的特点往往是「飘」,显而易见的「飘」

他们热别急躁,热衷于讨论短期内暴富的方法,也喜欢对大趋势、行业秘密。绝大多数奉行高回报主义的人们,最后都鸡飞蛋打

持续赚钱是保证你一直有现金流的最好策略,我们不难计算出从一个人身上是一次性赚 1 万块,以后再也不联系了,还是一次赚 2000 块,但是能让他持续消费十几次所获得的利益多

6. 世界上最高级的销售就是销售自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希望大家能记住「世界上最高级的销售就是销售自己

打造什么也没有打造自己来的重要。建设什么也没有建设自己性价比高


Hi,我是 @林苏臣

码字不易,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用的话,就双击屏幕叭~

想看我吹更多牛批的就关注我啊哈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