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不了解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不是疑难杂症,影响不大。医生的经验比仪器的新旧重要的多。


影响pet-ct检查结果的主要方面有:1.注射F-18(氟代脱氧葡萄糖)量,F-18是一种半衰期很短(110分钟)的放射性显影剂,生产这种显像剂所需要的回旋加速器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审批手续和成本考虑),所以大部分医院采取的是从有资质的药厂买药每天配送的方式,除开一多半在路上衰减掉的药,到医院时候分装挨个扫描下来的时间也很紧张,按照平均体重60-80公斤算下来需要注射药量为10mCi,但实际上一般能到8mCi就很好了,排在最后的受检者注射的药量若之前没控制好的话可能会更低,而这会直接影响影像结果;2.阅片专家的水平:我认为pet-ct不属于核医学而属于影像诊断科的原因是因为看片的专家太重要了,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现在这基本上是一个看对了正常看错了倒霉的活儿,另外pet-ct对个别部位如肺部的造影并不完美,从而导致大夫甚至资深专家不敢把话说太死,例如考虑xx转移;建议行xx检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结果就是检查者拿著报告一头雾水;3.其他的诸如工作站版本,断层扫描时间,受检者自身病史(如糖尿病)等等都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新设备肯定对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专家的经验更重要一些。现在开放多点执业了,一些民营的独立影像中心有各大医院的专家主任会诊,目前来看更好一些。比如全景医学影像中心


肿瘤医院。pet/ct新旧程度影响灵敏度和解析度,旧机器扫描时间长,注射药物多。医生经验丰富很重要,并不是有吸收的地方就一定是肿瘤。需要做判断。

对PET/CT的诊断结果不要盲目全信,家人有血淋淋的教训!

2019年底年家人花费6000多元在「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做的全身PET/CT体检,诊断报告书显示正常。 短短几个月后,2020年3月初,在苏州中医院查出恶性乳腺癌,肿瘤直径3厘米,并淋巴结转移。 按照常理,肿瘤绝不是短短时间就能长这么大,向他们反馈,一直说「专家」没有发现恶性肿瘤征象.... 因此,在我看来,要么「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机器性能并没有他们宣传的那样先进,要么就是负责诊断的「专家」看片能力或者责任心有所欠缺,完全有可能辜负常人对他们PET/CT体检癌筛功能的期盼。 所以,即便PET/CT给出的诊断报告一切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高枕无忧。还是要保持警惕,以免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后悔终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